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滔滔汀江水

[转帖] 客家发展的又一个契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7 17: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yanxiuhong 的帖子

我没说有什么不妥。

保持中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7 21: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首先应该有一个大客家意识,无论文化的竞争,还是体育、经济的竞争,单打独斗都难以持续发展和壮大。

林丹、何雯娜的光荣是全体客家人的光荣。有关媒体只注重福建或者龙岩,那是他们掌握了话语权,我们在这方面应该更强势一些,争取更多说话的权利。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7 22: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anxiuhong 于 2008-8-27 13:05 发表
level 兄,何雯娜 出生在龙岩,当然也是龙岩的骄傲。

但是她阿公(大埔),阿婆(大埔),父(大埔)母亲(永定)都系正宗客家人,称呼她为“客家妹子”有什么不妥吗?


假如還有人覺得這有問題.......那建議他不妨去找精神科醫師看看!!


[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08-8-28 21:48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8 20: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ngai祖籍福建上杭哦,为客家儿女的非凡表现喝彩:)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8 21: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幽壹 于 2008-8-27 00:11 发表
看不出跟客家发展有什么关系,,,客家土楼,变成了福建土楼,媒体报道中不见有多少客家字眼,,,客家人争金夺银,成了福建人争金夺银,也不见媒体报道中,有多少客家字眼,着重点还是放在“福建”二字,,,

U一,我不知道你们(不单是你这样说)的这些论点是从何而来,反正我看到的只有央视的专题宣传片,哪一晚的专题晚会几乎首首歌曲提到客家,包括一些音乐大家之作,(现在在央视的专业人士非客家人,)专为土楼入选而作的歌曲在歌词中都带有"客家"二字.而且还有山歌,现场还有一位老位用线吊戏(皮影戏)写书法.

[ 本帖最后由 3033e 于 2008-8-28 21:50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8 23: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举重"破纪录专业户"石智勇(上)
2008-08-20 15:44:12   来源:国际在线-客家在线
  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听《客家奥运情》。我是主持人龙晖。有一个客家人,他是与2000年悉尼奥运会擦肩而过的举重“破纪录专业户”。今天的节目我为您们介绍这个举重“破纪录专业户”,他就是国家举重队的运动员石智勇。
    石智勇1980年出生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他从幼年时起就期望着能够早些自立,减轻父母的负担。9岁时,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石智勇进入龙岩市新罗区举重体校开始练习举重。一位举重队的叔叔带他到体校去玩。
    “那时候我才9岁多,比较爱玩,刚好是暑假没事干,就到体校去玩,看到里面好多好玩的东西,非常过瘾,也第一次接触到了举重。”
    14岁那年,石智勇获得全国少年举重冠军,被誉为举重界的“神童”。他把得来的4000元奖金全部寄回家里,补贴家用,从此他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石智勇出生在一个典型的客家人家庭,家庭条件和客家人的优良品质让他在训练中比较能吃苦,举重训练是辛苦枯燥的,从事这项运动的运动员需要更多的耐性与毅力。16岁时石智勇进入福建队训练,在那里遇到了现在的教练陈文斌。
    “石智勇当时作为一个16岁的运动员,不管是在同年龄也好,同级别也好,他练得比所有人运动量都大,强度都大,我就感觉这个小孩有用不完的劲,而且训练总是往前冲,你必须给他把握住,这个是我带了这幺多运动员、几十个运动员很少见的一种类型。就不断地往前冲,不管是运动量、组数、次数,还是强度,在他面前他无所畏惧。”
    17岁时石智勇进入国家队,成为一名技术型主力队员。1997年,石智勇在5月的第23届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上夺得3项冠军,然后在10月的第八届全国运动会上夺得亚军。2000年石智勇在日本大阪破抓举世界纪录,2002年又在土耳其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破抓举纪录153公斤,被称为举重“破纪录专业户”。
    2000年他参加了在美国举行的第25届世界青年男子举重锦标赛,被国际举重联合会授予最佳运动员奖。随着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都认为石智勇一定能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夺冠。因为在悉尼奥运之前,石智勇已经创出抓举160公斤、挺举180公斤的好成绩,而这个成绩在2000年奥运会上是铁定的冠军。然而,也许是天意弄人,石智勇在奥运会前因训练过度而伤病加重,最终无法参加2000年悉尼奥运会。眼睁睁看着自己努力奋斗的梦想在快要实现时却突然破碎,作为记录的创造者,石智勇却连挑战的机会都没有。
    “可以说是心灰意冷,我当时不想练了。我觉得因为那时(自己)年纪轻轻,而且为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那个(2004年)希腊奥运会也没有,我前面那四年可以说练得比现在还苦,不然我怎幺有机会参加那一届。那后来没去的话,当然是非常遗憾。”
    刚开始石智勇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然而,在家人和教练帮助下,石智勇走出了人生低谷,逐渐恢复了信心,开始重新审视着自己,,并重新抓起了杠铃,然后一头扎进了训练中。2001年11月,刚恢复系统训练不久的石智勇在九运会获得第三名。2002年初,已经从悉尼奥运会遭遇中摆脱出来的石智勇重新回到国家队,朝着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夺冠目标,继续全身心投入训练中。
    听众朋友,这一期的节目我为您们介绍了与悉尼奥运会擦肩而过的石智勇,下期节目将为你继续介绍参加2008奥运会的石智勇。(编辑 余龙晖)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8 23: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举重"破纪录专业户"石智勇(下)
  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听《客家奥运情》。上期的节目我为您们介绍了与2000年悉尼奥运会擦肩而过的举重“破纪录专业户”——石智勇。今天的节目继续为您们介绍这个举重“破纪录专业户”的奥运情怀。
    可能大家都不会忘记,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石智勇夺得六十二公斤级冠军,为闽西摘下有史以来第一块金牌,为中国获得第九金,也实现了他一直以来的梦想。他用一个漂亮的后空翻庆祝他人生的第一个奥运冠军,给很多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石智勇在2005年的世锦赛夺得总成绩冠军,在2006年和2007年举重世锦赛上,石智勇都获得抓举冠军和总成绩亚军,充分证明了他的实力。
    在2006年的福建省第十三届省运会上,石智勇作为最后一棒的火炬手点燃了省运会火炬。2008年5月11日,石智勇又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福州站最后一棒火炬手,他高举火炬,跑进望龙台公园庆典现场,点燃圣火盆,圆满结束奥运火炬接力在福州站的传递活动。他说,当选奥运火炬手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鞭策,参与奥运圣火传递使他觉得更加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石智勇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夺得六十二公斤级冠军,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他参加的是六十九公斤级举重。原因是什幺呢?石智勇是这样说,
    打(举)62(公斤)的时候,因为降体重太多,往往顶不住伤病,那幺考虑到将来的运动寿命能增长一点,所以跟教练还有领导商量以后决定,还是让我打(举)69公斤。
    2008年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第八场比赛在侨乡泉州体育馆进行,来自全国各代表队的六十九公斤级选手展开了激烈角逐,石智勇以一百六十一公斤的成绩夺得抓举冠军,并超出亚洲纪录。对于石智勇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比赛,中国男子举重队总教练陈文斌对石智勇充满信心并寄予厚望,
    石智勇的实力,现在训练实力已经很强了,训练实力,可以说他现在如果不减体重,4公斤、5公斤的体重,他的训练水平可以达到340公斤。要比世界级高出4、5公斤。
    举重项目的枯燥是人所共知的,但是对于石智勇的训练,教练陈文斌从来就不用过多的操心,下达的训练量总是能够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对于备战北京奥运会,石智勇要做的有哪些方面呢?教练陈文斌说,
    对石智勇来说,现在要做的就是把水平尽量恢复到原来最好340公斤,巩固住,然后把动作做细,成功率高,动作质量高,还有一个就是控体重环节,要演练,最后最重要的就是他的心态要理顺,就是期待值不要太高,我相信他现在这几年,经过很多方面的摔打,会越来越成熟。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69公斤级举重比赛中,石智勇本来可以和队友廖辉一起形成该项目的金牌双保险,但由于伤病的困扰,他中途退赛,没能夺得奖牌,不过,我们仍然要对他表示敬意,希望他一路走好。
    听众朋友,这一期的客家奥运情节目《举重“破纪录专业户”——石智勇的奥运情怀》就为你介绍到这里。下期节目再见.(编辑 余龙晖)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8 23: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羽坛"超级丹"—林丹(上)
2008-08-20 15:48:49   来源:国际在线-客家在线

  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听《客家奥运情》,我是主持人东方。奥运会的各项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当中,大家每天也都在时刻关注自己喜欢的项目的有关赛事。在昨晚进行的羽毛球男子单打的比赛中,中国选手林丹以2比0横扫丹麦名将盖德,晋级四强。在今天的节目里我们就来关注这位羽坛名将――林丹。
    中国国家羽毛球队队员林丹,国际羽联男子单打排名世界第一,是一个生在闽西龙岩山区的客家人。爱好羽毛球运动的朋友都知道,林丹在羽坛上享有“超级丹”的美誉。林丹在2004年囊括瑞士、全英、中国公开赛和汤姆斯杯的男单冠军,2005年在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羽毛球男子单打比赛中轻松摘得桂冠。2006年获得世锦赛男单冠军,在2007年的世锦赛上,林丹又成功卫冕男单冠军,种种骄人的战绩和荣誉让林丹无愧于“超级丹”这一殊荣。
    2000年世界青年锦标赛,林丹初试啼声,成为男团夺冠主力和男单第三;2001年“九运会”,当时年仅18岁的他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决赛,这对于一年前才进入国家三队的一名小队员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奇迹。赛后林丹面对看台的一个标准军礼,不仅打动了所有的观众,也打动了现场观战的李永波,也正是在这次比赛之后,林丹被破格选入了一队。 
    此后,林丹便作为中国队着力培养的新秀涉足国际赛事。那时正值国际羽联试行7分制,这令以攻击力见长的林丹如鱼得水,接连夺得丹麦公开赛第二、全英赛第三、韩国公开赛第一。2002年8月,林丹的世界排名跃居首位。可是好景不长,恢复15分制后,体能和防守略显不足的林丹世界排名大跌。 
    从2003年9月起在六项大赛中拿下五项冠军和一项亚军,林丹创造了世界羽坛男单项目的空前战绩,不仅令自己的世界排名从第60位重新蹿升至第一,而且赢得了“超级丹”的美誉。 
    2004年5月,在汤姆斯杯赛场上,“超级丹”稚嫩的肩膀扛起了为中国队冲锋陷阵的重担。他没有让人失望,顶住压力一路横扫各队头号球星,为中国男单时隔14年再夺汤杯立下头功。2004年8月,林丹初次在奥运会上登场亮相,但在首轮就被淘汰,无缘奥运冠军。这对于排名世界第一,拿过无数冠军的林丹来说,是一个无法接受的事实,也是心中永远说不出的遗憾。
    比赛第一天我就结束了奥运会,当时应该讲脑子一片空白,也不知道干什幺,只知道自己输了。
    面对如此大的打击,“超级丹”并没有被打倒,经过这次的失利,他学会了如何在大赛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如果我一直是想去拿这块金牌的话,那可能会影响我的发挥,我希望在比赛当中能够以最正常的心态,能够发挥水平,我觉得如果我的水平能发挥起来,还是有可能会走得更前一些。
    有人说,看林丹比赛是一种享受,因为他在场上总是激情迸发、永不服输,在他的身上有一种王者的霸气。而林丹自己认为,比赛中,只要球没落地,就一定要尽力把它救起;只要一局还没打完,就决不能放弃战胜对手的可能。 
    精湛的球技、骄人的战绩、过人的胆魄、鲜明的个性,一切似乎都预示着这个少年的将来是一马平川。然而,人生如戏,如果一切按照预想的发展,那幺这个人生虽然完美,却绝算不上精彩。如今,林丹最大的梦想就是2008北京奥运会,能拿到那块唯一缺少的奥运金牌。但是在家门口的这场比赛,压力也就更大了。
    我最大的(压力)应该来讲就是面对08年这块男子单打金牌的压力。因为所有的人包括自己,包括教练,包括更多的一些支持者,都希望我在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拿到金牌。甚至很多球迷都希望我在冠亚军当中能够战胜陶菲克。这些都是一种梦想或者理想都好,但是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拿到这块金牌。
    2008年对于林丹来讲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从年龄上来看也是他成熟的一个阶段,我们在这里预祝林丹能够顺利拿到2008年奥运金牌。(编辑 余龙晖)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8 23:46: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羽坛"超级丹"—林丹(下)

  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听《客家奥运情》。在上一期的节目中,我们认识了取得多项世界冠军羽坛名将林丹。在8月17日结束的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决赛中,林丹以21-12和21-8两个极为悬殊的比分,打败马来西亚名将李宗伟,夺得了冠军。超级丹终于用一次奥运会冠军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完成了对自己的超越。
    “我觉得这是对自己的超越,而且也是在所有人面前的肯定,因为今年有种种对我不利的东西,那我希望用这枚金牌,不但用这枚金牌,用自己的精神状态告诉所有人,包括告诉自己,我是非常优秀的运动员。”
    很多人会因环境改变生活轨迹,还有一些人则会主动去选择生活,后一部分人因此而离自己真实的梦想更近,也离真实的自己更近。林丹就属于后者,如果没有他从小主动、执着的选择,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林丹。儿时的内敛、腼腆,加上细长的手指,这个生在闽西龙岩山区的客家小男孩被推向艺术的道路并非不可理解。林丹小时候跟当时很多小孩子一样,在父母的安排下学起了钢琴。不过,骨子里的灵动却与琴这种温雅的东西格格不入。
    对音乐始终无法产生兴趣的林丹,却对闯入眼帘的羽毛球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亲近感。看到小伙伴打球,兴高采烈地大呼小叫,令他的手和心都按捺不住。执着而坚定的林丹作出了一个也许是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选择――学打羽毛球。通过种种努力,林丹终于跨出了自己羽毛球生涯的第一步。那年,林丹才5岁。然而林丹可没有想到,练羽毛球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他母亲回忆起林丹小时候说:
     “一到星期六压腿他也害怕,这腿压不下去,教练就硬压,压到那臂膀上去。教练说你再叫疼的话,我还要给你压得更疼,完了回来以后他跟我讲,我什幺都不怕了现在,我现在跑步我也不怕了,现在我就是怕压腿。”
    和其它同龄的队员相比,启蒙教练陈伟华逐渐发现了林丹身上灵动的一面。
    “到他家时我正好是看到,他一个人在房间,对着电视,当时是女排拿世界冠军那一次转播,就看着他对着电视在叫,说这是一个好球,这是世界冠军林丹。那时候就这幺小,刚学打球,说林丹又打一个好球,他就模仿着那个主持人那种声音。所以应该说他从小这种心态这种气质与众不同。”
    8岁进入体校以后,林丹一直没有回家住过,从小,就过着寄宿的生活,这样的生活让林丹过早地就学会了独立。13岁那年,林丹被八一羽毛球队选中,成为了一名军人。此后的十几年,林丹离开了闽西山区,远赴北京,而这每一个脚印都与羽毛球有关。
    林丹是幸运的,在他选择羽毛球的同时,羽毛球也选择了他。用教练李永波的话来说就是林丹有天赋,有灵气。在对对手球路的判断与控制以及对自己战术意图的把握与运用,林丹是世界上所有优秀男单选手里最强的,无人能及。 
    头发被汗水浸湿,发丝却一根根倔强地竖立,与衣领的挺立相得益彰;每打出好球,或是用球拍直指上空,或是轻快地小跑上一圈,拍着球拍索要掌声;接近胜利时抿起嘴唇、右手极富煽动性地指挥大家为他喝彩;胜利后跪地长啸,右手举在头边行标准军礼……转眼间,那个腼腆的男孩已经出落成羽毛球场上的领舞者,激情四射,威风八面。 
    好!听众朋友,这次的《客家奥运情》就为您播送到这里,感谢各位的收听,再会。(编辑 余龙晖)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8 23: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国家蹦床队队员何雯娜
2008-07-28 11:35:27   来源:国际在线-客家在线

  听众朋友,欢迎收听《客家奥运情》。蹦床运动在欧美地区开展了有40多年的历史,但在中国才仅仅发展了10年。不过,这项兼具了技巧和力量的运动却在中国得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整体和个人实力的不断增强,蹦床项目在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上,已经被中国列为重点的冲金项目之一,成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新的金牌增长点。今天的节目我为您介绍有可能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蹦床项目的福建龙岩籍客家妹何雯娜。
    何雯娜走上竞技体育舞台纯属偶然,龙岩少年体校的曹家红教练有一天刚好路过何雯娜就读的幼儿园,顺便问了一下老师有没有合适的孩子,结果一位刘老师推荐了何雯娜,曹教练让她压了压腿,并摸了摸何雯娜的骨骼情况,觉得她各方面条件都很不错,就让何雯娜回去征求家长的意见。小时候的何雯娜不太爱吃饭,让使父母开始担心她的身体健康问题,当得知教练有意招收何雯娜上龙岩少年体校时,他们痛快地答应了,因为送去体校至少可以锻炼身体,就这样,何雯娜从此走了竞技体育这条路。
    1995年,九岁的何雯娜进入福建省体工队,主攻体操及技巧,1998年底开始学蹦床,2002年进入国家蹦床队。在谈到为什幺自己从体操项目转到刚刚开设的蹦床项目时,何雯娜坦言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刚开始训练蹦床时,何雯娜很喜欢在蹦床上跳跃的感觉。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最初的好奇逐渐被枯燥艰苦的训练所取代,同时训练的难度在不断增加,但这个客家妹并没有轻易放弃,而是积极地投入到艰苦训练当中。她凭借自己的不断努力,在近几年多次比赛中屡获佳绩,在2005年十运会上获得女子团体冠军、在2007年蹦床世界锦标赛女子网上团体冠军、在2007年世锦赛获得个人网上第四名等。今年5月18日,在日本大阪举行的蹦床世界杯日本站的比赛中,何雯娜又获得女子网上单人项目金牌。
    何雯娜生长在一个典型的客家人家庭,客家人的传统让她的家庭观念很强。今年5月11日至13日,北京奥运圣火在福建传递,何雯娜本来可以参加龙岩站的火炬传递,但是由于要参加2008年全国蹦床锦标赛、系列赛暨奥运选拔赛,何雯娜和其它5位福建蹦床运动员没能参加圣火传递。得知这个消息,正在国家队备战奥运会的何雯娜很沮丧,她说,“如果可以让我比赛弃权,我真的愿意。这个比赛每年都比,可参加火炬传递的机会却很难得。”不能去传递火炬,何雯娜还想着能不能让爸妈代跑,她说她很希望自己能有一个火炬,可以把它珍藏起来。这就是何雯娜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家人的淳朴且真挚的情谊。 
    经过近两年的一系列国际大赛,中国蹦床队拿到了满额的4张奥运会“入场券”。虽然何雯娜缺乏重大比赛经验,但是她动作质量高,弹跳高度好,空中姿态比较优美,希望何雯娜能够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并带给我们惊喜,但如果何雯娜与今年的奥运会失之交臂,我们期待他不要气馁,努力训练,争取参加下一届奥运会。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9 00: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建龙岩3位奥运冠军出自同一街道
2008-08-28 16:58:31   来源:台海网-海峡导报

  一个街道出了三位奥运冠军,这是个传奇。
    雅典奥运冠军石智勇,北京奥运冠军张湘祥、何雯娜,他们让这个街道成为传奇,他们也成了这个街道的传奇。
    20多年前,从石智勇家的老厝走出,步行5分钟就可以到张湘祥自家盖的三层民居,从张湘祥家走出,步行5分钟就可以到何雯娜家。而他们的训练馆,和张、何家在同一条街,距石家只有5分钟。老街和平路和九一路,将这4个“点”连成旋转90度的“T”字形。
    随着城市的变迁,那些古厝或是老宅早已在旧城改造的变革中成为历史,但老街却依然记录下他们年少时的足迹。
    13岁、12岁、6岁,石智勇、张湘祥、何雯娜,在大多数孩子还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年龄,他们就已经离开亲人,只身到福州、或是北京寻找更大的舞台。回到家乡的时间可以用小时计算。他们脑海里最深的记忆,还是年少时往返学校和训练馆的那条老街。
    龙岩新罗中城,一个街道的传奇故事。
    他们仨的家,相距都只有两三百米
    20世纪80年代初。龙岩和平路,一条两百来米长的街道。
    一个三四岁、虎头虎脑的小男孩,每天都要用他的脚在这条路上 “丈量”好几遍。街坊邻居都叫他“石头”。很多年后,这个孩子在雅典一下举起奥运冠军,“石头”绰号和他大名 “石智勇”一起,在世界范围内传开。
    从“石头”家出来,沿和平路往西走100米左右,便是九一路。右转,沿九一路往北走100米便是体育馆,少体校的举重馆和体操馆都在这;左转,沿九一路往南走两三百米便是“小不点”张湘祥家,再往南走两百多米便是何雯娜家。张家在西宫巷,龙岩二中旁,图书馆的后面。这是爷爷留下的三层楼房子,那时在龙岩这个小城,大家都习惯自己盖房,这样才算是“扎根”了。何家住的,是当时的文化馆宿舍。娜娜的爷爷是马来西亚华侨,解放前到龙岩工作,他是个文化人,相继在文化馆、广播站呆过。
    他们仨的老家,都属于中城街道。很多年之后,他们纷纷拿下奥运冠军,一下子成为世界名人。
    每天放学后,体校训练3个半小时
    尽管“石头”父亲和“小不点”张湘祥父亲是老同学,但他们几乎没有往来,直到他们的孩子都练上举重以后。“石头”比“小不点”大了三岁,早进体校,早出成绩;一开始,父母们都不赞成孩子练举重,担心儿子被压矮。太多的共同话题,使得两家人之间来往很密切。这种关系一直保持到现在。
    “石头”在松涛小学,张湘祥在实验小学,何雯娜在实验幼儿园。这三所,是当时龙岩最好的小学和幼儿园。训练每天都在进行,傍晚四五点放学,他们就得到体校,练上3个半小时。
    “石头”家到学校走路只要5分钟,从学校到体育馆也是5分钟。“小不点”则是蹬着自行车到处跑,家、学校、体育馆,这之间也都是5分钟的距离。比他们小了很多岁的娜娜,是父母或者外公接送。大人骑摩托车,傍晚4点准时到幼儿园门口等,送到体校后,晚上7点半再来接。
    尽管举重馆和体操馆在同一个地方,但他们俩和娜娜,小时候却是相互不认得。1989年出生的娜娜比“石头”小了9岁,比“小不点”小了6岁,她进入市体校时,“石头”已经去了省体校,第二年,“小不点”也去了北京。
    小时候怕苦,都曾想出歪点子“逃练”
    回忆起当年,这三个小家伙竟然都有 “逃练”的经历。
    刚开始对举重还蛮感兴趣,练了一个多月后,“石头”便龇牙咧嘴躲回家里。细嫩的手掌生出好多水泡,破了,流出血水来。被压得浑身疼的“石头”,看见杠铃就躲。
    “小不点”也一样,为了“逃练”,调皮的他想出歪点子糊弄父母。放学后,他在外面溜达闲逛,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就弄几根老师用的白粉笔在手上搓,然后带着一手的白粉回家。这还真把母亲给糊弄了。
    娜娜天生就比两个男子汉娇气,而练体操的基本功,那可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每天练压腿,总有一些孩子痛得哇哇叫,直流泪,娜娜便是其中一个。没过两天,她就“逃练”了,没去训练馆,也没回家。何妈妈骑着摩托车到处找,在街上发现闲逛的娜娜,硬把她拽回训练馆,“不听话就揍”,妈妈说。7岁的娜娜到福州省体校不久,又打算“逃练”了,有次趁教练不注意,一个人偷偷溜出来跑到火车站。
    庆幸的是,他们都碰到了好教练,好父母,一次次把他们拉回到训练馆。
    许多年之后,他们彼此已经非常熟悉
    很多年以前,他们总是在同样的时间,循着同样的路,到同样的地点训练。那里,成为他们未来开始的地方,尽管那时,她和他俩互不认识。但多年之后,他们彼此已经非常熟悉。同样在国家队,他们出去聚餐,总会记得叫上那个小妹妹;而她,除了举重和羽毛球,平时并不爱看别的比赛。
    北京奥运会,画上了句号,而他们,即将开始新的人生。“石头”要退役了,“小不点”和娜娜已经把目光瞄向下一届伦敦奥运会。这个街道的传奇,还将继续。
    何雯娜出任体彩形象大使
    何雯娜健康、美丽和自信的形象赢得了所有人的喝彩。8月27日,这位“最美的奥运冠军”接过了国家体彩中心副主任魏吉祥的聘书,成为继奥运冠军张怡宁、杜丽、朱启南之后的又一位中国体育彩票形象大使。(作者 詹文)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9 00: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石智勇,本人应该是龙岩人了,祖上不知道多少辈能与武平石姓联系起来?需要论证才可信。

何雯娜 的 客家身份,还是可信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9 08: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anxiuhong 于 2008-8-29 00:16 发表
石智勇,本人应该是龙岩人了,祖上不知道多少辈能与武平石姓联系起来?需要论证才可信。

何雯娜 的 客家身份,还是可信的。

石智勇肯定是客家的,,,曾看过他04奥运后接受采访,讲了几句客家俗语,,,其中一句叫“油泥扶唔上壁”,,,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9 09: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采访我看了,使用龙岩话说的。

烂涂湖唔上壁,这个谚语是客家的,但是龙岩话借用了,用龙岩话的语音发出来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9 14: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何雯娜出生于客家地区,
在闽南人的地盘龙岩市长大,
,,,
是否可以追认她为广东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05:1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