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投资制造国产大飞机而闻名全国的广东地产商人邹锡昌,去年豪赌企业上市而高价拿地,不料上市失败,身负巨债的他被迫卖掉手中最值钱的物业还债
12月18日下午,广州中华广场南侧写字楼二楼,几个歪戴着圣诞帽的青年男女正在三架机身上涂着红色“CS”字样的飞机模型前拍照。
在他们看来,这些长约三米的飞机模型就像是巨型玩具——比他们小时候的玩具飞机要大一点,比现实中的飞机小很多。与商场中琳琅满目的商品比起来,它们有点另类,甚至显得有些突兀。
飞机模型的主人是一位广东商人。他是一位地道的南方人,却天生一副北方人的脾性;他是广东地产富商、中华广场的缔造者,却在两年前决定投资造飞机;他在富豪榜上的排名并不靠前,却热心于慈善事业。
这位商人便是昌盛集团董事长邹锡昌。这一天,他正在中华广场25楼的办公室主持一场小型会议。由于昌盛集团上市失败,邹锡昌身负巨债,如果没有更好的突围之道,他只有将位于市中心的中华广场转手他人。
会议之后,邹锡昌脸上却丝毫没有疲倦,这是他自危机以来首次面对媒体。一见到南方周末记者,他就开玩笑说:“这个事之后我真想回家养老。”
上市失败
邹锡昌在地产界已经打拼了20年。20年前,当他涉足地产时,王石还在国营企业里做出口贸易,潘石屹刚刚决定下海。
但是现在,他们在地产界的名气要远大于邹锡昌,也比邹手头更宽裕一些——虽然在这个不景气的年头,没有人会好到哪里去。
邹锡昌的危局始于两年前的谋划上市。
2006年,昌盛集团迎来了他的战略投资者,高盛旗下的创投基金(GSSIA)。当年12月18日,昌盛向其发行2500万美元的可赎回可转换债券,利率为7%,年期原为一年,后两度延期。
根据对赌协议,若昌盛中国没有在约定期限内上市,高盛可要求邹锡昌按预定的价格购买其所持全部债券;若上市未果,利息将以每年21%计。
为了图个吉利,邹锡昌多花了100万元,在香港联交所选了个“吉利”的股票代码:1863。他生于1963年,“1863”谐音“要发63”。
按计划,1月31日,昌盛集团将在香港公开招股,预期集资23亿—31亿港元。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它将会成为今年首家赴港IPO(首次公开上市发行)的内地房企。
在邹之前,中国内地房企已经在香港上演了一个又一个的创富神话。广东“地产五虎”:碧桂园、雅居乐、合生创展、恒大和富力中,只有他的好友许家印的恒大集团没有上市。后者与其一样,后来遭遇了几乎同样的宿命。
“当时投行天天以谁谁谁为例,给我讲上市融资的好处。”邹锡昌说。在高盛入股昌盛之前,美林、摩根大通已经找过邹多次。邹亦相信,创富神话也将在自己身上上演。
不幸的是,邹后来的命运应了一句俗语:“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1月22日,受外围市场冲击,香港恒生指数暴跌两千多点。与此同时,被视为香港投资者对国内上市企业信心“晴雨表”的恒生国企指数成分股遭到抛售,导致该指数当天就下跌了12%,并从此一蹶不振。
突如其来的股市震荡令邹的计划严重受挫。面对不利开局,邹一度希望以减少集资规模为代价,挽回投资者信心。最后正式公布的招股计划,净集资额仅9亿港元,比原先预期的二十余亿港元缩水过半。
但失去信心的投资者们并没有买账,如其他排期等待的15家内地房企一样,认购不足的昌盛最终惨遭滑铁卢。
一赌入局
12月18日,正好是高盛对邹锡昌还债宽限一年的到期日。邹锡昌无奈地说:“没办法,只能协商继续延期。”
使邹锡昌陷入如今危局的导火索,是上市憧憬下的高价买地。
2007年9月,为满足赴港上市的土地储备要求,向来信奉李嘉诚“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理念的邹锡昌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广东省中山市购买一块面积近80万平方米的土地。而且通过的是招拍挂形式。
中山地处广东一隅,按照邹锡昌一贯的风格,这并不是他中意的投资城市。17年来,当其它开发商以火箭般的速度拿地时,邹却以蜗牛般的速度在全国扩张。到目前为止,邹触角所及,也不过四个城市;在建和已建项目加起来甚至都不超过10个。“我们拿地多是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取得,所以成本都很低。”邹的助理兼投资总监严俊告诉记者,邹一向以稳重著称,一直以来坚持做商业地产和高档住宅,几乎是“做一个赚一个”。
但是这一次,邹锡昌却一反常态。“现在想来,的确很后悔。我一生稳健,没想到最后也将风险全部抛之脑后。”邹吐了一个长长的烟圈,在转椅上陷得深了些。
其实早在2006年底,邹锡昌对中山地块已成竹在胸,预计2.46亿元即可拿下。谁知于次年9月举行的拍卖会上,“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另一位地产巨头也看上了这个地块。
入场前15分钟,邹才得知这个消息,他托人给对方打了个电话,让其放手,对方要求各占50%,邹说“那不可能”。“那就拍卖会上见吧。”对方啪地挂断了电话。
这场拍卖会上演了中国土地拍卖史上最具戏剧性的一幕:整场拍卖会只有两个拍卖者,双方轮番举牌,历经一个多小时,前后共计举牌308次。
邹最终胜出,不过此时的地价已经比他计划的翻了三番,达到了7.9亿元。这块地占到了集团所有项目总建筑面积的48%,几乎是邹所有土地储备的一半。
此时,邹手头现金已不宽裕。为了付清中山地款,2007年11月20日,邹向香港苏格兰银行贷款6.48亿港元,利息按每年13%计。
邹的所有筹码都押在了上市上:银行的贷款、与高盛的对赌协议,以及中山、武汉、太原等地的土地开发……但是现在,上市未成,邹必须为赌局中的高额筹码埋单。“整个中山都知道我成了地王。”邹锡昌说。缴纳了各项税费,平整好土地,这块地已花去了邹十个多亿,“可是现在3亿转手,都没人要。”
大飞机推手
在地产界,邹不是最有个性的,也并不“著名”。但他却干了一件石破天惊的事情——2006年8月,他出资1000万成立广州昌盛大飞机设计公司,进军飞机制造行业(本报2007年5月30日曾做过报道,详见《遍览航空精英,民企试水大飞机;寄望体制改革,千万撬动五百亿》),并一再对外宣称,“不是为了赚钱”,他的一些朋友当时连问他“脑子是不是进水了”。
“投大飞机,我始终是不赞成的,但邹总还是要坚持。”邹的助理兼投资总监、曾在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工作过6年的严俊告诉记者,邹曾就大飞机项目咨询过他两次,他每次给的答案都是“否”,但邹依然要做,“这次公司上市不顺,他甚至和我讲,想专门拿出一笔钱留给大飞机设计公司,不想因为集团的事情而影响了大飞机的研制。”
外人没法理解,一个地产商人为何要去投资风险大、回报慢的大飞机项目,便只好从他个人的性格爱好中去寻找答案。
邹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但他对哲学却不甚感兴趣,在邹的办公室书架里,几乎清一色是历史书籍;邹常常上网,但他喜欢看的不是房产资讯,也不是股市行情,而是中华军事网、强国论坛等;他还曾一度迷恋网络军事小说,比如“挺进大洋”、“复兴中华”等,“网上看不完的时候,就让秘书打印出来,拿到飞机上看”。
因为有这些情结,邹常常做出一些外人无法理解的事情。
申奥成功后,他甚至投资600万元开拍奥运情景剧《奥运在我家》,但剧组最终拍出的东西却让他大失所望,“哪有什么奥运,都是打情骂俏,我一看就气不打一处来。”
一怒之下,邹将导演英达告上了法庭——他认为导演将钱挪作了它用,没有好好拍片。几天前,他才好不容易追回了100万元。
但如果说邹投资大飞机一点也没想过赚钱,也有点言过其实。“公司成立之初,我们其实就定下了方针,只做飞机的总体设计,等国家大飞机项目正式批下来以后,再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参与其中。”昌盛飞机设计公司总经理、年逾六旬的周济生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两年下来,邹投入近5000万元,也闹出了不小动静。在上个月举行的珠海航展上,公司展出的“中国之星”CS2000(200-300座级)、CS2010(150-200座级)系列大型客机引来了不少关注的目光。
但他们预期的回报却没有到来。
自从昌盛飞机设计公司成立以来,邹就没停止过与国家相关部门的接触,他们想争取参与中国大飞机项目的研发,但却并不顺利。
今年5月,备受关注的大型客机股份公司在上海成立,国资委为第一大股东,上海市政府为第二大股东,宝钢集团、中国铝业公司、中化集团等国企也分别以10亿元的资金各占5%的股份,民营资本被完全排除在股东之外。
英雄末路?
上市折戟,大飞机项目推行得又不顺利,邹在2008年交上了他出道以来最糟糕的霉运。“这怪不得别人,都是自己一手酿造的苦果。”邹锡昌点燃了烟斗,半闭双眼,选了个最舒服的姿势,在转椅上吞云吐雾起来。
邹出生在梅州的一个小山村,少时贫穷,中年大富让他对财富、对人生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光中去,暗中来”。
有钱之后,他不但将村里的路修好了,还将村里的学校重新盖过,过年还会给村里的老人们发红包。在村头的牌坊上,贴着乡亲们送他的一副对联。上联是:珠光锡照升平路;下联是:子义昌隆幸福村,横联是“珠子坑村道”。他的名字刚好镶嵌其中。
2004年,中山大学80年校庆,邹捐献2000万,为母校修建1万平方米的锡昌堂,但在两个月前,他不得不将这一工程停了下来。
也是从2004年起,邹在他毕业的哲学系设立了锡昌奖学金和助学金,每年24万,往年都在这个时候发放,但是今年,面对系主任黎红雷的短信,邹不知该如何是好,“公司已经裁员30%,高管们也在降薪,如果这个时候我去做慈善,员工肯定要指着我的鼻子骂娘。”
他推行了两年的大飞机已经完成了初步设计,明年就该进行试验,而这些试验动辄花费几个亿,已经远远不是他一己之力就能实现。
邹现在正在为他最核心的优质资产,也是他的成名之作,勤心耕耘了近10年的中华广场寻找买家。邹的心里底价是20亿元,但现在能出得起这个价钱的买家还没有出现。据知名的房地产服务商第一太平戴维斯评估,这个广州市最成功的购物中心之一总资产至少值33亿元。如果不卖,其每年的租金收入就有1.7亿元左右。
经历这次危机,邹就像坐了一回人生的过山车。邹现在常拿身边两个朋友的例子对比:一个是两年前的房产开发商,由于股东纠纷最终退出房地产业,拿着两三亿资金投身股市,现在快活似神仙,三天两头约他打高尔夫;而另一个则恰好相反,几年前做烟草生意辛辛苦苦攒下了两三亿,去年一冲动玩起了地产,现在四处逃债,有家不能回。“如果想让一个人上天堂,就劝他做房地产;如果想让一个人下地狱,还劝他做房地产。”邹锡昌又开始幽默起来。
(南方周末) http://www.nbd.com.cn/_NewShow.aspx?D_ID=13978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