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61|回复: 0

项南:从“右派”到福建省委第一书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6 23: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邓小平对项南并不熟悉,但是对项南在农机部工作期间的成就却有所耳闻。项南虽然出生在福建,但很早就离开了福建。新中国成立后,项南先后在安徽、上海和北京工作,并未在福建工作,干扰较少,这有利于他开展工作。

·出生于“满门忠烈”的革命家庭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福建和广东成为中央确定的改革开放的先行省。可是,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过两年了,福建的各项工作仍然徘徊不前,经济水平在全国处于落后位置。1978年,福建的国民生产总值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居第23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第22位。受到广大农民普遍欢迎、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福建还没有推行,党的华侨政策、对台政策、知识分子政策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一大批冤假错案尚未平反。一些福建籍爱国华侨给中央写信,呼吁派有改革魄力的领导干部来主持福建工作。

  为了给福建选出一位新的当家人,胡耀邦把他十分熟悉并了解的项南推荐给了邓小平。

  项南,1918年11月出生于福建连城县。其父亲项与年是闽西最早的中共产党员,母亲曾为革命坐牢,叔叔在白色恐怖中壮烈牺牲,正如习仲勋所赞誉的,这个革命家庭“满门忠烈”。1938年,项南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任抗敌剧团团长,苏北抗日根据地区委书记、县委委员、县委书记、地委宣传部长,江淮区委党委干部学校校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项南先后担任共青团安徽省委书记、安徽大学党委书记、共青团华东工作委员会书记。1955年,项南调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部长,1957年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在团中央工作期间,项南朝气蓬勃,思想活跃。[详细]


·被打成“右倾分子”撤销职务
  在一次座谈会上,他就共青团的改革和建设做了发言,提出了10点建议。这些建议得到了团干部的一致赞成。但谁也没有想到,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这些受到普遍欢迎的好建议后来却受到了严厉的批判,被说成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青年运动纲领”。1957年,项南差点被划成右派,幸亏有胡耀邦的保护,才侥幸过关。但是到1958年,他还是被打成“右倾分子”,撤销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职务、连降两级、留党察看两年,并下放到农村参加劳动。1962年,项南恢复工作,出任农业机械部办公厅副主任、农机局局长。

  “文化大革命”中,项南受到残酷迫害。在逆境中,项南保持了乐观的精神。他说:“一个人,别人是打不倒你的,能打倒你的人就是你自己。”1972年,项南得到“解放”,担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农机局局长、副部长,但是“右派”的帽子一直没有摘掉。直到1978年12月,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胡耀邦致信中组部,要求过问项南的问题。1979年3月,中共中央批准了团中央为项南平反的报告,他才得到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后的项南,担任了农业机械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详细]

·项南正式入主闽南第一个工作:解放思想
  1981年1月14日,项南正式到福建上任,担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务书记,主持福建工作。当时任省委第一书记的廖志高因病休养,暂时无法正常工作。1982年2月,项南正式担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

  1981年1月20日,项南到任仅一个星期,就在福建省党代会上发表了《谈解放思想》的重要讲话。项南说,福建过去同其他地方一样,在经济建设方面犯了“左”的错误,因此要执行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实行改革开放,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清除“左”的思想影响。如果我们不纠正“左”的错误,思想还不如邻省解放,放宽政策还不如邻省坚决,各种措施还不如邻省灵活,甚至对中央文件规定了的东西,还在那里评头品足,不敢执行,那我们能把经济搞活、把福建建设好吗?他要求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尤其是把端正党的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作为首要任务,从思想上、组织上保证改革开放政策在福建的贯彻落实。民族英雄林则徐是项南十分崇敬的人物,他经常用林则徐的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勉励自己,并书赠友人。

  项南入闽后的一个令人称道的成绩,便是为民主革命时期福建秘密党组织的冤假错案彻底平反。项南激动地说:“福建地下党解放前英勇无畏,斗争十分出色。解放后蒙受不白之冤,至今还有人关在牢里,令人痛心。中央领导同志对此认为十分不妥,必须用大力平反冤假错案,尽快公公正正予以解决。”经过4年多的努力,先后为原闽浙赣、闽中及闽西南秘密党组织“三大案”蒙冤受屈者被平反。历次政治运动中蒙冤受屈者,也在项南主政福建期间落实了政策,一大批干部走上了改革和建设的工作岗位。[详细]

勇闯禁区 企业改制 松绑政策
  项南说:“厂长经理的要求是正确的、革命的,各部委、各主管厅局,对此要拿出明确的态度,给予大力支持。要把捆在他们身上的绳索解开,让他们前进,让他们发展,让他们起飞。”

·给厂长经理“松绑放权”

1984年11月,邓颖超在项南陪同下视察厦门经济特区期间,参观厦门新港。

  项南在抓好农村改革的同时,又大胆地探索工业企业、商业流通和物价等方面的改革,使福建的城市改革蓬勃兴起。1984年3月23日,在福州参加福建省厂长经理研究会成立大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名给省领导写了一封信,呼吁要“给企业松绑放权”。项南对此积极支持,他说:“厂长经理的要求是正确的、革命的,各部委、各主管厅局,对此要拿出明确的态度,给予大力支持。要把捆在他们身上的绳索解开,让他们前进,让他们发展,让他们起飞。”同时,他把“松绑放权”的呼吁书批给《福建日报》在一版头条发表,并且亲自写了一段饱含激情的导语,说此信“情辞恳切,使人有一种再不改革、再不放权真的就不能前进了的感觉”。

  随后,在项南的指导策划下,《福建日报》对“松绑”问题做了连续宣传报道。《人民日报》全文转载了“松绑”信,并在编者按中指出:“这封呼吁书提出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旧体制“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人民日报》、新华社还及时、连续地做了追踪报道,国家体改委和国家经委也邀请55位厂长经理的代表赴京座谈体制改革问题,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

  鉴于企业存在吃“大锅饭”现象严重的问题,项南提出要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努力改革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弊端,让“包”字进城,企业也要搞承包责任制,要包到班组,责任到个人,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详细]

·邓小平、项南与厦门特区

  国务院最初批准建立的厦门经济特区面积是只有2.5平方公里的湖里一小块地方。来福建赴任两个多月后,项南踏上这块土地,心里很不是滋味,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心都凉了半截”。原来,厦门经济特区不仅地方小,而且是在寸草不生的荒芜沙地,白手起家困难大不说,也无法利用厦门原有的资源基础加快特区开发。实地考察过后,项南逐渐形成了一个要争取把厦门全岛搞成经济特区的设想。

  1984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当时,有些人对特区建设持怀疑甚至反对的态度,有的人甚至对深圳特区给予全盘否定,说什么“深圳除了一面国旗是红的,其他都是黑的”,社会上传言特区的政策要收。就在这时,邓小平先后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三个特区。1984年2月7日,邓小平抵达厦门,一到就跟项南打招呼,说这次是来休息的,不谈工作。在这之前,项南对改革开放和特区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有一整套想法,但为了不影响邓小平休息,就没有汇报。[详细]

·总想直接倾听平民百姓的呼声
  项南体察民情,总想有机会直接倾听平民百姓的呼声。有一次他从厦门回福州,以普通乘客的身份独自坐了一趟长途汽车,客车司机根本没想到省委书记竟然坐在拥挤的车厢里。项南那天从厦门回福州,几乎折腾了一整天。项南坐这趟车回到福州后,当晚便约请了省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有关领导,认真研究了加强交通管理、确保行车安全及改进服务工作等问题。不久,改善福厦线的议题又提到高层工作会议,长期以来福建行路难的状况逐步得到缓解。

  项南在工作中善于谋全局、抓大事,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又事必躬亲,细致入微。省里要在革命老区永定县建一座水电站,但坝址始终难以确定。为使这个工程早日上马,造福老区人民,项南邀约水电专家一道,到坝址实地考察。由于交通不便,道路不通,有8公里路只能坐手扶拖拉机。项南毫不犹豫,头顶烈日,和大家一道乘手扶拖拉机前往,当场拍板选定了坝址。“省委书记坐手拖”,在当地百姓中一时传为佳话。[详细]

试办经济特区 福建、广东先走一步  
  向有开明之誉的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项南,推动此事所展现的改革者的热望和睿智,20多年来,一直被亲历者视作无法复制的传奇。  

·有“特区情结”的改革开放先行者

1984年,邓小平视察厦门经济特区,听取福建省委第一书记项南汇报

   1979年1月8日到25日,习仲勋召集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大会给与会者印发了欧日、亚洲“四小龙”利用外资和外国先进技术加快发展的材料,引起热议,这显然给了广东省领导以重大激励。会后,广东省委领导分头到下面调查研究。吴南生率工作组赴汕头。他在调查研究中由此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汕头划出一块地方,彻底开放,办出口加工区,利用外资发展经济。4月3日,习仲勋赴京参加中央工作会议,4月8日,习仲勋在中南组发言说:广东邻近港澳,华侨众多,应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这方面,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先走一步,放手干。提出在厦门建立出口加工区的要求。

  中央工作会议讨论了广东省和福建省的要求,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等地试办出口特区,作为华侨和港澳商人的投资场所。会后,谷牧向邓小平作汇报,谷牧说:广东有这样的思想,先走一步,划一个地方出来,搞改革开放,然后全面推开。邓小平很赞成。谷牧说:“但是名字定不下来。”邓小平说:“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当谈到解决配套建设资金时,邓小平说:“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详细]  

·“项大胆”“松绑”放权 冒极大的风险
  当天,《福建日报》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发表了一封对中国企业有着划时代意义的信,在福州召开工业会议期间,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向省委呼吁———“请给我们‘松绑’”。之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红旗》杂志等媒体转发,从而引起了国内一场国企全面的放权运动。人称“项大胆”的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项南亲自写上短评,批示刊发这封信。

  “项大胆”从放权的角度,破企业改制坚冰。以当时的社会环境,企业改革不可能涉及产权,而出于一种简单联想———从农村的承包制联想到打破企业的大锅饭,打破平均主义,让“包”字进城———项南说,企业也要搞承包责任制,要包到班组,责任到个人,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

  “松绑”放权与“包”字进城,前者给予企业家管理权,后者给予企业家实行激励机制的工具。一个包字,涵盖了上世纪80年代从农村到城市改革的要义:包字的实质是将部分使用权与管理权让度给农民与企业,通过稍有区别的利益激励机制,调动企业与农民的积极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15: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