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14|回复: 3

一个帖子促成 越洋认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3 12: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帖子促成 越洋认亲
大洋新闻 时间: 2009-04-03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叶仕欣
兄弟见面欣喜异常。
老照片勾起李惠源儿时记忆。

  他是父亲的养子,他是父亲的亲子,52年未见的一对兄弟
  本报梅县讯 (记者叶仕欣 通讯员练海林摄影报道)50多年前,李亲仁独自离开梅县老家来到毛里求斯经商,留下未见过面的妻子和一对养子养女“守家”。后来,他在毛里求斯结婚生子,随后定居在澳大利亚,2000年他离开了人世。他在澳大利亚和梅州的两个从未碰面的儿子,为了父亲临终前的嘱咐,苦苦寻找、日夜盼望着相逢的一天……昨日上午,几经周折终于见面的李家兄弟相拥而泣。与李家没有任何关系,却一直在为这个相逢而奔波的詹仙友先生,也因完成了一桩好事而倍感欣慰。
  父亲临终嘱咐兄弟相认
  在澳大利亚出生长大、今年52岁的李惠源告诉记者,他的父亲李亲仁是梅县梅南镇罗田上村人,18岁时只身到毛里求斯经商,之后梅县家中的奶奶在父亲不在家的情况下为其讨了妻子邓彩云,并抱养了孙子李惠琦和孙女李惠玲一起生活。后来父亲又在毛里求斯结了婚生了他和几个兄妹,于上世纪80年代在澳大利亚定居。
  “父亲1991年回过一次梅县,见到了‘结婚’近50年却从未见过面的妻子邓彩云,以及其他亲人。”李惠源说。父亲打算2000年前后带着澳大利亚一家人再次来梅县见亲人,但因患上糖尿病不幸去世。“父亲临终前嘱咐我们,要联系上他在梅县的儿子,也是我哥哥李惠琦,虽不是亲兄弟,但也要相认相亲!”李惠源说,但是由于语言不通,双方最后还是没了音讯。
  论坛上发帖寻亲
  对此,李惠源多年来耿耿于怀。“眼看自己到了知‘天命’之年,怕自己以后走不动,思亲的情绪越来越浓,与哥哥相见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却苦于无法联络。”2006年4月20日,他在一个海外客家人聚集的BBS论坛里发了一个“寻人启事”寻找最后的希望。
  “或许我可以帮他!”在福建省厦门市某科技公司工作,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詹仙友先生在一次偶然中看到这个“寻人启事”后想。经过进一步联系,詹先生获悉李惠琦家在梅县梅南镇罗田上村,他便直接致电梅南派出所。没想到事情出奇的顺利,该派出所的一位所长热情地帮他寻找到了李惠琦,并给了詹先生联系方式。
  詹先生说,和李惠琦第一次通电话是在2007年5月,当年50岁的他接到这个电话后除了惊喜外,更多的是半信半疑。因为3人从来都没有见过面,为此,他特地让李惠琦寄点小物件让李惠源确认。
  李惠琦将父亲之前带回的澳大利亚一家全家福,以及自己一家的全家福转寄给了詹先生,当詹先生通过网络将全家福传给李惠源,而李惠源从照片中看到小时候的自己时,不禁泪流满面……2007年起,李惠琦、李惠源兄弟俩一个中文一个英语,通过詹先生翻译而沟通着,截至上个月,仅李惠源与詹先生交流的英文邮件就达100封。
  兄弟52年第一次牵手
  “一定要赶在清明节之前回梅县认祖归宗!”李惠源对于此次回故乡激动不已。经过几天的颠簸,他带着妻女踏入了父亲生长的地方罗田上村。为了让李惠源和李惠琦能够彼此沟通,詹仙友先生和朋友王平也特地从福建赶到梅州,为李家兄弟相聚当“翻译”。
  昨日上午刚刚来到罗田上村道路旁边,李惠源便和李惠琦紧紧相拥,尽管都已两鬓斑白,尽管语言不通,可亲情让他们如孩子般声泪俱下。李惠琦拿出老张片,一张一张地和弟弟分享着,回忆起父亲的点点滴滴欣喜不已。
  “50多年了,我从没到过父亲成长的地方,如今我来了;50多年了,出生以来从没见过面的哥哥,如今我们手拉手,那么温暖,我以后还会回来。”李惠源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 14: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事一樁,功德無量。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 22: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网络。
这就是亲情。
血浓于水。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 22: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烈祝贺,热泪盈眶!

提高本论坛在全球客家人心中地位,让大家都来寻亲访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7 14:4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