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36|回复: 10

南后街印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18 17: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福州南后街北起杨桥路口,南至吉庇路达澳门桥,全长1000米左右,是福州城内“三坊七巷”的中轴。它的东侧有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西侧有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是从福州三坊七巷兴起至民国期间主要的商业街,由北到南路面商贾云集。
这里柴米油盐、日常生活所需三十六店(各行各业)一应俱全。还有专为文化人服务的刻书坊、旧书摊、裱褙店,以及元宵、中秋两节的灯市。“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客里偷闲书市去,见多未见足开怀。”清末举人王国瑞这道诗中将南后街比为北京正阳门外琉璃厂,体现南后街以前的文化风貌。明、清时期的南后街依旧是“粉墙黛瓦石板路”、两旁铺面林立的热闹街市。至民国时,将路面拓宽,改成柏油马路。
两年前政府投入巨资修复改造古老的南后街,走进南后街,牌楼、老字号、老房子的旧景色,新面貌街还是那条街,窗还是那扇窗,上千年的历史已经走远,几百年的建筑不再年轻,南后古街在历经无数风雨沧桑之后,悠然作古,新时代的缔造者赋以她全新的面貌,我们相信被沿袭下来的不仅仅是熟稔的地名,那些曾在此间行走的历史风云人物,或以丰功伟业,或以高风亮节,为他们不朽的人生树碑立传,也为我们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传承和发扬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这或许也是政府在旧城改造之时对那些文物古居殷殷保全的初衷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8 17: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后街印象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8 18: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颇有文化气息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9 23: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木头房子多,缺点是怕火。

长乐的琴江,北方旗人围成的小城,也是木头房子多。

南平以前也是,据说做了两个塔,构成“火”字,也是一把火烧光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3 11: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视频:中国唯一保存的坊巷布局街道--千年坊巷(三坊七巷)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OTI2NDYxMTY=/v.swf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3 11: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视频:中国唯一保存的坊巷布局街道--千年坊巷(三坊七巷)

第二集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OTQxNjYyMTY=/v.swf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4 09: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年坊巷 第三集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OTU4ODA2OTY=/v.swf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andrew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4 12: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文薈萃  之地.

[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09-6-4 12:28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23: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晚一家去南后街看花灯,人山人海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 09: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元宵,也叫上元节,是农历春节的又一高潮。请看《福州地方志》:“这一天,福州地方有驾鳌山、舞龙灯、打狮、放花灯、放焰火、猜灯谜、吃元宵等等,俳优百戏,煎沸道路。又有以木架彩棚妆演故事,谓之‘台阁’,箫鼓喧阗,至于彻夜。城门不闭,远乡下邑来者通夕不绝。”由此,古时福州元宵之热闹可见一斑。

  史载,晋安桥(宋时名“乐游桥”)就因大量东门妇女连臂进城观看舞龙灯而得名。乾隆十八年(1753年)桥上还刻有“乐游古迹”四个大字。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端坐,何处闻灯不看来。”福州闹花灯最盛之年在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时蔡君谟(蔡襄)守福州,命每家点灯七盏。郎官巷有一诗人叫陈烈,愤然登上鼓楼挥毫题灯:“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贫家一盏灯,父子相对泣。风流太守知不知,犹恨笙歌无妙曲?”道出了贫苦人民的愤怒。

  南宋诗人陆游在《无学庵笔记》中,也给我们留下一则元宵闹花灯的趣事:当时有个叫田登的州官,忌“灯”与“登”同音,只许把“灯”叫做“火”,贴出告示把“放灯”改为“放火”。于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谚语一直流传到今天。

  福州旧时除了“燃灯”、“放灯”、“观灯”之外,最普遍、最流行的民俗是“送灯”,所以“亲家舅送灯”的童谣许多老人今天还能背诵。福州话“丁”与“灯”谐音。姑娘出嫁第一年,由她的弟弟(没有弟弟由妹妹也行,弟妹都没有则雇人)送达,他们把花灯挂在两根甘蔗的两头,第一年送“观音送子灯”,第二年送“孩儿坐盆灯”,第三年送“状元骑马灯”,究其因大概是祝贺“添丁”讨个吉利罢了。

  历史上,福州龙灯在全国是出类拔萃的,清王式金看舞龙灯写道:“宣政街连狮子楼,大航桥上月如秋;阿谁报道龙灯到,惹得湘帘尽上钩。”诗中宣政街是现在鼓楼前,狮子楼在东街口之北,大航桥在虎节路与贤南路之间。据传,福州舞龙灯开始仅在衙门内供达官贵人观赏,后来闽王为体现“与民同乐”,遂在元宵节也动员民间舞龙。民谚云:“高湖龙灯,灯里有灯。”,高湖龙灯之所以遐迩闻名,致胜的法宝是套路多、舞技高。龙灯有“阵地舞”与“迎街舞”两种,元宵之夜,龙灯从你门前经过,只要你燃一小挂鞭炮,他们就在你门前舞开,“龙抢珠”被认为是个非常吉利的兆头。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 09: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民俗专家为您讲解:福州元宵节的吃食特色和讲究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又到一年元宵佳节时,闹花灯、猜灯谜等民俗节目固然让人大饱眼福,但福州人吃三粿、喝青红酒等习俗也别具风味。记者26日采访民俗专家,了解福州元宵节的吃食特色和讲究。

  今吃元宵 昔食三粿

  如今,元宵已成为元宵节当天的重要食物,有团圆之意。不过,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告诉记者,在以前,“老福州”在元宵节当天并不吃元宵,主要吃“三粿”,也就是糖粿、芋头粿(肉丸)和菜头粿。元宵则是改革开放后外地人带进来并逐渐被福州人所认可的一种食物。

  “糖粿并非我们日常所吃的甜食,而是福州老百姓过年必备的年糕。”每逢元宵,台江洋中路周围百姓有“鸡角企糖粿”的习俗,用的就是这种年糕。方炳桂说,过去缺衣少食,“三粿”就是元宵的主食。

  此外,以前流行一句话叫做“鱼丸扁肉燕,切面豆腐芋”,说的正是老百姓元宵节饭桌上的全部食物。如今,老百姓腰包渐鼓,生活蒸蒸日上,吃的花样也丰富了很多。

  口味手艺 南北不同

  元宵被引入福州后,渐渐得到福州百姓的认可。如今,吃元宵已成为福州百姓元宵宴的首选。但福州百姓吃的元宵,其制作方法与北方元宵大不相同。

  原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陈德仁告诉记者,福州元宵分甜、咸两种口味,一般由家中主妇来做,而制作元宵分为两道工序——制作元宵皮和元宵馅。皮的主要原料是大米和糯米。“大米太硬,糯米太软,两者混合,做出来的皮才恰到好处。”制作元宵皮前,要先将米泡在水里一天一夜,之后再经过磨、压、沥干、吊浆等工序,最后捏成皮。而元宵馅则有甜咸之分。陈德仁说,一般来说,咸元宵的馅由鲜猪肉加调料制成,也可用鸡肉代替鲜猪肉,有讲究的人家还会在其中加入一些干贝。而甜元宵用的馅则是“八果”。虽然名为“八果”,但其实并非8种甜果,而是以芝麻、花生为主,有时会加入红枣或者梅色(加工过的胡萝卜片)。把芝麻、花生炒熟以后,压成粉末,再包进备好的元宵皮中即可。

  南北制作的元宵有很多不同。比如,福州元宵是用皮包馅“包出来”的,北方元宵则是“摇出来”的,先把馅捏成均匀的小球状,放在铺有干糯米粉的箩筐里不断摇晃,并不时加入清水使馅团黏上越来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适中。相比之下,北方的元宵比较大,福州的元宵比较小。

  酒香浓酽 欢乐元宵

  除了年糕、元宵,福州的元宵节还带点酒味。方炳桂说,福州的元宵节还有喝自家酿造的青红酒的习惯。

  传说早在五代十国时期,将领王审知的部下吴阳和颜平被派到现在的福州台江区开辟港口、发展生产。这两员部将很爱喝酒,常因醉酒耽误工作。王审知下令不准吴阳和颜平再喝酒,只有在正月十五可以痛饮一天。吴阳和颜平去世之后,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们,在现在台江区新港街道的中选社区盖了一座吴颜庙,供奉吴颜爷。

  “每逢元宵,社区里就会挑选4个身强体壮的人去抬吴颜爷出来游街。”方炳桂说,轿子的四角还挂着铜铃,一路铃声不绝,老百姓纷纷出来跪地迎接,还要问一句:“吴颜爷醉未?”抬轿子的壮汉则会答道“未醉”,示意吴颜爷还要喝酒。游街从天黑开始到天亮,整个过程都弥漫着酒味。解放后,该习俗曾一度被淡化。不过近几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重视,喝青红酒的习俗逐渐回归。

http://news.sina.com.cn/c/2010-02-28/102317141398s.shtml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13: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