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91|回复: 0

转贴:馬來西亞第一個「客家村」—浮羅山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7 09: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馬來西亞第一個「客家村」—浮羅山背
謝詩堅

馬來西亞真正的引入大批華人南來起於1786年英國萊特開闢檳榔嶼後。根據史料的考證,較之萊特更早登陸的不超過百人(有說58人),其中三人是客家人的張理、丘兆進及馬福春。及後在丹絨道光出現一座大伯公廟(1799年)就是為紀念他們而立的;而在廟後的墳墓證諸了他們確有其人。《馬來西亞華僑史》的作者巴素博士(曾任英殖民時代的華民事務官)把他們形容為「華僑的開闢者」。


在這之後,客家人的身先士卒也立下了典範,為華人移民史寫下了光輝的血淚篇章。在今天,馬來西亞華人有650萬(占全國人口約25%)之眾,乃是早年先賢的不畏生死乘風破浪的偉大精神有以致之。

雖然華人之中客家人並不是最多數,約莫在100萬至120萬之間(約占華人人口的20%強),但不爭的事實是早期的客家人多以檳城為立足點,彰顯了他們領導群倫的角色。隨手拈來就有清朝駐檳城領事由張弼士(1893年)開了頭,接下來的另四位領事概是客家人。即使在1911年清朝被推翻後,於1912年起擔任中華民國駐檳城總領事的戴淑原也是客家人,一直到1930年才卸職。巧合的是,在1957年馬來西亞獨立時,檳州首任首席部長王保尼也是客家人。

在教育方面,客家先賢更是帶頭革新,張弼士(可以被譽為客家移民之父)在1904年在檳城首創全馬第一間新式華文小學(中華小學),四年之後(1908年)帶動純客家人出資創立時中學校。

當然全馬第一間註冊的社團,也首推在1801年成立的檳城嘉應會館及增龍會館(俱是客家人的組織)。

凡此種種,證明了客家人對華社的貢獻。不過,客家人在檳城始終不是最大的民系,因為他們後來轉入聯邦內陸參與開錫礦與種植橡膠。根據許雲樵的說法,在1970年時檳城的客家人約莫四萬人(華人有43萬,占9.5%)。如果這個數目是可以被接受的話,那麼客家人是排在福建人、廣東人及潮州人之後,屬於少數的民系,如今大概有七萬餘名,但不等於可以否定客家人前期的突顯地位。

人數雖少 貢獻巨大

其實,在檳城的客家人還有另一個尚未被充分發掘的偉大貢獻,那就是對於浮羅山背的開發。浮羅山背時位於檳島的西南縣(檳島的行政區分成東北縣和西南縣),面積以高山叢林為多,平地有限(總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直到今天,它還得保留大自然的風景優美生態,整個浮羅山背有人口10萬人,華裔佔了3萬5000人,其中客家人約佔一半。

客家人之多是因為在太平天國(1851—1868)之後,來了一批逃難的客家人(太平天國是客家人洪秀全領導的革命,客家人也因此被清廷視為眼中釘),為避人耳目,住進浮羅山背。客家學者溫梓川及另一學者黃堯皆認為,客家人最先立足在浮羅山背,這也符合客家人「與市無爭」的天性(在中國也是這樣),擇山區而居,務農為生(客家人的「耕讀傳家」美德在此最為具體展示出來)。自此而後,客家人連同其他籍貫華人都走進浮羅山背,與當地馬來人和睦生活。

下列的幾個特徵反映了浮羅山背在歷史上自然地形成一個「客家村」,最低限度有一個客家村就在浮羅山背內。他不像馬來西亞的新村(由英殖民地於1950年強行建立),即使有的新村,如沙登三萬人中就有90%的客家人,但屬於人為而成),而是一個沒有新村的客家聚落:

一、單就浮羅山背之取名就來自客家話,客家人將山後稱為山背,其他方言及華語把山後稱之為山後或山尾,只有客家人叫山後為「山背」。

熱心教育 客語佈道

二、這裡有一座在1854年成立的天主教堂,距今有155年,教堂內保留的布道經文是用客家話拼音的。我在5月2日帶領新加坡大學、韓江學院及客屬公會同仁約50人參觀此教堂時,教友當場示範用客家話傳道,且說用客家話誦經十分順口與順暢。在早年更是客家話的天下。

這座教會也創辦了聖心小學和聖心中學,桃李滿天下。當地的較年長者告訴我,他們小時候在聖心小學上課時,老師用客家話教書。

三、這裡有一座客家的玄武山廟,已有128年歷史。也有一座在山腰的寶天宮,膜拜五顯大帝,以重建年計算,在2007年時已100年,可見更早成立。當初有學校附設在廟內,也是用客家話教學。如今聯義學校及植業學校已不存在。

四、這裡在1947年至1957年是馬共的大本營之一。就在日本投降後不久,村民組成「人民委員會」,「新民主同盟」及共青團,把美湖變成「小延安」(《現代日報》新聞評論)。

1948年實施緊急狀態後,馬共並未撤走,而是由一位當地客家人黃源茂領導。他的部隊內不過50人,但英軍用千名以上的軍警的多次圍剿,竟在十年拿不下浮羅山背。根據黃源茂說法(與筆者之訪談),是因為當地客家群眾是他的大後方,他們支持他的游擊隊伍輾轉戰鬥到馬來亞獨立前,被陳平下令全數撤退。在孤島內高舉紅旗十年的黃源茂,成為浮羅山背客家人一個傳奇故事。

五、浮羅山背是個客家方言社區,即使不是客家人也會操客家話,與喬治市是福建人的天下形成有趣的對照。

在此我要感謝台灣中央大學客家學院的學者,在我的請求下,於去年6月及9月和今年正月對浮羅山背進行的「田野調查」後,也得出以上的初步「結論」。他們配合史料的考證,由黃靖雯寫成調研報告,對我們的下一步行動大有幫助。

現在我們又得到國立新加坡大學中文系學者的介入,相信不久之後會有更豐碩的收穫,為浮羅山背的客家人樹碑立傳,希望有朝一日浮羅山背也列入世界客家地圖內。

(本文作者是馬來西亞客聯會署理總會長。部分內容取自5月2日的《客家研究‧檳城華人》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作者的學術報告)。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 ... zYn0gU55kWE0XLa7cy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7 14: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