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61|回复: 0

乡土教育非仅为培养乡土情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4 19: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家在兴宁》 “培养乡土情的情感教育”能有多大作用?                        

    引用楼主cfox于2008-08-04 13:37发表的 “培养乡土情的情感教育”能有多大作用?

 在《也谈家乡兴宁的教育》和在《也谈兴宁留不住精英》62楼回帖中月光华华都提到了“培养乡土情的情感教育”,认为兴宁在这方面的教育近乎一片空白,导致兴宁学子学成后不为家乡效力。
  我个人还是以前的观点,不是兴宁学子不为家乡效力,而是无从效力。所以,就算有那些情感教育,成效也定当很小。举一个相似的例子,全国各地都在小学、中学甚至大学阶段进行了长时间的爱国主义教育,但是很多人还是削尖脑袋往美日等国跑,而且争取拿绿卡。这不就说明以前的爱国主义教育没有什么效果?这使我想起太史公的名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样说好象功利得过于露骨,可是很多人做得更露骨。
我觉得那些教育用处不大。当然学生大多还是比较纯洁的,所以比起某党的党纪教育来说,成效一定高很多。但要期望以此来改变兴宁的贫穷落后,似乎还远得很。




首先感谢同行cfox,这已经是我的《也谈家乡兴宁的教育》在《家在兴宁》引出的第二个帖子,对我来说,多少有些漂浮了。

回到正题,cfox怀疑乡土教育的作用,并拿爱国教育来类比,说明情感教育的无用。指出主导人的行为的主要是功利。

在这里,我觉得这个类比并不恰当,为什么呢?范围根本不一样,回想一下我们小时候所受的教育,我们要热爱党,热爱祖国。是党挽救了中华民族,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等等等等。试问,你是否从小就觉得对这些的感触特别深刻呢?当你能把这些话背熟的时候,你的心里踏实吗?答案大多是否定的。如此把党说成了我们唯一的生命线似的,无非是让我们忠诚于党,以后跟党走,而非出于对“人”真正的关怀。而我们不少最终还是跟着党走了,又是为什么呢?打个比喻,一个老大在一群小的们面前甩出一打钞票,跟我走,以后这些就是你的了。你也许是会跟他走的,但真的心悦诚服的跟他走吗,不是,不过是为了那打钞票罢了。这也是今天我们周围普遍存在的人间生态。

而乡土教育不一样,前文提到过,乡土教育并非单指农村,而是指与我们自身的生存最为息息相关的环境的总和。以人为原点,乡土就是单位圆。你说你对身边这个“单位圆”更饱含感情呢还是对党国更饱含感情啊?你认为是身边的这片土地养育了你,还是党国养育了你?显然,乡土比党国来得更亲切、更实在、更贴近我们自己。而党国比乡土更具一般性,属“单位圆”之外的更大的环境,属两个层面上的环境。用今天“以人为本”的思想绳之,何种教育更重要呢?

再者,培养乡土情,并非乡土教育的唯一目的,甚至不是最重要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生存,为了提高人的生存质量。那么教育的第一个层次就是教会学生认识我与非我的问题。第二个层次则是以“我”为中心,逐步了解周围的环境,家庭、家族、村落(社区)……,形成对乡土的起码认识,继而深入认识家乡的山川河流、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气候水文、风俗人情、历史人物、文化渊源、衣食住行、士农工商。认识的同时,不断提升学会适应环境的能力,从基本生存之道(家务、农务、工务、商务)、处世(处家、处族、处农、处学、处工、处商、处政等不一而足,将人处于社会各种角色之道授之,也许就是所说的公民教育吧),这第二层次才是乡土教育,而我们在这深入的认识当中,须对比外界的环境,须借助科学的力量,这才涉及到我们今天学校里的诸多学科的学习。而这类教育,已经是第三层次。也正因如此,我才说,今天的教育是重末轻本的。

到回头来说,乡土情感不过是乡土教育的一部分,乡土教育的大概过程是由认识而生情感,由情感而生思考,由思考而生变革,完整的乡土教育应该包括这个过程的四个部分,包含了人乡共存的思想。仅有情感之教育,类于矫揉造作的无病呻吟,不能自为体系。当然是行不通的。

[ 本帖最后由 萧月华 于 2008-8-4 19:3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andrew + 10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05: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