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43|回复: 7

《道高一丈,艺矮三尺》——中国茶艺反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6 13: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我写下标题的时候,就开始冒冷汗,因为本人一不是学者,二不是专家,有什么资格对中国茶艺进行评论呢?但有些话不吐不快,所以冒着被砸砖和煽耳光的危险,也要说说心里话。

我是一个从茶山唱着山歌走来的茶人,所谓“但有假诗文,从无假山歌”,不论在哪个山头,山歌手都是把心里所想、所思、对生活、对爱情的态度直白地表露出来,从无遮掩。

中国人视“道”为体系完整的思想学说,是宇宙、人生的法则、规律,所以中国人不轻易言道,不像日本:茶有茶道、花有花道、香有香道、剑有剑道、连摔交搏击也有柔道、跆拳道。在中国,从饮食、玩乐诸多活动中,能升华为“道”的只有茶道!

在中国确切可考的资料中,“茶道”这一词最初见于唐代《封氏闻见记》。此书乃唐天宝年间(742—756年)的进士封演所著,他写道:“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兴。王公朝士无不饮者。”由此可见,茶道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茶道”创始者是陆羽。

日本人的茶道是唐宋时期由中国传过去的,源于佛教,由僧侣“普茶”和“插花敬佛”演变成“茶道”和“花道”,所以,日本的茶道可称得上是宗教!因为日本茶道从一开始萌芽就和佛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海空法师、最澄法师、永忠法师、荣西法师(《吃茶养生记》作者)都是日本历史上的高僧,而且创立日本现代茶道的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和千利休等人也都是著名的禅师。所以说日本的茶道是宗教不为过。

中国的茶道与日本不同,更多的是哲学范畴,儒、释、道与茶结合,产生了美的哲学。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茶道没有一直保持繁荣,而日本这个学生却结合自己民族的特点,把茶道推向世界,成为国礼。

有感于茶道的没落,上世纪80年代,有台湾茶人想振兴茶道,他们的想法很好!出发点也是很好的!但在做法上欠深思熟虑,他们认为:日本叫茶道,为了以示区别,我们不叫茶道,改叫“茶艺”!他们哪里知道?!把中国本来不轻易言道的“茶道”改为“茶艺”时,明显就比日本矮了三尺!!——这恐怕是我们中国茶人心中永远的痛吧!!

把茶道叫作茶艺时,因为艺嘛,就是好看!要表演得吸引眼球,要让没有见过世面的土包子看得眼花缭乱,把很多有很有文化的故事、典故往泡茶的动作上加,这样就显得很有文化底蕴了,于是什么“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高山流水”、“凤凰点头”、“孔雀开屏”、“春风拂面”、“玉液移壶”、“分盛甘露”、“重洗仙颜”、“三龙护鼎”——凡是好听的词语和典故都加到泡茶上来,以茶示雅嘛!茶艺员则要穿着旗袍(其实是满清才出现的)、翘起兰花手,像舞蹈动作一样表演茶艺!什么闻香杯、公道杯(台湾茶人所创)等等,把老百姓都震住了,呵呵。

更有甚者,本来就是大鱼大肉的俗人,穿上假袈裟,念念有词地给世人表演“禅茶一味”。

中国人都喜欢看热闹,这样一来,这些刚有2、30年“悠久”历史的程序动作,就变成了茶艺师、品茶师考级的规范动作,从此,中国再也没有了茶道,只剩下供人表演的茶艺!表演得再好看,都比道矮了三尺!

    再这样下去,茶道就伦为“耍把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0 14: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一个民族把茶不当食品,而是当"古董"的时候,离茶道已经更远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08: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广西科技活动周,刚好有空,去展览馆逛逛.看了所有的展馆,觉得新科技新技术并不多,而且是农林牧副渔的展位居多,工业信息类的高科技很少.广西要发展,任重而道远!随便拍了几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有不少以前看过的拍过的,就免了吧.还要多谢梧州的朋友,龙圩猪油饼确实非常好吃!


贺州的张汉秋先生的擂茶,米茶,抹茶很有特色,号称"秋歌三茶".阿秋歌推崇茶要碾磨之后吃,据他介绍这是继承了唐宋的吃茶之风,现在广西贺州和江西一带还保留了如此的习俗,也是日本的抹茶之祖.

http://blog.gxnews.com.cn/u/3948/a/234467.html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0 10: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快乐的独行侠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4 16: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了,前几天我在我邻居家(揭西人)食了几碗擂茶,放有芝麻,花生,金木换等,味道不错,但原料是用机搅拌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7 10: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料是用机搅拌的——什么机器??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31 18: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擂茶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 22: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相信古代的饮茶仪式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且不说这个仪式是在大师级专家们的指导下设计和完成的,其权威性不容置疑,就整个仪式而言,虽然十分简捷,却完全符合禅、心、气、体“一定三静”的饮茶之道,用通俗的话说,很具有操作性和普及性。如果烤茶、碾茶以及加盐仅仅是某种茶叶特定的需要,这个仪式还可以更为简化,更能满足大众的需要。
  反观现在市场上的“茶艺社”,津津乐道于拾日本“茶道”的牙惠。他们喋喋不休地宣扬各种繁文缛节,故弄玄虚地在各种无聊的细节上做无尽的文章,不少“茶艺师”连茶叶的种类都分不清,更不懂什么茶性、花性,只会鹦鹉学舌、照猫画虎地胡诌一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既然日本人都承认茶道是由唐朝传到日本去的,为什么中国人不按照唐朝的仪式司茶,反倒要再从日本引进完全失去中国原汁原味的“茶道”呐?
  日本是个很有意思的国家,特别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弄得极其复杂。举个例子,它的拼音字母是世界上最多的,有100个,平假名、片假名各50,还嫌不够,又保留了大约3000个与中国汉字既不同音又不同义却同形的“当用汉字”。这种保守的文字学理念,让人感到日本有意把文化像和服一样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让别人很难看透和了解它,而它却可以轻易地闯入别国的领域。它的化妆与和服更是折射出这种阴暗心里,看过“艺伎回忆录”的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脸上要抹无数层的粉底,使人像演戏一样有极强的舞台感;和服里三层外三层的复杂性,没有2个以上人的帮助休想穿上身或者脱下来,以致那位大臣费了不少功夫也没有能得手。茶道就更不用说了,烫刷子、烫碗、烫壶、烫杯子,边烫边刷,边刷边烫,捧着杯子里那少得可怜的茶汁左转右转地才能抿一小口…一大套仪式下来都转晕了,谁还说得清茶的品相、色泽和韵味?
  世界上稍微有点名气的茶叶和茶具跟日本都毫不搭界,它却装模作样地在那儿玩深沉,不免感到相当滑稽。可怕的是,我们的一些人也拉“茶文化”虎皮做大旗包着自己去吓唬那些附庸风雅或无知的人,光说这是多么悲哀呀悲哀,是远远不够的。您说呐?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2 19: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