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72|回复: 6

正月二十日客家民俗:补天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1 15: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月二十日

明代李一楫编撰《月令采奇》曰:“(正月)二十日,南斗星君降。又曰天穿节,不宜盖屋。又谓天饥日,俗以红缕系饼置屋上,谓之补天漏。”南斗星君即二十八宿中的斗宿,也就是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一宿,因与北斗相对,故名南斗。从古代开始已经流行南斗信仰。《星经》云:“南斗六星,主天子寿命,也主宰相爵禄之位。”后民间流行“南斗主生,北斗主死”的说法,道教吸收后将南斗六星神格化,成为司命主寿的六位星君。《上清经》云:南斗六星,第一天府宫,为司命星君;第二天相宫,为司禄星君;第三天梁宫,为延寿星君;第四天同宫,为益算星君;第五天枢宫,为度厄星君;第六天机宫,为上生星君,总称六司星君。专门奉祀南斗星君的庙宇称南斗星君庙。因南斗专掌生存,故民间又称为“延寿司”。

南斗星君.jpg

图1-157 南斗星君塑像与南斗六星画像

客家民间传说正月二十日是女娲娘娘圣诞,因而俗称“天穿日”。晋人王嘉的《拾遗记》则载曰:“江东俗号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缕系煎饼置屋上,谓之补天穿。”关于天穿节的由来,东晋以降的资料多说是源自女娲补天的传说。女娲之名,始见战国成书的《楚辞•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而女娲补天的神话,出自西汉淮南王刘安与其门客所撰《淮南子》。该书《览冥训》篇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天穿节的日期与女娲补天神话主旨是一致的。叶春声指出:“考‘天穿’日即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日,一般在每年阳历二月十九日,阴历正月十九至二十三日左右,是日‘天一生水’,多半有雨,故谓之‘天穿’。这是古代科学不发达对气象的一种解释。”(35)
天穿日与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日期一致,天穿节作为人们对“雨水”期间开始有雨自然现象的解释是成立的。而女娲补天的神话透露出古人把下雨归结为天漏的结果,因此,女娲补天即治水的神话势必会和人们对“雨水”节气的认识结合,这就是天穿节的由来。还有资料可以佐证笔者的这一观点。民国年间修的陕西《安塞县志》记载:“二十日,家家吃煎饼,名曰补天。二十三日夜,家家院内打火,又淋搌布水于火上,谓之‘炼干’。”搌布(即抹布)水淋到火上,立即会蒸发,以火克水。虽然与将煎饼放在屋上象征补天方法不同,但异曲同工,目的是相同的。“炼干”之俗属于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的交感巫术行为。天穿节融合了女娲补天传说和人们对“雨水”节气的认识。(36)

女娲补天.jpg

图1-158  左图:女娲补天塑像(糖塑工艺)右图:女娲补天画像(作者:陈树东)

宋代以前,天穿节习俗遍及大江南北,以正月二十为节日。宋代仍主要以正月二十日为节日,如宋代南城(今江西南昌)人李觏《正月二十日俗号天穿日以煎饼置屋上谓之补天感而为诗》说云:“娲皇没有几多年,夏伏冬愆任自然。只有人间闲妇女,一枚煎饼补天穿。”也有以正月二十三为节日,且逐渐只在江南地区流传。明清山西、陕西部分地区也仍保留补天穿习俗,天穿节时间绝大多数在正月二十日,方志中多有记载,如陕西省的乾隆《富平县志》、乾隆《临潼县志》、乾隆《同州府志》、乾隆《蒲城县志》、光绪《高陵县志》,山西省的康熙《解州志》、同治《阳城县志》、光绪《河津县志》。如今,依然传承着“补天穿”这一古老民俗的,可能唯有客家人。


补天穿

客家地区天穿节的“补天穿”习俗同样源远流长,清代各客家地区方志中也多有记载。
清光绪元年《瑞金县志》载:“(元夕)后五日,名天穿节,妇女作米糕、糖食祀天,曰‘补天穿’。”
清光绪十六年《花县志》载:“(正月)十九日,仙姬大会,俗讹为‘天机籁败’。各悬蒜于门,谓之辟邪恶;烙糯粉为大圆块,加针线其上,谓之‘补天穿’。”
清同治十年《增城县志》载:“(正月)十九、二十两日名‘天机籁败’,挂蒜以辟恶,又作馎饦祷神,曰‘补天穿’。”
清同治十三年《韶州府志》载:“(正月)十九日,挂蒜于门,以辟恶。”
民国二十五年《龙门县志》载:“(正月)十九日,插桃枝、大蒜于户,以辟恶。”
由上可知,清代客家补天穿习俗主要有两大活动,其一,“挂蒜于门”以驱除邪恶之气;其二,“作米糕、糖食祀天”,除了祭祀女娲娘娘,还祭拜天公。

女娲庙女娲塑像.jpg

图1-159  女娲庙女娲塑像

但宋代天穿节的节俗内容则以“摸石”、“度桥”等形式呈现,如《全宋词》卷九十二葛胜仲《蓦山溪·天穿节和朱刑掾二首》云:“望云门外。油壁如流水。空巷逐朱幡,步春风、香河七里。冶容炫服,摸石道宜男,穿翠霭,度飞桥,影在清漪里。”诗人故里及为官之地均在江南地区,诗中所言风俗主要是江浙地区天穿节的写照。“摸石”的本源是天穿节民众到河里寻找补天的“炼石”,再手持石头从桥上走过,象征女娲补天的动作。但却在宋代开始演变成为“摸石道”,且民俗寓意也不再是“补天”,而是“宜男”。宋代长期与辽、西夏分割,与金、元对峙,边关地区常年征战不断,因此整个社会由上到下,对男丁的需求愿望都特别强烈,由“补天漏”到“宜男添丁”便自然过渡、演变。
而同时,社会生活相对安定的江西不但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文化上也以特别自信的姿态出现,从精神信仰到岁时民俗,各方面均及其顽强地保留着汉文化的本来面貌。李觏诗“只有人间闲妇女,一枚煎饼补天穿”,其“煎饼补天穿”正是唐代天穿节习俗的直接继承。
现代客家的天穿节民俗内容已更加丰富,且不同客家地区随着与当地畲、瑶、壮等各族先民的不断融合,又形成了各自的节日特色。
作为正月半元宵节之后的第一个节日,正值“雨水”节气前后,春耕还不是太繁忙,因此“天穿日”就等同客家人的休息日。客家旧俗,天穿节各行各业都要停止工作一天。因为是日“天穿地漏”,一切劳作也是白作。故俗谚云:“天穿无嬲苦到死”、“天穿无嬲做到死”。天穿日,“上广东”、“过汀州”、“过番”外出务工的客家人,必然不择此日出行。客家民间认为天穿日那天天穿洞了,不管你做什么都不会赚钱,就是赚了钱也会从“天洞”漏掉。
正如增城地区“仙姬大会”久而久之被讹作“天机籁败”一样,部分客家地区也将“天穿日”讹作“田穿日”。该日,人们要吃糯米做的食物,以兆示田埂、坝头更加牢固,不穿底、不穿洞,以保农田作物不受洪荒灾害。“田穿日”一说主要流传于粤东揭西、揭阳一带。
各地客家均有天穿日制作糯米食品之俗,赣南瑞金客家天穿日所作“米糕”应该就是糯米饼,俗称“麻糍”。“馎饦”原本是一种宋代广为流行的荞麦面饼,往往捻成两头翘、中间凹的柳叶舟形状,和高汤或羊汤煮熟,现只流行于山西、陕西。客家地区均不出产荞麦,增城客家天穿日“又作馎饦祷神”,其“馎饦”主料乃糯米粉,而不是荞麦粉,制作工艺也不是用汤煮,而是用油炸。
与广东饶平县毗邻的福建诏安县秀篆镇客家,正月二十“天穿节”讹称“天川节”。当地俗语曰:“十五做事,天川嬲”,意思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可以干活,但是正月二十“天穿日”却大家都不下地干活,更不能担尿桶。如果谁不按规矩担尿桶了,那就意味着犯了“天条”。秀篆客家在天穿日家家户户要吃素菜饭,节日气氛堪与元宵隆重。秀篆北坑村客家年年“天川节”都要宴请安乐宫的“黄爷”,摆桌子(行大礼)。由每个房头轮流做东,分中席东席、西席,每席排上几十张八仙桌,摆满精美的贡品:有用面捏的龟、鱼、虾等海鲜造型;有用稻草作菌基的香菇、木耳;红枣干贴面的十二生肖;用碟盘摆成的文字;用甜米糕堆成的塔、庙、桥梁等神佛建筑;还有猪、羊、鸡、鹅、鸭等大小三牲以及各种农副产品、工艺产品等。其中中席最精美、最奢侈,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当是礼毕鸣炮了。每年“天川”都要燃放掉数十万价值的鞭炮,几米长一串的鞭炮相连接成数千米,通常都要响个三四小时。更夸张的就是“炮竹王”,直径一米多,六个人都难以抬动。司仪官令他们当抬到半山腰把“炮竹王”半埋在地上,只要司仪官一声令下,“砰!”的一声巨响,地震山摇!到了中午,各家户都要宴请亲朋好友及来宾,临走时主人还会叫你带上特色的甜米糕、猪肉等。
还有其他村落则要举行“许愿”、“游香”等活动。邀请的神明有河口塔观音佛母、开元院五显大帝、顶福宫宫黄老爷(代天巡狩的猎神)、德福宫七圣夫人与保生大帝、步高楼关帝圣君等众神。“游香”时,家家户户都在门口烧香鸣炮,迎接众神春游。是日,秀篆一带客家山村到处锣鼓喧天,有演潮剧的,有请木偶戏、布袋戏的,有舞麒麟的,还有现代气息浓郁的露天电影.....到夜晚,烟花绚丽,天空璀璨,鼓乐声声,一派吉祥、和美景象。
惠州客家补天穿的民俗活动主要有三,其一,挂门蒜;其二,熬茶、烧香;其三,用“树铺粄”祀天奉神,然后家人共享,四邻互赠。惠州坊间有民谚云:“补天穿,补地裂,补是非,补口舌。”又云:“正月二十挂门蒜,早食早透(歇)早闩门,无好畀盲婆摸室团(屁股)。” 树铺粄做法不复杂,一般人家都能自制,用惠州话说,就是打粄头,它近乎北方之烙薄饼,但所用为糯米粉(也有兑少量粘米粉)而非面粉。粄头在锅上尽量摊薄后,平放案上,在上面铺上备好的熟馅(馅料分甜咸两类,甜馅以炒熟的花生芝麻捣碎再加白糖拌均做成;咸的则用葱蒜、虾头、甜腐竹等起锅爆香再倒入罗卜丝煮熟做成),卷成紧实的条状,以刀寸断,即可上碟取用。“树铺粄”以薄饼卷馅而成,形似于卷带的树铺,故而得名,在惠州坊间还有人干脆就把“树铺粄”叫作“树铺卷”。汉扬雄《方言》有谓:“床……其杠,北燕朝鲜谓之树。”晋人郭璞注道:“中国亦呼杠为挑床。”民国《博罗县志·方言》则据此解释说:“树即床也,即床上铺设之卧具也,简言之,故曰树铺。”
与增城客家为邻的增城正果镇畲族村民,将正月二十“天穿日”称之为“禁日”,畲族补天穿的方法是,煎水将糍粑浸透,然后把大门的缝隙粘实,寓意“封住门神公的嘴巴”,进而象征女娲补天。在“禁日”,禁用刀斧,否则会惹来大风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0 08: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影片] 天穿日

http://www.youtube.com/v/Zmsyq4HQfNc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0 08: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好文,好影像。

天穿日,涵义这么丰富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1 22:36: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是好贴啊!!支持一下!!嘻嘻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3 11: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匆匆走过 的帖子

感谢你的支持!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8 10: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你应该把这篇好文发到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上,上面的资料太少了。天穿日在台湾被定为客家日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 12:5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长大到18岁,可以成亲,长辈有庆祝,叫出花园,算是客家人成年礼。在我深圳老家还有保留,给利市,杀鸡拜祠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4 13:2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