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96|回复: 0

「喊」與「喝」 電影的感覺_一八九五 「喝」很大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0 0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4637374.shtml
在公共場所可談國家大事的年代,偶爾在車站、捷運、餐廳,聽聽別人高談闊論或竊竊私語,不但增廣見聞,也可讓自己多些生活調劑。

海角七號 「喊」起來了

從半年前開始,我經常光顧中山區一家中小型咖啡店,它的外貌並不起眼,但尚稱窗明几淨。這裡的服務員都屬辣妹型小女生,顧客則以中老年生意人與上班族居多,彼此有說有笑,互動很好。在咖啡店的幾個月當中,我未曾聽到有人聊起與文學、電影、美術有關的字眼。然而,前一陣子,鄰桌嘰嘰喳喳的話語,突然爆出「海角七號」這幾個字,那時大約是這部電影上片之後的第二個禮拜,我豎起耳朵,仔細聆聽,聽不出所以然。而後,就經常在這些老面孔談股票、兩岸經濟或罵馬罵扁聲中,聽到「海角七號」。

雖然只是「我去看了」、「好不好看」之類簡單答問,沒觸及所謂影像美學,但我知道這部電影已被「喊」起來了。

「喊」(音罕)這個字的台灣話有豐富語涵,含有傳言、起鬨、口碑的多重意思,很難用「國語」直譯。「喊」有操作的成分,但大致由下而上、自然流傳,與由上而下的「喝」(讀如譁)迥異。《海角七號》透過二百多場、七千多人次試片、座談與自發性的網路流傳,為台灣電影行銷帶來新的策略。但能「喊」得如此理直氣壯,還是因為影片敘述流暢、場景細緻、人物生動的緣故。

一八九五 「喝」很大聲

《海角七號》之後,另一部國片《一八九五》也以排山倒海之勢,強佔媒體版面。政壇名流、社會菁英紛紛親臨觀賞,感動之餘,呼籲全民必看《一八九五》,許多行政機關包場招待民眾,電視跑馬燈每天報導影片放映的盛況。這部客語電影描述乙未割台的大時代故事,人物塑造、場景布置、影像與表演都極為平板。除了少數角色(如吳湯興)還帶點「戲」,其餘演員扮演的歷史人物,既無質感,也缺乏說服力。一首義軍抗日的悲壯史詩沒有藉由影像、場景、表演傳達,卻拜「政治正確」之賜,「喝」得很大聲,雖然氣勢不凡,但讓人聯想不需買電影票、就可「看免錢」的軍教愛國片。其實,電影在這樣的氛圍,也不容易被「喊」起來,至少,我常去的這家咖啡店還未有人談起《一八九五》。

以台灣歷史為題材製作電影,對當前台灣電影產業與文化環境皆具明顯的意義,不但激發國人的土地認同,也能強化電影製作基礎,提升演員表演能量。《一八九五》的製作團隊罩不住「乙未」遺事,事出有因,也顯示台灣歷史劇表演人材欠缺、製作環境亟待改善。相形之下,《海角七號》的成功,也許與影片描繪現代人事物,導、演較能得心應手有關。

「喊」的空間 國片仍缺 

《海角七號》給本土電影打了一劑強心針,然而,「喊」得太快,這股來自全民的力量尚未凝聚、深化。二年前華山文化園區積極推動兩廳藝術電影院,專門放映國片與藝術影片,並有電影影像書店與公共討論空間。原定去年正式營運,可惜後來施政者舉棋不定,藝術電影院至今仍無「影」無「隻」。否則,《海角七號》、《囧男孩》、《一八九五》與其他國片,正好利用這個平台,帶動台灣電影製作、觀賞、討論與經驗交流的風氣,讓國片有更多「喊」的空間。

(本文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08-12-14 08:3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8 05:2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