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77|回复: 1

迷醉在江西民间的年味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4 10: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节,中华民族的古老盛典。春节长假,有绚丽缤纷出境游、“候鸟”南飞海岛游、一路向北冰雪游等,你是否想过一头“扎”进我省各地的民俗文化之中,畅享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傩舞、九狮拜象、地戏、踩高跷、板凳龙……在春节,众多快要消失的年俗重又在江西的土地上红火起来。民俗充溢着浓郁的中国味道,过大年,体验这些古老的民俗,是一种身心的放松与精神的回归,无论是归来的游子还是远方的客人,都会沉醉迷失于这浓浓的年味里……

  南丰傩舞  远古的呼唤

  “一面鼓,一面锣,爆竹一响就跳傩”。傩舞,江西古老而又神秘的民间祭神活动,演变到今天,则成了民间祈福驱邪的特别方式,每到春节期间,南丰民间都有跳傩仪式。

  最早的南丰傩舞从农历正月初一“起傩”开始活动,到元宵节后一至三日结束,谓之“收傩”(亦称“完傩”、“圆傩”)。活动时,各傩舞班串村过堡,出入城镇,早去晚归,巡回演出。乡民需看傩舞,只要其经过时,放一串鞭炮欢迎,傩舞班即会进入厅堂或禾场表演。他们最大的特点是演出灵活,不受场地限制,无论厅堂、舞台、广场、禾坪均可演出。只要音乐一起,那些头扎布巾、脸戴面具、身穿彩衣、手持道具的舞者,便会合着音乐,应着节拍,霍然起舞。

  鞭炮声中,看着戴着鬼神面具的舞者古老而又拙朴的跳舞动作,无论是当地人和外来者,都会感觉恍然经过了时光隧道,置身于古老时空吧。

  九狮拜象  客家人的狂欢

  客家人,无论在哪个地方扎根多久,骨子里都有着中原先民的文化传承。九狮拜象是上犹最传统的春节娱乐活动,它在传统的舞龙灯基础上,突显精美的灯舞狮象艺术造型,气势雄浑磅礴,十分壮观。

  九狮拜象整套灯舞以造型艺术为主要特征。前导是一只制作精美的牌灯,牌灯上方扎着蝙蝠图样或花篮,中间写姓氏堂名。随后是锣鼓亭和伴奏队伍。锣鼓亭的制作讲究,可扎出“八仙过海”、“水淹金山”等纸牌小人物,伴奏由大小锣鼓组成,唢呐由长号和沙喇两种组成。后面是龙灯队伍,一般是九节蛇龙,一个龙头,每节龙身的间距数尺。再后面是各种神态的狮子,单数,五个、七个或九个,狮子有红、黄、青、绿、白(白狮子头上加红布)等,狮面可分为蚕狮、猴面狮、猪头狮、狗头狮、牛头狮、猫头狮等。白象(腰上加红布)和五彩麒麟夹在其中。

  在锣鼓唢呐和鞭炮中,灯彩队伍浩浩荡荡。表演时,麒麟伸颈缩腰瞻前顾后,各色狮子摇头摆尾,相互逗趣,长达七丈多的蛇龙来回穿插,在爆竹的硝烟中时隐时现;慈祥敦实的大象甩动长长的鼻子,接受龙狮麒麟的朝拜,整个场面非常壮观。

  板凳长龙  舞动江西

  板凳龙是舞龙运动的一种。相传源于汉代,由“舞龙求雨”的宗教活动演变而来。相传,在很久以前,遇上了大旱,东海的一条水龙不顾一切跃出水面,下了一场大雨,但水龙由于违反了天条,被剁成一段一段,撒向人间。人们把龙体放在板凳上,并把它连接起来(因此称之为“板凳龙”),人们不分昼夜地奔走相告,希望它能活下来,“板凳龙”的习俗也由此产生。

  南昌有一句古老的谚语,说的是:“杨家的轿子,聂家的行,史家的板凳爱死人,喻家的灯篙竖半夜,虔死张王两姓人。”谚语里提到的“虔死”是“羡慕死”的意思,轿子、行、板凳、灯篙则是本地春节期间的娱乐活动——抬花轿、行会、板凳龙和灯笼,杨聂史喻都是大姓,当中那句“史家的板凳爱死人”,说的是南昌市青云谱区城南史家的板凳龙,在当地颇有名气。

  而板凳龙不仅仅在南昌城南兴盛成俗,江西的大部分地区,在春节期间都保留有舞板凳龙的习俗。比如上饶,那里的板凳龙(也称桥灯)历史悠久,制作者在板凳上扎花灯,每个板凳称为一桥。夜幕降临,家家户户扛桥灯,欢喜而出汇成“蛟龙”,红红火火闹新春。赣南石城、婺源、宜春、新建县,每逢新春,都有板凳龙的祈福活动。

  一张张原本普通的板凳,平时它只在某个角落里呆着,但在新春期间,它们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锣鼓声中,完成它的华美转身。来源: 大江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 15: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各地客家的板凳龙富有特色。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10:3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