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闽西客家博物馆建设的建议(征求意见稿)
林 清 书
一 案由
根据《2000年以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明细表》,2003年“龙岩市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文物征集”费用下拨10万元。根据2008年3月3日龙岩市文化与出版局张耀清局长大会发言,
龙岩市委、市政府投资2.5亿元兴建2万平方米的龙岩市博物馆,去年底开工,2009年6月前交付使用。并以建市博物馆为契机,开展文物征集,目前前期400万征集经费已到位。
2008年10月17日,我市召开龙岩市博物馆建设及陈列布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会议要求,保证质量、彰显特色、体现档次,又好又快推进市博物馆陈列布展工作。市领导陈建寿、江棣章、张秀娟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市博物馆是我市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项目和文化建设工程,是展示龙岩、宣传龙岩,让人们了解龙岩的一个场所、平台和窗口,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我市已明确把市博物馆建成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地市级一流博物馆以及2011年全国十大精品展,今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明年6月30日前完成装修,10月1日开馆的目标要求,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按既定的目标和时序又好又快推进市博物馆陈列布展工作。
会议指出,陈列布展要根据陈列内容合理确定固定展厅面积,留足临时展厅面积,满足博物馆自身发展和动态布展的需要。抓紧撰写陈列文稿,尊重历史事实,广泛征询社会各界意见,突出我市特色和重点。抓紧开展文物征集工作,采取购买、捐赠、借展等多形式征集文物,丰富馆藏和陈列内容,购买文物一定要注重文物价值。合法合规开展陈列布展的设计施工招投标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充分应用声光电等先进科技手段,提升档次和增强对参观者吸引力。坚持厉行节约和花少钱办好事的原则,按照工作进度保证经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遵守财经纪律,规范使用资金。
博物馆正处于筹建之初,尚无实力面向海内外市场征集文物资料,目前的征集活动带有明显的公益性。有关方面能承诺的只有发证、刻碑等荣誉上的满足,物质回报是颁发奖金而非市场价。目前,收藏市场活跃,收藏者希望物有所值、物超所值是可以理解的。有的收藏者更容易按照趋利的心理走向市场交易。文物征集的困难要做充分的心理准备。
博物馆前景光明,将要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很多,对办馆中遇到的困难,对文物征集中遇到的困难,都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及早制订方案,寻求最佳办法,解决疑难问题。
二 建议
闽西博物馆正在建设之中。为此,在这里提出三点意见,希望闽西博物馆“有特色、高水平、重实效”:
(一)有特色
一个博物馆的特色收藏是历史地形成的,不可能在短期内大量增加或突然更换,也就是说,这些特色收藏永远是博物馆展出的重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博物馆陈列不需要,也不可能经常更换。博物馆陈列的特征是它的“基本性”与“常态性”。
博物馆除了传统上的收藏、研究、教育功能外,随着时代的进步,它又增加了传播、娱乐的功能。这种具有多种目标和期望的机构,需要找到一个综合的平衡点,这就是这些单位的使命。使命反映了每一个法人单位的特色,能够与其他性质相同的单位有明显的区别”。一个博物馆最直观的表述就是基本陈列。每一个博物馆都要研究本馆藏品的特色和亮点,并以此来组织体现与同类型博物馆相区别的基本陈列。例如,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省市博物馆一般都是举办地区性的通史陈列作为基本陈列,而湖南省博物馆为突出本馆的特色,组织了《湖南革命历史陈列》以区别于同类型博物馆。
当今的博物馆,不仅需要好的基本陈列作为“核心产品”,同时还需要博物馆建筑、环境、学术研究、教育活动,为观众的各种服务设施和项目等“扩展产品” 一起,来塑造博物馆的形象和品牌,以完成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使命。博物馆观众市场的形成需要每一个博物馆的努力,需要每一个博物馆推出自己的“核心产品”——基本陈列。只有广大公众通过利用众多的博物馆“产品”,来满足他们不同的文化与教育、休闲与娱乐的需求,从而认识了博物馆的功能与价值,博物馆才能真正融入大众的生活,真正成为社会文化创造的动力与源泉。
闽西的特色概括起来,就是:多元化(含闽越、畲族、河洛、客家文化);红土地;侨乡;闽客边界;三省交界;山地文化(农耕、采集、狩猎);定光古佛等独特的民间信仰;走古事,游大龙等独特的民间文艺;独特的民间工艺等等。这些内容进行组合以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组合,可以形成闽西客家博物馆的特色。
(二)高水平
1 反映当前最高、最新的办馆水平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博物馆界也许是急于摆脱50年代以来形成的博物馆陈列概念化、模式化,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状况,改变门庭冷落的局面,在正确地选择了修改陈列与多办临时展览并举,作为博物馆改革的突破口的同时,有意无意地混淆了博物馆陈列与展览的概念,结果导致至少如下两个不良后果。一是在博物馆业内,在迅速发展的博物馆建设热潮中,博物馆陈列的理论准备严重不足,一方面出现了许多没有基本陈列的挂牌博物馆,另一方面则出现了盲目跟风、竞相模仿办基本陈列的情况。
博物馆创新才有活力,它的创新就是现在文博界所强调的“特色”。博物馆的特色应该是一个综合范畴,它应该融建筑外形、展品、讲解、说明标志、人文服务等于一体,且其中更为重要的应该要属内在特色,而不仅仅是表象!
政治思想和科学思维的定位要高,不能受族群(民系)等范畴的局限,不能受一时的流行观念的影响,要体现古今中外文化之间交流发展的历史事实。站得高,才看得远。
实现人性化,一站式的管理理念。配置先进的门禁系统和检测仪,实行刷卡进出,同时,对身份、进出时间等信息进行自动登记,在安全、统计、管理等方面实现先进性、高水准。
建设高水平的闽西博物馆网站。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可即时查询网页资源,提供音像资料,开展网上培训教育。使博物馆超越空间范围,提高应用价值。
方言——普通话——外文翻译要配备齐全,要标准化。
充分考虑休息区的布置,考虑到残疾人的特殊需求。等等。
办馆无小节,在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方面都必须下功夫,反映当前最高、最新的办馆水平。
2 依法办馆
一般地方性博物馆的藏品主要来自三方面:1、考古发掘品;2、征集传世文物;3、征集出土文物。
征集传世文物一般有两种情况:文物拥有者主动向博物馆捐献文物,这在法律上是一种赠与关系;博物馆向文物拥有者购买传世文物,这在法律上是一种买卖关系。在这二种文物征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博物馆不能只简单的出具“征集单”给对方,这样的话容易造成纠纷。因为,征集单上无法明确的体现文物拥有者的意愿。
赠与性质的文物征集,博物馆应该和文物捐赠者之间签订《赠与合同》,买卖性质的文物征集,博物馆应该和文物出售人之间签订《买卖合同》。这样以合同的形式最终确定文物所有权的转移,并将合同作为文物档案永久保存。
征集出土文物,这种征集有其特殊性,主要是文物作为出土文物其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但是,这种文物在出土后就被发现人占有了。发现人将出土文物可以主动捐献给当地的文物部门。这里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是:出土文物不以文物占有者发生变化而使得他的所有权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出土文物归国家所有的性质是不变的。可是,我国现行的法律,没有规定什么样的文物是出土文物,也就是说当文物出土后,只要当事人不承认或事后不承认,出土文物的没有构成要件和法律证明文件的。这样一来就给文物的所有权造成了麻烦,容易引发法律纠纷。
征集出土文物是,文物部门应该制定“出土文物征集单”,在该文件上,应该有文物发现者手写“文物来源或文物出土地点”,并在此项后签名确认。当然,这不是根本的办法,国家应该通过立法,确立征集出土文物应该办理的手续,给这些不是有文物部门清理出土的文物一个应有的法律地位。
(三)重实效
1 教育功能
博物馆要尽力开发展品本身所具有的教育培训功能。配备可供作学术报告的多媒体会议室和可供研究的阅览室等等。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学习班、研讨会和各种讲座。
博物馆在培养文明观众、提升文明风尚方面,也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针对一些观众的不文明行为,业内人士说:“免费开放其实也是对观众文明素质的一种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文明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博物馆本身就是一座可以让公民终身学习的课堂。”他们分析,博物馆免费开放之后,观众并不像想得那样简单,而是很复杂的社会群体;观众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状况、社会地位、文化传统、个人经历及学习方式等条件都是不同的,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他们对博物馆的认识,影响他们在博物馆中的活动,影响他们与博物馆展览、展品及信息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2 研究功能
从博物馆本身的研究和发展来看,博物馆在科研人员和组织机构配置上给予陈列以更大的保障,从事本馆藏品和陈列研究的人员虽然担负着研究与策划本专业门类展览的任务,但往往更强调本馆陈列的优先;在教育与传播上,博物馆有长期从事本馆陈列教育研究的人员,他们不断开发新的陈列教育项目,并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等等。
博物馆要尽力揭示展品本身所隐含的历史文化信息。组织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研究。依托期刊、网络等各种媒介,发表各种研究成果。如客家文化、河洛文化研究等。发表在各种媒体的研究成果,博物馆也要尽力收集,成为馆藏的重要部分。
3 旅游价值
有闽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山地文化、边界文化等特色的闽西博物馆,自然就形成了亮点和魅力,为闽西旅游增添了风采,体现旅游价值。但是,也要注重宣传,注重旅游潜力的挖掘,注重策划,才能形成高品位、高价值的永久的旅游资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