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678|回复: 7

尋73世啟祿公 啟來公後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7 16: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族譜記載,總第71世衍汀公(若冰公系第15世),在廣東省平遠縣熱柘(以前叫柚樹)熱水村松崗下開基(旁邊有溫泉)     
啟福公 啟祿公 啟來公(總第73世)為衍汀公長子縉聲公(總第72世)所生,其中次子啟祿公(生于雍正辛亥年十二月初三),三子啟來公(生于乾隆己未年九月二十三),遷居臺灣鳳山縣
本人為啟福公後裔(總第八十世)
有知情者請与qq471801764  郵箱471801764qq.com  謝!
注:若冰公(總第57世),念九郎 號開榮 字雪岩,出任程鄉常盈庫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1 21: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若冰雪岩公和梅县大沥钟氏的祖先雪峰公(号开梅),是两兄弟。雪岩公后裔主要在蕉岭县发展。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2 10: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错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2 10: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zzjjhh2000 的帖子

没错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22: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资料:
IMG00348.jpg
IMG00345.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4 03: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应舒马赫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2-5-14 01:05 编辑

连系蕉岭长潭镇杞林坝钟氏族亲对谱,可详。

宗兄:你我是友武公同宗兄弟,我是友武理公房提龄系(长乐兴宁),你是友武齐公房(梅县大沥)胜公裔孙,你世系应是:
友武公___齐公___明公___响公___庆公___镇公___胜公___义明公-----若冰公--------十五世以后迁台者甚多
但仍请你自行子细考证是否有误
总谱五十二世友武公三子齐公的裔孙主要分布在广东梅州地区的饶平、揭阳、兴宁、龙川、河源、雁洋,人口约数万。
我先祖母是梅县黄遵宪公的长孙女,黄遵宪与蕉岭丘逢甲公是世交挚友。我祖籍广东紫金县东门儒林街,
http://www.xuschina.com/bencandy.php?fid=96&id=4833
蕉岭县徐溪镇⊙该文章转自[徐氏网|xuschina.com] 原文链接:http://www.xuschina.com/bencandy.php?fid=96&id=4833

徐溪钟氏,据《台湾钟氏族谱》记载,钟若冰,讳雪岩,字道泰,从福建武平迁徐溪龟形开基。据该族裔孙钟克清(离休干部,70岁)说,他本人21世,在杞林坝已繁衍至23世,这样算,钟氏传了23代,在徐溪也有500多年,比曾氏少4代,或迟了100年。钟若冰生子6,文远、文明、文达、文振、文兴、文富。他们裔孙先后迁居在本县的徐溪、招福、长潭等地。

    据《钟家祠兴建始末》[ 《钟家祠兴建始末》是钟木兴根据修建钟家祠原始资料整理,载高雄市蕉岭同乡会会刊第三期。该原始资料由蕉岭长潭镇林泉坝钟文兴恩荣户裔孙保管。]记载:“清同治八年(1869)十二月,公推族中长老钟庭楫、仲鹏、宴林三人为总经理负责筹建……钟家十三大户按丁口多寡、尝会情况分摊,历时两年始完成。”统计所列十三大户共3,500多户,1万多丁口,连妇女算入近3万人分布在县境内。     那时太平军曾进驻镇平(今蕉岭),清兵来剿,县人不少死去或逃难,全县才余下7万余人,而钟姓有近3万人,所以有“钟半县、徐半城”之说[钟半县、徐半城:指钟姓人口占镇平县总人口的一半。蕉城人口徐姓人口占一半,均言其人多。]。清同治三年(1864),徐溪龟形钟宴林为甲子科钦授翰林院侍读,大振族威。钟宴林的儿子钟次修,铁西村墩下的钟耀东,是当时徐溪钟氏的“大父兄”(对有势的族长的称呼),两人都喜欢出面“打官司”,串连了溪口(今龟形一带)、高乾、黄沙、东陂、台塘、黄坑、东岭、铁西等“八社”的钟姓人,商量对付曾姓人在徐溪的蛇形祖墓,后来钟姓人便在蛇形对岸筑一座“文祠”,还在文祠门口挂了“飞鹰吊蛇”的匾额。曾姓人得知,群情愤激,认为这是污辱祖宗,毁我风水宝地。族中组织青壮年到徐溪强拆“文祠”。钟姓人早有准备,不肯示弱,力保文祠,于是钟曾两姓的宗族械斗揭开序幕。
      当初只是本地的曾钟两姓人斗,钟姓联合何姓,徐溪八社的宗族壮大队伍,钟姓雇用兴宁江背钟姓打手出阵,曾姓也联合其他宗亲,甚至请了福建武平的曾姓拳师助威,
事件逐步扩大。据张昌松老人(80岁)讲,那时双方使用的武器,除了大刀长矛之外,还用了土炮,20公分粗大的炮筒,内装火药铁练。钟姓人在五里径伏击前来的曾姓打手,眼见来者走近,便点燃引线,轰隆一声,火药爆炸、铁练飞出,对方躲避不及,中练倒地,头破血流,械斗日渐升级。双方一边武斗,一边涉讼官府,双方纠缠不已,人丁互有伤亡,钱财损失严重,后经诸多周旋调解,械斗暂告平息。但双方结怨,大小是非不断。如曾姓妇女要入徐溪山上樵采,常遭徐溪钟姓人非礼,钟姓人赴新铺圩必路过同福曾屋,亦被曾姓刁难,冤冤相报。所以新铺流传一句口头禅“斗八社”,话由此来,比喻某人好斗或对某事纠缠不休。所以当小孩子为要某物纠缠父母时,做父母的总会说:“你这斗八社”。这些都是历史上的往事,两镇人民早已和好如初,1957年至1971年十多年,徐溪曾归新铺管辖。民间联姻通婚,节日往还,亲密无间。


旗、龟两房斗风水
      龟形村在柚树河北、徐溪河西,是钟氏在徐溪的开基地。沿河两岸有很多小丘陵,其中有一座椭圆形小山,中间隆起,向四面低下,酷似龟背,朝西南渐低形似龟的头,这座形状特别的小丘,地理省声目之为龟形,祠堂建在龟的头上,远远望去酷似大龟,栩栩如生。因为龟鱼之类怕石灰,石灰遇水分解为碳酸会淹死鱼类,所以建这座祠堂不敢用石灰,只用石头、松树枝、泥垒成,门前还开了五口鱼塘,以水养龟。这地名便称龟形。开基祖若冰算徐溪钟氏1世,生了6个儿子:文远、文明、文达、文振、文兴、文富。文振迁本乡曲水分居,文兴迁徐北福头分居,留在龟形的裔孙,以后分居黄沙、三坑等地。
      龟形祖堂分出一派裔孙迁到徐溪河东岸不远处建祠,这祠堂背有座山像张开的旗帜,由北而南展开,与徐溪河水流方向一致,所以称这祖堂为(顺水)旗形,以后便以旗形为地名。龟形、旗形两地居民本是一祖生下的裔孙,传了几代之后,却因风\水问题明争暗斗起来。东岸旗形的人说:“生龟会过河来食我旗形的禾(农作物)。”于是在徐溪河东岸对着龟形建一学堂(即勤创学校址),学堂高两层,楼上前墙有两个圆眼大如竹箩,据说那是虎眼,以“虎视眈眈”监视“生龟”不能过东岸来伤害旗形人的财物。
龟形那一派子孙得悉旗形派是“对着我干”。他们以牙还牙,便在华远楼东侧正对学堂竖     起一根旗杆,这旗杆象征一支利箭射死虎视眈眈的虎眼。不仅如此,龟形人认为:旗形的旗可以象征军旗、帅旗,若风水保佑他们出了将帅人物,岂不欺压龟形人?于是挖空心思,信风\水/师的话,在河西正对旗形盖个神宫,把旗形当作“神旗”,任神摆布,旗形人就不会出将帅大官了。这座神宫就是徐南片供奉公王的洪福宫。
三、旗形厅厦后堂会变前堂
      旗形厅厦(祖堂,今称老屋下)座东向西,有前后两堂一斗方(院),斗方的北向做一门楼,门逆徐溪河水,正对井头谢屋背后一座山峰。却说徐溪河自北南流,可是将到旗形北300米处渐渐偏西南流去,到“翻底船”山脚,即今洪福宫附近转弯,渐向东南方流了,至崩蓬坜附近,河水急转弯向南流入柚树河,河道成一弯月形,若站在旗形祖堂门口看,河水如腰带环绕,门前一段良田。在地理师眼光中,祖堂门对山峰,背靠山峦,逆水局,有腰带水,是风水宝地。嫌崩蓬坜走漏财水,便在那里筑道水陂托住河水免倾泻,保住“财水”,人称那是“堵气陂”。传说地理省声曾预言,旗形厅厦将来后堂会变前堂。
      徐溪河到此段拐个大弯,春夏多雨,山洪暴涨,河水难泄漫堤,加上这“堵气陂”托水,酿成高车段70亩良田常受水淹,就是旗形段、湖洋段也难免受殃,大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风水,谁也难改变这一状况。如1933年兴筑新东(新铺至东石)公路,定路线若经旗形东而上,路线较直,那时的设计师钟国健是旗形人,他的父亲钟采南是“父兄族长”,为了不触动旗形风\水,却把路线向西弯翻底船山,转了一个大弯才北上。
      据1954年担任乡长的谢城海同志回忆说,他们曾设想把这段河道拉直,河水可畅通,避免水患,又可把湖洋、旗形、高车三段良田连成一片,原有河堤铲平成田,扩大了耕地,又方便机械化耕种,一箭双雕,但手中无钱,只是纸上谈兵罢了。
      70年代,徐溪ZF决定把这段河道裁弯取直,从旗形祖堂北面拐弯处起至崩蓬坜一段拉直,“移河造田”。这样,旗形祖堂的斗方辟为河道,前堂虽未拆除,但祖堂门无余坪,若前堂拆成余坪,后堂变成前堂,是否应验了当年地理省声的预言呢?
⊙该文章转自[徐氏网|xuschina.com] 原文链接:http://www.xuschina.com/bencandy.php?fid=96&id=4833
南宋时,钟义明自闽武平迁粤东镇平,子钟若冰为镇平徐溪开基祖一世,第十五世之后,在清嘉庆前后(1790年间)渡台者极众.其中
(1)清荣,声洪皆在苗栗开基.
(2)奕亮,书来,书举,书彦,书科,书权,日英皆在头份开基.
(3)鸣和,鸣凤在铜锣湾开基.
(4)凤邦,南明,南芳,后岐在公馆,钟祥山在狮潭开基.
(5)云攀,集草分别在台北大安,淡水开基.
(6)相英,兆川分别在桃仔园,平镇开基.
(7)庆淑,京珊在龙潭开基,献兰,禄英在杨梅坜开基.
(8)捷元,锡伦,邦杰分别在新屋,竹东,竹北开基.
(9)肩训,衍伦在新竹芎林开基,钟洪秀在台中东势开基.
(10) 秀思,荣友,学友,概芳,文英,钦尹,起秀,起云,起玉,起睦,国扬,万美,开仁,开顺,云祯,云广皆在弥浓开基.
(11)北星,廷贤,肩昌,勤朴分别在杉林,高树,屏东等地开基.
(12)钟秀清,秀传皆在万峦开基.
福建武平以上谱你可以照上表与福建武平族亲联系.对谱接上,友武公以上世辈是一样的,我在网上上传过

至于访寻启禄公,启来公在台后裔,建议你以正体字在台湾的网页发帖较会有回应,南部高雄凤山县,屏东,美浓一带钟姓客家人很多。
启福公 启禄公 启来公(总第73世)为衍汀公长子缙声公(总第72世)所生,其中次子启禄公(生于雍正辛亥年十二月初三),三子启来公(生于乾隆己未年九月二十三),迁居台湾凤山县
慎终追远,敬始怀来

广东紫金东门儒林街提龄公二十二世裔孙煜晟恭录
abi8878@yahoo.com.cn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4 05: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2-4-25 03:33 编辑

在康熙三十年后,首批嘉应州客属人,因府城台南土地已开发迨尽,乃往下淡水河及东港溪两流域移垦,走的路线应有两路,一是走官道;另一是偷渡路线,船到凤山县的打狗仔港,前镇港,凤山港,下淡水港,东港及小琉球屿等海面,由小船接运登陆.
3.7. 福,粤客属人大多弃官方路线,选择偷渡路线渡台.到了雍正,乾隆年,偷渡禁令虽一再申严,福粤,客属人仍然络绎于途的偷渡上岸.
3.8. 垦地由南向北,移民线也向北移,即由韩江出海口等沿海的小港口,搭乘小帆船,趁初夏西南季风,直接向东北航行,过澎湖海域,沿台湾西南岸,向中,北部航驶,利用机会在各小港口登陆.登陆港口有鹿仔港及水里港(梧栖港),后珑港,中港,竹堑港,红毛港,南嵌港,沪尾港及鸡笼港.
3.9.内陆山区包括嘉应州的四县,大埔,丰顺,汀州府永定,上杭,武平,长汀都是靠溪流客庄,来台祖从家屋出发,沿山涧步行,因顺水流而下定可到海口,韩江流域上游及沿岸,支流的梅江及汀江等的客庄,变成来台祖们的大本营,韩江成为移民道.
第四节 台湾客家人拓垦初期
4.1.至雍正,乾隆年代,南路的下淡水溪流域,嘉南平原皆已开发,只有向北路发展.从南到北登岸的港口,及拓垦的区域如后:
4.2.从鹿仔港,草仔港(鹿仔港之北)及水里港(梧栖)登岸,再向彰化,云林,南投,台中等地垦居,如台中地区的猫雾剌(大甲溪上游),大肚等堡之地.
4.3.从大甲溪,大安溪口登陆,溯大甲溪而上,到了东势角,石围墙(在今东势镇),石岗仔,土牛,水底寮(在台中新社)及神岗,潭仔漧(今潭子乡)等地垦居.
4.4. 从房里溪,吞霄溪口登岸,入苑里,通霄,白沙墩等沿海地带垦居.
4.5. 从后垄港,中港登岸,入内陆的猫里,头屋,头份及新竹香山垦居.
4.6. 从竹堑港,及红毛港登岸,入竹堑城及凤山崎,后再向内陆的竹北,新埔,大窝口,芎林,咸菜瓮,北埔等地垦居.
4.7. 从南嵌港登岸,入南嵌,竹围,观音,新屋,中坜,杨梅坜,八德等地垦居.
4.8. 从淡水河口登岸,沿沪尾山脚到三芝垦居,有沿淡水河上溯至新庄,再整个台北盆地.后因道光年的福客械斗,部分迁南嵌,竹围,内坜一带,部分沿大嵙嵌溪到菱潭(龙潭),大溪垦居.
4.9. 从鸡笼港登岸,在石门,瑞芳,双溪垦居.后因械斗,部分迁桃园.
4.10.客属人移垦台湾最盛期,是康熙至乾隆约120年,自乾隆之后(约西元1800年),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数朝代,垦地饱和,移垦人数显著减少.
第五节 客家人的建庄史
5.1. 高屏地区 在康熙35年(1696年)后,汀州人入垦内门,旗山一带.嘉应州及潮州,惠州人开垦美浓,开发屏东平原,在20年间建立33个客庄.
5.2.客属人移垦台湾南部,使打狗港成为主要吞吐港.同治6年(1867年)立于旗后天后宫【告示碑】:
「粤民省亲,多由旗后东港配船,到乾隆初年,邻近的东港方渐为人重视,成为客属人进出的次要港口.」
5.3.「广东饶平,程乡,大埔,平远等县」「广东潮惠人民,在台种地佣工,谓之客子」「每村落聚居千人,或数百人,人众不下数十万人,皆无妻孥,时闻强悍」.康熙末期「渡禁稍宽,皆于岁终卖谷还粤,置产赡家,春初又复之台,岁以为常」(蓝鼎元).
5.4. 日领时期,人类学家伊能嘉矩:「粤东镇平平远兴宁长乐各县人氏于康熙二十五,六年间渡海来台,企画于府治附近从事拓垦时,发现已无余土,仅于东门外垦殖菜园,于康熙三十年,在下淡水溪东岸流域发现未拓草原,于是溯下淡水溪而上,拓垦了东岸地带.」
5.5. 南台湾第一据点滥滥庄(今万丹滥庄),是低洼地,遇雨泛滥,因移入人数激增,先民过隘寮溪,分三路向北,南,东等方向的地带拓垦,东路向竹田,万峦,内埔扩展;北路向麟洛,长治,美浓拓垦;南路开发佳冬,新埤.在朱一贵之役时,凤山县属八社建13大庄,64小庄.
5.6. 东路竹田东港溪南岸的粜籴庄(今粜籴村),先民在竹田的第一个聚落.再建新街庄(竹南村),顿物庄(竹田村).李,黄等姓又建和尚林庄,二仑,美仑,南势,顶头屋,竹头角及四座屋等18庄,即自卫组织的「中堆」.
5.7.溯东港溪,温,张,林,钟等姓建万峦庄,建头沟水,鹿寮,四沟水及大林等共十二庄,成为后来的「先锋堆」.林,赖,李,钟,黄,曾在东港溪西岸建下树山庄,进入内埔溪建内埔村等共15庄,是为「后堆」,为南客最集中,势力最大地区.

因为台湾极其特殊多样的气候,各地耕稼作物,时程与当地气候有密切关系,农庄常年耕作,观察天气的经验,因而各地产生农谚,兹举数则全台湾各地较为普遍的农谚为例:
◎东弓晴,西弓雨
◎东摄西摄,湖洋晒劈;南摄三日,北摄对时
◎朝霞夜雨,晚霞断点雨
◎朝出红霞暗落水,暗出红霞晒死鬼
◎天起狐狸斑,晒谷毋使翻
◎三月三,擂槌棍仔插得生
◎三月午时一阵雨,当得禾苗放大肥
◎七月落水又起风,十个柑园九个空
◎狗打哈啾,会落雨
◎蚁公徙窦鱼返塘,三日大路变湖洋
◎火烟毋出屋,天晴莫晒谷
◎火烟毋出屋,田地水满足
◎近河多风,近山多雨
第十一节 台湾经济地理与客庄风貌
11.1. 台湾的特殊地理及气候环境,各地客庄风貌,与地貌,气候及经济地理有密切关系,从经济学视之,人类的活动是经济活动为主,各地客庄风貌因而具有相当大的差异.
11.2. 以台湾南北客庄民居建筑言,清咸丰年间后,南北差异渐大,北客庄原从粤东闽西带来的「黑瓦白墙」渐失,取代的是使用泉州建筑形式,请泉州师傅,用泉州石与泉州砖瓦造「红瓦红墙」,「翘峨翘栋」的堂屋.清咸丰10年(1860年),清廷与欧洲列强订开放口岸条约有密切关系,因为开放通商口岸,台湾对外的贸易从清朝内地,日本及南洋扩充至世界.
11.3. 由于世界市场对茶,樟脑的大量需求,从彰化至北海岸石门整片的山区丘陵地大举开发制樟,种茶,发展成台湾主要茶叶产地.
北台湾的经济因栽种茶叶而拓展活络,台湾的经济重心移向北部,基隆至竹堑城的现代化铁路,巡抚衙门设在台北(植物园),都与茶,樟高经济作物兴起有关.桃园,新竹,苗栗客庄因地处山区丘陵地,广植樟脑,茶树的结果,致富者不乏其人,造就山区客庄聚落与客庄风貌,如龙潭,关西,芎林,竹东,北埔,南庄与三湾等地区.
11.4. 桃竹苗北客聚居地区,稻作占平原地带,靠山及丘陵地的樟脑与茶叶是高经济作物,稻米,樟脑,茶叶等农产品,沿大嵙嵌溪及淡水河从大溪,龙潭,从淡水转口至世界各地.
因而致富的客属茶农,茶商,樟农,樟商,也带动桃竹地区的其他产业,文化讲求,庙会活动及艺文产业,如效法官府人家「翘峨翘栋」,「燕尾马背」华屋,使文化形态倾斜向厦门泉州文化区,北客民居接纳「红瓦红墙」及泉州伙房的建筑形制,并蔚为风潮,今新埔镇和平街上就建有五座大型的堂屋院落,可谓全台堂屋聚落的第一街,其他各庄处处散建大型堂屋.
11.5. 此一民居风貌在桃,竹地区盛行,苗栗地区次之,高屏地区则甚少.北台湾甚至因茶叶的高度价值,地区资金累积益趋雄厚,建造的伙房更为精美宽大,成为全台湾传统合院建筑最密集而美奂的地区之一.
在清代,台湾南北交通因河川阻隔陆路困难,相当程度限制了资讯和货物的流通,而高屏六堆地区与粤东的来往反而较为接近,因此,南北两大客属聚居区在伙房民居,宗庙形制,村庄风貌就显现出不同的历史与经济面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6: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舒马赫 于 2013-6-5 17:06 编辑

回复 7# wugang
拜读了,好感动。又懂得了那么多钟姓的历史,非常感谢!
但据上面残缺的旧族谱中不难看出,若冰公前面祖公有宋朝两榜进士正懋即理公,且族谱说得很清楚若冰公是五龄公之瑞公后代。
而前辈说的是 :友武-齐公-明公-响公-庆公-镇公-胜公-义明公-----若冰公。。。。
这是晚辈困惑的地方,求解??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2 17:4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