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6-10 11: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组织架构的初步想法:
组织分为管理层,功能机构和独立支部。
管理层。组织的神经中枢,由具有社会经验和管理才能的人担任,特别强调积极性和前瞻性。负责制定组织的计划,领导组织开展活动。包括主席团,外联,策划,宣传等机构。
功能机构。管理层直接领导的具体功能部门。由有社会经验或者专业素养的人员组成,具有专业能力,可以解决专业范围的问题,可以独立开展活动。例如文化研究与保护小组,医疗卫生小组,青少年小组(义教/心理)等等。第二,包括临时性的项目小组,比如,某市某围屋的保护项目组,某市某校支教项目等等。
自治支部。组织的基层。由各社区或者学校的青年朋友自发向管理层申请成立。受组织管理,但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活动自行策划和组织,但必须经过管理层的审批,可以获得管理层和功能机构的帮助,活动必须有管理层或者功能机构的人员参与与监督。
自治支部比较容易操作。相信各学校的青年朋友都会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关键在于管理层和功能机构的建立和活动效果。
关于活动形式的初步想法:
日常活动运营制。一方面经营好服务基地,一方面积极开拓服务基地。特别是可以方便义工提供义务服务的基地,主要用于平常的活动,练习。在广州市区,可以是外来人口子女比较多的民办中小学校,也可以是某一客家人比较集中的社区,也可以是花都,增城,从化等地的客家聚居区。
临时活动项目制。针对会员的分散性特点,采取自由报名制和项目制管理。注重效果和效率,如果是经济方面的项目就要强调效益,如果是文化方面或者是科教方面的项目就要强调效果。此类活动一般要有既定的具体目标。活动的地理范围比较广,全国各地客家聚居区都可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