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风眠终生致力于溶合中西绘画传统,创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原名林风鸣,后来改成风眠。生于1900年,卒于1991年8月18日。终年91岁。
他出生于广东梅县的一个小山村里,祖父是石工,父亲是画师,父亲最大的愿望是儿子将来能超过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最后林风眠还是选择了绘画,最终成了一代大师。
林风眠17岁赴法留学,进入当时法国最著名的哥罗孟画室,曾以《摸索》和《生之欲望》两件作品入选秋季沙龙。这种壮举对一个留洋的中国人来说是一种难得的容誉。1925年林风眠回国,得蔡元培赏识,以25岁之龄,出任北平美术专科学校校长,可谓第二次壮举。1927年林风眠又在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美术人才。
解放后他定居上海,1977年移居香港。1979年在巴黎举行个人画展,取得极大成功。又于1989年在台北, 1990年在北京举行了两次大型画展,受到极大欢迎。
作品特点
林风眠是最早进行国画改革的画家之一,探索着将油画与国画的优点和美感结合起来。他的画多用正方构图,图为题款。他爱恋着自然、生命、憧憬着和平与宁静,以仕女和风景画居多。作品有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具有一种令人感动的孤寂之美。
到了晚年,1989年林风眠在台北展示了一批如《屈原》、《南天门》、《火烧赤壁》、《恶梦》、《痛苦》、《基督之死》等作品,一改往日和平优美而为激烈惨淡的画面,墨线强劲而多斜势,多折落,多击撞,充满不安和张力。情感如狂风暴雨,激荡、冲撞着胸中暴裂的火花。
著名画家吴冠中借用京剧的腔来说明林风眠的艺术特色。他说,林风眠的腔是独特而鲜明的,他寓圆于方。他基本采用方形画面,追求最大的扩展与最严谨的紧缩,在胀与缩的矛盾搏斗中构成力的平衡。裸女、古装仕女、修女、缩颈的乌鸦、猫头鹰、莲花、浮萍、团扇、柠檬、秋叶等等弧曲之美的形象都谱入了林风眠的唱腔。但他又不仅仅局限于圆,在使用圆这个盾牌的同时,不断挥舞长矛:锋利的苇叶、漂拂的柳丝、横斜的枝叶、白鹭的腿、渔翁的竿……,形成既对照又和谐,统一在一幅画面之中。林风眠的这些特点对当代画家有深远的影响。
市场价格
林风眠早年多画油画,但他的油画多已散失,很难找到,据说抗战时日本兵曾
拿他的油画当防雨布。他晚年始终未曾再画油画。
林风眠作品的市场一是香港,二是纽约,三是北京,所售作品价格较高的是两类:一是仕女,二是芦雁一类的花鸟画。
林风眠本人定居香港,港台东南亚的收藏家更喜欢他的作品。林风眠作品正式进入香港的国际艺术市场是在1980年,当年5月曾拍卖过他4幅作品,两幅立轴。两本册页,价格很高。1981年拍卖时,价格有所增长。当时很少有林风眠作品这种镜框式画幅,这种画便于现代客厅中悬挂。1986年现代仕女画进入拍卖行,当年拍卖了两幅作品,一幅是方形镜片,68.5×69公分,题为《美人》,拍卖到35000港元;另一幅是题为《裸女》的斗方,约比前一幅小一倍,但价格却达到42000港元。这两幅价格比较高,与过世名家徐悲鸿、齐白石、傅抱石的作品差不多等价。
1989年后由于画展成功而使价格大幅度上升,一幅立轴《十友图》是85000港元,常画的题材《芦雁图》达到10万,《秋林小屋》达到14万,另一幅《仕女》直冲到24万港元。
1990年其市场地位已很稳固,其间又在北京办了一次大型画展,更提高了知名度。1990年出售的作品又比1989年提高了一个层次,而且交付拍卖的有近20幅,比以前多了几倍。《弹玩图》22万,《静物》26万多,《少女圆琴》38万,一个大幅《裸女》达到55万,创下他个人作品的最高售价。作品能达到50万港元的当时屈指可数。林风眠作品已成为艺术拍卖市场最引人注目的目标之一。
以经营中国古代绘画为主的纽约市场在80年代末开始出售林风眠作品,所售作品形式多是镜框,价格在4000-10000 美元,个别精品能达到 2 万美元。
美国收藏家比较喜欢他那种带西方风格的中国画,方形图画也适合他们的口味。作品中简练的线条,明快的色彩都给人一耐人寻味的印象。
http://www.guxiang.com/yishu/shuhua/shangxi/linfengmian/work1.htm
http://www.guxiang.com/yishu/shuhua/shangxi/linfengmian/work2.htm
http://www.guxiang.com/yishu/shuhua/shangxi/linfengmian/work3.htm
林凤眠作品欣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