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客家文化厚积薄发 龙南县客家围屋享誉海内外 | 中国赣州网 时间:2007-3-1 10:37:00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表评论】 | |
龙南客家围屋已经享誉海内外,而她背后的客家文化却不一定为大家所知,如何揭开她神秘的“红盖头”?龙南的成功之路是——
让客家文化厚积薄发
○徐丽芸 客家特色用品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徐丽芸 摄 客家绘画、客家山歌、客家小吃、客家服饰……龙南客家文化博大精深,耐人寻味。在新时代潮流冲击下,客家文化何去何从?龙南不让她埋没,不让她褪色,精心呵护这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客家文化:客家魂,客家脉
龙南客家围屋为客家人建造了安身立命之所,客家文化则浓缩了客家人勤劳、善良、进取的精神财富。
关西新围的建筑艺术令人惊叹,与之遥相呼应的西昌围更具艺术之美。走进西昌围,左侧偏房门上雕花窗绘制的“渔、樵、耕、读”、“琴、棋、书、画”、“三娘教子”等图案栩栩如生,记载了龙南客家人崇文尚书、耕读传家的思想。在正厅大门房顶,“太平万象”、“马上封侯”反映了客家人向往和平、追求上进的愿望。大厅房梁上画满蓝色的海浪曲线,形象地反映关西徐氏堂名“东海堂”。还有梅花墙、梅花窗棂、麒麟房檐……西昌围是客家绘画艺术的缩影,龙南每一座围屋都是一件艺术品、一部史书。
甜美可口的客家米酒、珍珠汤,清香沁人的酿豆腐、乌粉,爽滑滋润的烫皮、芋丸……客家菜肴与小吃原料多来自大米、薯粉、韭菜,取材单一,却品种多样,口味丰富。还有取材于生产生活实践的客家山歌:“火烧芭茅一堆灰,我俩连情不用媒,不用猪羊不用酒,一句山歌带妹回”“哥有心,妹有情,那怕山高水又深;山高也有人开路,水深也有摆渡人”……歌唱劳动,抒发情感,鼓舞斗志。即使身处荒蛮之地,客家人也要开垦出幸福日子,酿造出甜美生活。
杨村镇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客家民俗活动。每年端午节来临,杨村上下一片欢腾,村民积极筹备赛龙舟活动:小心翼翼地从祠堂里搬出龙舟,放置在搭建好的竹棚里,民间艺人为龙舟绘图、添色,等到比赛那天“画龙点睛”。端午节当天鞭炮声声,锣鼓阵阵,农民队员在大池塘里划桨竞舟,观众摩肩接踵,热闹无比。“当初,客家先祖大举南迁,千方百计要生存下去,他们留传赛龙舟这种传统文化,就是告诫后人要不畏艰难,勇于拼搏。”杨村人这样理解客家民俗文化。
除此之外,还有客家婚俗、客家农具、客家舞蹈等,无不凝聚着深厚的客家文化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客家风土人情,成为诉说着客家人思想和精神的“魂”与“脉”。
客家文化期待“出土”
经过多年推介,龙南客家围屋已经走出“深闺”,但对客家文化,人们却还大多一知半解。不仅如此,历史车轮快速前行,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曾经风行一时的客家文化渐被遗忘、失传。
走访龙南不少客家围屋,许多年轻人打扮入时,身穿客家服饰的只有一些老人,“这种衣服年轻人嫌土,根本不穿,连会客家服装的裁缝都越来越少了。”老人们说。同时,会唱客家山歌的人已是寥寥无几。还有,围屋里以前画年画、壁画的民间艺人也开始转行学起了西洋画,他们说这才是赚钱的新行当。客家技艺进入“冷宫”。
婚纱、西装、轿车……在龙南农村,客家婚俗逐渐被现代婚俗取而代之,客家婚俗中的传庚(相亲)、过聘、捎节、报日子、接亲、行嫁这些过程已被削减。其中,盖红头盖、顶筛、饮交杯酒、拜堂的仪式几乎消失,至今传下来还有踩米筛、撒“盐茶五谷”、在新人床上撒“枣生桂子”、闹洞房等这些有着“百年好合”、“家庭和睦”美好象征的仪式。民间的舞龙、舞狮、采茶戏、扭秧歌、踩高跷等客家民俗随着新时尚的冲击渐行渐远。
一座围屋就是一种文化,除了关西新围、燕翼围、乌石围、沙坝围、田心围等规模大、有名气的围屋外,其它小型、无名的围屋渐被损毁,与之相辅相成的围屋故事和传说也随之销声匿迹,无人问津。
印证客家人勤劳持家的客家农具已大部分被抛弃,现代机械化操作成为乡村“主角”。用来磨豆腐的石磨、碾稻谷的风车、灌溉的水车、制作客家布料的织布机、蒸食的蒸笼、取暖的火筒等,对现代人日益陌生……
客家围屋和客家文化就好比一棵大树,人们只看到地面上美丽的花——客家围屋,却未识地底下丰厚的宝藏——客家文化。数百年的客家文化,期待“出土”,期待被挖掘。
让客家文化焕发异彩
如今的每个周末,龙南县龙翔广场都有一场文艺汇演,客家采茶戏、客家山歌、客家杂技等博得了群众的广泛欢迎。该县以“龙翔风”文艺汇演和“新农民周”活动为契机,组织专门人员编排客家戏,亮相舞台。去年以来,为了不让客家文化埋没和失传,龙南深入挖掘客家文化深厚内涵,着力打造“客家龙南”。
客家建筑的整修是第一步。除了整修燕翼围、乌石围、太平桥这些规模较大的客家建筑,使之成为龙南客家风情博览中心外,对一些小型的、偏僻的、不为人所知的如关西斜塔、猫矩围、袖珍围、八卦围等有基础、有特色的围屋进行整修,并挖掘、整理配套的传说故事,打造关西围经商文化、燕翼围风水文化、乌石围婚俗文化、隘背围农耕文化等“一村一围、一围一品”的围屋文化。
平时,龙南县城商贸一街成了客家食品、饰品一条街,在此基础上,该县将特色小吃、休闲娱乐、旅游购物的商家集中安排一条专业街区,街区入口建立门坊,所有店铺临街面进行统一装饰、改造,建成客家旅游商贸一条街,突出客家特色。“这样包装一下,使客家商品更显档次,吸引更多游客前往,客家商品走向全世界,我们也感到有面子!”从事手工制作客家童鞋的张阿姨对这个决策喜不自禁。
“龙南决定每年举办一次客家厨艺大比武,并组建厨师行业协会,推出一台具有浓郁客家风味的美食采谱,提高客家菜肴和小吃的‘身价’,名震海内外。”该县旅游局负责人介绍道,“龙南的客家饮食有一定基础,多开展活动进一步提高客家饮食知名度,让客家厨艺扩大影响,传承下去。”
将文化纳入旅游是推介客家文化的一大方案。该县着重发展客家旅游产业,建立龙南旅游品牌营销宣传资料库,出版系列丛书、光碟、画册;开发客家文化旅游工艺品;每年举办一次客家文化节,一年一主题,提升龙南知名度;邀请名家、自驾车协会、媒体记者走进龙南、宣传龙南,与有关机构长期合作,包销龙南游线;与闽西、粤北地区客家文化整合,形成客家文化金三角旅游品牌,主攻海外旅游市场。
……
“挖”出来,“传”下去,“推”出去,客家文化一经挖掘和开发,定将经久不衰,光芒四射。
(值班编辑:王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