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時報 地方新聞 930106
石文南/台北報導 台北市國小學生學習鄉土語言進入第三年,台北市長馬英九昨日聽取教育局相關簡報後表示,鄉土教學的目的不應該造成孩子們學習的恐懼與負擔,而是開另一扇窗,使學生們在吸收力與記憶力最佳的階段,以最輕鬆、自然的方式,學習自己的母語,同時熟悉其他族群的語言及文化,進而促進族群融合。
馬英九並以聯合國會員國先前簽署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為例,期許與會人士珍惜與重視「文化的多樣性」,以免珍貴的文化資產,在科技的洪流中快速流失,使下一代失去學習的典範。
另外,馬英九也強調,鄉土語言拼音問題,應待訂出評估標準及做出完整調查後,經過一段時間運作之後,再做統一的拼音系統。
馬英九在會中並要求,台北市教育局應對家長、老師及學生,一年做一次母語教學調查,多聽各方反映。他說,家長的支持,是母語教學的最大動力。
現況簡報由台北市立福德國小校長紀清珍負責。他說,鄉土語言教學實施三年,九十三年度擴及小學全六年,目前,全市已有一百五十所學校、十五萬名學童參加閩南語課程;客家 語有一百廿三所學校、二萬多名學生參加;原住民語教學,有六十一所學校、一千五百多人參加。
針對國小鄉土語言教學,北市曾全面調查,結果顯示,最大的挑戰包括教師研習不足,以致不夠專業,教材一綱多本無從遵循,缺乏指標系統教材教具,家長較重視英語等。
會中,多位支援老師表示,目前鄉土語言文字幾乎以漢字及自創為主,不利學生學習。教科書版本及拼音系統龐雜,造成銜接及學習困難,教育部所頒訂的課程綱要分項太細,都是造成教學困難與學習障礙的原因。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副校長陳光憲認為,教材的編訂,應力求生活化、活潑化及統一化,尤其坊間教科書版本不一,應統一採用相同版本及統一的音標系統,他建議各校先行實施,再調查何種系統使用率最高,優先採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