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迁入巴陵(今岳阳县)时间
根据清代乾隆三十二年(1767)丁亥,十五世古由泽、古由栋撰写的《古氏族谱》序文记载:“余古姓十九公,于前朝明末自江西落业湖南岳州巴邑,小地名油港,……”。光绪十七年(1891)辛卯,古远仕撰写的序文也说:“我古姓溯厥由来,于明季自江西迁湖南巴邑。”
站在历史角度分析,我们通常所说的“明末”,指的是天启初年至崇祯末年(1621—1644)。然而,我们在该地《古氏族谱》中发现,古十九的裔孙中,有万镜公派下第九世古孟荣,出生于明嘉靖七年(1528)戊子,殁于万历廿五年(1597)丁酉岁。那么,古由泽、古由栋序文中的“明末”之说不成立,最起码应在古孟荣出生前160年左右,即1368年前后。查历代建元表,1368年刚好是明代建立之年,即洪武元年。
因此可以断定,古十九迁居岳阳县的时间应是明初,也就是移民史上“移江西调湖广”时期。
l 十九公与忠顺堂的关系
十九公是谁?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查遍手中所有的谱牒资料,未见“十九公”名。而该支古氏自称“忠顺堂”,堂号又怎么产生的?
早年在海南编辑《古氏历代人物采访录》时,岳阳县古朝阳校长曾提出己见,认为古氏南迁十一世祖古巩进士,宋代授中顺大夫,“忠顺堂”可能源于此官阶。我既不敢肯定也不表示否认,毕竟没有佐证材料是不能盲目下结论的。
去年,我去江西遂川县采访,在戴家埔乡发现当地古氏宗祠多以先祖名号冠堂名,如仲玉公祠称“德玉堂”、文卿公祠称“本文堂”等等。于是,我猜想岳阳的“忠顺堂”亦可能与其先祖名有关。
又据湖南平江县《古氏族谱》序文载:“(明洪武年间)吾祖学贤公,由江西迁平江,始居操溪,继迁下同源。生四子:简作徙咸宁、简为徙浏阳、简宫徙巴陵……”。经查该族族谱,学贤公为十八世,是唐代南迁始祖古云应派下十一世古革进士、十六世古文龙的后代,明初从江西迁居湖南岳州府平江县。他的第三个儿子讳业祟,字简宫,号忠义,创业于巴陵十步桥。
于是,岳阳县古十九支系之谜豁然而解。原来,“十九公”是后代在修谱过程中,将开基祖十九世古简宫定为巴陵一世,以其原来世次称“十九公”。而古简宫号忠义,故冠祠堂号为“忠顺堂”。
l 附言
1、考广东省梅县《古氏族谱》载,十六世古文龙出生于1259年,十七世古虎臣出生于1291年,那么可以推断十八世古学贤大约出生于1321年。
十九世古十九(即古业祟、字简宫、号忠义)至古孟荣之间,间隔八代,平均每代25 . 875岁【公式:[1528(古孟荣出生年)减去1321(古学贤出生年)]除以8等于25 . 875】,这也符合古代宗法制度,亦与当今生育龄段吻合。
2、湖南省平江县《古氏族谱》将古学贤列为十七世古虎臣之子,但广东梅县族谱却无古学贤之名,我们不能去否定他们的父子关系,或支子、或庶子,虽不得而知,毕竟这是历史遗留下的问题,宁可信其有,不能抹之无。
既然平江县老族谱衔接入虎臣公派下,定有他的源流依据,我们不妨信之。若因梅县族谱无其名而否之,恐将错就错而陷之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