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5-20 09: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民居現代化 無奈的抉擇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 ... 7Cti-News-Content/0,4521,5050539+112009052000218,00.html
熱門小吃、知名品牌,超級商業化的步行街,這是否為大陸古民居改造的最佳選擇?答案絕對是否定的。但在現實當下,卻是萬不得已的「次次優」選擇,其中無關道德,實為民眾想過現代化生活。
福州市政府投入二百億台幣改造「三坊七巷」古民居,從現實眼光看,全世界無一城市有此財力,耗鉅資改建傳統社區勢必引進外資協同改造,地產開發商當然是首選,這是老舊社區改造的難題。
以三坊七巷為例,從保留傳統建築角度看,實在太沉重。數十年未曾翻修,居民要的就是「合理」的金錢補償,至於傳統生活情感連結,那是次要。
以具備「老字號」實力的店家為例,品牌跟著「自家走」,待不待此地無關緊要,但欠缺名氣加持的一般住戶,則各有思量,有人是想揩政府之油、當釘子戶,希望能獲更優補償。
政府欠缺資金唯有引進地產開發商,在商言商下,地產商與原居住戶難有交集共識。從保護古聚落人士看,「修舊復舊」最完美,但現實為任何政府均無此財力,引進外資又須「將本求利」。
這就是大陸現實保存古聚落「最差、但最為各方接受」的模式,本質實為「金錢」。若政府有鉅資修舊復舊,或者在旁邊建起新式公寓,一戶換一戶,爭議抗議均無,然現實難以為繼。
南后街上,聽見一位首次到三坊七巷玩耍的外地打工妹,她用手機告訴家人所見「景觀」:很漂亮,很好玩!其實打工妹所見的並不是昔日景觀,而是一幅現代化、商業化圖像。
---------------------------------------------------------------------------------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 ... 09052000216,00.html
..................為改造三坊七巷,福州市府斥資四十億人民幣(約二百億台幣),以住商結合方式大改造,這是場傳統與現代的角力賽。身為沈家後代媳婦的葉阿姨,退休後為幫帶孫子搬回故居,「政府提供房子要我們搬出去,但要我們從黃金商業區搬到鄉下,誰願接受?」葉阿姨說。
強調現代化的大陸,古民居改造所涉「傳統文化」因素不多,更多的是「金錢」。其實住三坊七巷的居民,全知曉此地不宜再久居,以沈家故居為例,三進式大宅院每進兩側「廂房」等於一戶住家,現在還有七、八住戶,廂房用木板再隔成房間,洗衣機、電冰箱、餐桌就放在房外,令人想起台灣的眷村生活。
住戶想自掏腰包花錢整修,因故居列為歷史建築無法修茸,「隔壁的林聰彝故居因已賣給僑辦,現在政府出錢整修,我們林家因家訓『只住不賣』,只能看著房子壞下去」,葉阿姨說。
剛完工的南后街則變成商業街,形式跟去年落成的北京前門大街無異,昔日木製老建築、東拼西湊的空間、傍晚炊煙裊裊,以及走進屋內那股木香氣,全被鋼筋水泥外表的明清建築所取代,南后街入口處幾家老字號壽衣、指燈籠等儀葬店家,消失無蹤。
兩年前,百年歷史的「米家船裱褙店」內,字畫亂中有序置放四周,改造後現一派清爽、少了股老舊味。「改造後屋子變高也更寬,還有衛生設備,環境更好了」,「米家船」老闆林文光十分滿意地說。
老街商業化 傳統街坊氣氛不再
商業街改造後的店面因租金高,原商家難以為繼不願進駐,「米家船」因「老字號」得以降租重回南后街,記者在街上所見,福州知名的小吃、餐廳開始進駐此地,其實原本的老街是沒有這些「知名老字號」的,商業化使然。
「三坊七巷」的改造已然成形,關鍵在如何「以舊復舊」,吸引商家及市井民眾重回這塊熟悉的「三坊七巷」。
-----------------------------------------------------------
南后街印象(三坊七巷_視頻)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 ... o=lastpost#lastpost
[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09-6-4 11:00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