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本地一家亲---看桂岭客本通婚普遍现象想到的
文\黄花堂小青龙
今年孟春之月,接连收到几张亲戚朋友发来的结婚请贴,甚是高兴。还沉浸在过年的喜气当中之时,又添喜事连连;看来今年运辰不错。
初六,又是表弟完婚设宴的大好日子。由于自己在外地谋生,本想让家人回去祝贺算了,可早上从母亲口中得知,未来表弟嫂是本地人,还是我同学,这回可要亲自前往,我在提醒自己;同学多年未谋面,都不晓得变啥样了,今有缘搭上亲戚,巧了!于是匆匆去车站买了车票,怀着既兴奋又期待的心情,直奔家乡表弟家赴宴。
酒足饭饱后,终于见到了新娘子老同学,噢,该改口了,是表弟嫂。我第一句话就是:欢迎老同学加入客家人行列,客家本地一家亲。表弟嫂用算流利的客家话答曰:一家亲,一家亲;听说表嫂也是我本地人哦。我说是啊,说说笑笑间,旁边一位送嫁的本地大嫂发话了:现在很多了呀,不奇怪了的咩,本地人嫁给客家人好多,客家人也有嫁本地的人呀。
的确是这样,现在桂岭客家通婚已是普遍存在了。可以说不足为奇,但是近来这几年达到空前的“繁荣”,是桂岭人的思想大解放;也是吻合社会文明进步的新潮流,和睦相处,客家本地一家亲。也许八步外面的朋友会问,这有什么好说的,莲塘沙田外面这种情况多的是,早就普遍了。可朋友您不知道,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的桂岭,由于交通不便,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加上历史原因遗留下来的宗族势力观念和本地客家语言交流不来;本地人是桂岭的土著居民,客家人是外来移民,互相的戒备心很强;所以在相处中若有磕碰,都会很自然的联系到客家本地两派,这就形成派系。听父辈们讲过,客家人和本地人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差一点就因为一点小事引发两系大斗争,幸亏当时有明事理的人出来制止,才避免了愚蠢的格杀。由此看来,当时的客本关系是多么不和谐,就莫讲通婚,连友好都谈不上。
客家本地的关系好转,还真得感谢两系人民习俗中的找对方认kie{客家话,即认干爹}和认dong年{本地话,指认同年生人做兄弟}。他们每逢佳节来往请吃饭,相互赠礼;增进友谊。平时生活上也有相互帮助,譬如说借耕牛;帮插秧;帮收割等。。。你仔细看看,这种认亲方式在桂岭很多家庭都存在。因此,这很大程度提升了客本文化的交流,加深了客家本地之间的认识; 而这些看似民间的交流,恰恰给未来的客家本地通婚现象打好了基础。
你学讲客家话,他学讲本地话;语言的交流大都呈现在村里的小店上;三六九桂岭圩上;学校学生们相处上等等。。。
当然,不可否认,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的普及,对既封闭又敢于闯出去的桂岭客家本地人来说,两系人民的交流发展是必然的!但是,客家本地通婚是最有效力的沟通方式。一些客家本地能够通婚,证明通婚双方能彼此相互信任;相互托付;随之就是通婚双方建立很好亲戚群,众所周知,客家人向来热情,本地人更热情好客,所以这两系的亲戚群关系自然巩固得很好。
而这几年客家本地通婚越来越普遍;甚至越来越多的发展着,此说不是说以前没有,也有;毕竟少。这不,本月月底桂岭东门街和金山村就有两对客家本地新人喜接连理。一位还是我亲戚咧;由此看,普遍得很火。给他们送去祝福。
桂岭近年来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这都是客家人和本地人联心打拼的成果。当然,每年都有存在两系人一些不和谐的事情,那毕竟是少数;毕竟是极少数。从桂岭客家本地通婚火热化现象不难看出,桂岭人是齐心向上的,绝大部分桂岭人是识大体;讲事理的。至于有乡亲在网上说到乡村修路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许是政府和群众方面的协调问题,这就不能说是一整体桂岭人的素质咋样咋样。没有沟通不成的买卖,看你如何经营;看如何施展诚心;耐心会见证未来。
哦,就像桂岭客家本地通婚现象普遍一样,可能大家迟早会沾上亲戚。带上这样的心态,试问:我们还有什么沟通不来呢?
客家本地一家亲;和睦相处办事情。发展经济齐携手,建设繁荣大桂岭。但愿这不仅仅是口号。
敬爱的乡亲,多为我们的后代做些实事吧!今朝再不转变思想图发展,恐怕要继续落后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