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20|回复: 7

客家妇女在客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6 22: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客家妇女在客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
                                                                        曾祥凯
        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恶劣的山区环境以及沉重的封建枷锁,使客家妇女成为迵异于汉民族各系的一个特殊的女性群体。她们凭借一双“天足”, 从唐宋到明清,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从赣南闽西到粤北岭东,从黄沙古道到山路田埂,无处不是她们艰辛的脚印。她们用涓滴的乳汁哺育着这个多难的民系,她们用勤劳,朴实和智慧延续着千年不衰的客家文明。
        客家女是山区生产生活的主角。山区土地贫瘠,山多田少,农获不足于养家计。所以男人成家后多出外谋生,自古有男匠女耕的习俗,女人在家“輋頭岭尾”( 耕种田地),“ 家头教尾”( 教儿育女),“ 灶头锅尾”( 起居饮食), “针头线尾”( 缝补衣服),侍奉翁姑等等无所不事。到了农闲时节为帮补家用往往成群结伴上山帮人割草烧石灰换钱,或做“挑脚伕”。 清朝嘉庆年关,兴宁有条“盐铺街” 兴盛时挑脚伕有3000余人,当中大多是妇女。如陈其藻诗云:“毕竟勤俭方是计,卤粗莫笑种軬人” 便是其中风情的写照。 每到乡村田间随处可见到身背小孩,头戴凉帽,手扶犂耙,赤足在田中劳作的客家妇女。她们虽然劳作艰辛,却又乐观自得,黄遵宪在《山歌》载:“岗头溪尾,肩挑一担,竟日往返,歌声不绝。”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客家人艰辛的迁徙历程,致使客家女自古就少有缠足的习惯,她们素面朝天大足行路,身健体壮。清朝中晚期以两广客家人为主体发起的“太平天国” 运动,队伍当中便涌现了大批象洪宣娇,胡大妺等等“勇健过于男子,临阵皆持械接伏” 的巾帼英豪。
        客家女是封建婚姻的牺牲品。客家山区自古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指腹为婚” ,“盲婚哑嫁” 等陋习。以及“从一而终” 的清规。出于对包办婚姻的怨恨,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及无以为报的愧疚,对夫家种种未知的恐惧,担忧,对兄弟姐妹的离别之情,对悲惨命运的无奈,无助,出嫁之日都有“哭嫁” 的习俗,哀怨凄切的山歌,字字带血,句句断肠,如“捱阿娘啊捱阿娘,平时阿女唔听话啊!亚娘以后莫记挂,阿娘教女句句真啊!阿女日日想亲娘!阿弟阿妺长成人啊!爷娘你要放宽心,阿女常会转屋下啊!常把阿娘寄在心”。路人听了侧目,石头听了流泪,送嫁的队伍往往跟着哭成一片,艰难成行。此外,东江流域和梅江地区很多男子从小被带到南洋海外谋生,家中操办婚亊只能用公鸡代夫与新娘拜堂。男人发达的则另成家室,偶尔寄回些小家用,而绝大多数则飘零异国,客死他乡,留下家乡的“结发之妻” 苦苦守望,终生无缘相见,至死时手里还揣着丈夫寄回的半张残照。
        客家女是动乱社会的弱小者。山区自古匪多贼多,社会动荡。女儿出嫁时做娘的总会郑重地将一红布包交给女儿,里面包着一根平时扎头发用的银簮,再三叮嘱,遇流寇土匪可用来自卫甚至自尽以免遭欺凌,遇头风脑热可以和鸡蛋包在一起加热后拭身,效果甚佳,遇蛇虫咬伤可用来刺破伤口挤出毒血,遇夫妻房事丈夫出现“脱阳症” 时可用来扎刺尾椎处,使其转危为安。
        客家女是“男尊女卑”观念的受害者。清明或重阳祭拜祖宗时,妇女都不能在场,只有在厨下准备饭菜酒肉的份。吃饭时也不能与男子同桌就餐,只能等别人吃饱喝足,然后在厨下默默吃剩下的饭莱。祭事完毕分享祭肉时,只按男丁人头分摊,没有男丁的人家纵有再多的女儿也休想分到丁点祭肉,甚至还要忍受冷嘲热讽。分家分产同样如此。因此,致使纳妾和休妻现象非常普遍。种种的磨难与不公,很多父母宁愿在女儿刚出生时,便将其溺死也不愿养大成人令其受苦受难,受人冷眼。这种陋习在民国以前山区相当普遍。
如果说客家女也有最高礼遇的时候则莫过于“坐月子”时能喝到自已亲手用糯米酿制的客家娘酒。娘酒加姜用来煮鸡肉可以強身健体,散瘀活血,驻容催乳等功效,煮酒下姜时,如生男孩则切成丝状,若是生女则切成块状。礼遇的厚薄自然也与生男生女有别。但这必竟是对客家女最高的奖赏。所以客家妇女无论贫富,酿酒技术精益求精,这是唯一厚待自已的机会和特权。客家娘酒也因此成了客家人的美味佳酿。
        “娶妻当娶客家女,嫁人莫贪金山郎”。 曾在客家山区长年生活的美国传教士罗伯•史密斯在其《中国的客家》中描述:“客家妇女真是我所见到的任何一族的妇女中最值赞叹的一群”。 时光流转,如今客家女的地位今非昔比,她们走出山道,走出田野,走进工厂••••••与男人们一起共谱客家历史斩新的华章。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huangchunbin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7 04: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洪宣娇是否真实人物暂不作评述,但是客家女人了不起确实是响当当的事实,仲恺夫人何香凝、鲁迅夫人许广平、毛泽东夫人贺子珍、朱德夫人康克清、解放军少将李贞、、、、了不起...了不起!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12: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三方村 的帖子

许广平祖籍潮州,出生广州,是不是客家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8 01: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东江夫子 的帖子

有史料记载,许广平是海南许氏客家家族的直系后人,当然她族系最直接的府第是还是在广州的高第街,与潮州有没有关系我不清楚,但是她与当时的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又有很直接的血缘关系,当然许多人凭此认为许广平是广府人也是有的,那么你知道许崇智是哪里人吗?


许广平、许崇智以及当年百色起义领导人之一许某(名字我一时记不住)的来往史请看《千秋家国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17: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三方村先生帖

鲁迅是潮汕人的女婿

□周昭京


(鲁迅夫人许广平祖籍汕头沟南村,出生在广州高地街许氏望族)

鲁迅是潮汕人的女婿,在广东文化人圈内早有所闻,有史实为证。这得从鲁迅夫人许广平的许氏家族史说起。

这里先谈潮汕早期领导妇女运动的蔡楚吟女士回忆许广平的一些情况,蔡楚吟在上海时,由杜国?介绍她认识许广平。杜国?是广东澄海人。他青年时代留学日本,回国后在潮汕从事革命活动。后来党组织派他到上海从事地下工作,公开身份是南强书局编辑。南强书局的经理王鼎新也是澄海人。南强书局及杜国?与许广平有往来。

蔡楚吟应许广平多次邀请几次到鲁迅家作客。在鲁迅家蔡楚吟与许广平用潮州话交谈,又品工夫茶。不过许广平潮州话说得并不流利。有一次,鲁迅曾跑过来问她们,你们两人叽哩咕噜说的是什么话?许广平说,我俩说的是家乡的潮州话。我祖籍是潮州,也算是潮州人啰!

再说许广平的许氏家族。许广平出身广州许氏大家庭。她的祖先许氏家族原在河南许国(现许昌附近地方)。唐高宗总章年间,福建和广东之间的地方发生不服从中央命令的“蛮獠啸乱”。唐高宗即派陈政、陈元光父子率5600多名官兵,又任命许天正为副将率将士123名组成一支浩浩荡荡队伍前去征讨。许天正因征讨有功,封为泉、漳团练使,并赠殿前太尉,袭宣威将军。按皇上旨意,陈政、陈元光及许天正与前往参加平乱的将士全部落户于漳州、泉州及潮州一带。许天正初驻南诏(即今福建诏安),后又居泉州。许天正的后裔现遍布福建、广东各地、他们都奉许天正为开基祖。

许天正第十一代裔孙许烈,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从诏安迁居潮州,建屋于韩山旁。许烈便是许氏在潮州的开基祖宗。许烈也是“潮州八贤”许申的父亲。许烈的第十世裔孙许兆基生有四个儿子。许兆基去世后,他的第四子许弘烈便迁出潮州城到揭阳县沟南村居住。沟南村后曾属澄海县,现属汕头市。

到了清代年间,许弘烈的第十六世裔孙许庭走出沟南村到广东番禺经商,居住高第街,经二三代人奋斗成为当地名门望族。许氏居住地被人称为许地。许氏家旅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子孙都读圣贤书,有的子孙走上仕途之路。清同治年间许弘烈第十八世裔孙许应骙赴京科考中了进士,钦点翰林,官至礼部尚书、闽浙总督。许应骙中进士后到澄海县沟南村许氏祠堂祭祖,并竖立旗杆石,上刻“十八世孙许应骙立”。该旗杆石和刻字至今仍在沟南村祠堂前两边墙中的石碑,记录着从清嘉庆至光绪年间的许氏家族历史的“光荣榜”。凡许氏家族中有人封官进爵、立功受奖等等都一一刻在石碑上。这与广州高第街许地祖先墓地内的“耀祖碑”是同一内容和同时树立的。这足以证明许应骙是沟南村人,番禺只是客居地,科举时代极重视乡籍,许应骙是以潮州举子名义上京应考的。

那么,许应骙与许广平有什么关系?这就得从许应骙与许广平的祖父、父亲及近代史上有影响的人物许崇清、许崇智说起。许广平的祖父是许应荣。许应荣生两个儿子,一叫许炳棂、一叫许炳?。许炳棂是许广平父亲。许炳?是许崇清的父亲。许崇清是国民党“一大”宣言起草人,历任中山大学三届校长。因此,许广平与许崇清是道道地地的堂兄妹。许应骙是许崇清的祖叔父(见《澄海人物志》)。因而,许应骙也是许广平的祖叔父。

许崇智是民国功臣,曾任孙中山元帅府参军长、粤军总司令、广东省政府主席。许崇智的祖父叫许应锟(排行第七),父亲叫许炳衔。许应骙是许崇智的祖叔父(见《澄海人物志》)。从上述看,许应骙是许广平、许崇清、请崇智的祖叔父,他们三人之间的血缘关系是堂兄妹。许应及许广平、许崇清、许崇智都是澄海县(现汕头市)沟南村人。

广东高第街许广平故居至今还保留着。

许广平是鲁迅夫人,她既然是潮汕籍人氏,可以说鲁迅也就是潮汕人的女婿了。

再谈题外几句。许氏家族人才辈出。清嘉庆皇帝刚登基,便在嘉庆元月元日(公元1796年)下诏书,嘉奖惠州府河源县训导许萝榜,封其父许焕为“修职左郎”,其母为“八品孺人”。这是嘉庆皇帝的第一道圣旨。三百多年来,历经劫数,许氏家族至今完整保存着这道圣旨,真不容易。此外许氏家族中还有许应荣任浙江巡抚。鸦片战争中反英功臣许祥光;拥护戊戌变法清官许应锵。辛庚革命元老许崇灏;东征名将许崇仁(许济)、许崇年。潮汕七日红烈士新怀仁。邓小平领导的“百色起义”中任红七军参谋长许崇耆(许卓),他在福建平武战斗中牺牲,年仅二十七岁。还有一位许锡缵上海交通大学毕业,1943年赴美国留学,周恩来总理曾批示,同意许锡缵出国留学,指示将来建国需要人才。出国后保留中共产党籍。后来许锡缵在国民党空军中搞地下党工作,为革命事业作出贡献。

[ 本帖最后由 东江夫子 于 2009-8-8 17:10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0 13: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东江夫子 的帖子

谢谢您的回帖,请到《谈天说地》专栏参加---回复 2# 三方村 的帖子的专题谈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7 16: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妇女堪赞,男尊女卑陋习当除,主要表现在贫困山区教育上,很多家庭女孩让男孩读书.因为一齐读供不起.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8 11: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念先祖梅县黄遵宪-公度先生https://www.hakkaonline.com/thread-91354-1-1.html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4 09:4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