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古村(江西寻乌县周田村)系列之五-- 奇特的山水 美丽的传说
第八章 奇特的山水 美丽的传说
(各景点简介)共二大景区计20处景点
第一节 村中、水口风景区
1、葛庭岽茶亭(又称“毋忘亭”)
位于周田村与澄江的古驿道上,在葛庭岽山顶上,离周田和澄江各5里路。茶亭始建于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年)。占地面积大约30平方米,长宽为5M*6M,砖土木结构,一层盖瓦坡屋顶,层高较高,分别在东西两侧开有两扇门。建造年代正值鸦片战争,广东、福建是战争的前线,赣南便是前线的后方,葛庭岽的石阶路是安远县通往福建的古驿道,于是路上人来马往,行色匆匆。当时的周田村民王明魁、王勋资、王蜚英、王巨楫、王俊豪、王琼圃等人捐款(有些是以公堂田租谷捐献)建造了这栋茶亭,为战乱行人提供歇脚之地。
茶亭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倒塌,后有周田籍旅台同胞王华明、王华蕃、王明初、王宏荣等四人捐资人民币陆仟元,重建茶亭,并取名“毋忘亭”,寓托“不忘鸦片战争之国耻,台胞热恋故土”的情结。
2、“考石”请到打石坑
位于周田村东面。
周田村客家古建筑令人啧啧称羡的原因之一便是石料的大量使用。周田“十八只大屋”清一色的是大量使用天然红石;走廊、门坪用石头;石门框、石窗;天井、墙角用石条。更令人咋舌称奇的是有些石块体积大、重量大,最重的一块竟有1600市斤。
石料的开采传统的说法来自“三岽、六窝、九条坑”,不过最理想的石场要数打石坑。该地石质好、地势平、离村近。现在还有古代已经打造好,但尚未运走的石条。
3、仙师神庙
位于周田村南。
红军纪律秋毫无犯。每到一处总是选择在茶亭庙宇安营扎寨。1930年来到周田的红军就住在这座庙里。大门左侧墙上书有“打倒军阀陈济堂”和“中国工农红军万岁”的两幅显目的大标语。
当年的看庙老人显富老彭衷心拥护革命,支持红军。一天他在神坛前许愿:
三仙法主庙奶奶,显灵保佑苏维埃;
红军天天打胜仗,初一、十五红花筛(指用鸡公敬神)。
真象有仙,似乎也灵,周田很快赤化了。打土豪,分田地,农友不亦乐乎。有人在庙堂右壁写了一首《红军歌》:
共产年间风流多,地主家中唱山歌。
穷人出来做世界,万事 。(因年代久远,字迹不清)
4、石人舞狮
位于村南石人坑。在“南瓜石”的腰间有一石岩,石岩的外侧有一对天然的石人,形似一对男女,非常的奇特!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闽、粤、赣一带有一群舞狮人。他们不是等闲之辈,耍弄狮舞便是谋生的绝活。小有名气。不过他们不是把道具狮子戴在头上玩耍,而是将道具狮子带到表演场所,然后通过一条长长的“猪麻藤”进行操纵表演。舞狮人遥控指挥,狮子翩跹(Pian xian形容轻快的跳舞)起舞,妙不可言。另一帮舞狮人产生嫉妒之心,于是向这群舞狮人打听情况,这群舞狮人说:“我们姓石,来自江西寻乌澄江周田石人坑。”可是到周田一问,村民说周田没有姓石的人,而且石人坑也没人住。于是那些人到石人坑寻找,找了几遍依然一无所获!但他们不死心,继续寻找,发现石人坑有一个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山上长满了又粗又长的“猪麻滕”。他们认定这可能是石人的化身!于是他们出动大量人马把这些“猪麻滕”砍断,可是白天砍断了,第二天滕又长成原状。他们第二天又把它砍断,第三天滕又长成原状。第三天继续把它砍断,第四天他们到石人坑一看,滕不再长了,漫山的滕在流血!汇流到小溪中,把溪水都染成了红色!血红的溪水整整流了三天三夜!
从此,再也看不到石人舞狮的身影!
5、水车油坊
位于村南水口。这里景点集中,风光无限!有石砌水坝、水车油坊、水力碾米厂、马头石、百丈瀑、神鱼澡盆等景点。
水车油坊建造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准确建造年月尚待考证。建在周田村水口西北面的石壁上,占地面积大约一亩,长宽分别为20M*30M,砖石土木结构,二层盖瓦坡屋顶。(古建筑部分有详述)
油坊的眺楼是观景的最佳位置,看看青山、绿水、奇石、秀峰,真是心旷神怡!听听哗哗的水声、悠然的水车声,可以忘记一切烦恼!
无古不成今。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利用水利资源创造物质文明的。直到现在,水车每年都还正常为人民服务!
6、神鱼澡盆
位于村南水口。从百丈瀑流下的溪水经山谷流到这里,又形成一个小瀑布,奇特的是瀑布的下面是一个直径为3米左右的圆石盆。深约1米,溪水清澈见底,可看见石鱼游动。夏季,常有小朋友在此游泳戏水。
传说建造周田村“松树下--崧祠”的客家巨商王周崧不是肉体凡胎,而是神鱼转世降生凡尘的。有一天,他在水车油坊观看榨油作业。因满身熏着浓重的油香味,便来到此处,脱衣洗澡。每每沐浴时他总是“原形毕露”。当时有个牧鸭人尾随而去。出于好奇,用鸭鞭挑走洗澡脱下的衣服。就这个小小的恶作剧使得王周崧再也回不来人间了。
至今牧鸭人鸭鞭上还绑着一块旧布,相传就是当年神鱼王周崧的衣服。只不过星移斗转破烂不堪罢了。
7、水帘洞(又名“恐龙洞”)
位于村南铁寮坑。水帘洞内有建有一座“观音殿”。
铁寮坑上寨的溪水在这里形成一瀑布,落差大约30米,瀑布旁边就是天设地造的水帘洞。座东朝西。岩洞宽30米,深15米。洞顶有一酷似恐龙造型的岩石,首尾长4.5米,高0.8米。观音殿内端坐莲花台的观音菩萨,建造于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靓丽的造型在七彩水帘的映衬下更显出无限神秘的气氛。
唐代的刘禹锡曾在“陋室”语出惊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在又发现新的版本:“岩不在宽,有仙则名。洞不在深,有龙则灵”。若被涉嫌抄袭或盗版,我可申辩自己是清白的,请看:岩下是观音,洞顶有青龙……
8、馋猴爬树
位于村南赖坑。是一棵千年野板栗树,直径约1.5米,枝繁叶茂,树干下部,长得象一只猴子正在爬树的形状。
猴哥都是嘴馋之辈,这只顽猴也不例外,但因树大且高,使尽招数也没能爬上去。从它狡黠(xiaˊ聪明而狡猾)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它在树下望栗兴叹了!
9、世外桃源—尾顶塘
“尾顶塘”是名符其实的世外桃源。它与周田村的海拨高度相差200米左右;从村南水口爬一座很陡的山,这座山叫“马头山”,山上有一大石头,形似朝北奔腾的骏马,当地叫“马头石”。马头石的左边是“百丈瀑”,水由尾顶塘流来,冲下山谷,到隘口形成瀑布,瀑布相对高差达一百多米。在周田村远看象一根白练,又象牵骏马的马绳。
经过马头石、百丈瀑,来到尾顶塘。顿时豁然开朗,山青水秀、鸟语花香,阡陌交通;平坦的良田,缓缓的山坡,成片的松树,微风吹过,仔细听那大自然的声音!抬头远眺,是仙人石和调子石。置身此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神!这不是梦中的世外桃源吗?
10、神仙居
位于村南水口尾顶塘,百丈瀑旁边的一个石窟中。
人们常用“除了神仙就数你了”的话来戏称那养尊处优者的潇洒生活。其实你有所不知,神仙也有烦恼的时侯,仙师神庙的“三仙法主”就曾数度厌倦红尘,逃避现实,潜入这个“世外桃源”的。
第二节 仙人桥、调子石风景区
11、迎客松
位于周田村至仙人桥、调子石景区的路上,地名叫松山岽。
一组迎客松犹如迎宾小姐,在领班阿姨的带领下不分寒暑昼夜上岗迎客。如逢酷暑,在其撑开的凉伞下面驻足稍息,有谁比你更能领略“登山汗浃背,风涤(di洗)一身松”的意境呢!
12、掳劫贼怕“苗苈薄”
在调子石周围的山上生长一种灌木,当地叫“苗苈薄”,满身长刺,很象花园里的虎刺梅,又象古装戏里的霸王鞭。虽然其貌不扬,却在历史上对周田百姓的安居乐业作过贡献。民间众多节日中,周田的元霄、七夕(又叫鬼子节)及中秋与别村不同——不是在农历十五过节,而在十四日过节。何故?这里有个烩炙人口的故事。
相传早在明朝年间,赣、闽边界的武夷山下结集一伙打家劫舍的绿林草寇,人们称之为“掳劫贼”,他们常在乡村过节时出现,猛吃强抢,百姓深受其害。
有一年的元霄夜,掳劫贼又光临周田村各家各户,肆意骚扰。次日,百姓纷纷探讨整治他们的办法。有个长者率先发言:“提前过节,十五日来时让他们残羹(geng糊状食物)剩饭也吃不上,”“十五日扑了空,他们会善罢甘休吗?”一个青年提出质疑。“十四过节,十五上石”(指调子石)大家异口同声表达决心。此后的半年多里,大家在石上伐木破土,挑砖运瓦,兴建起数十间民房。
当年的七夕节,家家户户十四过节,男男女女十五上石。十五日晚上掳劫贼如期“赴宴”,看到全村坚壁清野,满腹狐疑。经打听,获悉村民已提前过节,现已转移石上。他们便向调子石奔来,进行报复泄气。大敌当前,村民同仇敌忾(kai愤恨),手无寸铁的村民就地取材,砍来苗苈薄当武器,向来犯之敌进行拼杀。村民凭靠易守难攻的雄关要隘,打得掳劫贼抱头鼠窜。从当年的中秋节起,他们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但十四过节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石上的房屋无人再住也悉数倒塌。
13、红军洞
调子石、仙人石这一对姐妹石之间有一条石缝,宽约0.7米,长约50米,前后、上下一样宽,置身其中,只见高高的石缝上空有一线蓝天,以前当地村民称之为“万丈深坑”,自从中国解放战争中红军经过此地后,大家称之为“红军洞”。从红军洞进去,就是“将军岩”。
一九二九年初,毛泽东、朱德率军在吉潭圳下宿营,晚上遭国军刘士毅部袭击,我军损失惨重。次日红军在老乡的指引下,转移到剑溪、周田交界的调子石
14、将军岩
圳下战斗,朱德痛失伍若兰。他带领余部向调子石方向转移,可是敌军穷追不舍,朱德危在旦夕,时有渔溪村农友谢世煌(绰号叫“烂煌”)长得牛高马大,方脸阔嘴,天庭饱满,酷似朱德。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对着追敌大吼一声:“白狗子!你们的子弹是打不中我朱德的!”愚笨的敌人循声追去朱德却从另一个方向和毛泽东一起来到调子石下的岩洞里。“将军岩”因此而得名。
将军岩的面积很大,长约30米,高为10米左右,进深为10米左右。岩里面平坦宽敞,据说后来红军在瑞金铸造的中华苏维埃开国纪念币就在此地设计试制的。
15、飞来石
将军岩座北朝南,南面是坚立的仙人石的石壁,左侧通红军洞,右侧有一独立的巨石似乎摇摇欲坠,这就是“飞来石”!更绝的是巨石的上面长一棵直径0.5米的大树,外象一把大雨伞!石上没有泥土,树根长在巨石表面上,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
当年红军在此休息时,哨兵就在飞来石上站岗。
16、雄关要隘
欲登调子石,石门是唯一途径,石门只有0.7米宽,门左边用方型石块砌了石墙,墙左边是悬崖,门右边是陡峭的石壁。当年红军屯兵石上,把守雄关。退能守,进能攻,安然无恙(Yang病)。难怪古人慨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现留下有石门的石砖墙。
进了石门,登66级石阶,就是一棵造型奇特的大树,树枝蜿蜒曲折,象一把大伞,又象一位迎宾。相传毛泽东当年就在这株的树下神思、遐想。过了这棵大树,就是调子石古建筑遗址,现在只有残墙碎瓦。,
17、良心桥
过了迎宾树,朝左继续前行,路的左边是悬崖,右边是古建筑。行数十米,有一石缝挡住去路,石缝宽约一米,石缝下是万丈深渊,若要前前行,必须过石桥,石桥宽0.5米,名叫“良心桥”。现存完好,是石块砌筑的古代石拱桥。据说:如系正人君子过桥,心神稳定,平平安安;但那些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之辈过桥,恐怕那就……
18、东江源头第一石—仙人石
寻乌的水源乡是名符其实的东江之源,而周田境内的仙人石(又称“仙人桥”或“仙人桥石”),则是东江之源第一石。仙人石上的石窟中建有古寺—仙华堂。以调子石为中心,周围的雄狮石、大象石、马头石、狮林寺、天华山“妙莲寺”等众多风景名胜象一串璀璨的明珠妆饰大地,但都不及集惊、险、刚、柔于一身的仙人石。你看,峭壁凌空,惊么?道回路陡,险么?傲骨嶙峋,刚么?轻纱拂面,柔么?难怪有人津津乐道:未登第一石,枉称“周田两日游”。
数次登上仙人石的王柏松先生赋诗一首:
仙境隐约妙难言, 人间众生慕紫烟。
桥通两界圆佳梦, 石烂海枯留心田。
19、狮林寺
狮林寺位于调子石山下。是历代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它是清代顺治十六年(1659年)由高僧王登连创建。古寺东临周田,南傍吉潭剑溪,西近寻乌城,北通澄江,背靠调子石。后面和两厢围屋紧紧环绕位居中央的佛厅。建筑面积达四百七十平方米,据寺内碑刻记载:狮林寺创建数百年间,香客云集,烟火鼎盛。长住僧人达数百余众,是一座名闻遐尔的古刹名寺,现存文物计有佛像、香炉、石狮、木匾、石刻和两块施田石碑。古刹寺曾于清朝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重修两 次。上世纪末有信民王育才、蓝洪奎等人倡导重修。二十一世纪初,拟将古刹迁建至调子石顶。届时,狮林寺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游客的面前。
20、妙莲寺
妙莲寺位于狮林山的西麓,也称天华山。山有一个天然岩洞,宽13米、深8米、高10米,洞中建有一佛寺,这就是天华山妙莲寺。寺院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依岩洞而建的佛厅有104平方米,加上其他建筑,总面积有三百余平方米。
殿中佛像、香炉依旧,露天放置的一块施田碑从依稀的字迹可辩认是清代同治十年所立。侧殿宝壁悬挂一幅“八仙图”,描绘了古代八仙过海的神话故事。
一九九五年,各方善男信女在曹佛招倡导下,重修门楼、舍屋。是时,十方信士欢欣雀跃,献工、献料、捐资者甚多,施工现场蔚为壮观。
妙莲寺有条约定俗成的寺规:凡来朝圣者都得亲手栽上一株树。有枇杷、蜜桃、茶叶……。当前栽得最多的是金桔子。于是便有了这样一句谚语:妙莲寺三件宝:金桔、仙桃、还魂草(盆栽花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