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9-11 09: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图说赣南客家地区古塔建筑(四)
信丰县大圣寺塔,位于信丰县城北孝义坊,建造北宋治北元年。砖木结构,六面九层十八级,三面假门,三面真门,塔内有藻进绘画,穿壁绕平座回廊可登顶端。挺拔秀丽,雄伟壮观,高66.45米,属江南北宋最高塔。因塔上发现木雕像铭文“大圣寺”而得名,相传大圣寺塔建于三国赤乌年(公元238年)。《赣州府志》称:宝塔寺在县城北教坊,中为大雄宝殿,殿内宝塔为吴大帝赤乌年号建。唐贞观年(公元627年)重修,晚唐时期被毁,宋治平六年(公元1064年)县民在原址上重建宝塔。大圣寺塔为九级六面楼阁式砖塔,穿壁平座,塔内楼共17层,有明暗层之分。每级设有平座、檐、廊、栏杆、砖叠涩出檐,檐下为砖砌额坊,各层辟有真假门各3。塔身各角为八棱柱。塔内有藻井并绘有彩绘,塔顶为坊,塔刹由覆盆、相轮、宝珠等组成。塔座占地90平方米,1953年和1954年国家文物局曾2次来县考察,第一次取下木雕像一尊,铜钱数枚,一为“开元”一为“大观”。第二次发现木雕像一尊,像上有铭文,云“朱叶氏及妻来大圣寺,在塔上供养,乙丑年十一月X日题”,字迹苍劲,似宋人手迹。传说此塔为神人一夜建造,只因被一个好事之徒发现,晨曦未现时学鸡啼鸣,神人来不及盖塔顶就匆匆而去。于是,空留下这座没有塔顶的宝塔。儿时记忆中的塔峰,却生长着一株郁郁葱葱,冠盖如云的绿树,鸟雀在树中飞翔,白云在树顶飘动。又相传此塔为“三国时期”吴大帝赤乌年造,昔日塔前有寺庙,初名延福,后改祝圣,雄伟壮观,香火鼎盛。也许是毁于战乱,也许是塌于水火,寺庙荡然无存,片瓦不留,和尚们早已做了鸟兽散。
信丰县上乐塔位于信丰油山镇上乐村塔下屋右侧约100米处的小山上,距县城31公里。赣南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项英、陈毅领导的游击队分为三个大队:一队在信丰,一队在北山,一队在三南。项英、陈毅坐镇油山,并以油山为中心建立了秘密交通站。交通站分两条交通干线:一条通三南;一条通梅山、北山。上乐塔则为交通站接头处。当时,大量的情报、特委和游击队的文件,以及项英、陈毅编写的《红军战士汉字课本》和军事、政治教材,都由交通站接头处交接或转发。游击队转移时将枪支弹药、文件和油印器材藏在塔壁内或埋在塔下。建国后,曾先后在塔内发现埋藏的步枪等革命文物。上乐塔系六面五层青砖塔,塔高29米,底层周长9.88米,对角距3.16米,塔身略向东头倾斜。上乐塔为明代建造。1979年进行过全面维修,现坚固完好,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南县龙头塔坐落在龙南县桃江乡与全南县龙下乡交界处一座突兀的山头上,与赣南名景龙头滩瀑布隔江相望,曾是古龙南八景之首。相传,此地妖气弥重,每当狂风骤雨雷鸣时,常有芸芸众生被击倒在地。当地百姓惶恐之余,愤然集结重金聘来地课大师拣日建塔。塔建成后,风和日丽,一方群众安居乐业,幸免于难。此传说无从考究,却实实在在认知了人民群众敢于斗神降妖的大智大慧。而塔缘于神奇的传说,故称其为镇妖塔,又界于龙南北进中原之首,赣水逆上粤蛮之前锋,地方志上又称其为龙头塔。
南康市文峰塔始建于宋端拱年间(公元988年),重建落成于2000年6月。文峰塔坐落于东山公园内,雄峙于章江之滨,按宋代古塔设计,六面九层,高66.66米。底层有大檐廊,层层有阳台回廊。四周正六边形塔坪,平行边距为66.66米。全国政协副主席、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文峰塔题写塔名。文峰塔为南康市区的重要标志,景观壮伟。
于都县重光宝塔始建于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邑人曾绍、陈可暹发起,塔址为县城小西门外贡水河右岸(今长征大桥北端西侧),塔身七层,并含有一石刻,乃陈可暹记其造塔之由。因塔傍于唐所建之慧明禅院,故取名慧明院塔。宝塔历经千年沧桑,曾在宋、元、明、清几度修复,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再次修复后方改名为重光塔。清宋启在《龙门石赋》中记曰:“雩城之西,宝塔之前,水萦洄而荡漾,山磐固而回旋。” 原重光宝塔呈六角形,塔身用火砖砌成,中间空,七级楼阁式,逐层收分明显。塔高47米,塔基面积宽大,厚3.3米;上层内宽1.5米,外宽3.5米;下层内宽1.5米,外宽5.5米。宝塔造型雄伟壮观,素有“于都文峰”之称。只可惜由于历史的原因,宝塔于1971年被拆毁,民众无不痛惜。公元2003年,于都县委、县政府尊重历史、顺应民意,决定重建“于都重光宝塔”,并因势扩展为宝塔公园。新塔址择于贡江镇永红村狮子岭,同年农历3月13巳时奠基,次年农历2月15举行了隆重的竣工庆典和开光仪式。新塔高55.26米,塔型八面朔风,塔身七级重檐,塔基5.32米,塔腹设旋梯升级,每级设游廊护栏;塔单层设子、午、卯、酉四大正门,双层设乾、坤,艮、巽四大隅门;塔刹四级铸铁,塔基呈八角形,直径12米,塔体框架砖混结构,外砌青砖,着色调和,仿宋风格,古红衬灰,临江而立,蔚为壮观。
于都县文峰塔位于于都县禾丰镇麻园村西南的脱背山上,又名水口塔。文峰塔是座六边七层楼阁式土塔,高约30米,宝葫芦顶,砖叠涩出檐,塔体为三合土版筑而成。底层边长4。52米,厚2米。在第二层上嵌有一块红石匾,上阴刻“文峦耸秀”四个大楷字,塔底层辟有一门,内为空筒式,原有十三层横木梁,相错架设,今大多朽落。据《于都县志》载,该塔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与塔隔山小河相呼应的,还有一座水阁(文昌阁),阁为方形三层,大屋顶四面坡,飞檐翘角、也是三合土结构,约与塔为同一时间的建筑。这两处建筑,皆位于麻园村出水口,是一组典型的风水建筑。该塔及水阁是用三合土筑夯而成的,尤其文峰塔,在我国众多建塔材料中是别具一格的,实为我国古塔建筑之一绝。1982年此塔公布为于都县文物保护单位。
[ 本帖最后由 yuanxianmin 于 2009-9-11 09:04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