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699|回复: 16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6 03: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三华村的西面,建于清代同治二年至三年(1863年),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清朝同治年间,三华徐族同姓堂兄弟徐方正、徐表正共同任职兵部,深得朝廷赏识,同治皇帝把徐方正的祖父徐德魁、父亲徐殿魁封为“资政大夫”,把徐表正的父亲徐爵魁封为“奉直大夫”。此祠现为广东省和广州市级重点保护文物建筑群。
花都徐氏族谱记载是从广东韶关南雄珠玑巷迁至,据珠玑巷徐氏人士所说,其先辈由北方迁徙过来,属于客家系族,如今他(她)们之间仍然用客家语系交流沟通。可是据我所知,花都徐氏都不讲客家语言,基本上没人提起客家系族相关,不解?有待学习了解!

[ 本帖最后由 winper 于 2009-4-26 03:05 编辑 ]
资政大夫祠全景.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6 05: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inper 于 2009-4-26 03:00 发表
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三华村的西面,建于清代同治二年至三年(1863年),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清朝同治年间,三华徐族同姓堂兄弟徐方正、徐表正共同任职兵部,深得朝廷赏识,同治皇帝把 ...


上千年来,客家人和广府人互有转换!一个人可以有广府认同,也可以有客家认同!

的确有报道话在江门发现朱德元帅祖墓,有广府人以此为其为广府人证据,也值得讨论!但朱为客家人,系一定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6 09: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政大夫祠和南山书院分明就是广府建筑,和增城或白云区的客家建筑是不同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6 09: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光凭建筑,在这种两种文化接触带,也许不好判断。

但花都的客家多数还有客家话支持,徐氏可能已经广府化了,或者本身就是广府人。

珠玑巷现在的徐姓,也不一定与花都徐有关,也可能是后来迁往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6 11: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sy 于 2009-4-26 09:11 发表
资政大夫祠和南山书院分明就是广府建筑,和增城或白云区的客家建筑是不同的。


依圖片的
鍋耳山牆
來說,的確是廣府的....

至於這個徐氏家族,是不是客家;
就有待
了解的人來釐清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02: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氏之始祖若木公是伯益之子,颛顼帝之后。伯益因辅助大禹治水有功,大禹受禅后,一赐伯益姓嬴,给地方五百里,封于大费(即山东邳僮县),后为虞官,治山泽,驯鸟猷;二将本族姚姓之玉女,嫁给伯益为妻。生大廉(又名天英)、若木。若木藉父荫,夏禹遂封若木于徐为诸侯,建立徐国(即江苏西北部及安徽西北部),后人兹以国为姓。
    若木被封的徐国,位于现在的安徽省凤阳县北面的泗县一带,这是徐氏家族最早的发源地。传至四十四世孙章禹时(公元前521年)已发展成为一大家族。后因历史风云变幻,纷纷向北迁徙,大致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乃至隋唐,在我国的北方山东及河南、江苏等省形成了多处徐姓郡望,其中在山东繁衍最为旺盛。徐氏祖先的发祥地近东海,秦汉时为东海郡,且人口最旺,故以“东海”为堂号。
    公元前512年后,徐氏纷纷北迁,主要分布在黄河下游地区,尤以山东繁衍最为旺盛。东汉前,已有徐氏迁至甘肃等地。在汉桓帝时(公元147年)若木第一始祖的玄孙六十七世徐稚公迁往江西南昌府,二世祖泊公迁至浙江衢州府龙游镇,三世祖永、盛、洪、奇、攀五位祖公,分居于浙江绍兴及江西南昌。
    徐姓大举南迁始于魏晋之时至隋唐时期,在我国南方各地有了进一步的繁衍。宋代以后,徐氏族人才较为大量向西南云、贵、川等地区迁徙繁衍。宋末,徐姓一部分人再由江西石城县迁福建汀州、上杭、连城;一部分人由江西南昌迁至广东南雄珠玑巷。此后,徐氏族人才纷纷南迁广州、南海、顺德、东莞、新会、德庆、高要、阳江、鹤山等地。
    资料来源网络:http://www.zhujixiang.org/Produc ... amp;Pid=57&Str=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02: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后一个时期为宋末至明代、清初,由闽西、赣南迁来的客家氏族,其迁徙路线,有的由闽西、赣南直接迁来,有的则由闽西、赣南迁始兴而后再迁南雄。如南雄第一大姓刘氏,历代迁雄60余族,其中的一半来自赣南之信丰、龙南、兴国、南安(今大余)、上犹、安远及福建之武平,约有一半则从闽西、赣南迁始兴,历数代而后再迁南雄。又如陈氏,迁雄十大族,主要来自始兴笃庆祠、外营祠、顿岗祠、净花祠,人户几占七成。李氏,迁雄三大族,西晋太常卿李耿大族来自秣陵(即今南京),唐西平王李晟大族来自赣南,宋进士、节度使李火德大族来自始兴,而来自始兴的人户约占六成。再如张氏,迁雄48族,其中来自始兴的有36族。钟氏、王氏、林氏、卢氏、徐氏、沈氏、聂氏迁雄者多数来自始兴。吴氏、罗氏、何氏、郭氏、邓氏、周氏迁雄者少数来自始兴。详见《南雄六百氏族基祖录》。   
    来自始兴的氏族都属客家民系,他们的先祖原居闽西、赣南客家大本营,多于南宋时南迁始兴,在农耕条件良好的墨江流域开基创业。到了明代、清初,特别是在明嘉靖前后大批氏族向南雄迁徙,且多散居于中部丘陵地带。   
    客家氏族迁雄走这条路线,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历史现象。始兴由于水利、土壤、资源等农耕条件良好,自闽西、赣南南迁的客族,自然优先择此定居,可是聚居的人越来越多,而且蕃衍也快,历一、二百年之后,不免有人多地少之患。作为客家人来说,历经辗转迁徙的磨炼,有一种为创业兴家而不怕艰险跋涉的开拓进取精神,便四处找寻新的生活基地。于是他们把目光落在了南雄。   
    南雄、始兴山水相连,田土相接。历史上南雄地域曾是始兴统辖的横山、化南二乡,南雄建州、府后又统辖始兴。两地语言相通,风俗相近,百姓相互迁徙,本属平常。尤其是当他们看到了南雄自宋至明,兴建凌陂、连陂、叶陂、罗陂、宝陂、虎岸陂、圭塘陂、涧头陂以及永灌塘、大湖塘、长丰塘、湖口塘、新塘等大批农田水利工程,原来极其干旱的丘陵地带农耕条件已有了改善。加上黄烟于明末清初传入南雄,在丘陵地带的红砂土种植,烟叶质量上乘,经济效益可观。这些有利条件吸引了始兴氏族前来创业兴家。   
  详细资料来源网络:http://www.zhujixiang.org/seyanView.asp?id=110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02: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南雄珠玑巷迁徙花都的其它姓氏

5.花都市(即旧花县)
    1)冯村冯氏(狮岭镇)  据调查南宋末年,南雄人冯氏南迁居此。《广州市地名志》亦说:“建村750年。”   
    (2)花山镇铁山陈氏  《广州市地名志》说唐末建村,初名莲湖。后在头岭发现铁矿改今名,但调查陈氏来自南雄珠玑巷。
    (3)北兴镇莘田刘氏  《番禺芳村谢氏族谱》亦有记莘田刘氏沿流。称南宋开禧年间(1205~1207年),诏民迁徙,入番禺大田乡,后“支迁花邑莘田,生五子,长曰仁叟,留莘田”。(见该谱附《芳村世系纪略》)。
    (4)平山江氏  《平山村江氏族谱序》说:五胡乱华,祖一龙携三子由吉安过梅岭居珠玑巷,黄巢后徙令入广州光孝街,后在城北40里定居,土墙茅屋,称“江村”(今成镇)。衍从化、清远潖江,序成于永乐十二年(1414年)。
    (5)白石高氏  据花都市赤泥白石村《高氏家谱序》称:“太祖至庵公世居沙水村珠巩巷,明时以郡廪生宦游广州,卜居南海高村。六世西庵公始于花县白石建房,迎父兄  亚父入居成村,族始大。后分支广西、番禺等地。序为宣统三年(1911年)十八世裔孙择贤撰写”
    资料来源网络:http://www.zhujixiang.org/seyanView.asp?id=254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02: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氏族人迁入广东各地路线分析

一、宋仁宗皇祐年间,徐信公(泽江)中进士,历官中书台谏,娶董氏生三子:长宗善,次宗理,三宗远。其携三子从江南来广东南雄珠玑巷。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因天灾人祸,举家南徙立派。长子宗善为南岸房,分布于南海白水塘,顺德伦教、马村、南畔、东莞、新会、德庆,高要、阳江、鹤山、开平、恩平等地。次子宗理为茅洲房,分布于南海茅洲,清远、石城、灵山、三水等地。三子宗远为三华房,分布于广州泮塘,龙归北村,南海紫洞、谭头、河顺、官窑,顺德容奇、马村,花都市区三华村、五华村,公益、大华、新华,博罗市镇平等地。
      二、广州市郊琶洲村徐氏先祖元魁原籍河南省,在南宋时,因避战乱而南迁,曾栖居于广东南雄珠玑巷,继又迁至广州市郊之长洲(今属黄埔区)落脚后又分为四路,各迁往琶洲、赤沙、台涌、江贝四处分别定居,而元魁则居琶洲。
      三、南宋咸淳八年(1272年)因避战乱,徐氏族人从南雄珠玑巷南迁中山市环城区曲涌、台山市大担、广州市白云区  湖镇等地。
      四、元朝,徐氏族人多从福建迁入广东的丰顺、海丰、梅县及潮州的南坑等地,开枝繁衍。
   资料来源网络:http://www.zhujixiang.org/Produc ... amp;Pid=57&Str=徐氏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02:3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氏大宗祠于1996年12月13日奠基,1997年9月28日正式动工,1999年2月28日落成庆典,宗祠庄重古朴、盘龙立柱、双狮雄踞门前,三进结构,里面布置充满徐氏文化特色,总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
      建祠金额126万元,现正重新装修。


  资料来源:http://www.zhujixiang.org/ProductsView.asp?id=86&Pid=57&Str=徐氏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 09: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inper 于 2009-4-26 03:00 发表
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三华村的西面,建于清代同治二年至三年(1863年),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清朝同治年间,三华徐族同姓堂兄弟徐方正、徐表正共同任职兵部,深得朝廷赏识,同治皇帝把 ...

花都徐氏明显不是客家。凡是有南雄珠玑巷认同的都不是客家,而是地道广府源流。其祠堂也是典型的广府风格。

这本来是毫无疑问的。但在这里,总要乱糟糟滴吵嚷一番。现在的珠玑巷徐氏和其他姓氏,是明代以后从始兴、仁化等客家地区迁入,与珠三角族谱是对不上的。现在的珠玑巷徐氏说珠三角的人属于客家系,纯属攀附攀糊涂了。当然,如果广府族群的姓氏在珠玑巷建了祠堂,珠玑巷后来迁进的同姓“宗亲”会沾光,翘起尾巴说“这是我们家祠堂”,呵呵。

[ 本帖最后由 情系珠江 于 2009-5-2 09:40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 09: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情系珠江 于 2009-5-2 09:35 发表 花都徐氏明显不是客家。凡是有南雄珠玑巷认同的都不是客家,而是地道广府源流。其祠堂也是典型的广府风格。

这本来是毫无疑问的。但在这里,总要乱糟糟滴吵嚷一番。


痴猫翁闽越猫有在搞“两个凡是”了!哈哈。。。

以前闽越猫讲,凡是南雄珠玑巷认同计家谱都系假计!因为闽越猫家谱作假虚构南雄记载,其他人的也一定假的!哈哈。。。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 09: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愚昧的文盲骗子Linqifeng,又来重复蠢话表演狂热?混淆视听,傻的才会信。

历史专家早有研究证明,南雄珠玑巷等族群认同,是无法与历史对应的,只是族群划分的标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花都资政大夫祠地点:

[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09-5-2 11:16 编辑 ]
花都资政大夫祠.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 11: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驾车前往 资政大夫祠 的路线

驾车前往 资政大夫祠 的路线

88.2 公里 – 大约 58 分钟
广东省东莞市

1. 向西方向 211 米
2. 向右转进入胜和路 115 米
3. 在胜和路向左转 432 米
4. 上匝道走鸿福路 0.5 公里
5. 在莞太路向左转 5.7 公里
6. 上匝道,前往广深高速
部分收费路段 304 米
7. 在广深高速稍向左转
收费路段 29.9 公里
8. 下 北二环高速/机场/惠州/韶关/清远/三水/肇庆 出口走北二环高速
收费路段 39.7 公里
9. 下 广清高速/新华/清远/广州/石井/茅山/G107/龙山 出口,前往广清高速
收费路段 0.9 公里
10. 在交岔路口继续沿指向广清高速的方向向右,走广清高速
收费路段 7.5 公里
11. 下出口走农新路
部分收费路段 0.9 公里
12. 在广清高速辅路向右转 1.3 公里
13. 向左转,继续沿广清高速辅路前行 112 米
14. 向右转 183 米
15. 向右转 99 米
16. 向左转 233 米
17. 向右转
目的地在右侧 27 米

资政大夫祠

[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09-5-2 11:26 编辑 ]
MOTORING2.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2 12: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