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子堯
客家電視成立至今,已有6年的時光了。結合聲音和影像的電視,當然是客家提升能見度和將客家聲音放送出來的最佳管道,因而在2003年7月1日開播的客家電視台,就成為客語公領域化的重要里程碑。
大家都知道,客家電視是經由制度性的支持,將客語打入電視媒體的領域,除了提供娛樂、新聞、教育等功能之外,也呈現出重要的社會心理作用,客家電視能有效的提高客家人對族群語言活力的感知,激發捍衛母語的決心和行動,促進客語的保存與發展。
客家電視以客語為主要傳播語言,提供客家人本身學習和使用客語的機會,也提供其他族群人士了解和學習客家語言文化的管道,有助於族群之間的溝通了解,客家電視嘗試以語言行銷的方法,打造有助於母語保存的生活環境,這個做法讓客家電視提供了雅俗共賞的客家音樂、戲劇,公共論壇等節目。
對於語言差異所抱持的尊重包容態度,也透過節目廣告作了很好的理念宣達,如對各種腔調客家話的肯定,這種尊重、欣賞多元文化的精神值得多加提倡,以破除單語主義所造成的文化偏見,培養互相欣賞學習彼此不同語言文化的觀念。
客家電視不但提升了客家話的位階,同時也帶來語言功能的擴充,各種類型的電視節目實際上已經把客語從傳統人際溝通的口語,提升到能應付各項言談功能的現代語言,看到客家電視中以客家話談論社會議題、以客家話播報新聞,這些都是需要結合時代脈動,以客語表達出來的新觀念、新事物。
以往由於缺乏實際的功用,弱勢族群常被迫放棄母語,轉向強勢語言的學習,因此,弱勢族群要是能爭取在公領域的實用價值,就能促進工具性的學習動機。由於大眾傳播的高能見度,其所建立的族群語言獎賞制度,也就特別吸引人,在媒體的公共領域開放後,自然會建立客語的獎賞系統,衍生對客語的工具性依附,間接的也能吸引更多人選擇客語的認同。
當然,電視是宣傳理念的利器,在家家戶戶都有電視,並樂於觀賞電視節目的同時,可以透過客家電視進行家庭客語推廣,如此一來,母語也能透過家庭擴散到鄰里、社區,使得母語成為日常生活使用的語言。
年了,打開電視第17頻道,客家電視從開播至今,仍然讓人對母語復振工作充滿期待,台灣客家有了專屬的頻道,但觀察其它公共頻道反而失落了客語的聲響,我們從單一傳播媒體的盡情發揮,理解到客語傳播的重重收視限制,看情形只是小眾傳播的客家電視,依然需要殺出重圍的奮戰,來找到更好節目製作及放送的普世價值,來實現客家電視成立的宗旨。
(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