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82|回复: 5

成都东山客家方言中“公、嫲”的语言解读和文化解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7 11: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都东山客家方言中“公、嫲”的语言解读和文化解读
.
2005-5-12  兰玉英  阅读1809次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不只在音义的层面上进行,还要在文化的层面上进行,因为语言和文化是联系在一起的。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说:“语言也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萨丕尔的论述非常精辟地说明了语言与文化的联系。
   
    成都东山的客家方言是移民的方言,东山客家人自明末清初从闽粤赣边移民来此繁衍生息已经300年了。 300年来对自己母语的传承,使其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仍具有客家方言的突出特点,从而使得我们从语言去研究东山的客家群体甚至客家民系的生活习俗和观念信仰都成为了可能。
   
    东山客家话词汇有丰富的文化沉淀,本文从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讨论东山客家话中“公、嫲”的运用问题。
   
    文中的材料来自于笔者对洛带、同安、十陵、西河、泰兴、黄土、龙潭几乡镇客家人的调查。调查对象的年龄从2O多岁到7o岁不等。东山方圆几十公里,各镇在这个客家聚居区有中心与边缘之别,各人也有个体差异,这些原因导致公、嫲的运用情况在各点不尽相同,但某个说法即便只为一位客家人所知晓,可能就是含义丰富的文化符号,就是这个群体生动的民系记忆。
   
    一、“公、嫲”的语词解释
   
    “公”用来指性别,是普通话和很多方言都共用的词,但客家方言的词序是“正+偏”式而非“偏十正”式。“嫲”〔ma〕是客家方言的特征词。据黄雪贞先生的调查,在客家方言的代表话梅县话中由“嫲”构成的词多达40个以上,来自刘纶鑫先生的研究中说道:“江西客家方言用‘公’、‘牯’、‘婆’、‘嫲’、‘牸’来区分动物的雄雌。”“公、嫲”的基本意义是言雌雄性别的,可是词形中有“公、嫲”作标记的词语却并不都是自然性别意义。下面分为几类来讨论:
   
    1、鸡公、鸡嫲类
   
    鸡公是公鸡,鸡嫲是母鸡。“公”的意思是“雄性的”;“嫲”的意思是“雌性的”,用“公、嫲”来给动物进行雌雄分类,这是其基本用法。对猪、牛、羊、狗、猫、兔、鹅、鸭等家禽家畜都可以用“动物名十公/嫲”的格式去分类。显然“公、嫲”是一对区别词,在“公、嫲”的后面加结构助词“个”[ke]构成名词性短语,加后缀“子”则构成两个意义相对的名词。例如:
   
    (l)你个白夹子(鸽子)是公个还是嫲个?
   
    (2)惬屋下老猪嫲下哩1o条猪节子,五条公子,五条嫲子。
   
    在“公子”、“嫲子”中的“公、嫲”是作为词根构词的,处在词的末尾指称并无性别之分的事物中,“公、嫲”是作为后缀构词的。
   
    2、鼻公舌嫲类
   
    鼻公指鼻子,舌嫲指舌头。它们本无性别之分,其名称产生于对雄性和雌性动物生殖器形体特征的观察。雄性动物生殖器的特征是能够挺立突现出来,鼻子不论是在人脸上还是在动物脸上都是一峰突起,故言鼻公;雌性动物生殖器的特征是凹下的、不能突现的,舌头放在口腔里,不像鼻子那样显眼,故言舌嫲。下面的一些名称具有相同的理据:
   
    勺嫲:水瓢因其中间凹下而得名。
   
    鲤嫲:鲤鱼不论公母肚子都比较大,故带上“嫲”命名。
   
    公子、嫲子指雄雌动物,还指成套物品中突起和凹下、凹进的部分。如:
   
    子母扣:子扣中心是突起的,为公子,母扣中心是凹下去的,为嫲子;
   
    螺栓、螺母,螺栓是突出的,叫公子,螺母是凹下的,叫嫲子;
   
    门闩、门孔:门闩是突出的,称公子,门闩需套进门孔,门孔是凹进的,所以栓门闩的部分称嫲子;
   
    钱币的两面:铜钱或镍币有两个不可分割的面,正面标明面值,字形突出,所以叫公子,背面叫嫲子。
   
    3、虱嫲、姜嫲类
   
    虱嫲指虱子,姜嫲指姜。虱子有雌雄,姜并无雌雄,在构词上带上“嫲”的标记去称呼,是因为它们跟“嫲”类动物的繁殖功能紧密相关。虱子的繁殖能力强,所以把它叫做虱嫲,把一小块姜种进土里却可以收获由几小块构成的一大块,姜的滋生能力无疑是很强的,因此姜叫成了姜嫲。
   
    索嫲、笠嫲、色嫲这三种物品的得名之由因此也可解了。索嫲指绳子,笠嫲指斗笠,色嫲即色子,又叫骰子。它们本是无生命之物,用嫲去命名跟“嫲”繁殖特点相关。雌性动物一般是一窝一窝地繁殖后代,具有多聚集的特点。绳子是多股的纠结;斗笠是用箸竹叶或棕叶层层地聚集而成的;色子的六面都分别刻着点,最小的为一点,最大的为六点,显然这是点的聚集,无点不成色子,赌钱时的输赢差不多取决于点子的配合,故把它叫做色嫲。
   
    4、雷公、碗公类
   
    这里的“公”是“大”的意思,用于指力量或者形体。雄性动物比雌性动物力量大,雷的力量强大得可以打死人,故言“雷公”;形体大的也叫“公”,大碗称碗公,蝗虫类中最大的昆虫叫扦担公,拇指称手指公,大脚趾称脚趾公。
   
    5、老公、泼嫲类
   
    这里的“公”指位尊的男子,“公”可用来称呼家族里面系列的男性角色,如“老公”、“阿公”、“太公”、“祖公”、“舅公’,与之相对的是“老婆”、“阿婆”、“太婆”、“祖婆”、“舅婆”。“嫲”指妇女或女人,但仅限于个别词语。如:
   
    怀子嫲:怀上了胎儿的妇女;
    烂婊嫲:妓女;
    泼嫲、歪刁嫲:泼妇。
   
    “公”、“嫲”在这里由生物属性延伸到了社会属性。“公”带褒义色彩,几个带“嫲”的词语,除了“怀子嫲”是中性词以外,其他的是贬义词。
   
    “猫公”在东山客家方言中既指公猫,又指猫,一个名词两个意思,意义获得之途径各不相同。猫之命名为“猫公”,主要基于人们对猫的喜爱和尊敬的心理。见后文。
   
    公、嫲的意义变化轨迹如下:
    ↗挺立的、突出的
    公:雄性的→位尊的男子→尊敬的(附属意义)
    ↘大的
    ↗孽生能力强的→多聚集的
    嫲:雌性的→妇女或女人
    ↓↘不突出的或凹下的
    大肚子的
   
    二者意义变化的趋向并不完全相同:“公”的引申偏重在社会地位方面,“嫲”则偏重在生育繁殖方面。
   
    二、“公、嫲”运用的缺失与增加
   
    公、嫲在运用上的总体情况是:“公”的分布范围很广,“嫲”的分布范围较狭窄,“嫲”存在着比“公”更为明显的缺失情况。公、嫲都存在着个别平行的说法,即另有一套性别词语与公、嫲并存。下面分别陈述:
   
    1、缺失
   
    a、人的性别说“男女”,以“男女”为标准分类的结果是“男个、女个”,公、嫲在这儿是共同缺失。
   
    b、老虎的分类不说“老虎公、老虎嫲”,而说“公老虎、母老虎”,语序跟西南官话一样。其他如骡子、骆驼等动物也如此分类,
   
    c、用于人,“公”一般与“婆”相对。如:
   
    老公——老婆 阿公——阿婆
    毑公——毑婆 丈人老(岳父)——丈人婆(岳母)
    新娘公——新娘 红爷〔ia〕公——红爷婆
    月公(坐月产妇的丈夫)——月婆(坐月的产妇)
    端公(男巫)——仙婆(女巫)半公妹(阴阳人)
   
    d、指神或具有神力的事物一般用“娘娘”与公对举。如:
   
    日头公公——月光娘娘 雷公——火闪娘娘
    玉皇大帝——玉皇娘娘、送子娘娘
   
    2、增加
   
    对“牛”和“猪”有多种称呼,“嫲”可以跟“公”和“牯”对应:
   

2200-1.jpg



    从上表可以看出:“公”的分布范围很广,人、动物、神和其他事物都予以指称,“嫲”的分布更狭窄,嫲+婆+娘娘一起才能对应“公”的运用范围。
   
    三、“公、嫲”运用的文化解读
   
    公、嫲在东山客家方言中既表示雌雄的自然性别概念,还表示跟性别特点有关的其他概念以及指称人的概念。在对事物的命名中“嫲”用得更多,在对人的称谓中“公”用得更多,在指神灵方面“嫲”毫无地位。一言以蔽之,在
    生物属性方面“嫲”的义项更多,关注的是其生殖方面的属性;在社会属性方面“公”大行其道。这种现象不禁引发我们追间并理解这样一些问题:
   
    l、为何可以用“嫲”去给鲤鱼、虱子、绳索等事物命名?
   
    2、成套的东西为何用“公子、嫲子”对举?
   
    3、在对人的关系称谓和对神灵的称谓中为何不用“嫲”去跟“公”对举?
   
    4、关于猪、牛的性别名称为何有多个?
   
    从语言本身不能回答这些问题,从文化的角度我们能够找到一些根据来梳理用“公、嫲”命名和运用的线索。
   
    “如果说世界对于人类是一种现实存在,那是因为人类语言给人的感官和机能所能感受到的事物取了名字。就事物本身来说.有无名称并不重要,然而对于生活在事物当中的人却非常要紧。”这个论述很概括地讲到名与实的关系、名称的获得方式以及名称对于人的重要性,其中的“非常要紧”颇耐人寻味。在公、嫲的运用问题上至少反映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文化内容:
   
    首先,沉淀了人类早期的生殖崇拜观念。生殖在人类早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然而那时人们并不懂生殖之谜。亲眼看到雌性类动物繁殖后代,便以为生殖是雌性类单独完成的。客家先民也必定有过这样的认识,他们赋予“嫲”以“凹下”、“大肚子”、“孽生能力”、“多聚集”的意义并用它给那些他们所看到、感受到的具有生殖意义的事物命名,可以看出客家先民对雌性类生殖力的专注思考。“嫲”就是一个生殖符号,“怀子嫲”,是至今犹存的妇女生育的符号,“鲤嫲、虱嫲、牛虱嫲、舌嫲、姜嫲、笠嫲、索嫲、勺嫲”这些词语的产生及其对应物所发生的性别误读,正是根植于客家先民对生殖的祈求,隐藏了原始的生殖观,表现出女性祟拜的观念。
   
    生殖问题的进一步思考是发现了男性的作用。雌雄结合方能使雌性受孕,方能繁殖后代,雌性和雄性在生育中是合而为一的关系,这个认识通过“公、嫲”和“公子、嫲子”在哺乳动物的广泛相对使用,尤其是通过“公子、嫲子”去指称那些成套的无生命物品,可以说这种称呼隐喻了性器官和性交行为,反映出了性交祟拜的观念。它有以下的特点:
   
    ①特征上的相似性;
    ②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③嫲子套着公子。
   
    东山客家人的生殖崇拜观念在敬奉送子娘娘的事象里体现得非常明显。他们对“送子娘娘”怀有虔诚的敬重和殷切的希望。每遇祭祀,他们必到间[kan](卧室)中去祭送子娘娘,或者祈求她赐予子嗣,或者祈求她保佑孩子健康成长。
   
    黑格尔说:“东方所强调和崇敬的往往是自然界普遍的生命力,不是思想意识的精神性和威力而是生殖方面的创造力。……更具体地说,对自然界普遍的生殖力的看法是用雌雄生殖器的形状来表现和崇拜的。”东山客家方言中“公”、“嫲”的性别误读用法正是重视了自然界普遍的生命力并用雌雄生殖器的形状来表现的,可以说,它对黑格尔说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支持。
   
    第二,移民文化的的投影。东山客家人是在康熙末年以后大规模移民而来的。据族谱明确记载,他们来自于广东长乐(从族谱称地名)、梅州、惠州、兴宁、河源、连平、翁源、和平、永安、龙川、程乡、海丰、陆丰,江西的龙泉、龙南、祟义、上犹、安远等地。从不同的地点来到东山以后他们所操的方言面临两方面的变化:一是客家方言内部的整合,一是与四川官话方言的接触。就本文来讲,关于“公牛、母牛”和“公猪、母猪”的称呼非常有趣,称呼的不同是不同层次的重叠,只要把今天其他地点的客家方言、把四川官话方言拿来对照就可以较清晰地看出客家方言说法的混合和四川官话方言说法的渗透情况。请看:
   
2200-2.jpg



    就是说“牛牯、牛公、牛嫲、猪公、猪牯子、猪嫲、猪口子”是东山客家人从大本营中不同地点带来的说法,“牯牛、沙牛、脚猪”是他们到达东山以后从周围的四川官话方言中借入的词语。以对‘“牛”的称呼来说,“牛嫲”跟“牛公”和“牛牯”两个表示公牛的词语对应,今天在东山地区具有很大的一致性,而在客家本土的情况却不相同。梅县客话中“牯、嫲”用于修饰家畜,“公、嫲”用于修饰家禽,“牛嫲”只跟“牛牯”对应,广东的清溪客话也只有“牛公、牛嫲”一套说法,江西的宁都客话则说“牛公、牛婆”。“牯牛”,跟“沙牛”是一对,东山客家人都能感觉到这套说法是跟着“湖广人”讲的。从结构上看,这两个词是偏正式,从使用的范围看,它们广泛地出现在今天四川宫话方言区。“脚猪”是配种的猪,不同于“猪公”和“猪牯子”的意思,这个词也流行于四川官话方言区。猪、牛称谓的不同来源折射出移民文化的根本特征:既不同于迁出地也不同于移入地,是一种包容的创新的文化。多个称呼之所以发生在“猪牛”身上而没有发生在鸡狗身上,是因为猪和牛在农耕社会的重要作用。
   
    “公老虎、母老虎”也是从湖广话中借用的说法,除了语序以外,本文已述的事实是对动物客家话不言“公母”而言“公嫲”。这个对照实在例外,究其原因,东山的山只是丘陵地形,山中并无老虎出没,也许当初他们的入川始祖带来了客家方言的称呼,但由于没有用武之地而遗失掉了,后来就自然而然地跟着四川人说“公老虎、母老虎”了。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出现在东山客家人面前,于是不管是否意识到,包围这个客家方言岛的强势方言西南官话就逐渐把一些说法渗透到他们的方言中了。
   
    第三,反映出一些人文观和神灵观。“公、嫲”在分布上有明显的差异,“公”在“物、人、神”的链条中没有缺环,体现出分布的连续性,“公”获得了各种显赫的社会角色意义和具有神秘力量的神灵角色意义。老公、阿公、祖公、大公/张公子、李公子/雷公、日头公公这几组称呼便是不同角色意义的注解。“嫲”在生理意义上被充分引申,在社会角色上几乎没有地位,在指神灵方面更找不到它的踪迹,在分布的链条中出现了缺环。
   
    前面已述,嫲本是生殖符号,妇女生育在男性祟拜的思想出现以后被认为是不洁的,因此“嫲”就难于获得褒义色彩。“怀子嫲”是中性词,“烂妹嫲、歪刁嫲、泼嫲”,是贬义词。骂女人说“笠嫲烂边边”,一个人动作慢被比喻为“老猪嫲下子”,从这些用法中可以看出“嫲”的贬损色彩。“嫲”的这个语义限制了它的分布范围,促使物、人、神系列中建立起一个符合语义条件制约,也符合客家社会伦理思想的表达秩序。这个秩序的建立就是用“婆”、“娘娘”、“妹”等去对应跟“公”相应的社会角色。这里还包含了一些文化信息:
   
    l、说“老婆”、“阿婆”、“祖婆”,不称呼“老嫲”、“阿嫲”、“祖嫲”,这与东山客家妇女在这个客家社会中的地位是相吻合的,体现出对妇女生命尊严的肯定。东山客家妇女贤淑善良仁爱,受人尊敬,所以不能用体现生殖意义的、不带尊敬色彩的“嫲”去称呼。
   
    说“送子娘娘”、“月光娘娘”、“火闪娘娘”,不言“送子嫲”、“月光嫲”、“火闪嫲”、“玉皇嫲”,这与东山客家人的神灵崇拜观念是一致的,表现出对神灵的敬畏态度。送子娘娘主管生育;平时客家人要求小孩不用手指去指月光娘娘,否则要被割耳朵,在八月十五要祭祀月亮娘娘,请求她保佑人平安吉祥,保佑牲畜没灾没病;玉皇娘娘是玉皇大帝的妻子,是天后,位尊之极;雷公与火闪娘娘是一对,雷公实施其威力,全靠火闪的相助,客家人说,雷公看不到路,要火闪娘娘照光,照到哪里就打那里。“娘娘”是很尊敬的称呼,用于称呼那些女神,可见对女神的敬畏态度。
   
    2、“半公妹”在《梅县方言词典》中是“半公嫲”。我们还不知道“半公妹”是东山客家人一成不变的传承还是他们先祖到达东山以后用“妹”替换了“嫲”,因为对“女儿”称“妹子”,对妹妹称“老妹”的缘故,“半公妹”的说法除了可以准确地表示出两性人的生理特点以外,还对其不幸给予了深深的同情,因此“半公妹”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称呼。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婆”和“娘娘”去填补“嫲”在分布链条上的空缺是文化的原因所致,在用法后起支撑作用的是人文观和神灵观。
   
    3、把猫类动物命名为猫公,源于对猫的薄敬、喜爱的感情和避忌的心理。人类的生存从来就伴随着鼠害。猫是老鼠的天敌,猫捕捉老鼠,替人灭害,功劳很大。东山客家人对猫尤其喜爱。在生活很困难的时候,他们宁愿自己不吃抽荤也要节省给猫吃。有一种小鱼他们叫做“猫鱼子”,是专门给猫吃的。母猫生了小猫,得用猫鱼子熬稀饭或者把猫鱼子供香烘酥弄碎加上猪油和到软软的饭里给它吃,对刚出生的小猫的喂养也精心得如同对婴幼儿一般。
   
    从用“猫公”构成的名称也可看出东山客家人对猫的喜爱之情。他们非常喜欢打的一种牌称为“猫公牌”,客家小孩喜欢玩的一种游戏叫做“偋猫公”。
   
    猫经常跳到神龛上去,神龛是供奉神灵和祖先牌位的地方,动物跳上去本来就不敬,母猫跳上去不敬尤甚。人无法管住猫往上跳,可是人有办法让猫不亵渎神灵,这就是运用语词的魔力去抑制某些事情的发生或消除已发事件的影响。如果叫猫嫲,显然大不敬;叫猫,还是不敬,因为还让人想到猫嫲;叫猫公就好了,因为字面上固定了令人尊敬的“公”。“猫公”的称呼实在是一个能够安慰生者、死者和神灵的好名称。
   
    公、嫲问题看起来虽小,但是牵涉的问题并不少。笔者才疏学浅,管中窥豹,囿于所闻。未必得当,谨以点滴心得就教于方家。
   
   
   
    兰玉英,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社会科学系副教授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第1期
网站编辑:宋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7 19:3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偋猫,好熟悉的游戏,呵呵、、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3 21: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昆明出名的躲猫猫哈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3 22: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zibill 的帖子

不是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3 22: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阐述得好全面,学习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3 23: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领教了。 我家乡叫长辈还有一种叫法:  阿公=爷爷,嫲=妈妈。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13 05:5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