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21|回复: 0

鄭榮興薪傳 客家戲曲上殿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 19: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聯合報╱本報記者胡蓬生】
2009.01.11 02:55 am
出身客家戲曲家庭的鄭榮興,從小傳承祖父母才華;近廿年來更積極培養新秀,重振陳家八音團及重組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承先啟後。在他努力下,客家戲曲薪傳的種子已生根發芽,並多次在台湾劇院演出。  祖父陳慶松 八音團大師

陳慶松生前可同時吹奏4支嗩吶,鄭榮興站在祖父後方協助按住嗩吶孔位。
照片/鄭榮興提供
現任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校長的鄭榮興(1953年生),祖父陳慶松是名嗩吶手,八音一代大師;祖母鄭美妹是客家採茶戲名伶「採茶美」。民國四、五十年代,陳慶松領軍的陳家八音團,常在婚喪喜慶吹奏,是客家地區主要禮樂;鄭美妹的慶美園採茶劇團除在廟會演出,中廣苗栗台也錄製,豐富了苗栗人的娛樂。

祖母鄭美妹 採茶戲名伶

「當鄰居小孩還在玩泥巴、打彈珠時,我已跟祖父學吹嗩吶,和祖母學採茶戲。」鄭榮興四、五歲就跟祖父習樂,陳家八音團也非常忙碌,徒弟多,許多劇團需要文武場(絲竹鑼鼓伴奏)都找上門,他也常在看戲時,被拉上台軋一角。
他是小跟班 也是小樂師

山歌天后賴碧霞當時在中廣苗栗台服務,灌錄唱片時,請陳家八音團伴奏,常納悶「怎麼少了一名樂手?」演奏才知道,「小跟班」鄭榮興也是樂師。

鄭榮興祖母鄭美妹是採茶戲名伶,人稱「採茶美」。
照片/鄭榮興提供
「民國四十年代,陳家八音團收入穩定,祖母已不再演戲,但長年被不知名的神經痛所苦。」鄭榮興說,民國48年祖父聽從中醫建議,讓祖母重現舞台,重組「慶美園」,藉演戲轉移她的注意力,說來奇怪,祖母只要粉墨登場,病就好了。

慶美園演出 阿婆病全消

他說,祖母重新登台時,他剛上小學,各地廟會都來求戲,劇團向苗栗亂彈戲老演員「蠶豆姆」租借戲箱,有戲服、道具及戲台布幔,祖父用毛筆字寫了「慶美園」掛在布幔上就演出。

戲箱歸還後,別的劇團又來借,碩果僅存的台中亂彈戲班「新美園」也常來借。為圖方便,寫個「新」貼在「慶」字就行,而慶美園和新美園戲班大家都熟,也相互支援。


戲曲漸落沒 內台轉外台

他說,早年戲曲演出多,但隨著電影興起,採茶戲被迫從戲院「內台戲」,轉成酬神的「外台戲」。八音也從正業變副業,連父親鄭水火都跑去踩三輪車,戲班還好有中廣苗栗台在「養」。

那時中廣苗栗台雖錄音演出,但晚上還要到各「庄頭」唱採茶賣藥,他剛上高中,連錄音都挑周日,一天可錄6小時。

許常惠鼓舞 他再造八音

「客家音樂你最清楚,好好把客家部分整理出來!」鄭榮興進入東吳音樂系後,許常惠教授知道他是陳家八音班第三代傳人,鼓勵他從事客家八音田野調查,他的熱情感動了陳家八音團老團員,紛紛歸隊,並補充新血,到各地演奏,獲得熱烈回響,民國76年獲得教育部薪傳獎。

大二時老師李鎮東帶他加入中廣示範國樂團,大四時文化音樂系已成立國樂組,他毅然轉入文大國樂組,主修作曲和南胡,後再考入師大音樂研究所,修習民族音樂學,讓理論與實務兼備。

客家沒戲? 他組團重振

在客家八音贏得肯定後,鄭榮興再投入客家採茶戲傳承,但質疑、批評和挑戰接踵而來,有些學者心目中只有歌仔戲,甚至衝著他面說「客家根本沒有戲」!

「明明有,你們卻說沒有!」鄭榮興的不平,讓他更堅定客家人不能讓人「看衰小」,民國76年他回鄉邀集慶美園成員重組「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參加台北市藝術季演出,獲得好評,民國81年也獲薪傳獎殊榮。

培訓百藝生 設客家戲科

鄭榮興(右)和父親鄭水火同台演奏,惜鄭水火於去年12月初過世。
照片/鄭榮興提供
「客家戲曲的傳承,若沒有新血加入,遲早會走入歷史。」鄭榮興在重振八音、採茶戲獲得回響後,想開班授徒,但文建會對傳統戲曲的補助,也獨缺客家;在他力爭下,文建會才同意客家採茶戲的藝生傳習計畫。

民國85年後,他接連開辦2期,培訓出上百名藝生,民國90年戲專更爭取設立了客家戲科,為客家戲的傳承增添了新的血脈;近年來推出的客家大戲,如郭華郎買胭脂、乙未丹心吳湯興、羅芳伯傳奇、丹青魂等,都曾在台湾劇院或各地巡迴演出。

參與演出的藝生,有些已擁有碩士學歷,也成為客家戲劇專業教師,如第一批藝生江彥瑮、李文勳。

掌戲曲專校 提升本土戲

推廣客家戲曲之餘,鄭榮興也到法國巴黎第三大學東方語言學院民族學博士班深造,回台後擔任復興劇藝實驗學校綜藝團團長,劇校改制成戲曲專校後,他再接掌校長,除協助設立歌仔戲科,後也設立客家戲科。

鄭榮興指出,客家採茶戲是台灣「土生土長」的戲劇,在大陸是找不到的,現在大陸的山歌劇,和客家採茶大戲也完全不同。

他認為,客家戲曲的傳承,長久之計,除了要爭取公部門資源協助,透過國立學校持續招生,培育人才,讓新血源源不絕外,戲曲水準亦應跟著提升,吸引觀眾,進而帶動對客家戲曲的興趣,如此客家戲曲命脈才能延續。


【2009/01/11 聯合報】@ http://udn.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10:4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