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2-8 15: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童谣赏析:月光光 (五)
《月光光》(启蒙类)
月光光,好种姜;
姜荜目,好种菊;
菊打花,好种瓜;
瓜冇大,孙子摘来卖。
卖到几多钱,卖得两百钱。
学打棉,棉絮断;
学打砖,砖对截;
学打铁,铁生镥;
学迟猪,猪会走;
学迟狗,狗会咬;
学迟鸟,鸟会飞,飞到树山尾。
细阿哥仔洗手脚,
归没路,扒上树。
树上一尾蛇,吓得眼斜斜。
跳下来,蹬到一条烂冬瓜,
泻到伊阿婆一厅下。
注释:
1.这首童谣主要流传于以高雄市美浓镇为代表的南部台湾客家地区。美浓客家《月光光》另一个版本为:“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种韭菜,韭菜花,拗来结亲家。亲家门口一口塘,蓄个鲤姆八尺长。细个拿来炒韭菜,太个拿来问姑娘。问个姑娘高天天,煮个饭儿臭火烟。问个姑娘矮墩墩,煮个饭儿香扑扑。”
2.荜:同“筚”,本义指用荆条竹木之类编成的篱笆。荜目:草木茂盛的样子。
3.两百钱:两百个铜钱。一个铜钱为“一文”;一般地,五百文钱相当于白银一两。民国初年,一百文钱相当于今天30元人民币。
4.砖对截:所造的砖对半裂开。
5.生镥:生锈。
6.遲猪:杀猪。遲狗:屠狗。遲鸟:宰杀鸟儿。
7.眼斜斜:眼珠斜视,形容吓得目瞪口呆的样子。
8.蹲:从高处落下,屁股着地的样子。
9.泻:溅射。伊:她。阿婆:奶奶。厅下:厅堂。
赏析:
台湾北部地区客家则多流传这么一则《月光光》:“月光光,秀才娘,船来等,轿来扛。一扛扛到河中心,虾公毛蟹拜观音。观音脚下一朵花,拿给阿妹转外家,转去外家笑哈哈!”在这里,骑着白马打从莲塘走过的秀才郎转变成了“秀才娘”,足见童谣的原创作者是一个女性的成分多一些。客家人虽然历来尊师重教,但在封建社会时代,“耕读传家”的总是男性,女性能进学堂的非常少。月光皎皎的夜晚,走过来一位美丽端庄、文采飞扬的“秀才娘”,实在是一种不凡的景致。如此难得的客家妹,自然身价倍增,说媒的人络绎不绝。当秀才娘最后觅得好人家,自然是“船来等,轿来扛”,风光得很。
以“月光光,好种姜”起兴的还有梅县客家《月光光》:“月光光,好种姜;姜荜目,好种竹;竹打花,好种瓜;瓜吂黄,孙妮摘来尝;瓜吂大,孙妮摘去卖;卖到钱,学打棉;棉断线,学打砖;砖断节,学打铁;铁生镥,学迟猪;猪爱走,学扛狗;狗爱叫,学打雕;雕爱飞,飞到奈耶去?飞到榕树下,捻到一只烂冬瓜;冬瓜拿转去,泻到满厅下。”(孙妮:孙女,这里泛指孙儿、孙女;奈耶:哪里?捻:用手拿。)广西地区客家自“雕爱飞”开始转韵,变形为“鸟会飞,养乌龟;乌龟大,钓老蟹;老蟹脚攮长,攮过伯公三张塘。”(攮:音nǎng,本义为了“推、挤”意思,这里指爬行。脚攮:足爪。)
南洋地区客家《月光光》也多以“月光光,学种姜”起兴。“月光光,学种姜;姜毕目,学种竹;竹开花,学种瓜;瓜吂大,细赖捉来卖;卖到三吊钱,学打棉;棉线断,学打砖;砖断节,学打铁;铁生镥,学迟猪;迟猪冇吗赚,赚两个猪核卵,转去屋卡炒冷饭。”(细赖:小男孩;三吊钱:三百个铜钱,一吊钱等于一百文;吗:什么;猪核卵:猪睾丸;屋卡:家里。)南洋地区客家基本是粤东客家移民的后代,由此可见其《月光光》同样受大本营客家文化的深刻影响,基本保留了梅州客家《月光光》的风貌。
姜,又名生姜、干姜、南姜,指姜属植物的块根茎。姜是客家人的主要调料之一,味道辛辣,用于烹饪可以去腥膻,增加食品的鲜味。同时,姜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素有“早食生姜,当得人生汤”之说。其广泛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等症,尤其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之后,急服姜汤便可增进血液循环,驱散寒邪。因此,客家人过去家家户户都种姜,或自用,或出售。某种意义上,种姜便成为了农活的代名词。童谣由种姜自然联想到种菊花或种竹子,一方面体现着农业社会的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展示着农民生活安然、和谐的景象。
歌谣随着韵脚的延伸,大多转移到各种手工艺职业上,几经选择,几经评价,往往莫衷一是,最后学艺不精,被人嗤笑。这里有许多逗趣的成分,在童谣唱念过程中,给人们带来生活风趣。歌谣在让孩子们接触各种职业、行当之余,又告诫儿童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如果不专心学艺,凡事被困难所折服,那么最后就肯定一事无成,成为他人的笑柄。
用《月光光》这种人人都喜爱唱念的童谣形式,给儿童灌输职业概念,是各地客家都非常热衷的事情。这里再例举一首湖南浏阳、平江一带客家的《月光光》:
“月光光,照水上;船来等,轿来扛。扛到老爷门口过,老爷哇你好嫁妆。上麓麓,好种竹;竹开花,好种瓜;瓜吂大,孙子偷去卖;卖到几个钱,学弹棉;棉线断,学做砖;砖角烂,学做伞;做伞难熬油,学打油;打油难背撞,学和尚;和尚难念经,学当兵;当兵难讲话,学叫化;叫化难掼筒,学钉砻;钉砻难破篾,学做贼;做贼难挖垒,学种菜;种菜难弯腰,学打雕,打到雕子碰碰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