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01|回复: 1

三重身份:一位来自印度的加拿大华人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4 10: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年12月   第4期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Overseas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December 2008  No. 4
三重身份:一位来自印度的加拿大华人的故事

李桂云

[收稿日期]2007-07-28
[作者简介]李桂云(Kwai-yun Li),女,印度华裔,目前定居加拿大多伦多,著有以印度华人生活为题材的
《蒲扇及其它故事》等。
[中图分类号]D634. 335. 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5162 (2008) 04-0065-02


    多伦多大学的自助餐厅里,我站在柜台前面,柜台上面整齐地排列着汤碟和三明治,柜台后面大约有20来个饥肠辘辘的人,有些吵
杂。这时,站在我前面的一个学生转过身来,朝我笑了笑。我认出他是写作班上坐在我对面的一个学生。他说他叫陈乔治(George Chan)。
    “我来自香港”,乔治说,“你从哪里来?”
    “我来自印度。”
    很快他就做出了反应。
    “胡说”,他笑出了声,“你不像。”
    “是的。我确实来自印度。”
    “怎么看都不像,”他摇着头。
     我笑了,耸了耸肩。
    “那好吧。讲讲你在印度的故事。”乔治交叉着双手,托起了他的下巴。
    这种对话我已经遇到过无数次了。当一个亚洲人在加拿大遇到另一个亚洲人时,人们在说句“你好”之后,通常就会问对方:“你从
哪里来?”这句话潜在的意思是:“你是谁?”
   20世纪20年代,我的父母从中国梅县迁移了出去。我的父亲带着一点钱、不多的行李和渴望成功的满腔激情来到了印度的加尔各
答。在最初的十年间,他迅速发展起了三家制鞋店。我的父亲很清楚自己的身份:他是梅县的裁缝李老爹(Li Pak)唯一的儿子,他的家
距离梅河仅有一英里。他还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当他积攒了足够的钱,他就会返回梅县,振兴李家的声望,退休以后能够儿孙绕膝,享
受天伦之乐,全家都过上幸福的生活。
    我听父亲和他的朋友谈到过梅县。他们回忆起当年生活过的小村庄,在那里,只要你往地上丢一粒西瓜籽,隔天就会长出西瓜苗,结
出的西瓜又大又甜,甚至一个西瓜就能养活一家人。井里的水非常甜,以至于你会觉得肯定有人往里面加了蜂蜜。
    我出生在加尔各答,出生后一周就被父亲的一个朋友抱去抚养。我的养母来自与梅县相距20英里山路的另一个村庄。她告诉我,在
老家河塘下,她和她的祖父母住在一间屋里。每到冬天,她的手上就会有很多冻疮,她要非常艰难地砸破冰块取水回去做饭。她告诉我
说,每天天不亮她就要出门去捡柴禾,要尽量赶在别人之前出门。她还说,由于连续三年歉收,无以裹腹,她失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这
也是她和我的养父来到加尔各答的原因。但是她说,只要攒到足够的钱他们就会返回老家,回去建一栋房子,以便年老之后能够在儿孙满
堂的大家庭中安享晚年。
    从小我就在伞巷(Chattawalla Gully)长大,从来没有考虑过“我是谁”这个问题。我的身份证上说我是无国籍的外国人、李刘丁妹
———一个来自中国的无国籍的外来人的女儿和被抚养者。因此,我一定也是一个来自中国的无国籍的外来人。
    尽管我的父母都有着非常强烈的中国情结,但是如果他们返回梅县就会发现,他们的中国概念同国内的兄弟姐妹是不一样的。加尔
各答的华人,还有印度其他地方的华人,找到了新的神灵崇拜,希望藉此来帮助和保护他们;在客家人寺庙中供奉着带有印度随从的马匹,这是阿钊的神殿和墓地,位于塔坝(Tangra)路的尽头,是为已经去世的一位高贵的老妇人建造的神祠,在她活着的时候曾经帮助过客家人。
    宝莱坞(Bollywood)已经渗入了华人的家庭。我的母亲就很喜欢拉吉·卡普尔(RajKapoor)的电影。我现在还能回想起这样一些
情形,她一边整理着要清洗的衣物,一边倾听着收音机里播放的“我是人力车夫(merichshawalla)”。华人都很喜欢印度电影,我们
经常成群结队地去观看印度演员米娜·库玛丽(Meena Kumari)、姆达兹(Mumtaz)和拉吉什·卡那(Rajesh Khanna)主演的影片,看他们唱
歌、跳舞、哭泣、欢笑和努力奋斗。我们会兴高采烈地离开电影院,知道正义和善良终将战胜一切,至少在宝莱坞电影中是如此。
    咖哩饭已经成为华人家庭的日常食谱。我们经常在小鸡咖喱中加入中国炒面。我的邻居林夫人就喜欢在她的所有饭菜中都加入红辣
椒。我们吃米饭要搭配芒果辣椒酱、印度酸奶和用薄煎饼包裹的烤肉串。
    1962年的中印边境冲突就像海啸一样给印度华人社会带来了毁灭性的冲击。之后的移民浪潮把我从加尔各答带到了安大略湖边。
对一个从加尔各答初来乍到的印度华人而言,多伦多是一个陌生的异乡。我想念我的家、我的朋友,还有加尔各答的喧闹。我住在
多伦多东郊斯卡伯(Scarborough)的一间公寓里,那里非常安静和空旷。一个人住这么大的空间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我和来自印度的其他移民在一起时,我们会谈论在孟买、加尔各答或新德里的生活。“家里的芒果又大又多汁,一点不像我们现在
居住地的芒果”,我们会这样说,“我经常去买路边摊贩的椰子,这种椰子汁是我尝到过的最甜的东西,然后我还会把椰子肉挖出来吃掉。”
慢慢地,我融进了加拿大的熔炉之中。我开始过圣诞节,观看曲棍球比赛,吃汉堡包,夏季去湖边的别墅度假,冬季在那儿滑冰。
    几年后我造访了梅县。我还特意去祖父建造的房子那儿看了看。当我走在这所房子前面的时候,突然产生了一种想法:“啊,这看起
来多么像塔坝制革厂的入口呀。”当然,是塔坝的华人把梅县老家房子的样式复制到了他们的制革厂,尤其是入口处,台阶通向宽阔的木
门,铺着瓦片的屋顶悬垂在宽大的混泥土平台上,使它在季风来时保持着干燥。
    祖辈留下的房屋让我想起了塔坝。自从移民加拿大以后,我曾多次访问加尔各答。路边摊贩的椰子汁品尝起来仍然甘甜,当我抱着芒果啃吃的时候,果汁从我的手指间流下来,一直流到臂肘上,就像温馨的蜂蜜充斥在我的口齿之间。当漫步于胡格利河畔的时候,我仍然喜爱热带暖湿空气的味道,对横跨河上的拱形豪拉大桥我仍然充满了敬畏之情。
    但在我的脑海中,我也看到加拿大广播电视塔穿透乌云耸立在冬季蔚蓝的天空中;我看到深秋时节,金色、红色、橘色和黄色的植物在汹涌澎湃的尼亚加拉河的照映下闪闪发光;我看到在烟雾蒙蒙的夏天,自行车道蜿蜒曲折通向阴凉的森林深处;我看到红色的花瓣和白色的花朵悄悄地在春天的微风中绽开,像地毯似的铺落在我公寓的周围。那时我才意识到,加拿大人的意识已经深深进入并扎根于我的脑海中,这种根与我的印度华人理念交织在一起。现在,我是一个有着华人血统的来自于印度的加拿大人(Chinese-Indian-Canadian)。
    今年夏天,当我与来自加尔各答的其他十几位华人坐在朋友刘丹(Liu Don)和玛格丽特(Margaret)的院子里时,我滤清了我的三
重身份。“冰箱里有加拿大干啤和明顺啤酒,你们自己拿。”刘丹喊道。烤肉架上正在烧烤着鸡块、牛肉和香肠,不断散发出咝咝的响声。客家人正在把灰色的糖料、辣椒鸡丁、蔬菜咖喱粉、凯撒沙拉和馄饨汤掺加到桌上的鸡肉中。孩子们跑进跑出,房门也因此开开合合。“这一辈子……”起居室里播放的安娜尔卡丽(Anarkali)的歌声传到了院子里。屋内,玛格丽特在刘丹过世的父亲的灵牌前点燃了红色的电子蜡烛。
黄昏的暮霭轻柔地飘进了院落,晚霞映红了天际,慢慢地融入了黑色的夜之空中。
(胡修雷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4 2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文章。文笔优美,感性,富有文学色彩。看这样的文章,不但了解和体悟客家人人在他乡的生活,而且还是很不错的文学欣赏。。谢谢楼主转发。这样的文章在这个严肃和喧嚣奇妙媾和的网站并不多见啊。蒲扇及其它故事,不知道大陆没有出版。以女性视角讲述客家人人在异乡的故事,个人觉得,这样的文本在整个客家(华人移民)研究文本中是比较少见的,而且也是很有价值的。因为它再现了鲜活的生活。而鲜活的生活,往往比论文和研究更能揭示出历史的真实。

[ 本帖最后由 never 于 2009-4-4 23:36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8 22:1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