|
因遭受“元佑党”事件迫害的钟友武,去国离乡隐居在福建省武平县招信乡。长子刚,迁来苏发展,次子理,生一子名大相,三子齐,生二子为满堂和明,留居招信乡。
为避祸谋发展、寻求更为理想的繁衍生息之地。于公元1098年(宋哲宗绍圣四年丁丑岁),由钟理率子大相,携侄满堂及家小等由梅州溯梅江而上。
数百里水路,饱览两岸风光,上岸细心观察沿途的地理地貌,以寻找理想的安居地,只见好的皆已先有人入住,还没有人或较少人入住的又不理想,至古长乐县(今五华县)龙江堡禅定村河段时,见两岸青山罗列,似屏似幛,五华河如罗如带,好一处繁衍生息之地。遂从左边渡口上岸察看,见东南面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七座山峰,像北斗七星拱卫着山下平畴,河岸翠竹万竿,凤尾森森,在青山绿水间分布着一片村舍,一问方知,此地名为禅定村。已先有张、曾、骆、甘、丘五姓共几十户人家在此居住。伯侄几人叫家人挑行李上岸休息一会,以解旅途颠簸之苦。至一人家的柴草房时,挑担者告知箩索四耳齐断,公想:莫非天意乎,要我在此处落基?只好向主人借草房暂住。
钟理伯侄几人,多见官场尔虞我诈之丑恶,一心向往平淡宁静的田园生活,在借住期间,人情练达的钟理以德为邻,深得先居者相爱而定居下来。福人得天佑,人杰地自灵,钟姓一家将外地较先进的农耕文化与勤劳俭朴的家风相结合,兴家创业,传宗接代,丁口的蕃衍和生产的发展都优于先居诸姓,成为禅定村之旺族。一百多年后钟姓已繁衍五代,到宋理宗绍定年二年已丑岁(公元1229年),理公五世孙钟提龄(壁)来到人间,十多年后,遐(坛)、祯(坦)、祥(基)、瑞(堂)相继出世,现代称之为“五龄公” 。此时,先居各姓多已外迁他乡,理公之侄满堂也向外发展(注:梅县钟剑汀考查)。
钟姓人因箩索断而暂住变久居,遂将禅定村改为跌箩坝。因此地钟姓能定居,好像是地方与姓氏有关,就将“跌”、“铁”谐音,“箩”、“炉”谐音,又改名为铁炉坝(铁炉村),预兆熔炉铸钟,钟声响亮,地久天长,子孙繁昌。
到“五龄公”时期,眼光远大的先祖们,深知铁炉村虽好,但不足于生产和人口增长的需要,为了更大的发展,五龄兄弟根据各自情况向不同地方外迁。长子、满子留居铁炉坝。提龄携妻罗氏迁居兴宁岗背,后裔又再向外播迁。经过几百年的扩大,奋斗,由铁炉坝播迁出去的裔孙已遍及南国十数省,丁口过百万,单提龄系就有六十多万人。
沧桑几许,国体几更,铁炉坝这个响亮的名字,始终维系着众多裔孙的木本之情。无论何时何地,都眷念着这是钟姓入粤的发祥地。现在居住在铁炉村的有提龄公裔孙一千三百多人,瑞龄公后裔近二千余人,他们为建造和谐社会和富裕生活而努力奋斗着。
铁炉村,山清水秀,东南部是山,七座山峰错落有致地排列,形似七星伴月。当年入粤的老祖居,得天独厚,尽得铁炉之灵气和北斗七星拱照,曾辟为提龄公祠堂。村中墩上右上角有一处风水宝地形似“游鱼上水”,为瑞龄公老祖居。曾作小学堂。西边是水,为五华河,华河两岸,竹木成荫,花果飘香。
铁炉村人,懂得怎样才能生活得更好。全村二条主村道和通各居民店的道路都是水泥硬底路,交通的便利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他们更以凌云壮志改变铁炉村山河面貌,以冲天干劲打扮家乡,现已建起一所可容纳六百学生的标准小学。建起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康乐公园。园中有亭、台、场、馆。村民们经常到园内进行体育锻炼的各种有益的文娱活动,村委们还注意传承文化,保护文物古迹,将纪念隋朝杨侗将军的石古大王庙重新建造。善男信女,祈福祈祥。
地灵得人杰,铁炉村代出贤人,代有名人。明清以前,因记载不详无法统计。现代最有名者为钟韶光。其子钟耀天留美政治学博士,美籍华人,曾任美国驻中国广州领事馆一等秘书。美国驻菲律宾、泰国、缅甸等国大使。嘉天留学法国,现任TS时代美国国际公司经理。耀天长子毅夫,现任美国纽约市政府户籍官,次子力夫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现为美国空军军官。国内的广州、深圳等地也有多位有成就的企业家。钟凤标现任广东省安装公司总经理。他们为家乡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较大的贡献。铁炉火红,熔鼎铸钟,钟声嘹亮,美哉宗功。
(摘自钟代高qq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