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388|回复: 38

重走入川迁徙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8 23: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随着客家文化的宣传
越来越多的客家人开始认识自己的历史文化
本人有个小小的想法
跟重走长征路一样
我们也来一个重走入川迁徙路
我们可以在四川客家聚集的东山客家为起点
沿水路或者陆路重新走回我们当初祖籍的地方
想法不是很成熟
希望大家多多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9 10: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主意,如果有足够的时间\精力.

邀约几个志同道合者一起践行.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9 10: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开始收集路线的数据,我将是你的生产GPS定位系统的义工.

[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08-10-9 10:40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9 16: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
如果能找到赞助商的话
我们可以沿着传统的迁徙路线走
其实每个家族的迁徙路线都很有特点
以后可以打造成一个旅游线路
我们作为先行者探路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9 17: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愿意去.先计划一哈嘛.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9 22:2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史料记载,粤、闽等省客家主要从两条路线入川:一条是从粤北经湖南的汝城、桂东、茶陵、醴陵、浏阳、平江再到长江:第二条是从粤北途经湖南的宜章、郴州、祁阳、邵阳、常德再抵长江。最后,两路都经长江流域或经湖北的恩施溯江而上入川。在川东驻垦若干年后,分北上和西进两条路线迁徙。北上路线,由川东向广安、仪陇、巴中方向移动。西进部分的客家在沪县、富顺、隆昌、威远等川南地区垦殖相当长时期后,一部分仍然留在川南,另一部分顺沱江流域而上,到川西垦殖落业。入川客家中的绝大部分人都徙居落业在川南和川西地区,以隆昌为中心的川南和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这两大板块构成了今天四川客家群体的生活大本营,是闻名于巴山蜀水的客家聚居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9 23: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东山客家新修《张氏族谱》记载有:
至吾----广东始祖者
汝英公明朝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自福建省宁化府石壁县地名葛藤凹,移至广东省嘉应州长乐县(今五华)嵩头墟,石夹潭下,大水约柏洋洞。大窝里卜居创业,垂流至清,有八九代矣。族众多,星居散处我。
七世祖,安重公于1670年左右携四子迁移江西南安府上饶县西乡橙头甲,大林岗石溪洞小水,落叶三十余年;
然入世入川开派祖者,运球公复自江西移至四川省壁山县后数年,见壁山县不可久处,在迁至成都府简洲义七甲小地名金龙寺坎下孙家庙侧近宋家堰尾;
笔者参考了荣昌《李氏族谱》,也没有当初入川的详细路线图。
这次初步准备按照第二条路线,从东山客家洛带出发,沿沱江往下,经内江,过隆昌,到荣昌,下重庆,沿长江走涪陵,到万州,经奉节,到湖北施恩,再走第二条线路回到梅州。初步估计单边路程3000公里左右,经历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六省市。预计花一个月时间走完全程。重庆客家站长刘智强希望大家骑车过去,速度快、负荷也不用全部肩扛,比我们的祖先入川算是方便多了。
沿路我们可以考察当地的移民文化和风俗习惯,可以及时在四川客家第一站和重庆客家第一站更新出发消息。
具体的出发时间和路线还在讨论中,希望大家多多发表意见和建议,希望这次活动能够圆满完成。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0 00: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0 08: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这样,太有精神了。

请准备好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最好学习一下拍摄技术,把沿途有历史意味的景象拍摄下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0 11: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沱江路线

从长江开始,到沱江。可以走沱江路线先。
路上风光过美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0 12: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亲娘诶,传不起那广告图

[ 本帖最后由 刘智强 于 2008-10-10 12:53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0 23: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在找赞助的单位
希望能够成行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5 09: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开始收集路线的数据-例1

推荐一封客家人入川后广东老家寄来的一封字禀。
               字  禀
大嫂张老大人尊前:
嫂自辛酉年母子四人在家起身往川,倏忽壹拾伍载矣。嫂居西蜀,弟在梓里,暌违两地,天各一方。奈云山漂渺,关山难越,音问难通。又不得同堂面晤,无时不致念也。自初年间,幸接音信壹纸,始知所寓有方,虽未获亲临致询,殊可以稍慰也。
再侄成长,自甲子年起身进川,至今壹拾余载矣,迨后未有音信。虽未知嫂合家老幼,指日增荣。谅在川中,福祉亨嘉,不卜可知。叔侄朝夕眷念,无日不挂彩于怀也。
再者侄今在川,若果是仁里之邦,俗厚风淳;肥饶之地,衣食丰足。千祈侄修音回来,待叔侄兄弟商议裁叠,一同搬家进川,得以聚首同堂,笑言相接,克成乐事也。如川中不过暂时安身,非久计之所,亦望侄顺寄一音回来,庶免在原乡者,思川之念也。
若问叔在家中之事,人口托天,眷顾均叨,安宁之庆,家业如常,无烦侄远虑也。再者家乡连年饥馑,谷价腾高,人人困苦,度活难周。老者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不胜数矣。现今日下谷价每石价钱捌佰余。
今因标奇邹舅爷进川,特修一音顺寄,见字如面晤也。笔不尽宣。再长兄并嫂坟墓历年祭祀,无烦挂虑。
肃此

大嫂张老大人尊前暨列侄等均览
                 夫弟 温紫彩 字
                 侄   温初顺
                      温初升 同禀

注:这是广东长乐县玉磨里温姓16世张妣随同三子于乾隆辛酉年(乾隆六年,1741年)入川十五年后,在老家的温紫彩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托邹标奇(温姓的表亲)带入川的一封信,信中叙述了广东客家人川的前后情况,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张妣上川后,当时还居住在江津等地。清乾隆末年,已迁犍为县紫云乡龙君坝七大房分家重新抄谱时,将此书信收入家谱,现随谱珍藏于益善公大房家中。此《字禀》已保存在四川省客家人研究中心资料库内。辛酉年即乾隆六年(1741),甲子年为辛酉后三年(1744)。
请开始收集路线的数据-例1


UID761 帖子169 精华0 积分170 威望3  阅读权限20 来自四川省宜宾市 在线时间1 小时 注册时间2002-11-5 最后登录2007-9-25 查看详细资料
搜索帖子回复 引用 报告 TOP

转载自『客家人社区』 http://www.HakkaOnline.com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 ... o=lastpost#lastpost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5 09: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详细的规划你如何找到赞助商?????

看看我的:

[讨论] 待續: 八百年前的客家母親河-汀江的重現(初稿-不断增加)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 ... p;extra=&page=1

转载自『客家人社区』 http://www.HakkaOnline.com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 ... p;page=1&extra=

[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08-10-15 09:26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5 10: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人大迁徙也是历史一大事件,重走入川迁徙路是个好题材,最好找个电视台共同策划,就像当年崔永元的《我的长征》,如此,赞助商也就好找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2 10: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