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040|回复: 0

客家正月花灯民俗:宁都竹马灯 五华竹马舞 大布过灯 银坑甑笊舞 打甑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14 10: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章  正月:欢天喜地

第三节  正月半—客家狂欢节

歌舞花灯会


宁都竹马灯

客家马灯属客家灯彩第四灯,流行于赣南、闽西、粤东几乎每一个客家乡镇,多在春节期间与花灯、龙灯一起表演。马灯道具用竹蔑扎成马形,分前后两截,蒙以纸,绘制成马的形状,系在表演者腰的前后。马腹下用布围住,以遮住表演者的腿脚。马身内点燃灯火,有些地方还在马颈上系铃,跑动时发出清脆悦耳的音响。
马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游行队伍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一群人系着竹马,左手抓着马头绳,右手持马鞭,双腿仿马步,合着打击乐音响,作骑马状行走。一类作为一种歌舞形式在广场、围屋、祠堂等表演,形成“马灯会”。后者主要有宁都《竹马灯》、长汀《踩马舞》、安远《马灯》、兴宁《马灯舞》、五华《竹马舞》等。
闽西长汀《踩马舞》是一种吉祥意愿的表现。“踩“在当地是跳的意思,“踩马灯”即跳马等舞;“灯”与“丁”同音,是“添丁”的意思。舞者一般是二至四人,男女各半。男角穿当地农民的服装,腰扎彩带,右手拿扇;女交头部及身上的各种化装与京剧彩旦相同,双手各拿一条花帕。舞蹈是男女对唱,或齐唱,基本舞步贯穿始终。踩马灯的内容大多是以爱情为主题,表现农村青年男女相互爱慕之情,格调活泼、清新、诙谐、表演时男女各半,场面灵活自由安排,表演动作朴素简单,常见内容如看花灯、划船、挑担等,有农村生活写照特点和浓厚的乡士气息,是群众喜闻乐见,并能随时参与的一种舞蹈。演唱曲调是当地民间小调,主要有《九连环》、《看花灯》、《补缸》等。
赣南安远《马灯》有南北两式:南式马灯是二马二车三僧,多在新年表演,多数是先演马灯,后打花鼓或演戏;北式马灯是四马分二男二女化装表演,边舞边唱。演唱曲调有《正月里大闹花灯》(俗称《马灯调》)、《上广东》、《香莲情》等。《马灯调》从正月大闹花灯一路唱到十二月,岁时特征非常明显。如“正月里大闹花灯,一响锣鼓天下闻;好一个,丰收年,五谷又丰登,风调雨顺太平年。”
宁都竹马灯俗称“跑竹马”,主要流传于刘坑、会同、湛田、安福、竹笮、田埠等乡镇,是宁都客家岁时节庆、禳神赛会的传统娱乐民俗。因禳神赛会时往往与“盾牌舞”合演,故当地客家人又称其为“洗马拆牌”。
宁都竹马灯有五大主题功能,那就是:禳神祭祀,人神共乐;走村窜户,上门赐福;洗训烈马,驱灾镇邪;拆牌对打,举勇技击;欢送神马,永保平安。
所谓竹马灯禳神,传说是祭祀“清源妙道真君”。清源真君原为戏神,据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宜黄戏神清源师记》记载:“予闻清源,西川灌口神也,为人美好,以游戏而得道,流此教于人间。”由于它的宗教性和娱乐性、艺术性完全揉合在一个未分化的混沌一体中,这种娱人娱神的民俗舞蹈表演,使乡民们老少喜乐,妇孺欢娱,既是人们的精神寄托,一种心理需求,又是寓情于乐的一种岁时节庆文化体现。
新年春来早,更盼开门红。从大年初二开始,直至正月半元宵节止,每天上午,跑竹马的宁都客家,就要穿着节日的盛装,举着牌灯、骑着竹马,手拿盾牌和刀枪把子,敲锣打鼓,高奏唢呐,在头灯的导引下,浩浩荡荡,一字长蛇阵似的走村窜户。每当进村之后,欢乐的气氛霎时沸腾起来,只听得家家户户的鞭炮声此起彼落,在爆竹声中,挨家挨户地上门拜年赐福。每进一家,马灯先在厅堂转一圈,接着祝赞者双手端着盛了米谷的托盘,边撒米粮边喝彩祝赞,意在祈求吉祥如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平安康健。赞词曰:

手拿神盘四四方,端起金碗撒米粮。
撒你东方甲乙木,代代儿孙做都督。
撒你南方丙丁米,子孙读书早登科。
撒你西文庚辛金,添福添寿添新丁。
撒你北方壬癸水,秀才出门状元归。
新年新春新景象,家家户户喜洋洋。
人人要载千年福,塅塅要栽万担粮。
万担粮来万担粮,陈谷老米堆满仓。
作田年年大丰收,生意兴旺赚万两。
撒粮弟子祝赞后,合家老少福安康。
吃过晚饭后,孩子们早早围聚在禾坪里。大约八时左右,跑竹马者敲锣打鼓地进了场,全村男女老少争先恐后地赶来。这时土铳声、鞭炮声、唢呐声响彻夜空,一片欢腾热闹的景象。人们熙熙攘攘翘首立足地观看“洗马拆牌”。
洗马之前先表演跑马。由黑马率领红马和黄马及白马,先围着场子转圈,奔跑数圈,然后分成四方互相对跑几次,再按八字形穿花似的窜跑几次,跑马完后再接着洗马。
洗马师用模拟手法表演。其程式是牵马、下口套、下马鞍、喂马、再洗马,洗完马又上口套,上马鞍,最后训马,这是一套完整的组合舞蹈动作。洗完马后,接着喝彩祝赞。赞词曰:

黑鬃烈马下天堂,你是天上神马王。
今日奉命下凡间,尽心镇守保地方。
一保国泰与民安,二保人畜两兴旺。
三保五谷齐丰登,全村老少永安康。
听我弟子祝赞后,人人幸福万年长。
拆牌之前,先表演各种拳术。套路各异,勇猛刚烈。尤其是猴拳,更加使人喜爱。他那迅速敏捷和挠耳抓肋的动作不时令人捧腹,当表演猴子倒爬旗杆时,掌声雷动,叫好声此起彼落。
所谓拆牌其实就是“盾牌舞”,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江西、浙江、江苏、福建等地。是一种表现古代士兵操练的舞蹈。整个舞蹈由开演仪式、四角阵、长蛇阵、八字阵、黄蜂阵、龙门阵、荷包阵、打花牌八个阵式组成。开演仪式古朴肃穆,杀雄鸡,制血酒,饮酒跪拜,然后一声呐喊,武士分站四角,左冲右突。接着阵形一变,成了有头有尾的长蛇阵,武士们飞步鱼跃而上,显示出非凡的武功。强攻时,刀叉相接,旌旗蔽日;软攻时,缠绵悱恻。锣鼓声中,又突变为八字阵,两军对峙,森严壁垒。随着急促的鼓点,武士们呐喊着奔走一阵后,八位武士并排滚挡,犹如黄蜂出洞,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势不可挡。接下去是包围和反包围龙门阵、荷包阵。最紧张、激烈的是“打花牌”,武士们拼死冲杀、短兵相接,打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跳牌”、“扯牌”、“嚎牌”、“腰牌”、“滚牌”、“躲牌”、“花牌”,令人目不暇接。

吉安客家盾牌舞.jpg

永新客家盾牌舞.jpg

图1-79  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客家盾牌舞

表演时,盾牌舞是男子群舞,步伐以“丁桩步”、“矮桩步”为主,显得动作沉稳、坚实,兼用“擦桩”、“溜马桩”等桩步;表演时,单刀响环铿锵作响,又有刚劲的“嗬”、“嘿”呼喊声,再配上跌宕起伏、刚柔相济的锣鼓、唢呐曲牌,使得整个舞蹈紧张、热烈、勇武、雄浑,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只见手持盾牌的武士一会儿同使长棍者对练,一会儿同持叉者对打,一会儿又和使大刀者对杀,特别与使长枪者对战时,使人眼花缭乱。真是刀光剑影,甚为壮观。盾牌舞是男子群舞,步伐以“丁桩步”、“矮桩步”为主,显得动作沉稳、坚实,兼用“擦桩”、“溜马桩”等桩步;表演时,单刀响环铿锵作响,又有刚劲的“嗬”、“嘿”呼喊声,再配上跌宕起伏、刚柔相济的锣鼓、唢呐曲牌,使得整个舞蹈紧张、热烈、勇武、雄浑,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元宵节的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十六日下午,舞竹马灯者和祭祀会首、族长们,要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地欢送“神马”返回天庭,以谢神马下凡,赐福镇邪。送至河边时,点烛焚香叩拜,把事先用纸扎好的黑、红、黄、白四色小神马点火焚烧,边烧边喝彩祝赞,赞词曰:

手举头灯放豪光,送你黑马归东方。
手提禾尾两头尖,送你红马转南边。
手捧牌灯四四方,送你黄马归西方。
手拿蜡蜡园丁丁,送你白马转北边。
弟子欢送祝赞后,家家户户永吉祥。

喝完彩和燃放鞭炮以后,立即停息锣鼓,唢呐不可吹,马也不能骑,从腰间解下提在手中,在回家的路上一直要保持沉默肃静。这既是表示恭敬,也意味着不要再惊动神马。

小陶竹马灯.jpg

图1-80  闽西永安县小陶竹马灯元宵“行进”表演

闽西客家除了长汀的踩马舞,则以永安小陶竹马灯著称。小陶竹马灯的表演者多由乡村各家的男女青少年担当,表演者打扮成戏剧将士、书生、小姐模样,或汉装、或时装,如今多穿着运动服、运动鞋,但头饰仍戴上古装冠、帽,女性则梳古代女子头髻。
小陶竹马灯的表演用锣鼓、吹打、弦乐伴奏,分“行进”和“圈场”表演两种。行进以锣鼓节奏掌握行进速度、花样队形,圈场表演则唱汉剧、潮剧片断、折子,也有唱流行山歌、民歌、小调和当代通俗歌曲等。相传小陶迎竹马灯的习俗还与朱元璋之子朱棣有关,因此小陶竹马灯常以《朱棣过江》作为固定的艺术表演形式,来表现朱棣英勇善战、威风凛凛的气概,戏段有“探路”、“疾行”、“过江”、“得胜”等一整套动作。
按永安传统旧俗,迎马灯可以驱灾,保人畜平安,五谷丰登,元宵节后即将马灯送至村尾梵烧,以示送瘟、消灾,若留下马灯则留下后患,乡邻不安。


五华竹马舞

最初的竹马只是一种祭具,由竹篾编制成马状,然后糊上彩纸,腹中点亮蜡烛后作为禳神、祛邪、献祭之物。江西南丰至今还一直传承的“跳竹马”,可以清晰反映“竹马”的初始风貌。南丰“跳竹马”是表演花关索(又称关索)与鲍三娘、关公与周仓对阵的一种傩舞。因上述四将腹前安有木质小马头(周仓为小狮头),腰后用竹片弓成半弧,以战袍后襟复盖,故称“跳竹马”。每年春节期间活动,到各家驱邪逐疫。先是开山舞旗,次为花关索执长抢与鲍三娘舞双刀比武,再是关公舞刀与周仓执戟比武,演员一脚趿起,一脚着地跳跃,表示马的奔跑。最后花、鲍、关、周四人同时对阵,不分胜负结束。有的竹马班在花、鲍对阵前,加两个先锋步战,或是打旗与承旗对棍,或是五道将军与连山太子对棍。表演时,许多乡民向竹马撒谷糠,俗称“撒粮”,表示喂饱神马,好驱鬼妖。
后来渐渐成为小儿玩具,所谓“青梅竹马”即出自由此。唐代开始,人们将小儿载歌载舞骑竹马的原始艺术形式不断加以改进,便形成了今天的“跑竹马”、“竹马灯”、“竹马舞”。其主要道具“竹马”用红、绿、黄、白、黑五色布缠身,分前后两节,吊扎在人的腰间,像人骑着马,自由地翻腾跳越。传统的“竹马舞”大多化妆为历史故事中的人物或地方戏曲中的角色,生、旦、净、末、丑五行当一一齐全。正衣骑红马,青衣骑黄马,小生骑绿马,花旦骑白马,小丑骑黑马。

五华竹马灯.jpg

图1-81  上图:五华竹马舞元宵巡游  下图:五华竹马舞在梅州山歌节的展演(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客家“竹马舞”是春节期间民间的一种灯会形式,多在元宵节前后表演。五华竹马舞历史悠久,据《五华县志》记载,竹马舞起源于唐代江浙一带,明末清初传入五华北部,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五华竹马舞民间基础深厚,特别是新桥镇竹马舞代代相传绵延不息,鼎盛时期曾有演出班子二十二个,遍及每个村寨。至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客家民间传统艺术又得以复苏,新桥镇村村都有一支竹马舞演出队,新一村民间艺人李宗强的家庭竹马舞演出队经常在元宵节期间走村串寨,到周边地区进行表演。鉴于五华新桥客家竹马舞表演艺术的杰出成就,以及深厚的民间基础,2000年被广东省文化厅授予“竹马艺术之乡”称号。
竹马舞表演道具除竹马外,还有舆车、幌伞、鲤鱼灯、鸡灯等。音乐曲谱为热烈奔放的民间小调,配以元宵观灯为主要内容的歌词。如“正月里来是新年,弦箫鼓乐闹连连,普天欢庆元宵节,家家结彩又张灯”(新年调);“龙灯凤灯高三层,层层镶有七盏灯,金龙金狮玉麒麟,百鸟朝凤舞翩跹”(观灯调)。演出场面宏大,角色众多,诙谐风趣。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竹马郎穿袍骑竹马,竹马娘摇扇坐舆车,丑婆手执罗帕张口笑,丑公弯腰手推车,侍女打幌伞,俏妹头顶六畜灯,俊男吹,全体演员载歌载舞,表演中不断变换队形,精彩场面令人过目难忘。
新中国成立以来,五华县文化部门曾多次组织人力对新桥竹马舞进行挖掘整理,并在道具、音乐、歌词、舞蹈等方面改革创新,使演出质量不断提高,多次参加省市演出连连获奖。1994年2月参加梅州市世界客属恳亲大会表演荣获第一名;2004年2月大型五华民俗竹马舞《客家妹子回娘家》参加梅州市首届国际山歌节演出荣获表演金奖,创作一等奖;2005年11月参加广东省旅游文化节暨岭南民间艺术大赛演出荣获银奖;2006年元宵节一百五十人参加梅州市客家山歌旅游节演出大型民俗竹马舞《旅游请到五华来》也是好评如潮。
《客家妹子回娘家》富于时代感和地方特色。舞蹈以“正月开桃花,妹子回娘家”这一客家传统风俗为主题,通过“过去回娘家,手拿竹箩蓝,头戴竹笠嫲”;“前年回娘家,身上挂个拉链袋,手里拿把扎骨遮”;“去年回娘家,一身着等花衫裤,两脚踩辆凤凰车”;“今年回娘家,左手戴上金戒指,双脚骑辆摩托车”;“明年还要回娘家,手提电话腰间挂,开辆宝马小汽车……”;“生活一年一年好,锦上添花花串花”。竹马灯灯词尽情地歌颂了改革开放给客家山区所带来的快速变化,同时用欢快、喜庆的竹马舞,达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

竹马舞《课家妹子回娘家》.jpg

竹马舞《课家妹子回娘家》02.jpg

图1-82  梅州五华现代竹马舞《客家妹子回娘家》在广东省首届民间艺术汇演中的演出片断

闽西建宁马灯舞的表演形式主要由战马、旗幡、牌灯、凉伞、乐队、马夫等组成。表演开始后,随着乐曲响起,由一位少女和四位青年分别扮成巾帼女将和英勇骑士,他们骑着五匹马、踩着马步,一手拿缰绳,一手舞马鞭,以飞奔的姿势出场,然后依次表演“五马出征”、“五马冲锋”、“五马团聚”、“五马凯旋”等动作程序,其队列灵活多变,动作要干净利落,姿势要萧酒大方。持旗幡、牌灯、凉伞者应踩着碎步,在马队的两侧,随着五马表演而及时变换队列。建宁的马灯舞,经过几百年的继承和发展,原来用于庆祝战胜敌寇胜利后所跳的一种欢乐舞蹈,现已成民间欢度春节和喜庆丰收所表演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


大布过灯

大布村位于赣南宁都县东山坝乡,曾是宁都前身虔化县的县治所在地。虽然时过境迁,往日的风流不再,但村中依然林立的各姓氏祠堂,足以表现大布曾经的繁华与富庶。村中至今流传着一种游扛灯的古老习俗,大布人俗称“过灯”。因有一种特大的花灯要二人抬着走,还要二人扶着保护,故俗称“扛灯”。“扛灯”用竹篾做成五层骨架,以彩纸錾刻、剪贴各种微型图纹,在二、三、四、五层各有门楼,额书戏名,下边按戏名装置各种微型戏剧人物,并用头发系着头、手、脚,利用火力冲动,手舞足蹈,栩栩如生。还饰有绘画、灯谜、联语、诗词等。每层置有灯火,底层用一钵茶麦夫火,专供热气无明火;第二层用四个饭碗各盛茶油浸透的米,点灯芯火;第三层点四盏蜡烛火;第四层除点四碗看得见的灯芯火外,还有中心圆筒内点燃三碗看不见的灯芯火;第五层点燃一钵灯芯火。游灯时,顶端固定在横木杠上,木杠两端紧扎在长的竖木棍(竹杠)顶端,两人举着木棍游走。又因此灯用特技制作,能利用火力冲动各种微型戏剧人物表演动作,还能冲动各种飞禽走兽飞翔奔跑,故又俗称“走马灯”。随着岁月的流逝,作为客家人的非物质遗产之一,“过灯”民俗已经让大布兔子灯享誉中外。
按该村的游灯习俗,凡头年生了儿子、娶了媳妇的人家各要出一盏“扛灯”,非添丁户则要每户出一盏三头连一体的“兔子灯”,俗称“灶脑灯”;每年都是定时、定点、定路线、定灯序、定接送灯、定吃喝。即四村(四房)分别出灯,各自按序游行,从年初十至十三夜晚,由前门村开始,依次为和里、柞树、塘角等村。先从出灯村游起,游遍四村,谁也不能乱走一步。
大布兔子灯灯会即“过灯”活动始于明代万历年间。据传,当时大布村一位罗姓商人在扬州城做生意期间,恰逢元宵灯会,被其中活泼可爱的“兔子灯”、“扛灯”深深迷住,于是就装扮成哑巴拜了制作这二种灯彩的师傅,辛勤伺候了师傅三年之久才学会这门技艺并带回大布村。如今,对大布村客家来说,兔子灯的制作工艺非常简单,大布村人家家户户都能扎制。而精彩细腻的“扛灯”却成了村里一种传男不传女的祖传艺术。

宁都大布客家过灯.jpg
图1-83  宁都县大布村客家在祠堂内舞动兔子灯接着参加全村“过灯”巡游(图片来源:国际在线)

兔子灯由三个并列的兔子头组成,中间的兔子更大表示母兔,旁边二盏则是小兔子。兔子灯用竹蔑做骨架,用红、绿、白三色彩纸糊贴。兔身里安放一碗用茶油浸泡透了的白米,米中间放灯芯草,巡游时就点燃灯芯。
每家每户的兔子灯点亮以后,将陆续聚集到自家祠堂里参加“游灯”。祠堂里,大人、小孩、老人、妇女欢聚一堂,喜笑盈盈。点灯的、提灯的、游灯的,人人手上都有一盏红红火火的兔子灯。如幻如彩的兔子灯火焰动人地闪耀着,如水波荡漾,如锦鲤戏水,如火龙遨游,原本就吉祥的客家祠堂更加富丽起来,更加欢乐起来。过去是一家一户一盏灯参加“过灯”巡游,现在多数家庭会男女老少一起出游,将“过灯”的规模不断扩大。
当同宗族各家户的兔子灯都齐全了,就再次围绕祠堂上下厅进行游灯,以“灯”来表达儿孙对祖宗的崇敬和祭拜。
“过灯”巡游的队伍集结完毕后,便以二盏大型的扇面灯作为领先灯彩,在响彻云天的锣鼓唢呐声中前面开路。游灯的队列以二盏扇面灯为前导,接着是各种龙灯(配西皮锣鼓一堂)、兔子灯(先到者排前后到者排后)、添丁人家的扛灯(以抓阄为序,共配西皮锣鼓一堂)。大布村现有人口五千余人,就按一家一户一盏兔子灯参加“过灯”巡游,也起码有一千余盏兔子灯浩浩荡荡地走家过户、穿街过巷,巡游在田埂上、池塘边……

大布杠灯巡游.jpg
图1-84  大布村数千盏杠灯、兔子灯在西皮锣鼓的伴奏下行进在田野里

每家出灯与回灯时,都要鸣放鞭爆。游灯前后一、二天,各添丁户还要大办筵席,俗称“做喜欢酒”,光请酒而不收礼物。“过灯”巡游完毕之后,又按家族、按支房分别去事先议定好的人家里游灯热闹一番。这些人家都是年前有喜事的,或是家里考出了大学生,或是娶了媳妇,或是家里添了新丁。主人家早早就备好了茶点酒席,来迎接、招待这些贺喜的乡亲,因为兔子灯队伍的到来,象征着给家里送来了吉祥如意的好运气。
正月半期间连续数日,大布村人都洋溢在“过灯”的欢乐喜庆之中。数以千计的兔子灯宛如客家大地上的繁星点点,把这一方吉祥的水土照亮得更加辉煌,更加红火。


银坑甑笊舞

甑笊(音zèngzhào),竹制品,客家厨房洗刷锅灶用具。
甑笊舞即客家甑笊灯歌舞会,人们手中舞动着“甑笊”又唱又跳,故称“甑笊舞”。顾名思义,甑笊灯是以甑笊作为主要表演道具,以驱鬼辟邪为主要表演内容。表演时,表演者一边敲打手中的甑笊,不停的变换队形,口中发出神秘的吆喝声。与其它客家灯彩有所不同,它表演过程中会出现“小鬼”在众人的驱赶中落荒而逃,以及有观世音洒圣水降吉祥的情节。

于都银坑客家甄爪舞.jpg

瑞金客家甄爪灯.jpg

图1-85  上图:赣南于都县银坑镇客家2007年元宵灯会展演“甑笊舞”;下图:赣南瑞金客家“甑笊灯”巡演

甑笊灯现今还广泛流传于赣南于都、瑞金、石城、宁都等地,但保留着独立的甑笊灯歌舞的,却唯有于都县银坑镇客家。作为传统的客家民间祭祀性舞蹈,甑笊舞在当地已经有七百余年悠久历史。于都甑笊舞的唱词俗称“船歌”;因其形状如边划船边唱歌,故又称“划龙船”或“唱船歌”。银坑镇当地客家还因为“甑笊舞”舞蹈与祭祀仪式结合在一起,因之又叫“歌神”。“船歌”以记叙勤劳致富、经典爱情故事和朝代更换历史重大事件为主,过去许多客家儿童因为贫穷读不起书,便用“船歌”当课本练习识字及练歌。

甑笊灯由客家先民从傩舞中演变过来,将傩文化与灯彩相结合,因而创造出极为罕见的驱邪花灯。甑笊灯会除了甑笊灯,还有米筛灯、笊箩灯等,都属于客家类物灯彩,在甑笊舞表演过程中只属于配角,没有独立的灯歌、灯词或灯舞。
以银坑镇银坑村刘氏祠堂甑笊舞祭祀仪式表演为例,展示于都甑笊舞的基本过程。
刘氏祠堂正中墙壁上张挂着一张巨大的彩画,彩画上绘有栩栩如生的玉皇大帝、太白仙人等“五雷八将”,他们或坐或站,下方两艘镂雕精致的竞渡龙船,船上载有许多被驱赶的“鬼怪”;人们站在河两岸,欢欣跳跃,呐喊助威,正在欢庆送走“瘟神”,向往五谷丰登。
甑笊舞演出前,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辈带领族人在神像前将香烛恭敬点燃,再将一碗自酿客家米酒一饮而尽,以示对“神明”的敬重。随着一声锣响,甑笊舞演员们齐聚祠堂外面的禾场上,按着舞步节奏,手舞甑笊跳了起来。厚重的锣鼓“咚咚”奏出铿锵的节奏,甑笊整齐而有节奏地敲击着,吆喝声一浪高过一浪,甑笊舞就算正式开始了。
大约跳了十分钟,锣鼓声止,几位识字的长者捧着“船歌”歌本唱,众人和唱“船尾”(衬词)。唱完一小段后,族长接赞语,赞美人们的美好生活、经典爱情及太平世道;赞完后,大家一同起舞喝酒。听到质朴明快的“和乐曲”,围观的人也纷纷拿起甑笊加入“舞团”,甑笊敲击着,寓意驱赶害人之禽兽、妖邪,向往着来年五谷丰登。
整个舞蹈仪式大概要前后持续三个小时。正月十五那天,整出甑笊舞要舞四十四次,唱完全本船歌,然后全体舞者和围观乡邻吹着唢呐,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抬着一艘纸糊龙船到河边,将龙船和全部道具烧掉,谓之“送神”。这一过程的民俗寓意与瑞金客家年初一开始的“龙船会”极其相似,均以驱邪纳吉作为节庆活动的主题加以渲染,使原本庄严、肃穆的祭祀活动通俗化、娱乐化,更由于民众的高参与度、活动的持续性,狂欢的色彩非常浓郁。


打甑盖

“甑盖”乃是客家人用来蒸饭的饭甑底盖,用竹篾编成,呈圆锥形。宁都“打甑盖”道具之“甑盖”,上面往往扎有一朵大红花,有的还用红布条捆绑一条已晒干、剥皮的丝瓜。
客家正月半“打甑盖”民俗,现今主要流传于赣南宁都、石城两县。尤其是宁都客家,全县大多数乡村都有元宵夜“打甑盖”的习俗。
“甑盖队”一般由同村客家民众自发组成,其成员有一痊手提甑盖的“喝彩师”、一位手提竹篮鸣放鞭爆的总管人、五位吹打乐师。元宵节夜晚,甑盖队敲锣打鼓,走村串户去到头年娶了新媳妇的人家道贺。每到一家,先在大门口燃放爆竹,接着即由喝彩师高唱赞歌。喝彩师一手拿着甑盖,一手拿一扎红漆筷子,每唱一句赞歌,就用筷子在甑盖上敲打一下,故俗称“打甑盖”。喝彩师唱的赞词是:

甑盖来到大门前,一对石狮笑连连。
石狮开口迎甑盖,荣华富贵万万年。
来到华厦大厅堂,金碧辉煌放豪光。
听我弟子口祝赞,人财兴旺大吉昌。
走进灶前喷喷香,五味调和味道长。(“灶前”即厨房的客语俗称)
厚道之家人缘好,高朋满座福满堂。
手提甑盖打新郎,少年英俊才学广。
他年进城去科考,状元及第登金榜。
手提甑盖打新娘,美貌娇容好福相。
今年生个长命子,荣宗耀祖美名扬。

筷子每敲打一下“甑盖”,绑在“甑盖”上的干丝瓜便落下许多丝瓜子,寓意主人家的新娘将早生贵子,多子多福。祝赞完后,“打甑盖”活动便告结束。这时,主人便以美酒佳肴相待,并赠以钱无定额的红包一封。离场出大门时,主人还以爆竹相送。
相比之下,石城客家的“打甑盖”更具娱乐性,以及有着更多的狂欢色彩。
按石城客家民间婚俗,女子婚后第二年的元宵日,亲友要纷纷送灯来祝贺她早生贵子。外家送来的肯定是一盏“麒麟送子灯”。灯由彩纸、竹篾制作而成,双层莲花灯座,座内装有一盏小灯。莲花座上是一个骑在麒麟背上的小男童,最顶上是一个圆形的宝盖灯伞,祝愿夫妻俩早生贵子。是夜良辰吉时,新娘坐在竹椅上,头戴了甑盖后,众人就用干丝瓜来络打新娘头上的甑盖,于是丝瓜子纷纷散落,象征子孙满堂。人们一边打甑盖,一边领唱或一边喝彩《打甑盖歌》。歌词曰:

男领:哟嗬,打甑盖罗!
众唱:子罗子叭叭,子叭叭子罗!咳!咳!
男唱:一打甑盖打来个二龙来戏水。
女唱:三打甑盖打来个三星高高照。
男唱:六打甑盖打来个六畜多兴旺。
女唱:九打九九长九九,十打十满满堂红。
众:(喝彩)有嗬――
(众往新娘头上的甑盖络打丝瓜)
男领:日吉时良大吉昌。
众:有嗬――
男领:新打甑盖正相当。
众:有啊―――
男领:夫妻双双同致富。
众:有嗬――
男领:幸福日子万年长。
众:有啊――

男领:日吉时良大吉昌!??
众:(喝彩)有嗬――
(众往新娘头上的甑盖络打丝瓜)
男领:新打甑盖正相当。
众:有嗬――
(众往新娘头上的甑盖络打丝瓜)
男领:夫妻双双同致富。
众:有嗬――
男领:幸福日子万年长。
众:有嗬――
合唱:甑盖打得翻翻转,婆媳和好合家欢。甑盖打得咚咚响,福禄寿禧万万年。

石城客家“打甑盖”一般由自家长辈或宗族长老们主持仪式并亲自担当领唱的“喝彩师”角色,而不是邀请“甑盖队”来祝赞。“打甑盖”仪式前,长辈要张罗三牲、水果、茶酒等到祠堂祭拜祖宗,希望先祖保佑儿孙娶回的新娘子能够早生贵子。石城“打甑盖”几乎人人都可参与,无论关系亲疏,都可以在仪式过程中大声喝彩、唱歌祝赞,既喜庆又欢乐,深受石城客家民众热爱。

[ 本帖最后由 yuanxianmin 于 2008-9-29 13:54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11: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