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年前就写好了,也发到原来的Blog上。只字不作修改。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这些经过思考的文字。
------------------------------- I ------------------------------------
每每各种表格上都有民族一栏,大部分的时候,想当然填上“汉族”作罢。之前有王朔婊子说四川人是矮子后代,并且说china town里的广东人大都看不起国人,基本上他很肤浅,只说到了表象,深层的东西这些只会制造垃圾的诗人、写小说的bitch,都论为了戏子,只会买弄肤浅了,我很不要看!~ 湖广填四川,填的大多数湖南,江西,广西,广东等地过去的基本都是客家人;广府人,客家人都一样,善勇好斗!~不说王阳明来镇压过的虔州山匪,不说洪秀全,也不说孙中山,不说二三十年代的中央苏区,单说广西的马家爵大哥,还有今年广西某县砸掉计生办几千人闹事之类,无一不说明这四个字绝非空穴来风。
偶老家岭北(相对岭南来讲,南赣我都懒得讲,对江西就更没有认同感了,下文会有所论述。)雩都县(我不知五十年代,汉字简化办公室的工作态度是否过于精糙,单单把雩都县(雩岭山脉下面的小都城也)、虔南县(虔州之南)也改成全南县,就可见一斑了。雩都这个小县现在大谈所谓长征文化,简直有辱先人。偶是雩都南部一小镇上的人,距雩都县城三十公里,偶先人津津乐道的都只是晚清时曾、华两大姓倾巢出动打群架的那些太公英雄们,而偶对中共历史的教材,以及一些乡土教材所谓鱼水一家亲的过于渲染去请教老人家时,要不他们说没听说过,要不说红白一样,要不说见过白军处死红军或红军处死白军的场面,说时表情平谈,可见那时的老百姓并不见得有什么所谓立场明确之类。近日《南方周末》披露过苏区时期雩都县委书记带领决策团队全体贪污的“雩都事件”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
我们知道赤道两边的人大都黑面,身材矮小,鼻子短且扁,这是地理常识了。先前家爵兄出事的时候,有报章说他长着一副华南人典型的脸,有暴力相。和现在选秀的那些娘娘腔们比,家爵兄自然上不了台面了。客家女长得算一流的也只是用秀丽形容了,很少也不可能有倾国倾城的了,有也只是混血罢!~这种地域性很强的相貌也多少给学人所谓客家是血缘最纯正的汉族族群的最好佐证了。不过现在闽粤赣山区的这些进城青年,大多带回老家的多是湖南人,河南人,安徽人,四川人之类为妻,并引以为荣,因为省下了一大笔聘金嘛。再来讨论血统是否纯正多少有点可笑了!`
按罗香林老先生的五次迁徙说法,客家人就是纯正的北下的中州人了。偶老家人很少谈客家两字,我也是读书后,加上改革开放的结果,大量的海外客家人回乡叙旧,海外客家有钱嘛,自然政府大谈特谈,以前听啊没听过过,哦,原来我们是客家人,呵呵,先在都争着办客博会,也是以前听啊没听说过的东东,现在一下子感觉来头很大!~不过费孝通老先生也有说过,之前做生意的人大都是客籍,而且让人很看不起,因为他是杂姓,又没地,所以只好在圩市做生意,或者游走于各村各屋场做手艺了,自然没什么地位嘛!~
------------------------------- II ------------------------------------
岭北人更愿意与岭南方面打交道,就像雩都地处赣州偏南,但是乡人大多说下赣州,下雩都。在清时私盐还是一种暴利行业的时候,先人大都有上广东“挑盐头”的经历,而赣南采茶戏里有更多妻子送丈夫去上广东做生意,依依不舍的场面。更有“赣州王老七”与“广东一块铁”斗智商的民间故事让人捧腹大笑。而至于现在的当红炸子鸡如比南赣再北一点的井冈山,我们小时从老人口里是听啊没听说过的!~我们现在可能东北人会说下北京,南方人不可能说“下北京”的。可见地理位置的认知与北方政权的认同在那个年代可见一二了。
如果说梅县的客家人是正统的话,那么南赣客家就是改造的不够彻底的客家了,因为多少还有一些北方汉族的影子在嘛,再拿我老家来说,一个小镇竟然分上堡声,河背声,好在只是调调不一样,听还是听得懂的,自然多数压倒少数,每每上堡声族群在扮小丑嘲笑某人时大多学着河背声绘声绘色拿腔作调。河背声族群每到圩上,做生意也不太用河背声,因为那样生意的业务量会受到影响的嘛!~我现在苟活于内地东南某城,每每有人嘲讽偶国语不标准时,我都想,去你妈的,老子是客家人,能讲国语就很不错了!~赣州电视台有一档客家话新闻,虽然如同鸡肋,但是还是要赞一下!~它是用寻乌话做为脚本的,理由也很简单,寻乌话更趋势于梅县腔。所以,叶剑英老家梅县口音是客家正宗标准我没有任何意见。
语言学家也说过,客家话是古汉语的活化石,普通话充其量只是北方方言罢了,我们老家到现在吃早饭叫“食朝”,洗脸为“洗面”,回家叫“去归”或者“回转”等等,先时在学校学那些文言文,在大多数地区人都言难的时候,客家地区的人就非学好理解,因为太多语言从字面上用客语读都相当好懂,原因也在于这里!~
雩都一民间唢呐手刘福长去参与央视朱军那个垃圾《艺术人生》栏目时,戴头巾,穿红黄帝王色绸衣,大量描述长征的影视节目亦然,男戴白头巾,女着碎花兰衣,妈的这是客家吗???这是山西河南农民!!!~每每看到这样打扮的“现世宝一样”偶都觉的真是不伦不类。我虽不曾见到客家先人如何穿着,但是至少肯定不是这个样子的。小时我们都有看到八十年代那些现在大都做古的老人,就是中山装虽然在身上,但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先民样子的那些老人,想必亦能考证一二罢。
客家人流行“二次葬”,把十几年前先人的尸骨挖起来,再请个声望好的风水先生择地,择日,个中流程甚为复杂。梅县那边我不清楚,南赣客家很少把坟墓两字说起,每一处坟穴都称之为一堂风水。“二次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把先人的坟穴地方动一下,可以让后代的生活状况,诸如学子登科,生意人发财之类好好的改善一下。小时候就知道,城里80后很少有家族认同,现在明白,如果城里哪个小伙,查他祖上三代,结果都不是农民,哪风水基本与他无关了。在现在“唯有读书低,只有有钱高”的朝代,大学生很没地位的。我不知道莫名奇妙的去折腾先人尸骨,又是指望登的哪门科,发的哪门财了。
乡土书上有讲,南赣最早生活着一批人叫“傒人”,又有学者说,原来南赣土地上还活着一批像当今非洲那样的“小矮黑人”:木客。苏东坡居士就亲眼在雩都盘古山上见到木客唱歌一说。但是现在说我们是北下的汉人,而且从宗谱方面看也确实是,这个实在有点头大。广东省作协主席(记不清楚人名了!)是广东五华人,他说,这些北方人到了南赣后,那么这些“傒人”与“木客”呢,在最多北方人下南赣的时候,就是五胡乱华的时候,那个时候好像不流行吃人了罢,“傒人”与“木客”呢,去哪了!~社会学说,一个民族的融合需要很长的时间,那么当地土著与所谓客家通不通婚,同不同化,这些都是问题?
所以纯粹说,客家人就是因生活无着,在北方实在呆不下去了,或是官员被贬至岭南一路留下子孙后代还很难有理论上说的过去的依据。可不可以说,客家人是当地土著与南下的北方人的结合体呢!~偶不知道,但是从上文分析,南赣客家与岭南客家(当然还有汀州客家)的不同,可见,南赣客家受北方文化的影响大一点,而岭南客家受当地土著的影响要大一点,因此岭南客家的客家味道也要浓一点……,当所谓炎黄子孙,所谓河洛文化,所谓禹是南方汉人祖先之类,当所谓天下公祭陕西黄帝陵之类的,做为客家人,你真的这么确定你就不是南方土人,也就是所谓百越之类的少数民族吗?你真的知道你是从哪里来的吗?
------------------------------- III ------------------------------------
偶老家宗祠牌楼上挂的是“宗圣世家”,当时有个电视剧叫《莲花争霸》嘛,里面有个南宫世家,每每去学校上课都要经过那牌楼下,因此很想知道,偶们为什么叫“宗圣世家”,莫非偶也是出自豪门?后来得知,果然我们曾姓天下一家,现在流行的百家姓版本讲,曾姓是唯一不多,真正是黄帝后代的姓,没有与外族混血的记录,是真正的三千年前是一家,现在看到同姓,人家顶多讲“啊,偶们是五百年前是一家啊”,呵呵,想到这里,真是太有面子了!~
曾姓乃轩辕黄帝之英裔,舜帝传禹,叫禅让,夏禹王(禹姓姒氏)传给他公子启,启再一脉相传,传到六十三世孙到太子少康,这个少康也就是商朝始祖。当然曾姓不可能有这么好命做皇帝。少康最小的儿子叫曲烈的,封到鄫国(山东临沂,一说山东稼祥县)很小的这样一个属地,也算是皇亲国戚好不风光。后因战事纷争,鄫国被邻国所灭(这个邻国的现在后代是谁,很想知道!)。曲烈王子的后人为不忘亡国之辱,改鄫去掉耳朵旁为“曾”,是为曾姓由来。
过了N年后(准确说是1577年加92年,文章写成后百度了一下),到了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讲学,收了曾点为学生,这个人还不是一世祖,看过先秦诸子的人肯定知道这个人,曾点在今山东曲阜孔庙与孔子之父叔梁纥,颜回之父颜无繇,孟子之父孟孙激一同供奉专祠祭祀。而至于曾点的儿子,比他老爸名气大一点,叫曾参(点小孔子八岁,参小孔子四十八岁),四书五经里的《大学》就是他写的,他是一世祖。这个曾参给人印象就是呆板,有一定影响力的事有两个,一是曾子杀猪的故事,同样是教子方面,与孟母三迁有得一拼。其二就是“吾必每日三省其身”,意思是每天都要想三次自己一天的过失。呵呵,太可爱了。这个到了朱熹时代,格物致知的时候很受推崇。所以现在的曾姓祠堂上一般挂的“鲁国堂”,“三省堂”皆出于此。
董仲舒时代只尊儒学一家,封建皇帝给死去几百年的孔子和他的主要学生封赏。也就是所谓“孔孟曾颜”,即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个人,所谓通天谱,即四姓是一家,四姓共用一套字辈,最后十个字为袁大帅所赐!~都是儒学仕族里的贵族。(联想到范伟的yahoo广告《跪族》了)!~宗圣曾参之名也是由此而来,现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内正中供奉着孔子塑像,两侧为“四配”:左为复圣颜回,述圣孔伋(孔子孙,曾参学生);右为宗圣曾参,亚圣孟轲(孔伋的再传弟子,因发杨孔学,从而建立了“思孟学派”)。相传参公与孔、颜同结为异姓兄弟,故有“天下斯文宗一贯,古今乔木第三家”之说。历朝于孔、颜、曾、孟四圣均有皇封。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起事,官居极品(都乡侯,后为关内侯,不知什么玩艺)的十五世祖曾据不满暴政于始建国庚午年(公元10年)十一月十一日引家挈族二千余人南迁(说白了就是王莽要弄死我,我不得不南逃嘛!~),一路风尘南下至庐陵吉阳乡(今江西吉水县)。为南方诸省曾姓始祖。曾国藩的祖先就是从吉水迁到湖南的,所以他不是客家人。只是南方汉人。
南方曾姓近年高官不少,当然北方还有没有曾姓我不知道!~如曾庆红,曾培炎,曾萌权等。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曾姓人就是湖北神农架野人“猴娃”曾繁胜是也。(据说其母生他之前被野人擒去,逃回来后生下他,双手过膝,不会说话,不会生病,不穿衣服,与传说中的神农架野人无异。)
那么我这个村子的老祖宗又是如何从吉水迁过来的无从考证,我想村里就算翻族谱也很难讲清楚自己怎么就是慢慢的变成了客家了的。可以想像的是,曾据的后人在吉水人少,是客族,受当地那些土著和先到的客民的欺压,继续南下!然后散布五岭内外。
十五世祖曾据南迁庐陵吉阳所繁衍子孙,其曾氏后人称据公房系。过了N年到了唐朝,三十三世祖为曾丞,唐朝官司空兼尚书令。居庐陵吉阳乡上黎堡螺狮岭。所生三子:曾珪、曾旧、曾略又各衍一房。曾圭(圭公)为庐陵、吉阳房,曾旧(旧公)为乐安、临江房,曾略(略公)为抚州、南丰、临川房。
曾国藩是曾圭之后;曾宪梓、曾荫权、曾志伟均为曾旧之后。曾几、曾巩、曾山、曾庆红还有小哥我都为曾略之后;
这个三十四世祖叫曾略的江西南丰人即为所有略公之后的先祖了!~曾略是丞公的第三子,唐朝官光禄大夫,节度使。由庐陵吉阳迁居抚州西城甘山,他就是江西抚州、南丰、临川等地的房祖。配范氏,继娶危氏,生子一,名曾炀。炀生咏,咏生筠。三十七派曾筠,配赵氏,生子一:游立(司徒);继娶王氏,生子二:洪立、宏立。曾洪立,官南县令,全家由甘山迁居南丰县南城瓦子巷,兄弟三人裔衍南丰,史称“南丰三祖”。于是,略公房人们又专称为南丰房。
偶来自江西南丰略公之后。先祖四十二世祖易贯公自宋天圣壬申年(公元一一零零年)由南丰城南任雩都县令,以官为家。易贯公是为雩都略公之后的先人。雩都地处五岭与中原方向交接处,是过粤、闽必经之地,因此,雩都曾姓成份非常复杂。圭公、旧公、略公都有后人现在世,甚至于有些到了岭南后再返回来定居的族落都有,写到这里,我们已很清楚,客家人一路南下,真的着实辛苦。
过了N年后到我村里的祖上是五十三世祖瑞国公(传到我是七十一世),是康熙七年举人,仕人也,因当时文字狱兴起落难,一路放养鸭子一路从县城漂泊过来,最后选择在南部某镇落居。瑞国公生两子,长子为维苑,次子为念兹。按家谱上说“念兹公生六子,第三廉夫、第四立夫于乾隆末年携子带孙合家远徙四川省东乡县花瓶寺(清朝地名,现已无从考起)定居距今二百五十来年,据传闻已繁衍人口计有二万之多。早在八十年之前每年清明时节长老代表长途跋涉回梓祭祀祖坟灵堂,自后杳无音讯来往中断。” 这个又是典型的“江西式填四川”了,不知道四川二万之多同是瑞国公之后的宗亲到底会是何方神圣。
但是还是不能很好地说明这个曾瑞国到底是从哪里过来的!~所以家族的断代史很难说明我就是北方山东过来的流民后代!~还是上文提到的,客民与土著到底通不通婚,我老家祖上是有规定曾姓的人与华姓的人是不能通婚的。有网友讲,与土著通婚没关系的,只要男方血统纯正变OK了,事实不是这样的,如果你能搞到偶一世祖可爱的曾参大哥的DNA与偶的配对,我才屁话不说相信自己就是北方大哥!~不知道能不能说明客民与土著其实界限了然。因为刚刚过来没有土地的客民要从拥有土地的土著那里讨生活是很不容易的,搞的过他,就留下来了,搞不过他,继续南下,所以搞到后来,为什么洪秀全他们这批客家这么好勇狠斗就很好理解了,因为他们的祖上一路南下受了多少欺压都不知道嘛!~不玩狠的,是要被人家弄到去做海外客家人的!~这也就更好的理解为什么连毛里求斯这样的小国都有二三万客家人在那里了。
------------------------------- IV ------------------------------------
通过曾姓的南迁史,可以很好的看出,客家是北方政权过于强势一路南下逃奔的北方流民罢了,但是各个时代的五次大逃难,原来的土著呢??我一直强调,这是个问题!~由此与其说客家是汉族的一个民系,与南方汉人一样!~倒不如说他是少数民族与汉人的过渡体好一些,他们有着中原北方人的一些特点,在流窜的过程中,有着和其它汉人地区很显著的不同(面相、骨胳、语言、风俗、文化、以及民族认同意识的强烈度),如果一概而论说天下汉人是一家那不是真正史学家的态度。所以学界的“泛亚类民族”这五个字我很要看的。所谓“泛亚类民族”就是一个民族下的分类,但这种民系的分类是很不纯粹的,但是这样的一个民系与其说是一个少数民族更不厚道,也更不纯粹。像赤羗的后人苗人,历史上也做不到苗汉不通婚。
客家人的先祖肯定很少谈自己在北方的生活,因为那是痛苦的。也很少有客家人北望中州想回去的,只有谈忘在北方所受的种种不公,加上本地土著的欺压,向南方逃奔成了客家人几千年的主题。所以五岭地区,虽然好读书,所谓耕读世家但很少有人出来做官的,几千年就出了一个张九龄官至相国。在客家与广府人眼里,北方是一个心有余悸的综合体。在北方强势政权眼里,越南方的地区越是不毛之地,百越民族都是些蛮痍之类,民风凶悍,素质极差,在他们眼里,不是说山高皇帝远鞭长莫及,而是根本就懒的去管,五岭地区除了是用来把不同政见者流放冲军之地之外一无是处,我甚至怀疑那个时候的客家地区有没有户口管理,客家人种地要不要向北方政权缴税等等!~
前两年网上流传着一张地图,说国务院要增加至五十个省,其中就有岭南省,地域范围是桂湘粤赣闽五省边界地区,省会则设在井岗山,这自然有点献媚于上的意思,个人觉得,省会设在赣州或梅州要更说的过去。觉的这个事件的始作俑者对汉人的迁徙史还是蛮了解的。桂湘粤赣闽五省边界地区就是纯客家地区呀,没有任何的其它外族成份了!~这种行政划分很合历史史实,鄙人觉的对于客家后人的爱国教育方面都是有好处的,希望下一次行政区域改革的时候国务院会按这个方案来罢!~
继续刚才的“泛亚类民族”提法。北方诸省是中原文化的辐射地,也就是所谓黄河流域!~东北、华北的汉族也是山西洪洞大槐树朱元璋时代过去的先民,所以北方诸省就是汉族无甚异议。而南方诸省,比如四川,秦之前的巴国,还有湖广填四川过去的大量客家人,如朱德,郭沫若的先人就是五岭地区过去的。两湖地区,是楚人的后代。江浙是吴越国的后代,闽北是瓯人的后代。当然更不用说珠江流域现在最NB的广府人。由此可见,南方诸省的汉人都是和客家人一样不是纯粹的中原汉人,是“泛亚类民族”,也就是所谓血液上流的不是那么过于北方的 “汉人”,所以当北方婊子王朔大言不惭说南方人如何如何的时候,你分明会看到,社会再怎么开明,北方强势政权看不起南方蛮夷的遗风还是有很大的继承者的,同样的,海外唐人街的南方广府人只说广东话,客家人只说客家话也是有这么多的历史原因的!~
我们说,不要破坏民族团结,但是说出真话的那个孩子永远是受人尊敬的。事实说明,地界越南,对北方文化的认同越是谈漠,江浙沪地区方言剧,方言新闻大行其道,两广人从不看中央电视台,更不用说春节晚会,妈的春晚是什么玩艺嘛!~五岭地区学校里的师生,课堂外如果说普通话是要遭到耻笑的,因为那样显的很装B!`!~只有对南方文化多些理解,多些以往历史上不公的弥补,才能真正的把“泛亚类民族”的国家认同感提到一个高度上,才能把所有的爱国力量拧成一股正面力量。就好比中央电视台,反映南方各地的文化是见不到的,整日介什么小品,相声,京剧,二人转,评剧,不是说这些玩艺不好,拜托这些都是北方的东西好不好。你中央电视台再强势好了,这种高姿态只会让它一如既往的遭到南方人的漠视!~
历史欠南方人的太多了,南方人苦啊!~苦不堪言,南方经济现在强势了,作为南方人不希望看到文化上的话语权永远都是只是关注北方,因为南方是文化沙漠嘛,蛮夷有什么文化嘛!~KAO!~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来结束此文吧,“汉人”这个词没有英文单词的,而“客家人”三个字的英文是“Hakka”;西方社会精英阶层评价粤语和普通话是同一个层次,没有重要次要之分。海外大部分的老侨民不是北方人,是广府人,是客家人,所以我们说,所谓汉文化话语权的权贵一开口,客家人笑了,广府人笑了,吴越人笑了,~海外中国人也笑了, 南方人都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