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02|回复: 1

关于对联的平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5 18: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八言联平仄规格,仄起大都是四四断句,或三五断句,如:

梅芯花开,香分座上;
○●○○ ○○●●
兰芽日长,秀毓阶前。
○○●○ ●●○○

回天地,琼田千顷绿;
○○● ○○○●●
漾东风,小苑万花红。
●○○ ●●●○○

八言联平起式:

酒能成事,酒能败事;
●○○● ●○●●
水可载舟,水可覆舟。
●●●○ ●●●○

九言联仄起句式: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
○●●○●●○●●
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

九言联平起句式:

塞翁失马,又岂知非福;
●○●● ●○○○●
郑人覆鹿,只浑欲是真。
●○●● ●○●●○

十言联大致采用四、六骈文体格式: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 ●●○○●●
阶崇万级,俯临千幛奇观。
○○●● ○○○●○○

十言以上的长联,除平仄要求外,每一断句的最后一个字的平仄也要协调。如下文例句的这副对联,除每个断句平仄协调外,上下联每一个字,平仄都很工稳。
此地可停留,剪烛西窗,偶话故乡风景。剑阁雄;峨眉秀,巴山曲,
○ ○ ● ○ ● ●
锦水清涟,不尽名山大川,都来眼底;
○ ○ ●

入京思献策,扬鞭北道,难忘先哲典型。相如赋,太白诗,东坡文,
● ● ○ ● ○ ○
升庵科第,行见佳人才子,又到长安。
● ● ○

【禁忌】

1.忌同声落脚

这是就上联或下联各分句句脚之间的关系而言。由多个分句组成的对联,各分句句脚的平仄安排,严格说,可以马蹄韵为规则。所谓马蹄韵,指的是句脚平仄安排如马之走步,后脚踏着前脚印走。其平仄格式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但是,作者认为,从对联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考虑到对联“联无定句,句无定字”的特点,以及对联句式的复杂性等因素,其句脚平仄安排的格律要求亦可以“忌同声落脚”为规则。准确一点说,此规则有两点要求:(1)、每边二至三个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全是同声落脚。(2)、每边四个以上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连续三句(上下联起句及中间分语段时可以例外)或三句以上同声落脚。这种规则理论上简洁明了,运用上灵活多变,既体现了原则性和理论性相结合,又能包容在句脚平仄问题上的几种主要不同意见。以每边五分句长联之上联为例,按“马蹄韵”的规则,只有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两种正格,另有仄平平仄仄一种变格,共三种格式。按“忌同声落脚”的规则,那么,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等十一种格式皆为合格,且无须分正格与变格。

2.忌同声收尾

这是就上联联脚与下联联脚之间的关系而言。准确一点说,此规则也有两点要求:(1)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如何、分句多少,都要求上联仄声收尾,即上联最后一字应是仄声;下联则要求平声收尾。一般不能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2)上下联不能同声收尾,即上下联最后一字不能同是仄声或同是平声。

3.忌三平尾或三仄尾

指的是在一个句子的最末三个字,应尽可能避免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如“缘深因厚坐莲台”,若将“坐”改为“登”,就成了三平尾。又如“依法修行能入道”,若将“能”改为“可”就成了三仄尾。三平尾或三仄尾,在平仄单调上并无二致,为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应将二者都作为禁忌,不能只忌三平尾而不忌三仄尾。

4.忌孤平或孤仄

指的是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应尽可能避免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或只有一个仄声字。如:“万事皆如意”,若改为“万事俱如意”,即是孤平;又如:“菩提当下现成”,若改为“菩提当下圆成”,即是孤仄。在此,作者对孤平问题拟略加论述。作者认为,联律不必完全依从传统诗律,从联律来说,“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若只有一个平声,就犯孤平”,此定义更加简洁合理。因为:其一,此定义对平仄的要求,总的看是宽松了一些,符合对联格律的发展趋势。其二,依传统诗律,所谓孤平,还要除句脚外,但对联与近体诗有一个较大的不同,就是尾字(句脚)的平仄要求有所不同,且不要求押韵,所以在联中,尾字(句脚)不一定要单独划出。其三,以字面看,孤,就是一个,孤平的字面含义和实际含义若完全一致,有利于理解和操作。传统诗律的孤平是:在五言平起、七言仄起的句式中,除韵脚的平声字外,如果句中只有一个字是平声字,就犯“孤平”。这种定义,实际上,已经把孤平定死在一两个句式上了(具体说,五言“平平仄仄平”变为“仄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变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就是孤平)。因此,对孤平二字,必须加以附带补充说明,人们才能实际理解和操作。其四,以五言联而言,若只有“仄平仄仄平”是孤平的话,那么,再来看看“仄仄仄平仄”,比较这两种格式,从平仄的死板、单调来看,究竟哪一种更死板、更单调?其五,近体诗,主要是五、七言,因此,在六言联中,传统诗律的孤平概念就不能加以解释,而六言联中,同样可能存在孤平现象。
另外,孤平或孤仄,在平仄单调上,也没有什么不同。古今诗联作者,不管对于孤平,还是对于孤仄,实际上,都是能避免就避免。因此,将二者同时作为禁忌,不仅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也是源于现实情况的。附带指出,依作者上述定义,孤平或孤仄的现象,实际上只存在于五言和六言句中,因为在七言以上的句子中,如果遵守了平仄交替的基本要求,是不会出现孤平或孤仄的。

5.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这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保持一致。如“世事纷纷”对“红尘滚滚”,其中,“纷纷”对“滚滚”,就是叠字相对;又如:

修道是修心,心空即是涅盘岸;
见因如见果,果苦莫如地狱人。

其中,“修”对“见”、“是”对“如”、“心”对“果”,就是重字相对。但是,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同位重字,就是同一字出现在上下联同一位置,如“法界”对“世界”、“成道”对“成魔”。但有些虚词(之乎也者而矣哉,等等)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

漏网之鱼,世间时有;
脱天之鸟,宇内尚无。

异位重字,就是同一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位置。如:

业流不住勿贪境;
命运相同莫恨人。

若将下联的“莫”改为“不”,就与上联的“不”字异位重字。
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是对联之忌。不过,有一种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如:

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
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

联中的“它”对“你”,就是异位互重。

6.忌同义相对

同义相对,又称为合掌。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神州千古秀”对“赤县万年春”等,就属合掌。当然,出现个别非中心词语(尤其是虚词)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无伤大雅。一些含义相近的语句相对,也未尝不可。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必须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如按《佩文韵府》音韵标准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平声列为“平”,上、去、入都归纳进了“仄”。按北京语调,则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样一来,平声字多了,没有“入”声,把一部分去入声字归入了平声,这是学习撰联的同志值得注意的。古来有很多语言学者对古汉语四声,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如释真空在《玉钥匙歌诀》一书中,作了如下的分析:

1.平——平声平道莫低昂。读时发音平和、尾音长,有余韵。
2.上——上声高呼猛烈强。读音响亮,声音短促,无尾音。
3.去——去声分明哀远道。去声读音宛转,尾音短,高昂。
4.入——入声短促急收藏。入声读音质朴而急,收音短促,低沉,无尾音。

一般说来,平声字音平和,有较长的尾音。仄声字尾音短促,或者无尾音。近代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首先肯定了释真空对于古汉语四声的分析是正确的。半农先生又根据自己的研究所得,作了补充,他说:“平声平去,曲折最少,习称为平衡调。上去两声曲折最多,或上升,或下降,或降升,或升降。应为非平衡调。入声最短,称促调。”半农先生的论述,简单而明了。张世禄先生更为简要地将平上去入四声,分成两大类,平声是长音步所在,仄声是短音步所在,平仄主要是长与短的区别。笔者还认为,古汉语四声,除了有长音步和短音步之分外,读音高低也是大相径庭的,如以:“东董冻笃”为例,从平声起,音阶逐渐升高,至去声达到顶峰,亦即第三声读音最高。入声一落千丈,音量低短而简捷。简言之: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上列散论,只是一般方法,读者可在学习和实践中再行验证。

为了练习辨别四声的本领,古人列举了如下三十二个字,作为平仄基本知识锻炼的文字,只要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些字的平仄,那么其他字的平仄,就可触类旁通,一读即知了。

1.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字按次序分别为:入去平去上入入入上入。
2.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字的平仄分别为:入入上平去上平平平上。
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字分别为:上上平上平上上去平上入上。

以北京语调来标注汉语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都是从古汉语的四声演变发展而来,人们在断定对联平仄时,还习惯地以古汉语四声作为标准。现在除了校正发音以外,很少用现代汉语的四声来作对、写诗、填词。但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的四声,终究为人们所接受。

4.必须知道:有些汉字,历来是平仄互用,可作平声,也可作仄声,如看、教、为、思、傍……略举数例如下:

(1)“看”作平声:日用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看”作仄声: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3)“教”作平声:樱杏桃榴次第开,故教一一傍窗栽;毵毵竹影依依柳,分得清阴入户来。
(4)“教”作仄声:粉笔生涯亦快哉,因材施教育良材;满园桃李生机鬯,化雨春风次第开。
(5)“为”作平声: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6)“为”作仄声:本为汉王建大功,未将自我置胸中;早知兔绝终烹狗,悔不淮阴坐钓终。
参考资料:http://bk.baidu.com/view/2925.htm
回答者: 九州不肖生 - 千总 五级   10-29 14:56
我来评论>>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2 个人评价
       好
100% (2) 不好
0% (0)
相关内容
•  俺不懂对联的平仄,麻烦懂行的进来看一下工整了没有!
•  对联的平仄有什么讲究?
•  对对联的平仄是什么
•  关于对联的平仄
•  对联的平仄偶搞不清楚,谁来仔细解说一下~
  更多关于对联的平仄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对联 平仄  
其他回答    共 3 条
做对联要讲究声调的和谐,每个字的读音高低不同,就有了平仄声的差别。旧社会作对联很讲究这个平仄声,这个平仄学起来很麻烦。

我们现在做对联不必过多讲究这一套,只要做到声调和谐、读起来顺口、响亮、易懂,就可以了。
回答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3 23: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eclub.sdinfo.net/viewthread.php?tid=5494171

关于学习掌握古诗词韵律的建议 

    进入一些论坛古体诗词栏目后,顿觉耳目一新,这里风气纯正,人气旺盛,高手如云,佳作连

连。美中不足是有些内容和意境

都非常优秀的作品,却经不起韵律推敲,遗憾之余甚觉惋惜。所以,建议我们一些初学古诗词创作的

朋友,应该争取尽快熟悉和掌

握中国古典诗词韵律基础知识,为自己的作品增添光彩。(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建议只是写给那

些愿意遵循和掌握古诗词格律

的朋友们的。有些朋友不喜欢受古诗词格律的束缚,也不想去研究它们,对这些朋友,笔者尊重大家

个人的选择,绝没有强人所难

之意。)

??中国古典诗词之所以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在中外文学史上光彩夺目,是因为她有其

独特的魅力。产生这种魅力的

核心原因就是其自身独有的创作规律,即格律和韵律。遵循了格律和韵律,才使古诗词语言更凝练,

意境更优美,音乐感更强,更

加脍炙人口。这也是中国古典诗词远比现代诗更受欢迎的根本原因之一。所以,既然喜欢并且想写古

典诗词,就应该熟悉、掌握其

格律和韵律。

??关于古诗词格律和韵律的继承与扬弃,学术领域仍存在争议,未有结果。我们没必要受这些学术

讨论的影响,在国家没有出台

新规定之前,我们只能按照老规矩办,否则,你写出的作品内容再好,也会因为韵律缺陷而招来非

议,并且影响传统媒体正规刊物

的采用。

??为帮助大家学习掌握中国古典诗词格律和韵律方面的相关知识,我将在此文附件中推荐几种教材

资料的网址,大家可以下载备

用。其中《诗律浅说》和《平仄诗二十八式》是专门针对创作古典格律诗的;《声律启蒙》、《平水

韵部》、《入声字表》对写诗

和填词都适用;《填词入门》专门介绍怎样填词,《白香词谱》、《唐宋词格律》总共列举250多首各

类词牌的格律及音韵,并有古

代名家的代表性作品作例词。上述这些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该说够用了。

??关于古诗词格律和韵律的具体内容,上述资料中都有,我不再重复。这里我只简单说一下我在入

门过程中的几点体会,供大家

参考。

??一是明确平仄音的范畴。通俗的讲,现代汉语拼音中的第一声(古代阴平)、第二声(古代阳

平)的字,凡是不属于古代入声

字的,都是平声字;现代汉语拼音中的第三声(古代上声)、第四声(古代去声)的字,都是仄音

字;古代入声字(现代汉语中第

几声的都有)都属于仄音字。

??二是勤于对照。创作古诗词时,平声字与仄音字的使用要依照律谱要求进行选择,不要完全以我

们现代人的语音习惯为准。在

诗词律谱上要求使用平声字的位置,首先回避入声字。在南方等一些不以普通话为方言的地区,还应

该注意不要以本地方言为准

(例如“街、阶”和“鞋”等等,不少地区的方言发音与普通话相去甚远)。

??三是加强语言锤炼。符合韵律的诗词,未必就是上品。诗词能否脍炙人口,能否有艺术生命力,

主要靠语言的运用。意境、趣

味、乐感以及给人以余味无穷的弦外之音或人生哲理等,统统来自凝练的语言。当然,也不要忽略构

思环节的重要性,构思不巧

妙,再好的语言也派不上用场。建议大家对新写的作品进行适当的沉淀,多怀疑,多修改,多听相反

意见。

??四是利用检验平台。建议大家将自己写好的古诗词作品,拿到《红袖添香》网站的《诗风词韵》

栏目发表。那里对投稿的作品

都先进行韵律审核,只有符合韵律要求的才能发表,否则一律退回。大家到那里试一试,经受经受失

败的痛苦与成功的喜悦,一定

会有长足的进步。我的古诗词韵律入门就是在红袖添香完成的。

??以上是笔者关于古典诗词创作的一点个人看法,仅供大家参考。在下也知之不多,井底之蛙,水

平有限,班门弄斧而已。有错

误的地方,请以正确的说法为准。

??



附件:

1、《诗律浅说》http://post.baidu.com/f?kz=115789000

2、《平仄诗二十八式》http://www.shiandci.net/cjg3.htm

3、《声律启蒙》http://www.ft77.com/sici/senluqimen.html

4、《平水韵部》http://www.shiandci.net/cjg4.htm

5、《入声字表》http://tianyabook.com/duilian/rushengzibiao.htm

6、《填词入门》http://bbs.hongxiu.com/

7、《白香词谱》http://www.oligood.com/oldpeasant/baixiang.htm

8、《唐宋词格律》http://longyusheng.org/cipai/index.html

9、 《中华新韵》    http://www.ddqs.net/bbs/viewthre ... amp;amp;extra=page%

3DI                          

10、《词格律》http://www.ddqs.net/bbs/viewthre ... ;amp;extra=page%3D1

11、《诗学正源 . 风雅颂赋比兴 》 http://www.ddqs.net/bbs/viewthread.php?tid=190379&ext

ra=page%3D1

12、《声律启蒙》(含注解)《格律术语简释》 http://www.ddqs.net/bbs/viewthread.php?

tid=190374&extra=page%3D1

13、《学诗百法 刘坡公》 http://www.ddqs.net/bbs/viewthre ... ;amp;extra=page%3D1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2 19: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