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http://www.heyuannews.cn 2008年6月17日 河源日报
---------------------------------------------------------------------------------------------------------
前 言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文化沉淀和产生人才的内外环境,一个难能一现的人才的出世,往往与这个地方的大环境和这位人才之前数代人的努力有关联。
于是,这个人才的祖籍地,往往又是人们了解、研究这位人才时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本土菁英
在我国近代史上,三位英雄先后横空出世,为推翻腐朽的满清王朝而作出卓有成效的贡献,他们就是太平天国中最具智慧的人物冯云山、石达开与近代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前者还得到过后者的赞赏。他们的祖籍地,是河源的龙川、和平、紫金:太平天国开国元勋、前导副军师后军主将、南王冯云山祖居龙川县石灰窑村;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祖籍地是和平县下车镇;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祖籍地是紫金县中坝镇。
冯云山:祖籍龙川石灰窑村
太平天国开国元勋、功绩最为显赫的南王冯云山,祖籍和石达开一样,也在河源市辖的乡镇,这可能是很多人未曾闻知的。
冯云山,本名乙龙。这个曾用客家话说动后来的翼王、客家人石达开参与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天生奇才(谢炳《金陵癸甲纪事略·冯云山传》评价),出生在广东花县(今花都),少年时与同是出生在花县的洪秀全一起学习古代经典。冯云山还很喜欢钻研天文、地理、兵法、历算,对相面术也有研究,他认为洪秀全“有王者风”,从此死心塌地为洪秀全出谋划策,成为太平天国最重要的领导者之一。
冯云山有毅力、有能耐,极受信徒尊重,最艰苦、最基础的七年紫荆山传教,均是冯云山奔走。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的加入,也是冯云山的功劳。《李秀成自述》曾提到:“谋立创国者出南王之谋,前做事者皆南王也。”
从文献记载和近年调查的资料看,冯云山祖籍广东龙川瓦窑村,早就是大姓大族,后迁花县狮岭尾。到他父亲当家时,因为族人太多,又从狮岭尾移居禾落地,冯云山一家祖孙三代,在禾落地薄有田产,是个亦农亦工、半耕半读、家道小康的普通人家。
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副会长、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陈周棠研究太平天国史多年,他认为,冯云山是太平天国前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也是一个杰出的农民革命宣传家、组织家和军事家,他不仅为太平天国革命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而且为太平天国革命作出了杰出贡献。但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长期以来,对于他的家庭情况、后裔去向问题,书上记载较少,而且有些材料以讹传讹。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陈周棠教授从1975年7月至1978年12月曾到冯云山的故乡——花县狮岭公社做了多次调查,对冯云山的花县始祖来自何地也做了多处走访和详细调查。
陈周棠说,在调查中,冯云山故乡冯姓老人介绍,狮岭姓冯的是从龙川县石灰窑村迁来的,迁来的始祖是贞定公(冯贞定)兄弟二人,他们一到花县就住在狮岭,狮岭墟就是冯姓开创的。贞定公居狮岭之后便与廖氏、王氏结了婚,生下恩连公等六个孩子。除第三、第五个孩子没有后代外,其余后人都分居在附近的双龙、四合、六王等村。恩连公住在狮岭尾,冯云山就是他的后人。
基于大量调查取证,陈周棠在他的著作《广东地区太平天国史料选编》中明确指出,冯云山祖居广东龙川县石灰窑村。著名历史学家、广西师范大学教授钟文典亦持同一观点,并为史学界公认。
石达开:祖籍和平下车镇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众英雄中的佼佼者。16岁被洪秀全、冯云山亲顾家门请出山,19岁统帅千军万马,20岁封王,24岁在西征中打败过曾国藩的湘军,清朝名帅曾国藩差点因此殉节而死,32岁被清廷凌迟处死。今年的6月27日,正是石达开逝世145周年纪念日。
石达开生前用兵神出鬼没,死后仍令敌人提心吊胆,甚至他身后数十年都不断有人打着他的旗号从事反清活动和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党人曾通过诗歌、小说、绘画等各种媒介宣传他的事迹以“激励民气,号召志士,鼓吹革命”。他深得民心,以致死后几十年,江淮地区百姓还称颂他“威仪器量”。石达开祖籍广东和平,迁居广西贵县,“因本县土人赶逐客人,无家可归”,同意与洪秀全、冯云山等一同扯起造反大旗。
和平县下车镇石头塘村石氏遗址是石达开祖辈居住的遗址。从石相宏举家落居于此,居住几代,在和平县下车镇石头塘墓葬较多。据《贵港市文史资料》(第21辑)载,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九世祖石相宏率六子迁移到广东省和平县下车镇石头塘落居。至他的第十一世祖石元启昆弟石元开首先(清乾隆三十年左右,公元1765年)从广东和平县移居广西贵?穴桂?雪县落居。至他第十三世祖石凤佑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左右又从和平县率家迁移广西贵县北山里那邦村落居,到石达开的儿子这辈,移去才五代。石达开祖籍是广东省和平县,亦是史学界公认的。
孙中山:祖籍紫金中坝
孙中山祖辈是从东莞还是紫金迁居香山(今中山)的,是以往数十年来有争论的问题。上个世纪30年代出版的孙中山年谱、传记,原采孙氏祖先明代居于东莞长沙乡(今上沙乡)之说。1942年中山大学教授罗香林在重庆出版了《国父家世源流考》,否定源自东莞之说,提出孙氏十二世祖于清初始从紫金经增城移居香山的论点。当时国民党党史会的一些资深编纂如邓慕韩、孙镜、莫纪彭、许师慎等曾撰文反对,但罗著得到蒋介石、于右任、张继题署,孙科、邹鲁、吴铁城、陈立夫作序,后来又获国民党政府学术奖,故此后出版的有关著作追述孙氏先世时几乎都采罗说。
1983年5月孙科夫人陈淑英在紫金中坝孙屋排题写了“国父是客家人,老家在紫金”的题词。
1986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委员会主席屈武为紫金亲笔题写“紫金中坝孙中山先生祖籍纪念馆”馆名。
1987年12月16日,时年99岁的国民党元老陈立夫为紫金“孙中山祖籍祠堂”、“孙中山祖籍纪念馆”题词。
1999年4月,孙中山嫡孙孙治强先生题写的“孙文先生祖籍纪念馆”和“祖父孙文祖籍在紫金”以及挂图等一批文物,在紫金中坝孙中山纪念馆展出。
孙中山先生的祖籍是紫金中坝,早已为他的后裔及史学界承认。
2003年9月8日,定居美国的孙中山先生的孙女、孙中山和平教育基金会主席孙穗芳女士率儿子王祖耀等一行来到紫金县中坝镇孙屋排,先后拜祭了孙氏先祖的墓地和祠堂,并亲笔题词“寻根问祖”和“国父孙中山先生祖籍在广东省紫金县中坝镇,希望恢复中山镇原名”等。这是百年来,孙中山后裔第一次到紫金寻根祭祖。
2007年3月23日上午,孙中山祖籍纪念馆在紫金县中坝镇发昌村孙屋排举行开工奠基仪式。孙穗芳和省、市有关负责人为纪念馆动工培土。孙穗芳分别为该县中山中学、中山纪念小学和庆龄中学亲笔题词。
孙穗芳在她专著里的《孙中山家族世系表》中记载了孙中山的祖宗有松(考)、骆氏(妣)是在“明永乐年自河田迁至紫金中坝,为入粤始祖(入粤一世)”。传至孙中山先生为十八世。到了连昌(考)、陈氏(妣)(入粤第十二世)时,“清康熙年间由紫金中坝迁居广东增城,复徙中山(香山)县涌口门村”。
早在明末,孙中山的先祖孙鼎标(生卒年月不详)已在紫金从事反清斗争。孙鼎标绰号孙大食,紫金县中坝镇发昌村孙屋排?穴原良庄甲公馆村?雪人,是孙中山入粤始祖孙有松第十一代孙,外迁香山(中山县)连昌公之父。
明朝末年,紫金解元钟丁先起兵勤王,孙鼎标亦举兵千余响应,成为钟丁先的得力部将。后率部至博罗县会同韩如炎部攻打惠州清军,孙鼎标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激战3天,攻破惠州。清顺治八年至十三年(1651-1656年),又与永安县令王孙兰大小百十战,声震清廷。
过了200多年,孙中山成为革命先行者,进行反封建运动,遥遥呼应了他的先祖。
另据《紫金县志》记载,紫金“中坝”曾叫“中山”,孙中山祖籍在河源市紫金县中坝镇孙屋排村。1947年紫金县行政设置中有中山乡,乡公所所在地在中山圩(即现在的中坝圩);1949年5月,紫金县解放,全县划为4区28乡,其中附城区辖中山乡;1950年5月,紫金县改设5区27乡,第一区辖中山乡;1957年12月,紫金县撤销区的设置,改为29个乡(镇),其中有中坝乡,至此再没出现中山乡的名称。也就是说,解放后中山乡的名称还在紫金一直保持了10年之久。
作者: 凌丽
网站编辑: han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