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ustc001

古姓的朋友们,说说你们的字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11 15: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4)古凤俊支系

宋代古凤俊之子古擎自梅县迁居广州府增城县南乡山下桐油围龙井村,继迁雅瑶村,最后落基于鳄浑浦。至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其裔孙古恭(号宽堂)奉例自增城移居高凉茂东平隆村(今高州市谢鸡村)。传下子孙有古用璇迁居化州市林尘区古丰乡,古用呛迁居于廉江市福旺圩,古秉刚、古秉正迁居茂名市镇盛镇,古振耀迁居于雷州市乌石巷,古广丰、古炳坤等迁居于徐闻县,古永兴、古永祯、古永祥3兄弟迁居于电白县羊角区,古佐雄与古文林、古文扬、古文传3兄弟迁居于电白县那霍区,古秀广迁居广西防城港市扶隆乡。另外东莞市及香港、澳门等地,均有古凤俊支系聚居。

广东古姓四大支系中,居梅县的古凤仪这一支系,讲客家话,人口最多,居处最广。除梅州地区外,远及惠州市、惠阳市、惠东县、惠来县、海丰县、陆丰县、普宁市、揭阳市、潮阳市、汕头市、韶关市、曲江县、始兴县、翁源县、连州市、连南县、连山县、连平县、深圳市、香港等地的古氏,大部分都是古凤仪后裔。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1 15: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广古姓

宋代有荆湖北路、荆湖南路。到了元代,朝廷设立湖广行中书省,管辖地域为荆湖北路、荆湖南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相当于现在的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明代设湖广、广东、广西三个布政司,这时的湖广,泛指湖南、湖北二省。在这里要介绍的,就是两湖古姓。

“湖广”一词,多出现在移民史中,如“调江西填湖广”、“移湖广填四川”等。所以,湖广又被称为移民“中转站”。

湖北省嘉鱼县《古氏族谱》载:始祖古监,以王府伴读,官教楚嘉,时值(元末)红巾军起义,未能归里,遂隐于官,落业嘉鱼县广贤里。后又分支于洪湖市乌林镇、蒲圻县、沔阳县等地。

与此同时,惠州府属古应亮(字南冈)为避战乱迁往湖南,定居于醴陵县河溪境古家岭。

元朝灭亡,明朝继立,朱元璋执政天下。时战火刚熄,湖广一带人烟稀少,大片田地荒芜,与人多田少的江西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了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朝廷下令“调江西填湖广”,开始了大规模的移民运动。

湖南平江县《古氏族谱序》载:(洪武年间)吾祖学贤公由江西迁平江,始居操溪,继迁下同源。生四子:简作徙咸宁,简为徙浏阳,简宫徙巴陵,吾祖石峰公徙城内十字街等处。

自江西移往湖广的还有:

洪武二年(1369年)抚州府临川县筷子巷瓦屑沟的古德七,移居湖北省红安县上新集古家湾。武宁县二十五都古家村的古国炳,移居湖南省辰州府沅陵县;

古正纯移居湖南省靖州府会同县双石桥;

古正绪移居湖南省芷江县;

古天福移居湖南省临武县正冲坝;

古天禄移居湖北省宜昌县。

崇祯末年,烽烟四起,生灵涂炭,湖广一带,再次呈现一片

荒凉。“地当孔道,凡有孑遗之痛。迨圣朝康熙,累治休养生位之泽。”此时,江西、广东一带居民,又开始了第二次“填湖广”。

先是江西省南昌县铁柱观鹅公大丘的古十九,迁往巴陵县(今岳阳县)油港河南岸古家垅。后来又有江西省遂川县大汾镇鹿坑村的古素相,迁居湖南省醴陵县杨坑。

清朝康熙年间,广东省和平县的古生道、古元昌、古元吉、古元旺等迁居湖南省浏阳县;大埔县三河坝阴那坑的古育奇迁居湖南省平江县东乡献钟黄家嘴。嗣后,广东五华县的古贤仪、古自良迁往湖南省浏阳县,古雷胜迁往湖南省醴陵县白兔潭媚溪垅;梅县的古纲体迁往湖南省浏阳县,古口口迁往湖北省长阳县津洋口;江西省遂川县的古国重迁居湖北省攸县峦山乡,古奕伦迁居湖南省郴州府兴宁县(今资兴市)南乡一都大水垅,古亦伸迁居湖南省兰山县。

湖南酃县《古氏族谱》载:(康熙年间)选皋公以兴邑(今广东省兴宁市)地狭人稠,生齿日繁,于是携抄本谱牒及妻子,由广东经湖南衡州府酃县康乐乡永兴里三都岭上村大陂头,度其势可安身,遂栖于此。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1 15: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云贵川古姓

元末明初、明末清初两次改朝换代时的移民运动不止两湖,还有两广、江西等地,填殖地域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及今重庆市。

早在宋朝,就有移江西民于云贵川的记述。

贵州省遵义县《古氏族谱》载:祖籍江西省临川县的新安郎人氏,在宋朝中期,因云贵川遭疫灾,当时医药不发达,死亡人数高达70%以上,耕地到处荒芜,无法耕种。宋徽宗时,明文指定把40%的江西人口迁填云贵川三省。有古山旺者,从江西迁到四川省江津县理石坝。明末张献忠反四川时,有一支逃迁于贵州省播州府(今遵义县)街口,并流传下“族史诗”一首:籍句江西世代传,宋朝中期迁四川;两个三点江津县,理石坝内建家园。六十花甲轮流转,国贼献忠反四川;人民生活受熬煎,徙逃数日到北黔;来到播州走一圈,六兄定居街口前。

贵州省桐梓县、习水县、正安县等地古姓,迁徙情形与遵义县差不多。原居河北省的古志道,生子古鹏飞,宋朝进士,官任江西省吉安府吉水县知县,落业于泰和县鹅掌大丘古家庄。元末,古真一迁居四川省江津县。明末崇祯年间人籍桐梓县。“家史诗”云:

始祖河北到江西,志道向道分两支;

先祖功德高又厚,官拜尚书并武举。

元末红巾纷纷起,兄弟十三各处居;

真一率众来入蜀,高占坝上落业基。明朝政治较清明,子孙发达又昌盛;后裔绵延十三代,又有嗣孙古有领;崇祯十五壬午年,张献忠部入四川;领祖携家带王氏,奔赴黔地到桐城。

明朝洪武年间,朝廷下令以三丁抽一丁、五丁抽二丁方式“移湖广填四川”。时有居住在湖南省长沙府浏阳县马桑冲都司巷的古云轻、古受轻兄弟,人贵州省安顺府,定居于安平县 (今平坝县)白云区王下村。

与此同时,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的古暹,于洪武二年奉旨人川,居梁山县(今重庆市梁平县)万安乡永安里杨家场古家坝。古暹支系以诗书起家,递传数代,皆为朝廷官宦。如古尚文,任昆山县主簿;

古之贤,嘉靖乙丑榜第三甲二百名进士,累官至广东按察司副使,崇祀名臣坊,录入《古今图书集成》;

古之道,贡生,任汉中府通判;

古德懋,举人,任安吉州知州;

古德恒,贡生,任平越府知府;

古其品,明末画家,名昭《明史》。“高梁称右族者,古姓首屈一指”(梁平《古氏族谱》)。后代播迁于雅安县、万县、垫江县、涪陵市、南川县、忠县、达县等地。

麻城县孝感乡正南街的古熙昌则卜居四川省上南道邛州西路孝六甲古家沟(今邛崃市石坡镇古沟村);孝感乡金竹沟的古忠相,于同治年间迁居三台县乐安镇华池沟古家湾。同期从麻城县迁来四川的还有:古维元定居丰都县城南岸茅山秧界,古芳忠、古芳胜、古芳阳兄弟定居荣县,古永建定居威远县。

居住在湖南省郴州府宜章县的古昌典、古昌盛兄弟,择居四川省隆昌县。

到了清代,江西、广东、福建、湖南四省古氏大批移居川渝,是组成当今四川、重庆古氏的生力军。

从江西省迁去的有:吉安府庐陵县(今吉安县)东河的古羡文,于顺治十年(1653年)迁往湖北省荆州府西城,复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移居重庆府璧山县天池;赣州府瑞金县拔英乡苦竹甲檐坑尾的古允章,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携子古有贵、古有赞、古有贡迁居荣县成佳镇桥冲老屋场;赣州府定南县白沙村的古有光,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徙居绵竹县;吉安府龙泉县(今遂川县)樟木坑的古常礼、古常祯兄弟徙居重庆府荣昌县乐观山华家桥;赣州府雩都县(今于都县)黄金乡安富里的古茂辉,约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做挑担生意,暂居于三台县刘营镇,落业三台县苏河乡黄泥井古家湾。

自广东省长乐县(今五华县)迁去有:古建耀于顺治五年(1648年)迁居井研县千佛寺;

古淳于顺治年间迁居双流县;

古公瑞于康熙辛丑年(1721年)迁居隆昌县后,又移居江津县龙门漕(今仁沱镇洞口村);

古旭桂于康熙年间迁居德阳县三板桥打渔湾;

古能达于雍正七年(1729年)迁居泸州府泸县天兴乡;

古贤任、古祖邻、古来瀚、古来刚叔侄迁居富顺县古佛场一带;

古元文、古象文、古大文、古孙文兄弟迁居隆昌县界市场大竹林古家坳;

古世科迁居犍为县磨子厂(今金粟镇);

古荣先于乾隆年间迁居新都县木兰寺;

古嘉玉迁居中江县,后代移居新都县泰兴街;

古汝盛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迁居丹陵县,后播迁于甘洛县田坝镇。

自广东省平远县迁去的,有东石乡的古杰元,于乾隆年间定居简阳县龙泉驿义七甲(虎虎)(虎虎)沟。

广东省嘉应州(今梅县)大坪镇的古春先兄弟,于乾隆癸亥年(1743年)人川居住于三台县西平镇朱君乡。

广东省和平县潭头堡的古有元、古有亮、古有光兄弟,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迁居重庆府綦江县赶水镇。

福建省漳州府平和县的古国英,于雍正年间迁居金堂县城南门外。

湖南省岳阳县的古由才、古由亨,于乾隆年间迁居重庆府奉节县。

云南省镇雄市的古氏,是清代自江西省瑞金县迁去的。而宜良县的古氏,据《宜良县志》及《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载:古典,字石镜,(重庆)丰都县人,学问渊博,工诗,善草书,随兄姚安知府古心宦滇,值乱隐于宜良县之北屯茅庵,名其山曰鹤鸣。古典人籍云南的时间是在明末清初,因他的兄长古心是于明末崇祯壬午年(1642年)任云南龙知州,继后任姚安知府。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1 15: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明代山西洪洞大移民

发生在明代洪武、永乐年间的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的移民运动。

至于移民背景,有两种说法:一是民间传说的胡大海复仇;二是《明史》中所载:“(山西)丁多田少,乞分丁于宽闲之处。”

胡大海是元朝末年朱元璋起义军中的一员将领,在参加起义之前,因家境贫寒,曾一度乞讨为生。有一次乞讨至河南时,当地百姓嫌他长得粗壮丑陋,都不愿施舍于他,致使胡大海饥肠辘辘,饿得半死不活,发誓要报此仇。后来胡大海参加的起义军取得了胜利,建立明朝,拥朱元璋为帝,他自己也得到重用。这时,胡大海想到的是要去河南报仇雪恨。朱元璋念他是开国元勋,功绩卓著,特许他在河南杀一箭之地。事不凑巧,胡大海一箭射在了大雁的尾巴上,中箭的大雁却带着箭仍一飞千里。胡大海率部一路杀将过去,直杀得河南、河北、山东一带几无人烟。朱元璋得到消息,悔之晚矣,然事已成实,只得调人口密集的山西居民,以充河南、河北、山东等地。

胡大海确有其人,《明史》有传,且是有情有义之人。胡大海,濠州虹(今安徽省泗县)人,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随朱元璋起义,渡江后攻取皖南、浙江等地,担任过江南行省参知政事,曾言“吾武人不知书,惟知三事,不杀人、不掠父女、不焚庐舍”。官至佥枢院事,在镇守金华时被叛将苗帅所害,后被追封为越国公。

河南、河北一带,历来是烽火不绝之地。在加上长期受黄河泛滥及频繁战争的影响,经济、生态等均遭到严重的破坏,人烟稀少。而山西省南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晋南的安定富裕,与河南、河北、江淮一带的兵荒马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河南、河北等地居民,纷纷移居晋南,致使河南、河北更加荒凉。《明太祖实录》中记载:洪武十四年(1381年)河南的总人口是189万,河北的总人口是189.3万,而山西的总人口却多达403.4万。

朱元璋为巩固明王朝,恢复中原经济,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便采取了大规模的移民运动,如“移湖广填四川”、“移洪洞实豫土”等。

他先是派官府要员在平阳府洪洞县广济寺设立移民局,征招山西省居民,派迁至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及陕西一带。还为自愿移民者发放川资凭照,既稳定人心,又为移民者在新的地方创业提供了一定的经济资助。

《明史·食货志》中记载得很清楚:(洪武年间)户部遣官核实山西太原、平阳二府及泽、潞、辽、沁、汾五州之丁多田少及无田之家,分其丁口以实北平各府州县,仍户给钞使置牛具种子,五年后始征其税。《明太宗实录》卷五十九亦载:永乐五年(1407年),命户部徙山西之平阳、泽、潞、山东登莱等府州五千户隶上林苑监,牧养栽种,户给路费一百锭,口粮五斗。

晋南既为安定富庶之地,居民大部分都不愿远迁他乡。于是,官府发出布告,说不愿移民者,三天内到广济寺大槐树下集合。至第三日,大槐树下聚集了十数万“旧家难舍、故土难离”的百姓。就在此时,大批官兵包围了广济寺,对手无寸铁的百姓实行强制性迁民。一时之间,百姓怒骂哭啼之声四起,然朝命既下,官吏逼催,百姓不得已妻离子散,痛徙他处。官兵为防止老百姓逃跑,还用长绳将他们缚手或用刀砍伤其脚趾。至今,洪洞移民后裔都说自己手上遗传有“捆”的痕迹,小脚趾甲是复形的。山西古姓家族亦有不少在移民之列。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丹州(今陕西省宜川县)古丽中编《古氏渊源纪实》时写道:“古氏系出古公,祖居新安,与周之姬同宗。丹邑之古,据祖坟碑碣,父老遗言,皆云迁自洪洞南柏古家庄(查该地位于今洪洞县古逻乡南柏村)。”河南省长葛市古桥乡古桥村《古氏族谱》载:“明朝初年移晋民以实豫土,始祖古奇、古美、古英、古语等,自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迁来洧川县双洎河南岸酸枣村下(属今长葛市),立祖茔为一世,以姓氏命名曰‘古庄’。”而河南省濮阳市杜母寺村的《古氏族谱》中,开篇对联为:洪洞溯渊源,俎豆千秋,祖功宗德清芬播;新安征谱牒,本枝百世,子孝孙贤福荫长。

古成迁居于河北省蔚州杨庄窠乡古家疃,古智迁居于河南省怀庆府武陟县东北路牛坟庄(今谢旗营乡前牛村),古尽经、古尽忠迁居于河南省尉氏县双洎河北岸古庄东门,古文得、古志刚迁居于山东省肥城市,古进祥、古进林、古进行迁居于山东省莘县魏庄乡草佛堂;

古十一避居山西解州府安邑县东古村(今运城市北厢镇东古村)。还有山西省盂县清城乡古氏、河南省拓城县古氏、山东省单县古庄村古氏、山东省鱼台县唐马乡古洼村古氏、山东省鄄城县古屯村古氏、山东省广饶县陈官乡古黄村古氏、河北省沧州市古氏、河北省迁安县古氏、河北省丰润县古氏及陕西省华县古氏、西安市雁塔村古氏等,皆属洪洞移民。

官府设的移民局位于洪洞县,所以当时太原府、平阳府(今临汾市)、蒲州、绛州等地的10余万民众,都在这里集中,分道分批迁徙,各处于是世代相传,众口一词,大家都称自己是从洪洞县大槐树老鹳窝迁来的,只知大槐树,不知还有他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1 15: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古姓

台湾,现聚居着古姓30000余人(1978年统计时有20000余人),在台湾姓氏排名中列为第75位,人口遍布岛内各县市,尤以桃园、新竹、苗栗、台中为最。

据陈绍馨、傅瑞德(Morton.H.Fried)合著的《台湾人口之姓氏分布:社会变迁的基本指标》第一册,及潘英著的《台湾人的祖籍与姓氏分布》等资料显示,早在1956年9月台湾的古姓人口共4000人,实际人口应有16000人,占当时台湾总人口的0.2%,是台湾“本省人”的第69大姓,也是“先住民”的第34大姓,更是“客家人”的第24大姓。

资料还显示,在全台21个县市中,古姓在桃园县排为第 34大姓,在台东县排为第36大姓,在新竹县和苗栗县排为第 38大姓,在花莲县排为第41大姓。台湾古姓相对“福佬人”、“外省人”和“其他省人”而言,在“客家人”及“先住民”中占重要比例。

岛上古姓有来自大陆的汉族和世居本岛宜兰、花莲县的高山族。而自大陆迁往台湾的,可划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台湾光复前,即1945年之前;一是光复后,即1945年日本投降之 后。居于岛上的古姓,祖籍或原籍在广东省的有90%,且大部分是客家人。

台湾在荷兰人人侵之前,已有汉人来居。清初虽颁有禁海之令,由于或禁或弛,难阻偷渡者之外移。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取消海禁,但同时采纳水师提督施琅的建议,渡台人民须领“照单”,经分巡台厦兵备道稽查,并得台湾防海同知认可后,始可放行,且均不准携带家眷;又以“粤地屡为海盗渊丛”为由,禁止潮惠人来台。禁令维持将近一百年才告解除,当时正值移民风潮最盛之际,此举确实严重影响潮惠两府的客家人来台。不过,闽西、闽南及广东嘉应州四县的大量客家人,仍按照规定,顺官道而来。又从康熙三十五年施琅死后,禁令渐弛,粤籍客家人冒险偷渡来台者,为数更多。即以古氏赴台先祖而言,就有200多户,对台湾的开发和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

1995年,古小彬与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的古国瑞先生合作,决定编辑古氏文献丛书第二部——《古氏渊源暨分支》,古小彬负责大陆各地的采访工作,古国瑞负责台湾全岛的采访,并多次晤面交流意见。经古国瑞先生全台采访而得的不完全统计,在台湾光复前古姓迁去开基的约有160多人。其中福建省平和县1人、广东省梅县40余人、广东省五华县74人、广东省蕉岭县近40人、广东省陆丰县4人、广东省惠来县1人。

从台湾古氏现存族谱中已调查出最早去台湾的时间是清康熙四十七年(1707年)。桃园县杨梅《古氏族谱》载:二十七世达先公于康熙四十七年自广东省长乐县(今五华县)鲤鱼江

高车子迁徙来台,创业于桃园县杨梅镇上田心营盘脚。至康熙六十年(1721年)夏初;福建省长泰县人朱一贵联络黄殿、李勇、关外等人起义,以反清复明相号召,称“大明重兴元帅”,占领全台,称中兴王。时有广东省五华县义民古兰伯、古芬兴随起义军人台,居住于淡水港东西二里处。康熙年间来台者还有:广东省蕉岭县谢碑的古辛伯,迁居中部沿海;梅县伯公凹的古九佩,迁居苗栗县通宵镇;梅县的古弘贵、永祥、凤祥、兰祥等。

雍正年间迁台的计有:广东省五华县龙玉湖约的古登昌、凤昌兄弟,居新埔流民窝;五华县梅林约的古兰桂、古传先,居关西上横坑;蕉岭县长潭的古禄祥,居苗栗县铜锣镇;蕉岭县高塘的古玉行兄弟,居苗栗县后龙;梅县樟树坪的古敬儒,居龙潭三坑。

乾隆年间迁台的计有:①广东省五华县琴口的古通俊兄弟,居龙潭;贮河石的古今成兄弟,居板桥;华阳的古兰超兄弟,居龙潭。②蕉岭县高塘的古献来,居丰原;黄土村的古廷启,居霄里;谢碑的古日鼎,居高雄市美浓镇。③梅县的古君球兄弟,居关西;摺田的古奇耀,居高雄市美浓镇;

古田的古名成兄弟,居大雅;

古庄鼎,居屏东县车城;大立的古尚英6兄弟,居树林山佳;松口镇的古登淳叔侄6人,居龙潭大坪;樟树坪的古熙琏兄弟,居龙潭八张犁。④陆丰县古典章,居新竹县湖口镇;

古秀章居苗栗县三湾;黄塘的古应先,居彰化永靖。⑤惠来县的古儒友,居苗栗县铜锣镇,等等。

嘉庆年间迁台者计有:广东省五华县的古运高、运义、运章、顺祥、继祥、钦就、云龙、云祥、兴周、康逊、振逊、麟昌、中纯、世雍、芳魁等。梅县的古凤彩、玉达、秀生、秀凤、福山、禄山、寿山、鹏奎等。蕉岭县的古亮铧、亮保、炳务、昌发、芳龄、乾生、庚达等。

道光年间迁台者计有:广东省五华县的古庆云、祥云、寿云、荣耀、宗耀、板耀、阿八、意元、章元、学元、运挢等。陆丰县的古承立。梅县的古集东、记伯等。

同治年间迁台者有广东省五华县陂坑的古春光,居新竹县北埔。

光绪年间至日本统治时期,有广东省五华县贮河石的古汉端,迁居桃园县;

古阿义经基隆到苗栗县大湖开基。

据《诸罗县志》载:“农颇易,无火耕水耨之劳,不粪自植。”(‘播种之后,听其自生,不事耕耘而收获倍屣,余粮栖亩,庶物蕃盈。”

古辛伯迁徙台湾台中府辖内落脚,务农为业。

古熙瑞、古熙琏兄弟,来台定居桃园经商,事业兴隆发展,致富后在南炭广植土地十八甲,子孙以从事商业为最多。

古今英于今桃园县八德霄里白露村创业,后来事业扩展至百余亩耕地。

古兰资在新竹新埔木方寮暂居,以佃农谋生计,忠厚勤奋,而得地主赐地创业。

古庆瑞创基新竹县芎林乡鹿寮坑,经营茶业,耕作茶园,设有制茶厂,每季制茶业产量高达六十担之多,扬名百里。

古盛官约于清嘉庆、道光初叶来台,初居苗栗县乌梅坑,以染布为业。

古钦就约于嘉庆年间来台,与同船的象玉公二人,落脚基隆暂居,因基隆雾雨多而迁员林之后,转移台中石冈庄食水科创业。

1945年10月,日本投降后,台湾光复。广东省梅县人古飘萍等随前进指挥所人台,进行台湾的接管工作。之后,广东梅县籍的大律师古云琼、广东五华县籍的警官古奠基、广西马山县籍的飞行员古可模、江西寻乌县籍的古芹斋教授、江西上犹县籍的军医古章文等大批古姓军人、警务人员、律师、学者赴台。特别是在1948—1950年期间,国民党部队中许多古姓高级将领前往台湾,如江西省寻乌县晨光镇的古作邦将军、古游生将军,江西省遂川县樟木坑的古田才少将,广东省五华县安流镇的古焕谟将军,广东省梅县的古辉文上校等等。其间人台的除了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福建等南方诸省古姓外,还有陕西、贵州、四川、重庆、河南、山西等北方古姓。在这期间赴台且知其下落者,计有400余人,相当于清代来台开基古氏之半数,尤以广东省居多。

聚居在花莲县、宜兰县等地的高山族古姓,是在台湾政府令高山族冠汉姓时才出现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1 15: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移居海外的古姓


马来西亚古姓

大部分是来自广东省嘉应州(今梅州地区)的客家人,如清代槟榔屿州的古石泉(乾隆年间被誉为当地侨领)、古永顺(咸丰年间主持重修槟城嘉应商会会馆)、古允卿(光绪年间主持重修嘉应商会会馆)等,以及霹雳州的古尚毕(同治十一年即1872年,参与倡建安顺应和会馆)、古国璇,古晋市的古仲人、古公哲,瓜拉庇捞的古震华、古延祺,吉隆坡的古玉梁,庇能的古振宁、古雄华、古根华,沙巴的古茂发、古秉故、古建中、古道明等。另有光绪年间自广东省惠州地区迁去的古良,自高州市迁去的古永晚、古永欢,自江西省寻乌县迁去的古尚勤、古世光父子,等等。


新加坡古姓

分别有祖籍广东省梅州市的古天任,梅县的古启生、古继荣,兴宁市的古何先、古耀华,五华县的古日麟,河源市的古亚权,自越南迁去的古顺池、古瑞英等。20世纪初叶,乡贤古实根等享誉该国,并积极参与创办新加坡广东会馆。当代在学术研究上卓有成果的有古正美博士等。



泰国(原称暹罗)古姓

据史料记载: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年),黄巢起义军占广州。兵荒马乱之下,中国人逃避海外至东南亚者颇多。居住在该国的古姓,多数是广东梅州地区客家人。如原籍梅州的古汉荣、古懋荣、古铎荣、古德荣、古钦元、古接元、古文英、古镜寰、古昔贤、古淼贤、古淼林、古思栋等,原籍梅县的古春祥、古美祥、古有祥、古天生、古道生、古惠喜、古接祥、古鑫华、古奕斌、古苑芳、古训云、古贡芳等,原籍兴宁市的古兆谋、古绍谷、古佛盛、古茂华、古云先、古焕郎等。另有自台湾苗栗县西湖乡迁去的古勇森。


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古姓

在清代乾隆年间有祖籍广东省梅县的古大伯(有些史书作古六伯、古六甲太),任加里曼丹坤甸的“兰芳共和国”第六代“大唐总长”。清道光、咸丰年间,惠阳县稔山镇(今属惠东县)坝仔村的古茂德兄弟等移居印尼。民国以后,梅县的古春祥、古增祥、古志祥、古康明、古坤霖、古锦均、古宝模、古少轩、古德淳、古秉衡、古冠南、古连华、古歆源、古可仁、古苑光等,蕉岭县的古兆长、古兆仁、古兆安、古兆港等,兴宁市的古焕欣、古焕田、古其祥、古巽才、古愿才、古启宏、古雅宏、古兰香、古敬辉等,五华县的古德培等,相继人籍该国。他们大都居住在椰加达、泗水、马罗基、玛冷、安汶、岩望、南海漳埠等地。


印度古姓

有从广东梅州地区迁去的古康礼、古天济等。


越南古姓

有汉族和苗族。汉族古姓自广东、广西二省迁去,如广东省梅县的古国省定居于隆安,广西防城港迁去的有古贤纲兄弟。苗族古姓则自云南迁入。1978年中越战争期间,有部分古姓被越南政府驱逐回国,居于海南省临高县红华农场及广西宁明县华侨农场。


缅甸的古姓

有原籍广东省兴宁市水口镇的古玉华,梅县梅南镇的古盛光、古发光、古开富、古华盛、古定芳等。


汶莱古姓

汶莱有华侨始于19世纪初期,当时因汶莱马来奕县发现大量石油,华人便开始迁移该国。现居于诗里亚埠的古如礼、古港礼兄弟,原籍在广西钦州市板城镇。


日本的古姓

有自台湾桃园县杨梅镇迁去的古娘杏,自浙江省平阳县迁去的古川馨等。


美国的古姓

美国是美洲地区的一个大国,居于该国的古姓也很多,大部分是从广东和台湾迁去的。早在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年),广东五华县的古传璋(字文轩)自欧洲辗转迁徙定居于夏威夷檀香山。至光绪年间,原籍广东梅县的古今辉,曾任清政府驻夏威夷檀香山领事馆副领事,享誉该地。嗣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的一批古姓青年,亦由光绪年间前往檀香山做蔗糖和檀香工作,并定居在那里。据古氏文献资料记载,近几十年来陆续定居美国的有:广东省番禺县人、原国民政府文官长古应芬的儿子古幼勤,台湾的古仁栋、古贵训、古有骥、古嘉训、古嘉谦、古鸿生、古鸿仪、古鸿廷、古鸿劲、古鸿千、古霖达、古娘渊、古克斌、古肇英、古梅、古柏、古仲琥、古焕基、古衡山、古文忠、古真生、古荣一,广东省梅县的古集德,广东兴宁市的古英传,广东蕉岭县的古兆中、古兆千、古兆平,广东高州市的古正夫、古小川,广西防城港市的古慧蕃、古贤纲,等等。


加拿大古姓

多数来自广东、广西和台湾。如广东省五华县琴口乡的古剑青父子,兴宁市下堡镇的古振宁,广西防城港市的古忠顺,台湾的古道慈、古兆祯、古清淮等等。现任中国驻加拿大卡尔加里总领事的是古明华先生。


巴拿马共和国古姓

华人移民巴拿马共和国,始于开发巴拿马运河时期,多以劳工役(卖猪仔)而去,以广东人最多。现任巴拿马人和会馆主席的古华康、理事古仲山,巴拿马中文电台董事长古文源等,祖籍都在广东省。


巴西联邦共和国的古姓

多半从台湾迁去,如古霖柏、古秀彦、古秀光等,原籍都在台湾。


阿根廷共和国的古姓

古景隆,是1977年从台湾桃园县迁去的。


秘鲁的古姓

古惠朋,是民国时期陈炯明的朋友。


毛里求斯的古姓

以广东客家人为多,如古森源、古志强、古崇鑫、古懋芳、古显祥、古腾湘、古斯焕、古镜光等。现任路易港市百姓联谊会副会长的古淼泉,是当地知名人士。


留尼旺的古姓

古继谋,原籍广东省梅县月梅。


南非的古姓

一支从台湾迁去,如台湾中坜市的古荣桐、古春锦兄弟;另一支从阿根廷国家移民去的,如古景崇等。


英国的古姓

有从广东省梅县东街迁去的古启华,以及从越南迁去的古洁蕃、古忠蕃、古成蕃、古进蕃等,在该国从事商业工作。教育界的古克丰L博士(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授),在国际上知名度颇高。


荷兰国的古姓

古鸣,原籍重庆市梁平县,是著名画家古月之子。


澳大利亚的古姓

有原籍广东省梅州市的古鼎聪等。


大溪地的古姓

古姓为数不多,有古三财等,早年从广东移居于此。


新西兰的古姓

古田东,原籍台湾台中县。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1 15: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姓家谱介绍


修谱

唐代以前的族谱属官修,国家专门设有谱局机构,内设总纂、主修、调查员、誊写员等人事。族谱的内容,大致包括谱名、谱序、凡例、谱论、世系谱、迁徙图、源流考、人物传、恩荣录、艺文志、遗像、坟茔祠庙图、五服图、族产、契约、字辈谱、族规、家训、领谱字号等,以世系谱和人物传为核心内容。

在门阀制度盛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族谱也成了世族间婚姻与仕宦的主事依据,并得以迅速发展。宋代以后,官方修谱的传统禁例被打破,民间私家修谱盛行起来,且一般都是 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族谱、家谱亦进入寻常百姓家门。

在南方以唐末山西古云应为南迁始祖的族谱中,要数广东省梅县(旧称程乡县)和五华县(旧称长乐县)的《古氏族谱》较为完整、全面。它与江西省宁都县横塘《古氏族谱》的不同之处,就是在历代谱系都完整的情况下,还能洞悉修谱的时间、谱序撰者是谁。但江西谱有谱规、族约、家训等内容,广东谱却缺之。


谱序

从目前遗留下来的五华县《古氏族谱》序中,可以看出广东省古姓第一次修谱时间是在宋仁宗皇祐至嘉祐七年间 (1049—1062年),由时任殿中丞、勋都骑尉的古宗悦所修,但这次修谱时的序文已失。到了宋代绍兴十四年(1144年),古革、古巩在梅州分了家后,各自修谱,各撰序文,是次序文方见谱传。因这次修谱的序文是海内外古姓家族中所见最早的谱序,最具代表性。

此后,古姓在每次修谱时,都会将前几次修谱序文转载编人,以方便后人知道修谱人的思想、修谱经过以及修谱者对本姓所寄予的厚望。

谱序一般延请那些取得一定功名或有很高誉望的本族士子或外姓社会贤达撰写,从而提高氏族声望,达到光宗耀祖的目的。

明代洪武年间,广东梅县古姓在第三次修谱时,请原任五军都督府参议、后任程乡县知县的樊思明和洪武五年壬子科解元、任职程乡县儒学训导的刘德海分别撰写《古氏宗谱引》和《新安古氏家乘记》。

万历年间第五次续修时,则请广东省潮阳县人林大春撰序。林大春是一名进士,两奉敕谕总理两浙学政,参与预修《世宗皇帝实录》,任职浙江等处按察司副使,他撰的序文,议人叙事。

江西省瑞金县的古姓,虽在明初拓基,却以忠厚传家,耕读为本,至清代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续修族谱时,因族中没有显赫人物,只得请县中望姓杨氏家族的杨以兼撰写序文。杨以兼在县中是知名学者,进士出身,还担任过康熙庚午科河南同考官,杨氏在《瑞金带溪古氏谱序》中也毫不吝笔地写道:“家本诗礼,业惟耕稼,越先朝万历年间,必伟公初得蜚声庠序,今距其世已数十年矣,卒未闻有继必伟而起者。”

江西省宁都县,是南方所有古姓的祖籍地。世居该县的古全规后裔,于乾隆年间发起续修族谱。时有本族进士古宗泰,即将上任知县,来拜谒宁都古氏祖祠,恰逢这次修谱盛事,欣然提笔作序,以表孝思,以励后进。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1 15: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姓家谱文献目录

(惠来)梅田古氏族谱 一卷 手抄本 清代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古之梁编 现存台湾。

(五华)古氏族谱 一卷 清代嘉庆年间手抄本 现存广东省五华县梅林镇贮河石。

(定南)白沙古氏族谱 多卷 印刷本 清代嘉庆三年 (1798年)古仁勋编撰 现存江西省定南县柱石乡白沙村。

(江西)古氏族谱 多卷 印刷本 清代道光二十四年 (1844年)编 现存江西省南康市内潮乡、遂川县。

(五华)古氏族谱 一卷 清代道光年间手抄本 古若宗编 现存广东省五华县。

(五华)古氏族谱 一卷 清代道光年间手抄本 现存广东省五华县梅林镇。

(北埔)古氏族谱 一卷 手抄本 清代道光年间古春光编‘现存台湾北埔。

(杨梅)古氏族谱 一卷 清代道光年间手抄本 现存


台湾桃园县杨梅。

(五华)古氏族谱 一卷 清代道光年间手抄本 现存广东省五华县梅林镇优行径。

(南海)西村古氏家乘 一册 手抄本 清代咸丰四年 (1854年)古硕元修撰 现存广东省南海市和顺镇西村。

(霄里)古氏族谱 一卷 清代咸丰年间手抄本 现存台湾霄里。

(陕北)古氏渊源纪实 一卷 手抄本 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年)古丽中编 现存陕西省延长县。

新安堂古氏族谱 多卷 木活字本 清代同治十二年 (1873年)编 上海图书馆藏卷三。

(五华)古氏历代宗谱 一卷 清代光绪年间手抄本

现存广东省五华县华阳镇。

(五华)古氏族谱 一卷 清代光绪年间手抄本 现存广东省五华县文葵镇高车子。

(长宁)古氏族谱 印刷本 清代光绪十六年(1890年)古占先主修 现存江西省寻乌县。

四川省川东道重庆府璧山县天池古氏谱 一卷 手抄本 清代光绪十七年(1891年)古洪兴编 现存重庆巴县、璧山县、四川省犍为县。

(龙泉)古氏续修族谱 四卷 印刷本 清代光绪十九年(1893年)古耀金编 现存江西省遂川县戴家埔乡云龙村龙门洞。

二十五府君派谱 一卷 手抄本 清代光绪二十年 (1894年)编 现存台湾。

(会昌)清溪古氏族谱 多卷 印刷本 清代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古镜堂主笔 现存江西省会昌县清溪乡。

(五华)古氏族谱 一卷 清代光绪三十年(1904年)手抄本 现存广东省五华县龙村镇古潭村。

(袁郡)古氏三修族谱 七卷 印刷本 清代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古学杰编 现存湖南省浏阳市三口乡古家坳 江西省图书馆藏首一卷。

(台湾)绘图古氏宗谱历代全书 一卷 手抄本 1915年古定青编 现存台湾中坜市。

(无为)古氏族谱 多卷 印刷本 1915年古蓬仙主修 现存安徽省无为县刘渡镇团结村。

(五华)古氏族谱 一卷 手抄本 1919年古锦垣编

现存广东省五华县周江。

(岳阳)古氏三修族谱 多卷 印刷本 1919年编现存湖南省岳阳县筻口镇。

古氏集注历代源流族谱 一卷 手抄本 1920年古俊轩编 现存广东省五华县梅林镇琴口乡告岭村。

(苗栗)古氏族谱 一卷 1921年手抄本 现存台湾苗栗县铜锣乡。

(宾阳)古氏族谱 一卷 手抄本 1924年古锦堂编

现存广西省宾阳县新桥镇马村古屋。

(梅县)古氏族谱 十六卷 印刷本 1926年古善愚、古骚生编 现存广东省梅县松南镇圳头村。

(杨梅)古氏族谱,一卷 手抄本 1928年古连山编

现存台湾桃园县杨梅。

(横山)古氏族谱 一册 手抄本 1932年古少枝编

现存台湾横山。

(苗栗)古氏族谱 一卷 手抄本 1935年古关琏编

现存台湾苗栗县。

(增城)古氏族谱 一卷 民国时期手抄本 现存广东

省增城市。

(梅县)古氏简谱 一卷 民国时期手抄本 现存广东省梅县大立。

(惠东)古氏族谱 一卷 民国时期手抄本 现存广东省惠东县稔山镇坝仔村。

(番禺)古氏族谱 一卷 民国时期手抄本 现存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暮镇傍江东村。

(新丰)新安郡古氏族谱 三卷 民国时期手抄本 现存广东省河源市埔前镇高围村。

(和平)古氏简谱 一卷 民国时期手抄本 现存广东省和平县古寨镇前程村。

新安郡古氏族谱 一册 民国时期手抄本 现存美国。

(莘县)古氏族谱 一卷 民国时期手抄本 现存山东省莘县魏庄乡草佛堂。

(莘县)古氏挂谱 一轴(巨幅) 民国时期编制 现存山东省莘县魏庄乡草佛堂。

(盂县)古氏族谱 一册 民国时期手抄本 现存山西省盂县清城乡。

(五华)国宝堂古氏宗谱 一册 民国时期手抄本 现存广东省五华县华阳镇。

(袁郡)古氏四修宗谱 八卷 印刷本 1946年古子植编 现存江西省萍乡市 江西省图书馆藏首二卷。

新安堂古氏宗谱 一册 手抄本 1946年古智鸿编现存台湾。

(兴国)古氏七修族谱 多卷 印刷本 1948年古惟洪纂修 现存江西省兴国县。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1 15: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灌县)古氏族谱 一册 手抄本 民国时期古仁智编 现存四川省都江堰市石羊镇书院村。

(南海)古氏族谱 一卷 民国时期手抄本 现存广东省南海市和顺镇古村。

(中山)古氏族谱 一卷 民国时期手抄本 现存美国

夏威夷檀香山。

(隆昌)古氏族谱 一卷 民国时期手抄本 现存四川

省隆昌县城。

(荣县)古氏族谱 一卷 民国时期手抄本 现存四川

省荣县成佳镇桥冲村。

(新都)古氏族谱 一卷 民国时期手抄本 现存四川

省新都县泰兴镇泰兴街。

(綦江)古氏族谱 一卷 民国时期手抄本 现存重庆

市綦江县赶水镇解放路。

(荣县)古氏族谱 一卷 印刷本 民国时期编 现存

四川省荣县人和镇柏杨村。

(台湾)龙潭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1952年古德

清、古阿振编 现存台湾台中。

(湖口)康逊公派古氏族谱 一卷 手抄本 1964年

编 现存台湾湖口。

台湾开基祖传下世系略历 一册 印刷本 1966年

古成恩编 现存台湾湖D。

古氏宗谱简表 一册 印刷本 1970年古奠基编

现存台湾苗栗市。

古氏历代族亲表 一册 印刷本 1971年古贵福编

现存台湾屏东县恒春。

(台北)古氏宗谱 一册 印刷本 1972年古焕谟、古

贵训编 现存台湾台北市。

古氏子凤公派下族谱 一册 手抄本 1972年古国

顺编 现存台湾桃园县杨梅。

(平坝)古氏族谱 一册 手抄本 1974年编 现存

贵州省平坝县高峰镇活龙乡小普村。

(龙潭)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1975年古阿清编

现存台湾龙潭。

古氏列祖铭赞作者群贤录 一册 印刷本 1977年古焕谟编 现存台湾台北市。

(竹北)古氏宗谱 一册 印刷本 1977年古廷旺编

现存台湾新竹市竹北。

(杨梅)古氏历代世系表 一册 印刷本 1981年古秀海编 现存台湾桃园县杨梅。

新安堂古氏宗谱画集 一册 印刷本 1982年古焕谟编,现存台湾台北市。

(泸县)古氏族谱 一册 手抄本 1985年古富田编

现存四川省泸县天心乡。

(蕉岭)古氏族谱 一册 刻印本 1985年古超桂编

现存广东省蕉岭县蕉城镇山下村。

(邛崃)古氏宗嗣 一册 刻印本 1986年古芝光、古代全主编 现存四川省邛崃市石坡镇古沟村。

(五华)古氏族谱 三卷 刻印本 1988年古广麟编

现存广东省五华县华城镇高华村。

(惠东)古氏族谱 一册 手抄本 1988年古维华、古簪寰编 现存广东省惠东县稔山镇坝仔村上坝。

(梅县)上岗户古氏源流稽考 一册 手抄本 1989年古敬仁编 现存广东省梅州市。

(五华)新安堂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1989年古鸿培编 现存广东省五华县梅林镇贮河石。

(香港)古氏宗谱 一册 印刷本 1990年古剑锋编

现存香港元朗青山道。

(岳阳)古氏四修族史 五卷 印刷本 1990年古荣暑、古荣聘等编 现存湖南省岳阳县筻口镇。

湖口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1991年古汉文编现存台湾湖口。

宝山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1991年古潮琮编现存台湾宝山深井。

(苗栗)新安堂古氏族谱 一册 影印本 1991年古进昌编 现存台湾苗栗县头份镇。 、

(高州)古氏族谱 八卷 刻印本 1991年古应天总编 现存广西省北流市大伦镇。

(垫江)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1991年古光辉等编 现存重庆市垫江县高峰镇大山村。

(横山)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1992年古云华编

现存台湾横山。

(延安)古氏渊源纪实 一册 印刷本 1992年古世觉、古国杰等编 现存陕西省延安地区档案馆。

(新都)古氏族谱 一册 手抄本 1992年古家信、古家万等编 现存四川省新都县新都镇督桥河村。

(唐河)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1992年编 现存河南省唐河县古城乡古老庄。

(新竹)通俊公房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1993年古国瑞编 现存台湾中坜市。

(钦州)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1993年古秀礼编

现存广西钦州市板城镇古屋。

(赣南)古氏族谱 三卷 印刷本 1993年古明丰编

现存江西省寻乌县桂竹帽镇。

(五华)古氏族谱 一册 刻印本 1993年编 现存广东省五华县华阳镇。

新编古氏宗谱 一册 印刷本 1994年古子隆编现存台湾台中市。

(安定邑)古氏族谱 三卷 印刷本 1994年古今模、古炎煌主编 现存江西省安远县车头镇车头村。

(梁平)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1994年古铭声编

现存重庆市梁平县明达镇。

台湾古氏源流系统表 一册 印刷本 1995年古娘渊编 现存台湾台北市。

(湖口)新编古氏宗谱 一册 印刷本 1995年古木万编 现存台湾湖口。

(赣湘)古氏五修族谱 六卷 印刷本 1995年古均桃二古英杰编 现存江西萍乡市荷尧镇火烧桥。

(璧山)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1995年古大志、古大田编 现存重庆巴县、四川省犍为县清溪乡。

新安古氏八修谱 十卷 印刷本 1995年古芳清、古小彬主编 现存江西省瑞金市、宁都县、广昌县和福建省长汀县、宁化县。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1 15: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氏希德公派世系表 一册 印刷本 1995年古辉文编 现存台湾台北市。

(五华)肇塘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1995年古富光主编 现存广东省五华县安流镇肇塘村。

(河源)埔前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1995年古开亚主编 现存广东省河源市埔前镇高围村。

(连南)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1996年古问松编

现存广东省连南县高滩营。

(河源)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1996年古演凡主编 现存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龙门县。

古氏仕殿仕朝公派下世系 一册 印刷本 1996年古金水编 现存台湾观音。

(上犹)古氏五修族谱 一册 印刷本 1996年古章文、古翰玖等编 现存江西省上犹县油石乡。

(汕头)达濠古氏族谱 一册 手抄本 1996年古增强编 现存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区。

(南康)古氏宗谱 一册 印刷本, 1996年古启运主编 现存江西省南康市赤土镇。

古氏渊源暨分支 一册 印刷本 1997年大陆版、

(2000年台湾版)古国瑞、古小彬编 现存江西省瑞金市、

台湾中坜市。

(兴国)古氏八修族谱 上、下册印刷本 1997年古

远亮、古祖苍主编 现存江西省兴国县城。

古氏渊源世代表 一册 印刷本 1997年古国瑞编

现存台湾。

(梅县)滂溪古氏支谱 一册 印刷本 1997年古迪

生、古海华编 现存广东省梅县梅南镇滂溪村。

(贺县)塘面村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1997年古

文辉、古国奎编 现存广西贺州市鹅塘镇塘面村。

(兴宁)蓝田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1997年古胜

祥、古哲谋等编 现存广东省兴宁市水口镇蓝田村。

(五华)新安堂古氏族谱 一册 手抄本 1997年古

世怀编 现存广东省五华县华阳镇莲塘埔村。

(甘洛)田坝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1997年古新

民主编 现存四川省甘洛县田坝镇。

(贺州)古氏瑜珍公房族谱 一册 手抄本 1998年

古思雄编 现存广西贺州市八步镇。

(信宜)古氏茶山分支族谱 一册 手抄本 1998年

古万年编 现存广东省信宜市茶山镇。

敬臣公派世系图 一册 手抄本 1998年古金男编

现存台湾台中县。

(寻乌)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1998年古显道主

编 现存江西省寻乌县晨光镇塘背村。

古氏家族识亲表 电脑版 1998年古瑞麟编 现存

台湾新竹竹东。

(苗栗)西湖古氏源流稽考 一册 印刷本 1998年

古木贤编 现存台湾苗栗县西湖乡。

蕉岭古氏概况 一册 印刷本 1998年古乃裕编现存广东省蕉岭县。

(寻乌)必振公房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1998年古显衡、古邵华等编 现存江西省寻乌县长宁镇。

古智玉派下全员系统表 一册 印刷本 1998年古朝沐编 现存台湾铜锣下埔。

(南康)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1998年古菁华编

现存江西省南康市内潮乡。

(昭平)黄姚秉耀公房古氏族谱 一册 手抄本 1998年编 现存广西昭平县黄姚镇新街。

寻乌篁乡古氏三修宗谱 一册 印刷本 1998年古安健主修 现存江西省寻乌县晨光镇。

(五华)古氏族谱南宝公分谱 一册 印刷本 1998年古广麟主编 现存广东省五华县华城镇高华村。

(龙潭)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1999年古望钦编

现存台湾龙潭。

(奉节)公平古由才公族谱 一册 手抄本 1999年古恒昭编 现存重庆市奉节县公平镇。

(遂川)声亮公房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2000年古以志编 现存江西省遂川县左安镇扬芬乡樟木坑。

(桃园)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2000年古习元编

现存台湾桃园县埔心。

(苗栗)新安堂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2000年古长锦编 现存台湾苗栗县通霄。

(五华)琢贯公房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2000年古国瑞编 现存台湾中坜市、广东省五华县梅林镇琴口乡。

(新竹)古氏族谱 电脑本 2000年古焕球编 现存台湾新竹。

古氏史志(第一卷) 一册 印刷本 2000年古培才、古小彬总编 现存北京图书馆。

古氏南迁及列祖坟茔所在地 一卷 手稿 2000年古荫枚编 现存浙江省杭州市。

蕉岭县古氏族谱 一册 台湾印刷本 2001年古乃裕、古汉金主编 现存广东省蕉岭县文福乡高塘村。

台湾古氏宗谱一册 印刷本 2001年古国瑞编现存台湾。

(惠东)稔山坝仔亮文公房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2002年古军喜编 现存广东省惠东县稔山镇坝仔村。

(遂川)古氏族谱 上、下册 印刷本 2002年古金发主编 现存江西省遂川县戴家埔乡。

(惠东)平海古氏族谱 一册 手抄本 现存广东省惠东县平海镇平海街。

(长葛)古氏族谱 一册 手抄本 现存河南省长葛市古桥乡古桥村。

(邛崃)古氏宗嗣 一册 手抄本 现存四川省邛崃市石坡镇古沟村。

(蔚县)古氏族谱 一册 手抄本 古义编 现存河北省蔚县下宫村乡。

(三台)乐安古氏族谱 一册 手抄本 现存四川省三台县乐安镇黄林乡何家桥村。

(三台)西平古氏族谱 一册 手抄本 现存四川省三台县西平镇朱君乡五村。

(武陟)古氏族谱 三卷 手抄本 古大贤编 现存河南省武陟县谢旗营乡前牛村。

(威远)古氏族谱 一册 手抄本 古银洲编 现存四川省威远县新店镇长山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1 15: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姓字辈

又称为派辈、派序、辈名、派语供家族成员取名择字之用。古时多应用于男性,至近代,女子名字中亦较常出现,以示男女平等。从一个人的名字中,可以看出他是家族中第几辈,或称第几世、第几代。


江西省宁都县、于都县、瑞金市、广昌县、兴国县、永丰县、贵溪县、进贤县、乐安县及福建省长汀县、宁化县的古姓,在清代第六次续修族谱时,曾统一拟定字派:

道可奕世德,瑞庆英贤芳;绍接家风盛,拔魁声自扬。

后来在七修谱时有所更改。至八修谱时,发现有许多字与祖名犯讳,便重新拟定派语,自四十一世始全部启用如下派语:

贤良家发贵,吉星运兆长;

才学能治国,伟业耀华邦。


湖南省岳阳县与重庆市奉节县古姓,统一字派为:

功助先泽,荣昭国华;

典常式序,科第起家。


河南省唐河县、民权县、社旗县古姓,统一字派为:

纪长向扬,昌宗昭明;

亦世兴旺,远传诗礼。


湖北省红安县与河南省新县古姓,统一字派为:

太学复兴,尚德克承;

立传忠厚,继启贤能。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横县、贵港市、荔浦县、鹿寨县、宁明县及防城港市,统一字派为:元孟昌基恩,芳联奕世蕃;

中行宏大业,永远定乾坤。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古姓,统一字派为:

轻存必云之,重道时刚士;

登德天其维,启国应锦培。


安徽省无为县、芜湖市、铜陵市、祁门县、青阳县及江苏省江浦县古姓,统一字派为:

嗣绍上德,淑绪宏名;

耕种为本,孝友是存;

谨敦伦纪,诚振纲常;

箴铭宜奉,谟训必详。


江西省遂川县、广西贺州市、湖南省炎陵县古革公房后裔,于清代光绪十九年(1893年)统修族谱时,拟定自三十五世开始统一启用字派为:

永年思国宝,俊杰佐朝纲;

忠厚宜家远,诗书继世长;

怀仁存善德,崇本定芬芳;

勤绍先谟训,兴隆富贵昌。


湖南省醴陵市、浏阳市、平江县、攸县及江西省萍乡市、万载县、铜鼓县、分宜县、宜春市、新余市、进贤县古姓,在联修族谱时,还制订了百字谱派:

开源居上世,继迹在岐阳;

丕显文谟耀,钦承列武光。

致身扶圣驾,授命振朝纲;

秀毓忠诚子,灵彰孝德郎。

乡贤崇永祀,国宝降嘉祥;

量美汪洋巨,臣欣社稷藏。

作箴风令尹,遗爱颂甘棠;

寰外乾坤大,山中日月长。

雁联三进士,代报五同堂;

松柏操谁守,绸银赐久蒇。


广西宾阳县、马山县、武鸣县古姓,其派语为:

辈名:兴志展基永克昌,荣华富贵显名扬。

学名:文典可廷武朝伦,圣贤豪杰学忠臣。


云南省和越南苗族古姓,还有联宗字派:

信、金、绍、兴、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1 23: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崖系梅县古姓,阿爸五华人,祖谱在崖叔手上,从来未见过,今日看了万得福兄的多篇文章,对姓算系有了一定了解,十分多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2 11: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古姓
路过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1 21: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文】关于湖南省岳阳县古氏始祖的几点考证

关于湖南省岳阳县古氏始祖的几点考证

                   作者:古小彬 (gxbin689@sohu.com)

l        迁入巴陵(今岳阳县)时间
根据清代乾隆三十二年(1767)丁亥,十五世古由泽、古由栋撰写的《古氏族谱》序文记载:“余古姓十九公,于前朝明末自江西落业湖南岳州巴邑,小地名油港,……”。光绪十七年(1891)辛卯,古远仕撰写的序文也说:“我古姓溯厥由来,于明季自江西迁湖南巴邑。”
站在历史角度分析,我们通常所说的“明末”,指的是天启初年至崇祯末年(1621—1644)。然而,我们在该地《古氏族谱》中发现,古十九的裔孙中,有万镜公派下第九世古孟荣,出生于明嘉靖七年(1528)戊子,殁于万历廿五年(1597)丁酉岁。那么,古由泽、古由栋序文中的“明末”之说不成立,最起码应在古孟荣出生前160年左右,即1368年前后。查历代建元表,1368年刚好是明代建立之年,即洪武元年。
因此可以断定,古十九迁居岳阳县的时间应是明初,也就是移民史上“移江西调湖广”时期。

l        十九公与忠顺堂的关系
十九公是谁?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查遍手中所有的谱牒资料,未见“十九公”名。而该支古氏自称“忠顺堂”,堂号又怎么产生的?
早年在海南编辑《古氏历代人物采访录》时,岳阳县古朝阳校长曾提出己见,认为古氏南迁十一世祖古巩进士,宋代授中顺大夫,“忠顺堂”可能源于此官阶。我既不敢肯定也不表示否认,毕竟没有佐证材料是不能盲目下结论的。
去年,我去江西遂川县采访,在戴家埔乡发现当地古氏宗祠多以先祖名号冠堂名,如仲玉公祠称“德玉堂”、文卿公祠称“本文堂”等等。于是,我猜想岳阳的“忠顺堂”亦可能与其先祖名有关。
又据湖南平江县《古氏族谱》序文载:“(明洪武年间)吾祖学贤公,由江西迁平江,始居操溪,继迁下同源。生四子:简作徙咸宁、简为徙浏阳、简宫徙巴陵……”。经查该族族谱,学贤公为十八世,是唐代南迁始祖古云应派下十一世古革进士、十六世古文龙的后代,明初从江西迁居湖南岳州府平江县。他的第三个儿子讳业祟,字简宫,号忠义,创业于巴陵十步桥。
于是,岳阳县古十九支系之谜豁然而解。原来,“十九公”是后代在修谱过程中,将开基祖十九世古简宫定为巴陵一世,以其原来世次称“十九公”。而古简宫号忠义,故冠祠堂号为“忠顺堂”。

l        附言
1、考广东省梅县《古氏族谱》载,十六世古文龙出生于1259年,十七世古虎臣出生于1291年,那么可以推断十八世古学贤大约出生于1321年。
十九世古十九(即古业祟、字简宫、号忠义)至古孟荣之间,间隔八代,平均每代25 . 875岁【公式:[1528(古孟荣出生年)减去1321(古学贤出生年)]除以8等于25 . 875】,这也符合古代宗法制度,亦与当今生育龄段吻合。
2、湖南省平江县《古氏族谱》将古学贤列为十七世古虎臣之子,但广东梅县族谱却无古学贤之名,我们不能去否定他们的父子关系,或支子、或庶子,虽不得而知,毕竟这是历史遗留下的问题,宁可信其有,不能抹之无。
既然平江县老族谱衔接入虎臣公派下,定有他的源流依据,我们不妨信之。若因梅县族谱无其名而否之,恐将错就错而陷之深矣。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1 21: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姓古,按家谱记载应该梅县迁到海南的,从一世祖古应云公算起,到三十一世祖清翰公那一支的,三十二世祖万兴公过琼!到我这代应该是三十八世了!!
我的QQ是30807823,望各位古姓兄弟姐妹多多交流!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31 00:4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