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69|回复: 2

客家 复姓“刘付”的来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8 12: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翻译文) 源:http://baike.baidu.com/view/1291599.htm
广东省廉江市石角镇有两个相邻的村,一个叫山腰村,一个叫竹山村,这两个村分别住着刘傅和刘姓两个家族。
据刘傅族谱记载,明朝后期,刘傅姓的祖先傅鸾和结拜兄弟刘荣两家一同从福建南迁,途中傅鸾不幸病故。刘荣一家帮助傅鸾遗孀杜氏和幼子傅丽川处理好后事,又带着孤儿寡母继续南行,来到广东省廉江市石角镇竹山村安顿下来。
在刘荣一家帮助下,傅丽川长大成人,并在邻近的山腰村成家立业。杜氏和傅丽川为感谢刘荣一家再生之德,就将刘姓冠在傅姓之前,傅家后代此后都以刘傅为姓。
刘傅家族和刘氏家族在石角镇这块土地上共同生活了500多年,在抗日战争时期,两家共御外辱;在和平建设年代,两家互敬互助、礼尚往来。在石角镇及周边地区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如今,刘傅和刘氏两家建在一起的宗祠已成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自海内外的两姓后代也时常回来寻根问祖,互访乡邻,两个家族世代友好的传统仍在代代延续。

"刘傅"后来随着"傅"简化为"付"
"刘傅"亦改为"刘付"

至1987年5月刘傅氏修了四次族谱,已传23代,现有裔孙约十万余人,主要在广东的廉江市、化州市和广西的陆川、浦北、防城、宁明、上思等县繁衍,有的还远播台湾、海南岛和海外。刘傅宗祠曾是粤桂边区游击队的活动据点,该祠已于1987年12月被廉江县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level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 17: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传公嫡系裔孙名人
  刘统勋 (1699一1773年)开七公第十五世孙,清朝山东诸城人,字延清,号尔纯。雍正二年进士,授官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多次奉命察看黄河。运河河工。为《四库全书》正总裁,四任会试正考官。卒谥文正。有《刘文正公集))《碑传集))卷二七。
  刘 墉 (1720一1805年)开七公第十六世孙,清朝山东诸域人,字崇如,号石庵。刘统勋之子。乾隆十六年进士。授官陕西按察使,湖南巡抚,内阁文华殿大学士,三迁史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书法专用重墨自成一家,名满天下。清乾隆四十八年癸卯岁(公元1783年)开七公第十六世孙文华殿大学士刘墉撰修《刘氏集注重修族谱))该谱载一九九七年兴宁刘氏族谱(总谱内)。曾总理山东青州府诸城县建刘氏大宗祠一座。
  刘永福 (1837一1917年)号建业,字渊亭,又名义。开七公二十世孙。广传公第六子巨浪公之后裔。广西搏白县东平镇富新村人。一八五七年响应太平军参加天地会起义,遂于一八六六年在靖西安德北帝庙创建黑旗军,率领三百多人活动于中越边境。扩建中和团旋转黑旗军。屯垦戍边,除暴安良,军纪严明,重信爱民,百姓闻风而来,队伍四千余人。一八七四年越王授八品百户衔晋升保胜防御使。一八七三年法帝侵南越后,妄图并吞北越侵我中华,局势危急。刘将军应越王之请,率部援越抗法,保卫边疆,首战河内告捷,斩杀法酋安邺,覆其全军。越王授刘永福为“三宣副提督”,统辖山西、兴化、宣光三省。旋于一八八三年纸桥大战,法军倾巢而出战,刘将军亲率儿子成良指挥黑旗军将士奋勇冲杀,阵斩法军司令李威利,副司令韦翳及校尉级军官三十余人,法军大败,黑旗军赢得震惊中外的纸桥大捷。越授刘永福振威将军,三宣提督,加封一等义良男爵。一八八四年清廷对法宣战,刘部受清廷改编,一八八五年刘将军亲率黑旗军继续抵御法军进攻,连续取得左旭、临洮、南关大捷,屡建战功。清廷授刘永福升建威将军(正一品武阶)记名简放提督,三代一品封典。同年夏清廷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刘将军奉命率黑旗军回国。一八八六年后,清特授刘永福为闽粤南澳镇总兵,镇守南疆。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军侵占澎湖,围攻台北,台湾形势危急,钦授刘永福帮办台湾防务,钦赐“帮办台湾防务闽粤南澳镇总兵关防”,御赐“福”字匾。刘将军近六旬,毅然临危受命,携子成良组建福字黑旗军九营渡台抗日。清廷屈膝求和。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下令台湾军政官员撤兵内退。台湾军民起义反抗,公推刘永福为大将军,统率全军与台湾军民共同抗日,浴血奋战,历时五月,歼灭武器精良的日军近卫师团三万余人,日军能久亲王及山根少将重伤致死,损失惨重。由于日本胁迫清延封锁沿海,截断台湾抗日军队粮械供应,终因弹尽粮绝,孤军无援,几经周折,脱险回到广州。一八九七年钦授广州镇抚,招兵二千,重建黑旗军,体察民情,平息械斗,维护治安。一九一一年春,刘将军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出任广东民团总长统辖十余万军民,为维护社会秩序巩固革命政权献力。告老还乡后,一九一五年袁世凯与日本签定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约》,刘将军义愤填膺,通电反对,请缨征战,暮年仍满腔热忱。刘永福清末任广州镇抚和碣石总兵。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后任广东民团总长。对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勋。深得广州广大军民的爱戴和拥护。他逝世后,广州人民为了表达对他的深切怀念,特在其广州驻防燕塘沙河地段沙河顶“十九路军烈士陵园”门楼右侧一条街命名为“永福正街”及在“广州动物园”对面一条路命名为“永福路,以供后人对著名民族英雄刘永福的永远纪念。刘永福将军一生为国为民,清正廉明,赤胆忠心,英勇善战。为捍卫祖国神圣领土和维护民族尊严建立了不朽功勋,威扬中外,是伟大的爱国爱民反帝将领,卓越的军事家、著名的民族英雄,堪称世人典范,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刘名载 (1769~1839年),系广传公长子巨源公的后裔,紫金县城北门内花园刘人。明、清《永安县志》、《广东通志》和《惠州府志》均有传。?刘名载自幼聪颍,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中式举人,次年嘉庆元年联捷进士,殿试三甲第九名。钦点吏部稽勋司主政,吏部主事,历任山东曹州、武定、济南等府知府,河南道监察御史、署督粮道、江苏常镇通海兵备道兼署两淮盐运使司盐运使、河道总督,官至正二品。刘名载在任寿终,运丧回籍,葬于义容华星村,诰封一品光禄大夫。刘名载清正廉明,总督黄淮河道事务时,民称“刘青天”。著述甚富,存有《两寒文集》、《永安八景诗》传世。?
  刘 湘 字仲甫,原籍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人,系广传公长子巨源公的后裔。初入四川武备学堂,旋任团长、师长,北伐后任国民革命军二十一军军长,抗战期间任四川省省长和川军总司令,抗日第七战区司令长官。1938年病逝于汉口前线,在成都举行公祭时,当时在延安的中共中央毛泽东、朱德等人发去唁电,沉痛悼念这位名震川中的抗日名将。
  刘文辉 字子乾,原籍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人,系广传公长巨源公后裔。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历任团长、旅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军长。抗日战争期间任川、康边防督办、西康省主席。1949年12月9日发起起义通电。他的起义对解放大西南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是一个光明磊落的起义将领。刘文辉起义后,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信任,解放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委员、林业部部长,为国为民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刘光夏 (1904一1930年)别名质文。培基,国君。系广传公第八子巨涟公后裔。广东兴宁水口镇人,1923年考入厦门大学,接受革命思想,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并在军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昌分校训练。八一南昌起义前夕,奉命从武昌回到兴宁,在水口盐米沙组织农民武装。接着又与蓝胜青等在9月3号发动兴宁第二次农民武装暴动,攻占了县城,缴获大批枪弹和其他战利品,开监狱释放无辜囚犯100多人,并向县商会筹集军饷2000多元。当天晚上,蓝、刘率暴动队伍主动撤出县城,次日在永和湖尾召开庆功大会,成立广东工农讨逆军(东路)第十五团(后改为广东工农革命军第十二团)光夏任团长。1928年1月10日,光 夏率十二团与古大存第七团汇合,成立五、兴、丰、梅、埔五县暴动委员会。古大存为暴委主任,光夏为委员,1928年5月任中共广东省军委委员,是年冬,中共兴宁县委在畲坑九龙嶂召开扩大会议,健全领导机构,光夏任县委书记。1929年春,领导建立水口区苏维埃政府,实行土地改革。同年10月,朱德率红四军3个纵队一万多人在东江活动10多天,古大存、刘光夏到梅南向朱德汇报东江革命斗争和红军发展情况。同时,发布由毛泽东、朱德、古大存、刘光夏、朱子干、陈魁亚、陈海云等七人签署的《东江革命委员会(1929年号)关于公布执行土地政纲的布告》推动东江地区土地革命。1930年2月11日,东江红五十团成立,光夏任团长。该团是寻邬、兴宁、平远、蕉岭、龙川五县武装主力部队,率五十团配合朱德率红四军转战东江,进攻平远石正、东石等地,取得重大胜利,打败了兴宁团防500余人兵力,大大地鼓舞了苏区军民。1930年3月下旬,奉东江特委之命,光夏率红五十团攻打江西顽固据点一一澄江圩,因对敌力量估计不足,侦察不周,加上大雾弥漫,致使战斗失败,光夏本人于3月25日壮烈牺牲。朱德、毛泽东对红五十团血战澄江的情况十分关心,急令红四军第一支队进军澄江,敌人望风而逃。接着朱德指示古柏重新组织以唐天际为营长、钟锡球为政委的红五十团二营,划归红四军建制。同年4月30日,朱德、毛泽东亲自率队攻打澄江,一举歼灭了盘据澄江多年的谢嘉犹等反动武装,打开了中央苏区到东江的通路,也为刘光夏烈士报了仇。在刘光夏影响带动下,亲属一一投身革命斗争,其妻蓝亚梅烈士曾任中共兴宁县委委员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妇女运动主要领导人。父亲刘殿阶是农民武装随军医生,母亲陈名娣游击队交通员,胞兄刘治文、刘育文均是红军指战员,其侄刘汉仁任交通员,他们都在革命斗争中英勇牺牲了。
  刘廷波 (1909~1976)字木深,系广传公第十二子巨汉公后裔。广东海丰县公平镇人,是革命先驱、印尼侨领。官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四军第12师上校团长,后来被任命为广东陆丰县县长;民国十八年(1929年)定居南洋,出任印度尼西亚惠州会馆会长。中共建国10周年,应邀回国观礼。刘廷波为争取中国的光明前途,为实现伟大革命理想而英勇战斗,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刘廷波,前清宣统元年(1909年)正月十三日生于工商地主家庭,其父名叫刘江,字尧羲,是海丰县庠生(秀才),无意仕途,而从商贾,经营米业发家,拥有田地二百余亩,年收租谷二万余斤,跻身于当地大地主豪绅的行列。海丰县公平镇新厝刘氏有“英雄事业,才子文章”的赞誉,刘廷波祖父刘华丽,字元章,敕授例贡生,叙选儒学正堂,赠修职郎,官秩正八品,曾祖父刘政喜,字诏文,号称“成均进士”,授京师(北京)国子监监生,敕赠文林郎,官秩正七品,而刘廷波一呼百应、叱吒风云、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发挥英雄本色建功立业,正是他们为公平刘氏赢得这一赞誉的,所以人们就用这八个字来形容公平刘氏族人的世代家风。
  刘子超 家名琼飘,又名起亚、苏华,是兴宁新圩镇人,系广传公第八子巨涟公后裔。1906年生,1926年参加革命。读书时积极参加兴宁一中学生运动,主持成立鲤湖农会。曾与肖尚荣等同志活动于兴宁水口、新圩等地。后改名苏华辗转上海等地活动,曾任山东陵川游击司令员,八路军山东纵队宣传部长及山东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副主任。1941年12月11日牺牲于战斗中,时年36岁。葬在山东蒙阴县垛庄孟良崮烈士陵园。是解放军著名抗日将领,抗战五周年纪念时朱德总司令在文章中提到了刘子超(苏华)。
  刘琴西(1896~1933年),系广传公长子巨源公的后裔,紫金县城花园刘人,原名尔奎,字昌文,刘尔崧烈士胞兄。192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刘琴西是紫金县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广东工人运动、青年运动骨干,粤东农民运动、武装斗争的领导人。他先后任广州油业工会书记、香港工会书记、汕尾市政局长、陆丰县长、东江各县巡视员、省港罢工委员会汕头办事处主任等职。1927年任紫金“四·二六”武装暴动总指挥,建立紫金县人民政府,任紫金县人民政府主席。后历任海陆惠紫工农革命军总指挥、东江革命委员会主席、东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军长、中共闽粤赣西北分委书记等职,为创建东江革命根据地作出重大贡献。1933年,刘琴西在香港被捕,不久在广州牺牲。?
  刘复之 广东梅县人,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刘焕彬 1942年生,广东兴宁坭陂镇人,系广传公第八子巨涟公后裔。1965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制浆造纸工程专业。1986-1987年赴美国爱达荷大学进修制浆造纸过程数学模 型与计算机模拟,受聘为该校客座教授,同期二次受聘为加拿大高技术应用公司特邀研究员,进行造纸过程计算机仿真软件 的研究,1991年晋升为教授,1992年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 的特殊津贴,1993年批准为博士导师,已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 和博士研究生30多名。现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 士。同时受聘为美国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广州欧美同学会会长、广东省造纸学会理事 长、美国制浆造纸技术协会会员、国际委员会委员。焕彬校长长期从事制浆造纸工程教学和科研工作,讲授本科生课程,编写全国统编教材《制浆造纸过程测量和自控 制》,发表论文38篇、专利2项,国家级新产品l项。
  刘尔崧 (1899~1927年),又名福海,字季岳,系广传公长子巨源公的后裔,生于紫城镇花园刘书香之家。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刘尔崧和阮啸仙等在广东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发动师生参加反帝学生活动。同年暑期回来紫城,宣传五四精神。1921年春,刘尔崧在广州参加中国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当时全国有党员五十多人)。1923年刘尔崧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时他是紫金、顺德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
  刘南辉 广东省揭西县人,系广传公第六子巨浪公后裔,十二岁随母到马来西亚吉隆坡谋生。日寇占领马来西亚时,他参加抗日游击队,在深山密林中度过了艰苦的岁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他退出抗日组织,开始经商。先做木材生意后进行山芭的木材开采,并发展火锯厂和油粽种植业。一九七七年创设建筑业,并在新山市内建成一幢二十五层高楼的“刘南辉大厦”。现任马来西亚工商联合会署理会长,马来西亚柔佛州河婆同乡会会长、马来西亚柔佛华商联会会长、香港河联投资有限公司董事主席等职。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曾颁赐予拿督勋衔。刘南辉是世界刘氏宗亲联谊大会第一届1997年12月8日在马来西亚柔佛州召开的大会主席。他对此后召开的历届世界刘氏宗亲联谊大会都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他是祖国旅马的侨领之一,他对发扬祖德之光,身体力行,真正体现了光宗耀祖的美德。先祖在天之灵,定会佑他荣华富贵,长发其祥,流芳百世。
  刘兴邦 原祖籍深圳市沙头角,1927年9月生,系开七公第二十八世孙,主要从事饮食酒楼业,在香港创建“大埔楼”、 “大和酒楼”、 “彩城皇宫酒楼”、在英国伦敦开设“龙凤酒楼” “百花轩酒楼”,经营北京名莱。他史学知识渊博,对刘氏族谱世系源流深有考究,编撰世系年代推算表与历代皇帝在位表对照验证族谱世系。他对公益事业,兴学育才,尤其对修建祖祠祖墓热心支持,1991年在兴宁岗背刘氏总祠后山兴建的广传公纪念墓,就是由香港刘氏宗亲总会会长兴邦捐资建造的。他为光宗耀祖做出了榜样,实践了“晨昏'顶顾祖炉香”的祖托,必然会带给他“好心有好报”,荣华富贵、生意兴隆、流芳万古!他还担负了不少社会职务,广东省刘氏宗亲联谊会荣誉会长、香港刘氏宗亲总会会长、香港龙岗亲谊总会会长、崇德学校校监等。他既是企业家又是学者和社会活动家,对社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受到世人敬佩!
  刘日兴 深圳市布吉镇坂田村人,1937年7月生,系广传公嫡传后裔,大专学历,中共产党员,曾任坂田小学较长。1978年调任坂田村基层党政领导,组建“坂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共产党员刘日兴,面对贫困乡亲和落后的家乡,决心以自己的智慧与汗水,利用改革开放的特区政策与地理优势,以开荒牛的精神,带领全村乡亲,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敢想敢干,开拓进取。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完全彻底改变了坂田村的落后面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坂田村成为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新家园,以二00二年为例,全村工农业总产值9.4亿元,集体纯收入1.6亿元,全村人均收入8万元(比改革开放前的一九八七年人均收入只有70元增长一千一百多倍),拥有集体固定资产18亿元,上交税收12亿,并为各地富余劳动力提供12万个就业机会。刘日兴的智慧与汗水,带领全村乡亲,铸就了坂田村天翻地覆的新变化,一跃成为“全国百强村”、 “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文明乡镇企业”、 “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 “广东省文明单位”、 “广东省文明示范村”、 “深圳市文明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由于刘日兴的卓越贡献和辉煌业绩,先后荣获深圳市劳动模范、文明市民、优秀党务工作者; “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广东省劳动模范”,两度评为“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等光荣称号。他还是广东省刘氏宗亲联谊会名誉会长。正因为刘日兴的祖祠、祖墓开七公所在地在兴宁岗背榕树村,因祠、墓扭带关系以其为首对原岗背镇也支持了数百万 元的资金,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对光宗耀祖事业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定会得到祖德护佑,万事吉祥!
  另据传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先祖是从江西吉水搬迁至湖南省宁乡花明楼是真实的,而江西吉水多为广传公第十一子巨河公后裔,是否就是巨河公后裔但现在尚未得到湖南宁乡花明楼的有关谱谍资料,仍未敢确切定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8 11: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廉江得客家人,有听过刘付这个姓,却不知有如此美妙的故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10: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