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6-27 18: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山客家拼音方案
声母20个
b (把) p (怕) m (妈) f (花)
d (打) t (塔) n (拿) l (拉)
z (遮) c(车) s (沙)
g (家) k (卡) h (下)
j (姐) q(谢) x (惜)
v(挖) ng(牙) (阿)
说明:1、没有普通话的翘舌音,即zh、ch、sh和r
2、声母v虽然没有用来拼读普通话,但是普通话声母中收有v,也即是国际音标[v];
3、声母ng在很多方言中均有出现,四川方言和广州白话的“我”的声母均为ng;
4、“阿”其实没有声母,我们将其声母称为“零声母”。在普通话中零声母与i开头的韵母相拼时,常书写变形为“y~”,在此我们保留此方法;在客家方言中零声母不与u开头的韵母相拼,所以就不会出现“w~”这样的拼音。
韵母55个
第一组:开音韵母
a(阿) o (哦) ê(个) i(衣)
u(乌) ao(拗) ai(哎) ou(呕)
oi(开) ia(夜) iao(腰) iai(戒)
io(靴) iu(油) iê(叶) ii(醋)
ua(挂) uai(乖) uo(过) ui(跪 )
ioi(艾)
说明:1、韵母a、o、i、u、ao、ai、ou与普通话拼音方案发音相同,而其他的韵母都是由这几个基本的韵母“拼接”而成;
2、oi=oai ,iu=iou ,ui=uei ,ioi=ioai ;
3、没有普通话的韵母e,只有ê。普通话中的“也”、“捏”、“且”等字均含有韵母ê,即国际音标[e]。为了书写方便,将ê书写为e。这样以来,普通话和客家方言均含有韵母ie,且发音相同;都含有韵母e,但发音不同;
4、韵母ii是由i加一个空韵组成,发音效果近乎一个长音i,即国际音标[i:];
5、关于韵母ioi,目前只收到中药“陈艾”的“艾”一字。
第二组:鼻音韵母
am(三) an(间) en(恩) im(今) in(应)
un(吞 ) on(安) ian (烟) ion(软) uan(关)
m(毋) mg (鱼) ang(硬) iang(影) uang(框)
ung(公) iung(穷) ong(长) iong(姜)
说明: 1、没有普通话的ing、eng ;
2、韵母en与其在普通话拼音中的发音相同,不是ên书写变形而来;
3、韵母an、ian、en、in、un、uan、ang、iang、uang与其在普通话中的发音相同;
4、on=oan , ion=ioan ;
5、ung、iung分别与普通话拼音中ong、iong发音相同,ong=oang,iong=ioang;
6、四川人都觉得成都人说“三”“烦”等字很特别,其实成都话“三”“烦”等字的韵母均是am,而不是an,估计是成都话吸收客家话词汇的表现。
第三组:塞音韵母
ap(发) at(抹) ak(白)
ot(喝) ok(学) êt(克)
it(七) uk(缩) iak(壁)
iok(菊) iêt(月) iuk(肉)
uap(刮) uok(廓) uêt(国)
说明:1、为了书写方便,将该组韵母中的字母ê也书写为e;
2、ap、at、ak的韵尾p、t、k在拼读时没有真正发音,但是ap、at、ak与a的发音效果又明显不同。从发音部位来看p、t、k分别来自唇间、齿间和舌根,所以ap、at、ak的发音方法是先发a音,然后快速将嘴形分别收于刚要发p、t、k的状态。
声调表
调类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阴入 阳入
调值 44 13 31 53 1 5
书写1 1 2 3 4 5 6
书写2
例字 妈 麻 吗 骂 一 月
说明:
声调的高低通常用五度标记法:将声音高低均匀分为五度,低音用1表示,高音用5表示,3为中音,4为中高,2为中低。
第一音:阴平44——起于中高,止于中高,不起伏。
第二声:阳平13——起于低音,升到中音;
第三声:上声 31——起于中音,降到低音;
第四声:去声53——起于高音,降到中音;
第五声:阴入1——念低音,不拖音,不起伏,短促有力;
第六声:阳入5——念高音,不拖音,不起伏,短促有力。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