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70|回复: 0

华夏鸡俗趣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28 11: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夏鸡俗趣谈

■ 吴志荣


一、传统民俗中的鸡
  
  鸡在中国传统民俗中,是吉祥的象征,其原因之一是鸡能避邪。据说,雄鸡是由玉衡星散开而变成的,它的眼睛能避邪。还有一种说法,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天鸡脚下有两位名叫神荼和郁垒的神,他们手中拿着苇索,专等不祥之鬼,捉到就把它们杀掉。后来人们就做两个桃人立在门旁,将雄鸡的毛放在苇索中用来避邪。还有的人家在门上画一只雄鸡,同样能起到避邪的作用。有些地方,家家都养一只红公鸡,用来保护房子不遭火灾。有的地方在安放棺木时,将一只白公鸡放在底下作为守护神。
  其二,人们认为鸡有“五德”:鸡头戴冠,曰文德;鸡足搏距,曰武德;敢斗敌人,曰勇德;见食相呼,曰义德;守夜不失时,曰信德。这样,鸡又成了人们培养自己良好品行的一面镜子。
  雄鸡表示吉祥的缘由,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鸡”与吉祥的“吉”同音,因此,每逢生肖鸡年,中国人都相信此年定会“大吉(鸡)大利”,带来好运。在孔子的家乡山东曲阜,贵宾上门,宴席上的第一道菜必定是鸡,因为“万事吉(鸡)当头”。1993年5月在上海举行的第一届东亚运动会,所选定的吉祥物叫“东东鸡”,它被制成巨大塑像,成为东亚运动会的“守护神”。又从缅甸运来两头高大的树雕大象和“东东鸡”摆放在一起,象征“吉(鸡)祥(象)如意”。另外,人们把雄鸡鸣叫称为“功名”(公鸡鸣叫);雄鸡鸡冠高耸、火红,表示能得官(冠),因此,以一只有着漂亮鸡冠的雄鸡为赠礼,就表示祝愿对方能够获得官职;一幅画着雄鸡和鸡冠花在一起的吉祥图案,表示“官上加官”;一只雄鸡和五只小鸡画在一起,意为“五子登科”;一只鸡和鱼的图案表示“吉(鸡)庆有余(鱼)”。
  
  二、婚俗中的鸡
  
  安徽安庆:杀鸡定亲
  安徽安庆一带乡村,男女青年如果彼此钟情,双方父母都没有意见,此时女方家便备菜饭款待,还要专门杀只鸡给未来的女婿吃。这鸡可不是随便杀的,一旦杀了鸡,就表示父母同意了女儿的终身大事。当地人打听亲事成不成,总是先问:“她家杀鸡了没有?”
  
  江苏扬州:公婆鸡
  扬州闹新房时,有公婆鸡之俗。女方家长选购一对即将下蛋的母鸡和善于啼鸣的公鸡,再扯两条红绳,一端绑住母鸡的脚,另一端绑住公鸡的脚,然后把它们塞进婚床底下,并往床前撒一把米,闹新房者都兴致勃勃地朝床下观看,若是公鸡先出来啄食,大伙便齐声呼叫:“头胎生个胖小子。”如果母鸡先行一步,众人又会唤道:“先生阿姐后招弟!”
  
  台湾客家人:带路鸡
  带路鸡由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组成,结婚当天由女方嫔相用花篮子提到男方家。带路鸡一定要大而壮,最好带进新房当天就会下蛋。带路鸡由女方母亲亲自选择,并准备一根红带子,带子两端各系一只鸡的双脚。意思是希望女儿嫁出去后,与女婿和睦相处,白头偕老,而且还要像鸡一样百子千孙,子孙满堂。
  
  阿昌族:偷鸡头
  阿昌族的泼水节期间是年轻人择偶的好机会,届时常常由姑娘家备好八大碗菜肴招待来串亲的小伙子。小伙子要在别人不察觉的情况下把姑娘家的鸡头偷走,如鸡头被姑娘查出来,要罚偷鸡头者一碗酒,否则就要罚姑娘喝酒。如果偷者被人当场抓住,不仅要受罚,还要被姑娘取笑。
  
  畲族:拉吃鸡腿
  浙江地区畲族成婚日,新郎新娘要同时拉吃用一根红头绳扎着的两只熟鸡腿,但不能拉断。最后各尝一口,放回盘中。取其“两脚同绳”之谐音,表示“俩(两)结(脚)同心(绳)”。
  
  傣族:买卖鸡肉找对象
  每逢傣历新年或其他节日到来的时候,多情的傣家姑娘会把炖好了的鸡肉端到节日集会的场地上出售。如果不喜欢来买鸡肉的小伙,姑娘会加倍地要价。小伙子见此情景,就会知趣地离去。要是姑娘看上了这个小伙子,就会发生一段寓意深长的对话,然后两个情人就端着鸡肉,搬起凳子,走进安静的林子里,相互倾吐起爱慕之情。
  
   三、育俗中的鸡
  
   土家族:送鸡报喜知男女
  土家族女子分娩后,生了男孩,丈夫就要精选一只红毛公鸡,放在竹篮里送到岳父家中去报喜。生了女孩,就送一只红脖母鸡去报喜。如果是双胞胎,则要提上两只鸡去报喜。岳父家看到报喜就明白了生的是男是女。
  
  佤族:赠鸡给产妇
  在云南的某些佤族村寨,不论谁家生了孩子,全寨各户都要赠送一只鸡给产妇。这些鸡都是自己喂养的,为送给产妇,他们舍不得宰杀,也不会出售。他们认为,大家住在一起应是一家人,互相关怀照顾是理所当然的。
  
  基诺族:食鸡消灾
  基诺族婴儿满月,其父要闭门烤一只小鸡独食,当天父亲不准讲话,认为这样可为小儿消灾免祸。
  
  傣族:杀鸡祝贺
  傣族妇女生育后,亲友和邻居们则送鸡和鸡蛋祝贺。婴儿出生七天后,家中的老人要给他举行一定的仪式,如果生的是女孩,就杀一只鸡,摆上纺车、盐盆、锅碗;如果生的是男孩,也杀一只鸡,摆上笛子、胡琴、秤等物品,老人们口念诵词表示祝贺。
  
   四、食俗中的鸡

  
  布依族、侗族:鸡头敬客
  生活在贵州的布依族人习惯杀鸡待客。为客人宰杀的鸡,鸡肠子必须保持完整,剥开清洗后,不得切断;切鸡块时,鸡块必须和来客的人数相等;切鸡块有一定的顺序,先切鸡头,后切鸡翅,最后切鸡身。待客时,主人先将缠有鸡肠子的鸡头、鸡脖子和一些鸡血、鸡肝献给来客中年龄最大者,表示肝胆相照,常(肠)来常(肠)往。等客人吃了鸡头,大家才开始用餐。侗族民间用鸡待客时,主人首先要把鸡头或鸡爪敬给客人。客人应双手接过,或转敬给席上的长者,以表示主客之间互相尊重,以诚相待。
  
  苗族:分鸡心
  苗族人认为,鸡心代表人心。以鸡心献给客人,包含着“交心”之意,表示自己的至诚。所以,在宴请客人时,长者或尊者将烹制好的熟鸡心敬献给客人,表示“同心一意,交契至诚”。客人接受后,要把鸡心分成若干份,回赠给在座的诸位尊长,以示自己的无私和忠诚,然后大家才一起食用。
  
  壮族:鸡宴
  壮族人十分好客,如果贵宾到来,就设鸡宴招待。席间,主人将鸡头和鸡屁股敬给老年的贵客,家人只能吃其他部位的肉。而鸡腿,则让小孩独占,大人是不能问津的,特别是未婚的青年,更要忌吃鸡腿,据说吃鸡腿婚后很难生儿育女。小孩则忌吃鸡冠、鸡爪。小孩吃了鸡冠长大后在众人面前讲话就脸红,不雅观;吃了鸡爪,写字东倒西歪,不工整,像鸡爪扒出来的“痕迹”一样。
  
  毛南族:鸡生鸭熟
  毛南族一般都喜食半生半熟的菜肴,认为一些肉和菜特别是鸡,煮得过熟会走味。惟独对鸭以煮得烂熟为宜,因此有“鸡生鸭熟”之说。
  
   东乡族:吃鸡尖
  东乡族正餐时喜用“尕鸡娃”待客,通常把鸡的各个部位分成13个等级,按辈份吃相应等级的部位。在13个部位中,鸡尖(鸡尾部)最为尊贵,一般只有席间主客和年长者才有资格享用。
  
  高山族:客人带走鸡大腿
  高山族如有客至,必定要杀鸡相待。宴客时先把鸡腿留下来,待客人离去时让他们带在路上吃,意为吃了鸡大腿,走路更有气力。
  
  五、民间节日中的鸡
  
  浙江舟山除夕:不杀鸡
  据说明朝末年,鲁王逃到了浙江舟山。除夕这天清军追到此地,逢人便杀,准备一直杀到鸡叫为止。他们杀了舟山百姓1.8万多人,最后只剩下六户人家六个姓,这时忽然听到了公鸡的叫声,便停止了杀人。这一声鸣叫,救了舟山的这最后六户人家,舟山人才得以繁衍下来。为了纪念公鸡挽救了人的性命,从此,舟山除夕不许杀鸡。
  
  土家族过年:给大公鸡献花
  湖南与广西相邻一带的土家族过年时,有给大公鸡献花的风俗。在这一带,春节正是满山的杜鹃花盛开之时,姑娘们都要采许多花插在桌上、床头边、房间里,同时还要选最好看的一枝插在鸡窝上,送给每天报晓的大公鸡。
  
  布依族春节:守鸡夜
  布依族春节亦称“过大年”,三十夜晚,吃过年饭后,年轻人去给果树喂饭,然后全家围在火塘边守岁。若公鸡先叫,说明当年风调雨顺;如乌鸦先叫,则预示年中将有丧事发生。故守岁又叫“守鸡夜”。
  
  哈尼族十月年:全家吃鸡肉
  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日是哈尼族的十月年,届时家家都要杀一只红公鸡,就地煮食,不得拿入室内,全家每一个成员都得吃上一块鸡肉。但是已出嫁或准备出嫁的姑娘不能吃。
  
  白族:斗鸡节
  农历二月初八是云南白族人民传统的斗鸡节。这一天,各村寨人们穿上节日盛装,捉来事先就精心喂养的大公鸡,把它梳理干净,在它脖子上捆一根红丝线,然后双手把鸡举过头顶到堂屋里磕头,祈祷祖宗保佑自家的鸡取得胜利。相传,白族的祖先就是靠养鸡才繁荣兴旺起来的,后人牢记祖先的勤劳精神,像鸡那样不停地奔波觅食,也崇敬鸡的英勇顽强的精神。因此,白族人特别喜欢举行斗鸡活动,世世代代,年复一年,便演变成为斗鸡节。
  
  六、民间禁忌中的鸡
  

  佤族人忌食鸡。佤族人多用鸡和鸡蛋祭“鬼”,以为它们均是鬼的食物,人须忌之,同时还忌买鸡和鸡蛋。
  四川广汉地区家长不给小孩吃老母鸡肉,特别是鸡尾椎,说是吃了会多病,不聪明,皮肤会变粗。
  苗族产妇忌吃公鸡肉。
  纳西族不许杀报晓的雄鸡,不准在泉水源头杀鸡宰猪,以免血流满地污染水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4 19: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