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94|回复: 3

围屋走出计院士:中山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林尚安以85岁高龄在医院辞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4 19: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9-03/24/content_511973.htm
毕生钻研高分子 眼里从不揉沙子
大洋新闻 时间: 2009-03-24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徐静

  ● 与中山大学结缘50多年、他培养出博士29名,硕士46名

  ●在每个节日他早早就守在电话旁,等着学生们给他的问候

  本报记者徐静  通讯员王丽霞

  

  3月17日晚,中山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林尚安以85岁高龄在医院辞世,终止了恬淡单纯却精彩的人生旅程。“顿失一位优秀的科学家”。

  林尚安,福建龙岩永定县人,1924年6月8日出生,自小聪慧过人,5岁读书,过目不忘。

  他生在当地赫赫有名的“振成楼”内。“振成楼”建于1921年,地处深山密林之中,被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土楼建筑”。振成楼所在的林家注重文化教育,数十年来先后培养出40余位大学生。1946年,林尚安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50年于岭南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此后一直在中山大学任教。

  林尚安的研究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不过普通读者却难有机会了解。他对烯烃高效催化聚合、共聚合与聚合理论及各种聚烯烃合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明了各种烯烃催化聚合反应规律和最佳聚合条件,理论分析了各种影响的因素。因其突出的贡献,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也就是现在的中科院院士。

  有时间就去实验室

  而其编写的《高分子化学》,是国内第一部该领域的著作,“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培养了一代高分子化学学者”,中大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符若文说,直到现在这本书仍被认为是最好的专著,屡次再版。

  林尚安喜低调,甚少见其接受媒体采访,这与那一辈科学家的集体性格有关,又是个人习性使然。“他们那一代人做学问认真。”林尚安的学生、已为化工学院教授的伍青说。

  他回忆,老人家只要有时间,多数是在实验室。“他生命中绝大部分时间花在实验室里。”符若文说,直到生病住院前,林院士还会到实验室做实验。

  因工作之故,符若文经常与林尚安接触,在他的眼里,老人家性格谦和,但对学术研究要求严格,眼里揉不得沙子。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他都必须参与,帮助学生选题、分析、查资料。学生刘丹回忆,自己的毕业论文写作,从开题开始,就遭遇“折磨”。“您让我一遍遍修改开题报告,每次将报告交给您,您都写上一个编号,然后指出其中的不足,只要有不确切不详尽的地方您都会一一指出。刚开始我心中确有无数的怨言,也曾偷偷哭过,但还是重新查找整理资料,在您规定的期限内,上交修改后的版本。后来仔细数数开题报告竟然有了9份之多。”

  伍青说,当初老师要求过于严格,自己开始也不理解,但毕业后特别是自己当上老师,一火起来也会大喊学生,但这都是为学生好。

  或许,这也是那一辈学者坚持的习惯。与中山大学结缘的50多年,他始终坚持在第一线指导研究生,培养出博士研究生29名,硕士研究生46名,其中多数才华横溢的毕业生成为杰出人才。

  他最在乎的是学生。有学生向记者介绍,在每个节日的时候,林老师总会很高兴地早早就守在电话旁边,等着学生们给他的问候。在教师节他只愿意收下有学生签名的贺卡,随后会慈祥地说:“谢谢,谢谢你们啊。”

  毕业生陈小丽回忆,在写作毕业论文过程中,林老师审阅了她的论文后,觉得有些地方需要再商榷,就约好时间在实验室讨论。但是那一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她原以为林老师这个时间不会再来实验室的时候,一楼的大门传来开门声,林老师一手拿伞,另一只手拿着论文走了进来。

  住院期间,学生们第一次去看望他,他要和每一个人都握握手。随着病情的恶化,他的意识也愈来愈模糊。“我别过头,擦去泪水,好久不敢说话。”当被他叫出名字的学生王媛媛说。

  每每都是笑容满面

  多数时候,林尚安是乐观的,有学生说“林老师每每都是笑容满面的”。即使在长达一年多的住院期间,也不例外。

  在要进行脑颅开颅手术的那个下午,学生们都非常担心他的身体,跑到病床前陪护着他,林尚安本人却表现地非常轻松,他做出“V”的胜利手势示意大家,安慰每个人。

  林院士工作照

[ 本帖最后由 linqifeng 于 2009-3-24 19:11 编辑 ]
res11_attpic_brief.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22: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专注学术,造诣深厚的科学家,可敬可佩!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7 06: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永远是我们心中一棵大松树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0-04-06

作者:黄皓 刘黎霞 何平 李晓瑛 熊薇 刘可 钟锐钧 张骏 原创  

摘要:1924年6月出生于福建省永定县。194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50年获岭南大学化学硕士学位,后一直在中山大学任教,我国高分子学科泰斗、中科院院士,2009年3月17日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85岁。

    ●逝者·林尚安

    1924年6月出生于福建省永定县。194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50年获岭南大学化学硕士学位,后一直在中山大学任教,我国高分子学科泰斗、中科院院士,2009年3月17日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85岁。

    二哥:

    去年今天3月17日是二哥林尚安的周年忌日。一年来的感受并未沉沦在悲痛欲绝的死别哽咽吞声中。

    是的,数十年来,我们兄弟姊妹,海内海外,天南地北,各自营生,各自忙碌,工作生活,离多聚少,甚至无暇思念牵挂。

    可是,这一年来,二哥的音容笑貌却频繁地在我心中出现,带我回到我们那儿童年月,在爸妈慈爱的呵护下,兄弟姐妹其乐融融,天真浪漫,那情那景令人神怡想往……。真的,此刻对我,多么思念二哥,我想二哥也是一样地思念着我,让我们藉助魂牵梦萦享受这份永恒的天伦之乐吧!

    这一年来,我更加明澈地看清了二哥的爱心。不仅,滋润亲人,而且全心全意洒满人间。二哥的追求真理,执着创新,务实科研精神,诲人不倦的爱心已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精英。

    爱心是种子,爱心永生。我从儿辈孙辈的成长中,看到二哥的爱心已经在他们身上闪现出令人振奋的亮点。至于二哥的学生们更是以创新的成绩报效祖国,告慰老师,请放心、开心。

    真的,二哥啊!你可知道二嫂、我、妹妹和儿辈孙辈们在二哥爱心滋润下会永远意气盎然,乐天地享受着美好的人生!二哥,你永远是我们心中一棵大松树,冬夏常青。

    爱心永生,清明凝望天堂,二哥和我们同在!

    胞妹阿芳

    2010年清明前夕

    林尚安与妻子的结婚照。
dcea030601.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7 08: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深表哀悼!

林老师确实比较低调,同院四年,好像还没见过他。不过他的盛名在我一入学的时候就有所耳闻,他是中大为数不多的几个(当时好像只有四个)中科院院士之一。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2 15:0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