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栗园围的村民们在古戏台上为游客表演秧歌舞。本报记者周霖摄
因避战乱,史上从中原迁徙到龙南县的客家人,兴建了一种在主房四周围以高墙和炮楼的民居,这便是客家围屋。高耸的炮楼、森严的炮口、厚实的城墙,铭刻着历史的厚重和岁月的沧桑。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围屋紧闭的“门”悄然打开,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幅突“围”的场景,身后是一个个坚实的步伐。
突“围”之一:革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如今,行走在围屋里,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幅画面:憨厚朴实的客家农民敲打着腰鼓,跳着客家舞蹈,脸上洋溢着喜悦,眼里满是憧憬。
以前,一座围屋就是一个宗族,封建落后的陈规陋习格外森严。如今,围屋里的事情不再由族长说了算,而由理事会来作主。理事会成员由围屋内的村民投票选举产生,由11名理事组成的理事会每个月都要将围屋的旅游收入、围内事务等进行公示。在里仁镇栗园围,一个妇女组织——妇女小组代表大会深深地吸引了记者。妇女小组代表大会设立了科技致富岗、和谐文明岗、文化宣传岗等岗位,主要负责组织农村妇女开展卫生整治、文艺汇演等活动。围屋内妇女的地位大大提高,并在各个岗位上展现出自己的风采:廖彩英在文化宣传岗位上,组建起腰鼓队、秧歌队,大大活跃了农村妇女的文化生活;王素丽在科技致富岗位上,潜心钻研科学养鸡技术,发展养鸡产业,去年实现年收入10多万元,并带领李小红、李小宣等10多户农民走上养鸡致富的道路……在关西镇的西昌围里,一副贴在古老廊柱上的对联特别有意思:“男嫁女一代新风,女娶亲百年好合;小伙子出嫁喜全家,大姑娘把亲福满门。”以前,围屋内男方到女方家“倒插门”被族人看不起。如今,“上门女婿”再也不会受到歧视了,就在去年,西昌围的小伙子徐志强在围屋内众亲友的支持下,“嫁”到围屋外去了;而围屋外一个小伙子刘家华则“嫁”进了围屋里,还当选为西昌围的理事会成员。目前,该县围屋的“上门女婿”已达179户。
把围屋内出生的女性名字收进族谱,允许女性参加对祖先的祭祀活动……如今,重男轻女的旧观念已成过去,婚育新事新办等已形成风尚。仅去年以来,该县围屋里的群众主动放弃第二胎生育权的家庭就有390多户。
突“围”之二:走出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投身商海发家致富
改革开放前,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让围屋里的人依恋。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围屋,同时也唤醒了围屋里的年轻一代,他们纷纷走出围屋,追求更自由、更现代的生活。徐超便是从围屋里走出来的杰出代表。上世纪80年代,他离开关西新围到外面求学。1992年,走上经商的道路,先后失败了五次。但是,凭着一种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的精神,他在创业路上遭受失败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96年,他筹集资金开办了龙南县第一家“超市”——宏昌自选商场。经过多年的精心经营,现在已发展成固定资产超过2000多万元的宏昌商贸公司,旗下有5家连锁超市、一家酒店、一个矿泉水厂和一家旅游开发公司,建立了一个辐射半径达100公里的大型物流配送中心。
围屋人还依托“围屋效应”发展商品农业。西昌围的农民徐晓锋在西昌围边上的山岭种了100多亩脐橙,在脐橙园放养土鸡,年出笼土鸡20多万羽,年纯收入20多万元。围屋里的人还向旅游业进军,当围屋导游,在围屋内外开客家餐馆、照相馆。目前,从事围屋旅游业的人有1000多人。今年76岁的乌石围农民赖金平,为游客介绍乌石围,每天的导游收入都在300元以上。还有不少围屋里的人制作客家服饰、客家玩具及其他客家旅游纪念品进行出售。徐荣照创作的《徐老四传奇》,采用章回体小说的形式描写了关西围屋始主徐老四的传奇一生,吸引了许多游客购买。
走进每一座围屋,我们都能听到围屋里面的人外出创业的故事:关西新围的徐花,上世纪90年代从江西服装学院毕业后,先在广东搞服装设计,现在自己在东莞虎门开办了欧点品牌服饰公司,个人资产超过5000多万元;从杨村镇新屋围出去的赖李水,买下了全南县的关山钨矿,身价上千万元……据龙南县工商部门不完全统计,走出围屋创业的已达5700多户,注册资金超过6亿元,创造的税收占全县税收的60%以上。
突“围”之三:陈旧的老房子跻身为“文物”,开门喜纳八方客
龙南共有大小围屋376座,这些围屋大多建于明清时期,历经岁月的洗礼后,有些已破败不堪,而且一度“藏在深闺人未识”。
围屋的价值是改革开放后发现的。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研究中国民居的山本教授把关西新围喻为“东方的古罗马,建筑史上的奇迹”。2001年,关西新围和燕翼围同时跻身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县把全县围屋列为县级文物加以保护。2004年11月,在第19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上,关西新围被作为指定参观点,于是,以关西新围为代表的龙南客家围屋在世界上声名鹊起。
2006年,龙南拉开了全面保护开发利用围屋的大幕。对有开发价值、有代表性的客家围屋安排专项资金进行修缮,做到“修旧如旧”。同时,因地制宜,注重各个围屋的特色,大力挖掘文化内涵:栗园围按照“尊重历史、尊重现实、体现特色、提升品位”的方针,体现周易文化的玄机和神奇;佛仔围则挖掘曾作为知青点的知青文化,重现当年知青生活的场景;里仁镇渔仔潭围家家户户有酿客家美酒的传统,于是建设以赏酒、品酒、藏酒为主题,集展览、品尝、收藏、旅游观光功能于一体的客家酒堡;而位于桃江乡洒源村的龙光围是历史上三南游击队曾战斗过的地方,该乡正在把这里建成革命教育基地……100多座(个)古围屋、古村落焕发出迷人的新风韵。
为更好地开门迎客,龙南成立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实体,来对以围屋为主的古村进行开发建设。这些经济实体一般由参与开发的政府、企业、村集体和村民个人派出(或选出)代表组成,同时负责村庄整治、旅游开发、社区服务等。村民在经济实体中占有60%以上的股权,是经济实体的组织者和最大受益者。这一机制的建立,破解了产业发展的难题,拉动了客家围屋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如今,该县已形成了关西新围—栗园围—隘背围—渔仔潭围、长兴围—永安围—上马石围等8条精品客家文化旅游路线,开发了客家米酒、擂茶、花带等一批客家文化旅游系列产品。去年以来,共接待海内外游客近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0多万元。独特风韵的古村成了精美旅游景点,一个个古围屋、古村落串成了火热的旅游线路。
赖锦洪 本报记者邱玥 徐锦忠
http://jiangxi.jxnews.com.cn/system/2008/06/10/002768618.s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