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65|回复: 6

客家俗谚说解:灶背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 14: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喜欢躲在厨房啄食人们不小心撒落的几粒米,而不愿到外面觅食的鸡,俗称“灶背鸡”,也作“灶下鸡”。

客语俗称厨房作“灶前”,灶台称“灶头”、“灶脑”,灶台后面称“灶背”,灶堂旁边称“灶下”。

一般人都以为鸡偏好米谷,其实不然。鸡最爱捕捉各类昆虫作为自己的佳肴,此外翠绿的青菜、鲜嫩的树叶、碧绿的青草,都是鸡爱吃的“零食”,上述这些都难以在灶背、灶下享用到。

有些鸡懒于走出灶背、灶下,或许与雏鸡时候多被主人保护在灶背、灶下有关。小鸡有怕冷的习性,雏鸡的正常体温比成鸡体温低3℃左右,且保温能力很弱,因而总是“打堆”取暖。到了夜间,主妇们通常将雏鸡放置厨房以保温。
随着小鸡的成长,体温日趋上升和稳定,厚密的羽毛披满全身又无汗腺,故成鸡怕热亦天性使然。加之成鸡容易受惊吓,抗敌害能力差,所以大都喜欢呆在安静的饲养环境里。

生于安乐的人,缺乏创业精神,事事安分,目光短浅。有家业可守者,多贪图享受,不善经营,更有随心所欲挥霍无度者,偌大的祖业三两年便所剩无几了。

就客家人所处的生存环境而言,几乎都是山地,地处山区,背靠山,面对山,视野狭窄。过去由于客家地区的交通十分不便,人际交往的范围非常有限,接触外界的机会少之又少,因此见过大世面的人就变得凤毛麟角了。多数客家人心理内向,眼界不开,缺乏气量,不善交际,正是世代居山所形成的族群性格。

尽管如此,客家人还是少有甘愿做灶背鸡、灶下鸡的。客家人最怕别人评说自己没出息,爱护自己的名誉如同珍惜自己的生命。因此远走他乡务工或从事手艺、担盐、贩牛者,络绎不绝。旧时,赣南客家人90%都是上广东、过福建谋生,粤东地区梅州、潮州、河源、惠州等地客家则多选择“过番”,到南洋各国去开辟新的天地。赣南采茶戏《上广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客家人外出闯荡的酸甜苦辣。

客家人素以“男人志在四方”激励自己走出大山,勇闯世界。客家男儿开拓进取的另一条通道便是读书进士,整个客家社会以兴学为乐,以读书为本,以文章为贵,以知识为荣。客家人耕读传家、尊师重教、崇尚文化的良好风尚,更成为客家族群的主要标志。客家地区山多田少,人多地少,生存环境极为严酷,向外发展极受羁绊。科举时代,他们唯有发奋读书,学而优则仕,光宗耀祖。男儿的出息,莫过于金榜题名。

即使今天,客家人仍将“捏泥卵”(务农)、留守家园看作最没出息之辈,一概以“灶背鸡”、“灶下鸡”名之。
客家俗语“缸下拐” (围着水缸转的青蛙)、“缩窿拐”(躲在洞内不出的青蛙)与“灶背鸡”、“灶下鸡”语意相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8 18: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吾乡有此说法,叫做 灶下鸡,意味怕见世面,没有出息者。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8 20: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涯家乡讲法,灶下鸡 比喻不敢出门,没交际,泥里湖鳅(泥鳅)泥里捏。与“捏泥古卵”意思相近,但“捏泥古卵”还有表示“做死细”、吃不到“软饭”的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8 22: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紫金有"灶背恶"之讲法! 意思系在家里很调皮,很多话讲! 到了别人家,害羞,不讲话!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1 09: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有类似的说法"鸡厩下寻食"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7 21: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dg 于 2009-2-11 09:39 发表
我们有类似的说法"鸡厩下寻食"

学到一词,“鸡窝”个客家话讲法“鸡厩”原来是这样写个。
广府系“鸡兜”,而客家话个“鸟窝”系讲“雕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9 16: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zho4 窄  ha4 下                                                  ,廚房
zho4 窄   boi4 部 / ha4 下   gi-e2 雞                ,沒見識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4 05:2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