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451|回复: 13

玩石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10 16: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寿山石,作为国石评选名列四大候选石之首,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礼品,又进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人不知道寿山石吗?玩寿山石无非是两种,一是赏玩,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杨世膺认为,宝石也好,顽石也罢,审美的原则都是一样的,除了要“有形”还要“有序”,这就需要“玩”者要有美学的素养。二是淘买炒卖。一位热衷于此道的玩家说:怎么玩?就是玩眼光玩智商,从地摊上大堆的“垃圾”里,淘出有价值的石头,贱价买进,翻倍卖出。
        我有一个好朋友,他们夫妇二人都从事这个行业,我是属于兜里没啥钱的平民玩家,所以一般只是赏玩,偶尔收一、二件。我这位朋友名叫吴佳雨,男,1973年生于福州,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久和先生为师,后拜一级名艺人丁梅卿先生为师,1998年赴省工艺美术学院深造。作品个性鲜明,既有传统工艺风格又具现代气息。现为市中级工艺美术师、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省寿山石研究会会员。其作品《花果篮》曾获“福州市第十届工艺美术‘如意奖’大赛”二等奖。作品《花好月圆》获“福州首届‘风华杯青年艺术家’大赛”铜奖。作品《九世同居》入选“新世纪福州雕刻艺术五十名家、百名新秀精品展”。作品《玫瑰之约》获“2001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作品《佳偶天成》获“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作品《佛光观音》获“中国华东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他爱人在福州的樟林村开了一个寿山石加工厂。樟林村位于鼓山脚下,一条百来米长的村街两边都是经营寿山石工艺品的店铺,就是从每个巷子里进去也会发现一些店家,樟林市场的特点就店铺多与作坊一体,前店后坊,亦工亦商,若有你兴趣就能在这里观看到寿山石从原石到工艺成品的全过程。在历史上,曾有“东门派”的艺人居住在樟林村,这里的村民具有寿山石雕刻的基础。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公社的樟林大队曾有社办的石雕加工场,与寿山石雕厂合作,成为农村的副业基地。随着改革开放,那些公社培养的艺人开始独立雕刻,同时这里吸收了许多来自周边地区的石雕艺人,逐渐的形成了今天这样寿山石雕刻加工的集中地。 樟林市场出售的寿山石工艺品,有许多是初加工产品,量很大,价格上也有一定的余地,所以有许多其他市场的经营者来这里进货,最后就形成了这个集寿山石加工、批发、零售的“樟林寿山石一条街”。
      我发一张他的作品图片,名字叫:海底世界。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个作品也获得第七届“风华杯”金奖。可是怎么总传不上去,能请教一下吗?谁能回答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21: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S73R0036.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21: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S73R0031.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21: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S73R0020.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7 15: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16: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田黄

119210a73e3.jpg
田黄概述
  产于福建寿山的寿山石,是印章中的极品。田黄石是我国特有的“软宝石”。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出产,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其材质温润凝腻,在软质雕刻石中居第一品。明、清各朝均被作作贡品献入皇宫,被雕刻成御用玺印及艺术摆件,故田黄石又被尊为“石中之王”、“石帝”,故其身价无与伦比。从田黄石的属性看,凡经雕镌的艺术品,都可以当作文物看待,因为它不能复制,属没有再生性的艺术品。田黄石在历代本来产量极低,经过数百年的不断挖掘,到目前为止,已挖掘殆尽。历代挖掘的田黄石,能流传至今的,已成为稀世珍品,进入国内外的收藏机构。流散民间的,皆被藏家所珍藏。寿山石制印历史,至少可溯源到晋朝的“零陵太守章”。一般而言,寿山石含大量三氧化二铁,所以色泽显得特别绚美不凡,尤其田黄石更令人爱不释手。寿山石大致可分为田坑、水坑与山坑石三种类别。其中著名的田黄石属田坑石,产于寿山溪边的“水田中”,石质极为温润、绵密、细腻,并具有萝卜纹,有的还带有红筋或红格。田石产地在寿山乡到高山峰之间,分为上中下坂田和溪中搁流田四个区域,产量小,因而相当珍稀难得。田石按色分田黄、红田、白田、灰田和黑田,田黄又分桔皮红、桔皮黄、金黄、枇杷黄、桂花黄、熟粟黄等。田黄因质佳色浓,稀少难得,尊为“石中之帝”,价格极高,早有“一两田黄一两金”之说,而先如今田黄的价值可以说是“一两田黄万两金”,足以见得其收藏价值。
  所谓田黄,顾名思义,就是产于寿山田坑中的黄颜色石材。笼统地说,田黄的产量并不低,留在民间的旧田黄件和印章也不少。但值得提醒的是,田黄的质地优劣悬殊,价值高低差异大,不能一概而论。而值得收藏、高价投资的也仅是田黄中少部分特征明显,各方面俱佳而无可挑剔的上品。要品鉴一枚上品田黄石材或田黄印章至少得掌握以下几点:
  一、色。既然是田黄,直观的第一眼就应当是它的颜色———“黄”,这必须放在首位。因为黄颜色是中华民族的正色,是国色,“黄” 和“皇”又是谐言,和封建社会的皇帝沾边。这无疑会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所以,田黄的“黄”,就要求黄得浓艳俏丽,黄得娇美醒目,黄得明朗神采,如同金子般的灿烂。如果外面有包裹着的皮质层,如“银包金”、“金包银”、“乌鸦皮”等品种,也应当要求色差大,黄白分明,黑黄清晰。而某些颜色黯淡、混浊,偏杂色或模糊色的田黄,即便质地不错,块头再大,也称不了上品田黄。
  二、质。田黄的品质高低优劣一般以“六德”作为欣赏、品判的标准,即细、洁、温、润、凝、腻。上品的田黄,可集凝结、脂润、通透、纯净、细腻为一身,宝光四溢。握于手中,如同婴幼儿的肌肤,温嫩细润无比。平时即使不加养护,也能保持湿润,无干燥之感。同时,上品的田黄,纹理要美,格路要少而浅淡,如生有皮质层,应求薄而质细者为佳。
  三、形。石材或印章以高大方正为优。但田黄“无根而璞”,出土时均为椭圆状,一般人不忍取方正。那么,如果是椭圆形,则应尽量取饱满、浑圆、规矩,长、宽、厚比例协调的为好。那些矮、小、仄、薄,棱角尖凸,未加取舍,纯为凑重量的则不值得高价入藏或投资。在形的方面,宁要小巧而别致的,不要选择大而平庸者。
  四、工。除上述三点外,上品田黄玩件、印章还必须要有制作工艺。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田黄亦然。即便是质优的田黄,如未雕未琢,无钮无工,充其量也仅是一块上等石材,一方美石而已。
  田黄石走红的时代背景与价值
  在明朝田黄石被称为“黄石”,未被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至明末才引起当地名流的注意。据施鸿宝《闽杂记》记载:“明末时有担谷入城者,以黄石压一边,曹节憨公见而赏之,遂著于时。”田黄石真正引起人们的重视,身价陡增是进入清朝的事。
  自清朝统治入关,复灭了明王朝以后,建立了清朝政权,为了巩固其统治,清政府一方面镇压反清力量,另一面大力恢复经济,并在全国采取了以汉文化为特征的一系列文化统治措施,利用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历史人物、各地有文化背景的物产,与上天联系起来,与朝廷统治者有机的联系起来,从而达到统治人心的目的。如康熙皇帝梦与关羽对话的故事轰动全国,并下旨在关羽的原籍山西解州按皇宫规格修建关帝庙,一时关帝庙遍布全国。这一举动,利用了人们崇尚正统的心理,大大削减了人们的反清心态。田黄石就是在这种政治措施逐步完善的形势下交上了好运,被尊为“石帝”、“石中王”的。乾隆皇帝梦见玉皇大帝赐他田黄石,并赐书“福、寿、田”三字,元旦以田黄祭天的故事,在文人达贵中流为美谈,以福建寿山所产的田黄石,喻上天所赐“多福多寿,王土广袤”,意味着大清江山为上天所赐,以宣扬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全国臣民必须忠于大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意识。为此,乾隆皇帝大量收藏田黄石,多用田黄石治以印章。有名的“三希堂”、“长春书屋”印和以一块田黄石镌成的“惟一精惟”白文方印、“乐天”朱文圆印、“乾隆宸翰”朱文方印的三连章都是乾隆皇帝以田黄石制的印章,现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这样一来,朝野上下竟相购以田黄石制印,以炫身份,或为祈福、祈寿、祈田(田喻土地、喻产业)而收藏田黄石。或以田黄石制印。为此,田黄石的身价,一发而不可收拾。有郑洛英《无题》诗可证:“别有连城价,此石名田黄”。
  当时,田黄的价值以重计价,与黄金等值,所谓“一两田黄一两金”或“易金数倍”,“黄金易得,田黄难求”。至清末,普通田黄价已涨到“三倍黄金”,史树青先生《清怡亲王田黄对章》谓:“田石产于田中,无脉可寻,呈天然块状,沉积田底,采掘极难,多为当地农民掘田偶然发现。得者视为至宝,故稀有而见珍。…… 今则田坑久绝,黄金有价,田黄可以无价矣”。可知田黄石极难开采,是田黄绝少的原因之一,再者,笔者所见收藏家之旧田黄印章,多为数分高之矮印,从纽式可知原为盈寸之石,(多为薄意形钮),均为得之者磨去印文,刻已名号,碾转数人,已成“侏儒”,若再磨则无法制印。由此可知不少田黄印多因履磨而消失,此为田黄印绝少的原因之二;田黄产于“寿山溪”旁水田底之砂层中,产石地总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清代末已遍挖一百余年,今石农挖之数月而不得一石,旧日石农偶而寻得,亦被台湾人购运国外,此为田黄印绝少的原因之三。其价格已无法以黄金而计,数年前,笔者见朵云轩在日本东京分店之石章价目表,其中有一方不定形无皮田黄,印面为1.4×0.9、高为6.2厘米,重量约27克左右,定价为2720000日元,近国际黄金价的百倍,由此可知田黄在日本的习惯价格,此为不定形印,若是方印,则不可估量。在1999年6月福州市举办的“精品拍卖会”上一块500克左右的不定形田黄起叫价2100万元人民币,合国际黄金价的 600倍。这个喊价,创下了国内田黄价格史上的最高记录。至于此价是否合理或能否成交,并不重要也不在这里探讨,重要的是更加说明了“今则田黄久绝,黄金有价,田黄可以无价矣。”
  田黄石的产地、生产现状与种类
  1、田黄石的产地与现状
  对于田黄石或称为“上坂”、“中坂”、“下坂”的,过去人们一直不能甚解,尤其是外地人,在概念上总是空泛的,为此,笔者曾于72年、87年、98年三次到寿山田黄产地进行了考察。98年在那次考察,在友人的带领下,可谓详尽。在寿山村南面的内外洋隔界的高山山麓中,一股小清流从溪口流出,此溪当地人称为坑头溪。从溪口流出大约五、六百米间和从高山西侧流下的大段溪汇合,汇合后的溪流就是寿山溪。沿溪而下,弯弯曲曲,从寿山村内外洋绕过,又与发源旗山的大洋溪交汇。交汇处,溪中有一巨石,溪面突然狭窄,水流湍急,人们原先在此处设置水车碓米,故称“碓下”。经廻龙、双溪、带下及结门潭后缓缓流入连江县境内。人们将产田石的沿溪水田分为上、中、下三个地段,俗称以“坂”。对于这个“坂”字,外地人多不解其意,或认为有什么奥妙,其实是地段和地点的意思。将田黄产区分为上坂、中坂、下坂,这也是当地人的习惯称谓。文人们根据“地名从当地”的习惯原则,著之于书,公之于世,遂成为田黄产地的正式称谓。前人将坑头溪与大段溪交汇的大段以上的水田,称为上坂,大段到大洋溪交汇处这一段的水田称为中坂,此后至碓下的水田称为下坂,从碓下到结门潭称碓下坂。近年来寿山石农根据近二十年来所产田黄质地和生意需要又习惯地将中坂、下坂合称中坂,碓下坂称下坂。各坂所产田石分别称之为上板田、中板田和下板田。
  就产田石而言,据记载,在这“从坑头发源地到下游的结门潭,总长大约七、八公里。数百年来,就在这溪旁或宽或窄、总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的水田中曾产过不少珍贵的田黄宝石”。但是,也就是在这样小的产地里,经过人们数百年的挖掘,在民国时期就有“久不产石”的传闻。我国改革开放后,寿山村民为“寻宝”又掀起了二十年的扫尾挖掘,在这二十年的挖掘中,可以说是把所有能挖到的田土又重翻了数遍。有时是全村男女老幼齐出动,不分昼夜的挖掘。目前的状况是:除中坂地段的二亩四分地,由当地政府用石砌起加以保护禁止再挖外,其它田中就连小指头大小的“田黄仔”也遍挖殆尽。当地石农仍在不停地挖掘,他们将地段扩展到上坂的山边,偶尔能挖到质差的小块田石。
  2、以地段区分田黄石:
  三坂田中所产的田石略有区别,但是这种区别,不是本质上的区别,只是色泽与质地显现上的区别,就是同种田石根据质地及色泽微妙的变化可大致分出何坂段所产。
  上坂田、产于上坂,以色泽略浅者为多。林文举先生云:“上坂田质偏嫩,细腻而晶透” 。方宗珪先生亦云:“色淡而质灵,酷似坑头水晶冻”。也产色浓黯褐而质如鹿目类的杂田,同时也产白田和带黑皮的乌雅皮田等。
  中坂田、产于中坂地段的水田中,大多色、质俱佳,曾多产色浓而质嫩的标准田黄。也产白田及乌鸦皮田。
  下坂田、产下坂地段,以往给人的印象是质地凝腻,色泽黝黯,多产桐油地田或黑田,但后来也曾产过不少质地灵透的上好田黄冻,该地所产田石常含细黑点。
  —碓下坂田、产碓下坂地段,质地虽灵而多硬黝,乾裂偶带青皮;黄而红褐,外层色浓至里而趋淡、萝卜纹明显、细密而稍直。多有虱卵状的小白点。另外还有一种无皮、无萝卜纹、质地嫩,裂格少质地通灵度稍逊,色泽与下坂田相同,也含有虱卵状小白点者。
  溪管田、在中板溪管屋附近的溪底出土的田石,当地石农称之为“溪中冻”或“溪管田石”或“溪坂独石”,透明度极佳。专家们认为是经山洪冲荡而落入溪底的田石,田石久蕴水中,受其浸蚀,外表泛淡黄或暗赭,石质倍加莹澈。在整个寿山溪底偶能发现。
  搁溜田、即流石当地人称“猴流田”、“滑溜田”。(搁溜为方言滚动之意),田石经田父耕作翻地,山洪雨水的冲刷转移而露出地面的田石,往往一部份经阳光曝晒而退化,变的粗涩干裂,纹多偏直、偏粗。色泛绿灰,皮黄而少,肌里伴有黑砂钉与小白点。在上三坂及溪田表层及碓下到回龙、双溪、带下的沙土表层可见,在这些田石中也可见到如染酱油式的田石,或无纹或有如丝状纹,特别细密。
  九手田、产于碓下坂至善伯山脚一带的寿山溪深层砂土中。掘采艰难产量稀少,相传采掘时溪底的土石须倒九道手方能运到地面,或曰,五人为股,一人因采石断手一只,共剩九手,故称之。该田肌理或无纹或纹细如丝,皮多稀薄,色有褐红色,也有淡黄色而泛白者。质地通灵,偶见零星小白点与黑钉。
  硬田、各坂所产肌质坚硬而粗劣的田黄,皮泛微绿,质如鹿目皮,甚至如牛旦皮,肌理或无纹,或纹路粗杂,通灵度差且含硕砂。质地略好的类于杂田。而杂田差的也类“硬田”。无一定标准,然而以硬田制作印章者,仍不失庄重品格,当优于其它山石,兹因属田石家族,无山石火气的“皇家”风度所致。
  3、 以色泽区分田黄石:
  田黄石的色泽普遍泛黄色,无论是白田、红田、黑田、绿田、银裹金、乌鸦皮等,虽色泽各异,但骨子里均带黄味,这是田石泛称田黄的一个重要原因。田黄的各种称谓是在产地、色泽基础上的称谓。如“上坂田”,即“上坂所产田黄”、“乌鸦皮”即“黑皮田黄”,“白田”即“泛白色的田黄”等。
  橘皮红田、色如红橘皮,即橘皮黄之最浓者,色艳似红,黄中泛红。产三坂田,鲜艳通明,萝卜纹细致入化,文举说“材积不盈两”,占田石产量比例最少,极为稀罕,故材、形俱佳者被列为田石极品。
  煨红田、表皮的一部份为枣红色,其它部份则泛黄,或带黑皮及黑斑,产于上、中坂田中,此为田父烧草积肥等人为原因至使土中小田黄受高热而产生变化的产物。一般质地坚硬、乾涩、无明显萝卜纹,材积极小,不为藏家所重,见有以作随形小印章者,印身刻巧色薄意,也可爱。
  橘皮黄田、色近橘皮红,略泛黄色。三坂田均产,以色泽取名,或有皮,或无皮,多有细密的萝卜纹,质嫩色浓,凝灵润洁,鲜艳通明之标准田黄。邓散木《篆刻学》记载清末田黄价值时说:“其橘皮黄,四方者,两以上,价三倍黄金。”实指此石。用此田作印章可显庄重而堂皇,见帝王气象。为田黄之上品。
  黄金黄田、以色泽取名,即橘子快成熟时其皮之金黄色,明快而灿烂。三坂田均产,或有皮、或无皮,萝卜纹细密而隐现,为黄中带赤的标准田黄。以此田作印章者,可显富贵而雍荣,有敌国巨派,为田黄之上品。
  枇杷黄田、色黄如枇杷色者,有浓浅二色,色浓者,较之黄金黄略带赭意,似桔皮黄,色浅者稍淡,香港、厦门等地人均喜此色,三坂田均产,以色取名。或有皮、或无皮,萝卜纹细密有致,温润可爱,气度典雅之标准田黄。以此田作印章者,端庄而显书卷气,乾隆皇帝不少御书玺印即用此田制成。为田黄之上品。
  桂花黄田、色如桂花,或浅枇把黄。三坂田均产,产碓下坂为多。以色相取名,较之枇杷黄田略淡而泛粉色,石皮或有、或无,萝卜纹或隐或现,色泽虽淡,仍娇艳无比,深受闺中人所爱,巾国 夫人或大家闺秀多喜以之为印章,随身雅玩,庄重而清雅,据陈兴邦先生云,宋美龄的“宋氏”小玺即选桂花黄田。
  鸡油黄田、如鸡腹中之块状鸡油者,三坂田均产,以色质取名,灵腻而细嫩、石皮与萝卜纹如桂花田。制为印章,有隐现富贵之感。
  熟栗黄田、以色相取名,色如熟栗,三坂田均产,以制印章,庄重大雅,不失文豪气派。吴昌硕“一月安东令”印,即以此田为之。
  肥皂黄田、色如黄肥皂,较之熟栗黄色淡而滞腻。三坂田均产,有时皮略厚,时有杂质,通灵度也略差,上等肥皂黄田可列为田黄中下品,差者俗称杂田,曩见旧日文人常以之为印,究其原因,价廉而不失格调故也。
  糖粿黄田、以色、质取名,色泽黯褐而质如鹿目,三坂田均产,又如浙江临安之玉山山黄,多不通灵,然不失田黄韵味,多无石皮,或有少量石皮,一般无萝卜纹,时有少量杂纹,不明显。以之作印章,甚为大方,格调高于水坑山坑之石。价廉而能以别尊卑,为文人们欣羡之主要原因。
  蜜蜡黄田、色如蜂蜡,三坂田均产。以色、质取名,较之鸡油黄滞结,人称之为“蜜蜡”,因产量少未见之,旧日曾见一小印,见之愕然,不知其名,主人告之为“蜜蜡印”,索观之,果为蜜蜡黄田。
  蕃薯黄田、色近蕃薯,三坂田均产,以色、质取名,质燥凝,多无纹,不通灵。上等者可列为田黄中下品,差者为杂田。为印者甚多,也倍觉可爱。
  白田、白色田石,以上品者,色近羊脂玉,又似坑头白水晶而泛黄、泛红。多产上、中坂田。有格,似血缕,萝卜纹细致而鲜明。差者色白而浑浊,有白皮深入肌理。此田稀有为贵,旧日以此田为印章者多高官达贵,以显纯洁、清廉,多不注目,行家见之惊然。
  金裹银田、白田有黄皮者,罕见。多产上、中坂田。甚名贵。曩在山西太谷见有陈巨来为孔祥熙所制小闲章。即此为之,黄皮薄意为林清卿雕。甚雅。
  黑田、黑色田石。或黑中泛赭,或黑中带灰,带灰常有黄皮肌质较其它田石粗,萝卜纹或粗而显,或细而密,产于三坂田,在铁头岭一带水田中居多。近于杂田,人们多以制不定形闲章者。
  绿田、青绿色田石。肌质细腻而透明,萝卜纹细密而有条理,旧日通常将其列为黑田之中,其实比黑田质优,但极罕见。近日见在善伯山下九手田一带有出土。
  乌鸦皮田、又称“蛤蟆皮田”,为田黄、白田外裹黑皮者,皮微透,略带绿灰,或青绿色,肌理多伴小黑钉,多产于下坂一带。制作印章以不定形闲章为好。
  银裹金田、以外白内黄两种色组成的田石,色泽明快淡雅,质纯净而细嫩,萝卜纹细密隐约,一般材积较小,制印多作不定形之闲章。
  田黄鉴别
  田黄石的鉴定
  1、田黄石的地质生成
  田黄石的矿物成份,目前地矿学界认为是由高岭石族矿物组成,其中以地开石、高岭石为主,还含有石英、黄铁矿、辉锑矿等。它与寿山石的矿物成份基本相同,是由寿山石“进化”而成。它的成因,目前学术界基本达到了共识,即认为属寿山村南面矿系的原生寿山石因受长期的风雨剥蚀,自矿床分离散落于山坡下,经溪水冲刷搬运至溪旁及附近,逐渐被砂土层复盖,在田中沉积下来,埋藏于田底,形成了“冲积型寿山石砂矿藏⑧”。该砂矿受周围土壤、水份及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在长期表生作用下,辉锑矿便会转化为锑的氧化物。这种锑的氧化物和氧化铁在田底地下水的作用下,对地开石浸润,使地开石集合体染色。使其颜色往往显得外浓而向内渐淡。质地变得格外的晶莹、温润,并在表面产生了石皮,肌理出现了隐约有致的萝卜纹,红格纹等特征,仿佛能散发出光彩。这些田黄石的化学成份,生成的原因,以及它的萝卜纹、石皮、格纹等特征,都是田石鉴赏者普遍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2、田黄石鉴定的三个概念
  在田黄石实际的鉴定当中,人们往往不采用地质鉴定的方法去细究它的化学成份,而是通过眼学来解决问题。所谓眼学,即直观、感悟的方法。通过直观、感悟迅速得出结论:是或非,真或伪,优或劣。
  在田石鉴定中,有一种本来是它坑之石,前人误定为田坑石;或在市场上遇到的印石,石贾含糊其词当田石以售;或有人持而求鉴;另一种是以它石经过人为的作造,如染色、做皮、凿形、镶嵌等手段伪造的假田坑石,从田坑石鉴定而言,前者属明是非概念,后者属辨真伪概念,当然明是非在某种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辨真伪。
  明是非的鉴定步骤有二:界定是田坑石还是它坑之石,这是明是非的第一步。在这个界定的概念基础上,进一步建立鉴定田坑石与接近田坑石的其它掘性石的概念体系,通过“比较”二石的外相特征,进一步认识田石的质性。这是明是非的第二步,两步合一,以达到田坑石鉴定明是非的目的。
  辨真伪的方法是在把握田坑石天然生成规律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田坑石辨真伪概念体系。鉴定步骤也有二:一是从识真入手,在一堆鉴品中,将真田石捡出,剩下的就是假田石。或一件鉴品,先确定是否真田石,如果不是,那就假田石。二是从辨伪入手,将伪田石捡出,剩下的即为真田石。或遇到一块“田石”,看是否有假,主要是看是否有伪作的痕迹,是否他石假冒。总之,以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在鉴定田石当中,有时明事非和辨真伪是掺在一起的。曾见过有一种真假掺半的田黄,1972年冬,有太原古董商小老高携一块大田黄石雕来售。高约15厘米,宽约18厘米,厚约8厘米,不定形,高浮雕山水人物《牧归》。从外表包装及雕工可判断为清中期作工,小老高言称是徐沟王氏家旧物,匣为木制,软缎装里,已破,露出绵絮,匣盖上有王端臣题“田黄巨山”四字签。枇杷黄色,初观之有做旧痕迹,从山顶部,山腰前后凸部、底部露亮处,身部,牛身部凡属亮处共有十余处看均为田石无疑,色泽各略有差别,其余处被人造石皮与人造包浆作雕刻掩盖观察不清。但掌中感觉总觉不对,似略轻又不知所以,后细察之,发现在一山坡亮部失掉一小块石皮,致细观察,乃以胶粘合而成,遂顺藤摸瓜,方知凡亮处均为拼接粘合而成,接缝全由雕刻掩映不易发现,后经细审,整体以黄高山石坯而制。此种鉴例,既是辨真伪概念,又是明是非概念。若是该鉴品已确定为田石,则根据色泽、质地及用途评其优劣。即田石鉴定的评优劣概念。评定田石优劣的概念体系则是在确定田坑石标准的基础上建立的。这个问题在谈田石的种类时已阐明,不再赘述。
  3、认识田黄石的“质”与“相”
  在田石鉴定中,要解决明是非、辨真伪的问题,就必须下“识真”功夫,认识真田石。真田石是由它的质性因素与相性因素构成。质性因素是田石的质性,是守恒而不变的,是田黄石的内因,它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相性因素具有可变性,是在本质因素的作用下显现给人们的一种表相,不是一层不变的,在质性因素起作用时,显相因素可起印证作用。
  田石作为宇宙中的一种物质,在特殊的环境中生存了数百万年,其质性已经发生了一定变化,已经形成了它的本质规律,这就是田黄石的质性。这种质性是一种不可见的非线性的高级物质构成,不是能以现代科学仪器所能测到的可见物质。如同人的经络,是以任何仪器也测不到,而客观存在的光导系统是同一道理。但是这种高物质却能作用物体分子的运动:“在北京的隆冬季节,印泥常常冻结,如果把田黄石立于其上就可立即解冻。郭柏苍《闽产录异》所称田石“盖地气挟土力所结者,故隆冬不泐”即有此意。还有人说,长期服用田黄石粉末,可以延年益寿⑨”。正是由于它这种高物质作用人体,使人体细胞发生变化的原因。为此,如不从它的质性去把握而是将由质性反映出来的外表特征去鉴定,往往会自生干扰因素。如将田黄的共同特征:呈卵形的块状独石为鉴定田石的入手依据,则只限于原石与随形雕件。若经加工为印章之后,这一特征业已破坏,将无据可依。如将田黄的所谓三大特征:石皮、萝卜纹、红筋作为鉴定田石的重要依据,则只能作为鉴定部份好田黄的重要依据,如作为鉴定一切田石的依据,必出差错。因为有的田石,这些特征并不明显,亦使无据可依。如将田石呈透明或半透明状作为鉴定依据,但有的浓度高的田石都呈不透明状。可见这些显相因素,都具有可变性,只能是辅助因素,在主要因素起作用时,它将起推波助澜作用。在鉴定田石明是非、辨真伪目的达到之后,有的因素可以转换为田石优劣鉴定的主要依据。对于鉴定田石的主要因素,前人已经认识到,虽然反映在他们的著作中只有只言半语,却已道破真谛。如近人章鸿钊《石雅》中说:“首德而次符”。这里所说的“德”并不是指质地,质地仍然是“符”,质地为可见之物,皆为相,相皆为“符”。何为之“德”,所谓“德” 者,乃“道”也,道是以语言阐述不清楚的本质规律。诚如老子如云:“道可道,非常道”。这就是说,可以说的“道”,已经不是所指的“道”,而是由道反映出来的质相,可见章鸿钊已深知真谛,却点到为止。鉴赏家们天天手中揣摩着田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逐步由表及里地认识到质性的存在,但由于无法以语言论明白,不得不再退出来,再由田石的质性所反映出来的各种质相特征如温、润、凝、腻、细、结等方面去入手,将之称为“六德”,这里所说的“德”,已经不是不可言之“德”,而是假名之德,但又不是完全的表相,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质相。其中温、润、腻是通过直观与感悟来实现的,而且感悟的成份更大。从这三个特征来说,更属质的范畴。所谓“温”,即“久经蕴藏在土里,有出土之气,或曰为宝气,即使是新出的田石也宛如旧石⑩,这点,能凭感悟而得出。近年来,有田石鉴赏家林文举先生用可见性光源测试法,检验出田石六德中“温”的存在:“各色田石,即使是白田或黑田,灯下透照石心皆泛黄泛红之光,宝气灿烂”⑾。从而大大提高了田石鉴定的准确性。这是他多年实践而发现的。所谓“润”即久浸水中,有如“露之欲滴”,“石里生泉⑿。所谓“腻”,即如久经泡入油中,肌里油溢。细、凝结也是直观感觉,还是以直观分辨来实现的成份大。所谓“细”,即指组成的分子极微,极小,如婴肤。所谓“凝”即凝灵成冻状,清澈如镜。所谓“结”,即指分子结构紧密,结实如铁。在六德中,“温”是最主要的。它接近田石质性,有了它,田石便可宝气灿烂。
  4、如何把握鉴定田石的质性因素
  要把握田石的质性因素,须靠观相与感知的结合,观相是常规思维完成的步骤,感知是灵感思维完成的结论。两种思维本来是格格不入的,常规思维是人们习惯的逻辑思维推理法,是一种量变思维,它的表现形式是,不管对待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过程,如认识过程、做的过程。具体到鉴定上,须从表相入手,逐步深入,罗列出许多表相特点,用这些特点比较鉴别,最后推出结论。一步错了,步步错。有时条件不具备,依据不充足,只能存疑待考,其优点是一步一个脚印,有根有据;缺点是永远也推不到不可见性的本质上。感知是灵感思维作用下的一种质变的判断,人们对鉴定例证无数次的体验、认识中,积累了雄厚的量变信息,由量变到质变,量变因素多了即会产生质变的、潜在的物质能量,在运用熟练时,大脑的思维就调动这种能量,这种能量就在舜间,自动化地完成鉴定任务。当一接触到鉴定物品时,即与鉴品的质性能量信息发生共振,免去逻辑推理的过程,直接得出结论。鉴定的结果正确与否是一刹那间的事,它的速度与思维同步。然而,有时鉴定却是错误的,原因就是平时积累的量变信息本身发生自身干扰,使错误的信息干扰了正确的信息,使提炼错了的信息与其它不同质性的信息发生了共振,导致了鉴定的错误。由于量变信息常规思维的自身干扰,不能上升为质变信息,不能与物体的质性信息发生共振,凭主观推理法推出结果,有时也是不能避免错误的。所以说,能否把握鉴定质性因素,关键在于能否将平时在常规思维作用下积累的量变信息是否准确,量变到质变信息转换是否熟练。换句话说,即平时能否运用灵感思维,也就是直观思维(常规思维下的反思维)去思维问题。
  田黄石的质性信息和其他鉴品的质性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一种潜在信息,在常规思维作用下,则需要一层一层去剥,剥在最后,非以灵感思维捕捉不可,否则不能避免错。如灵感思维运用的熟练时,就能自如地把这个潜在的质变信息转换为显信息调动出来,发生共振,从而达到鉴定正确的目的。
  田石的假冒与辨别
  用“掘性坑头石”冒充。掘性抗头石俗称坑头田,因属独石,又产于坑头溪口附近的砂土中,是一种未成熟的田石,略有蕴藏在泥土中的温润,细度也极近田黄,润度与亮度与田石无异,由于酸化较透,极似下坂田黄。萝卜纹略显齐直,呈水流纹状,或牛毛纹状。可见石质比较结脆。优秀者“价值与三坂田等同⒀”。较差的坑头田,人们通常称掘性坑头石,外形棱角突出、多无皮、酸化层薄,色外黄而内淡,灯照之泛白色,若如解石为方印材,如同水坑石然。无萝卜纹或似棉花团状纹,山石气重且含砂砾者。因无地热养之,缺少氧化作用,温润度自然也差,不能作为田石价而购之。
  用“掘性高山石”(鲎箕田)冒充:该石为掘于砂土中的高山石,分有二种,一为淡枇杷黄,多为民国二年产,一为熟栗黄,前者光泽似田,后者色相似田。外有淡黄色的薄皮层,因山地干燥表皮的铁质酸化程度无法与田石相比,质地大多腻而通明,但松软温润度远不及田黄,亮丽度亦差,无宝气溢出感,萝卜纹呈粽粒状,但田黄的粽粒状比较溶化,掘高山的粽粒却呈未溶化状,且粗而显露,如橘囊纹。偶有绵砂或红点。色泽外表一层似田石,内则泛白,有红格,色鲜如血缕⒁,且干燥,又时伴有原矿产的岩层色格,不若田石红格,多显褐黄或赭黄色,且较沉稳而湿润。虽有一定收藏价值但远不及田黄。
  用“鹿目格”冒充。鹿目格俗称鹿目田,产于寿山都陵坑附近的砂土中,距尼姑寮不远。为块状独石,比重大。多色暗如桐油黄,少数也有灰、黑、白者,肌理通常皆浑浊不透,质粗而干涩。常裹黄皮,多薄,亦有带乳白色皮者,不透明。皮下的带霜红粉状色晕,且多含砂钉。裂格多为纵横交错之大格,也有材大而无格的。唯质温、润可混田石。三十年代曾开采,一一批鹿目格间有萝卜纹,但为牛毛状纹,与田石各种萝卜纹都不似⒂,不难辨。藏家购买鹿目保值者,多与雕工联系起来,如有林清卿,周宝庭,林文举等名师雕刻者,上等的鹿目将比值于中等田黄。
  用“碓下黄石”冒充碓下坂田。碓下黄石当地石农为商业的需要,称其为碓下坂田,它确实产于碓下地段,但是它是一种不甚透明、质硬而涩的石材,无皮,无萝卜纹,亦无裂格,质色如糖粿黄田,比重在2.9以上,在手中有死沉之感,肌质中含有虱卵状白泡点。
  用“掘性都成坑”冒充。掘性都成生于土中,亦有萝卜纹,石贾每用以充下坂黄,有的黄金黄都成偶有红格,质地细腻也偶有如鹿目的石皮,近似田石。分辨这类石材时,一是看温润度,掘性都成温润度差于田黄。二是看纹路,掘性都成之纹为曲而细之水流状、绵絮状纹,与萝卜纹不同。掘性都成皮黄心淡,有的泛灰色,不若田黄质里泛红。掘性都成的特点是山石气重,质结而坚,肌理多杂而不纯,时有细小的白杂点,不难分辨。
  用“贴岩都成坑”冒充。贴岩都成坑其贴岩石的一面极凝灵润泽,但温润及凝腻度不够,局部有疏网状萝卜纹,由于其处于贴岩,仅一面凝灵似田石,渐向里色泽渐浑。不难辩认。但以都成坑论价,高于鹿目格,与中等田石相似。
  用“蛇匏”冒充。蛇匏为近似掘性都成的独石,一般肌理呈灰白色,似白田,但通灵度差,质地多不纯,含有杂色渣点,或白砂点,山石气重,比重大于白田,其里泛灰白,不难辨认。
  用“贴石黄高山”冒充。四十年代产者甚佳。该石亦如贴岩都成坑然,贴石一面较凝灵,色栗黄而明朗,似田石,深入一、二公分则近米糠黄,无萝卜纹,背面反而有萝卜纹,但颜色不一,是其破绽,一见即知。
  用“芦荫”冒充。芦荫为掘性独石,酷似田黄,但色泽灰暗,质地燥结而微坚。
  用“溪蛋”冒充。溪蛋产月洋溪中,外观略似田石,无皮,无红格,无萝卜纹,质地属芙蓉石性,其里泛白。与田石有明显区别,不难辨认。
  用“善伯洞”冒充。善伯洞本为矿洞名称,有部份结晶体,温润通灵,似田黄冻,故有以将其加工雕刻后冒充田黄石者,该石无石皮,属山石,致细观察,肌里多含金属细砂点及粉白色浑点,俗称“花生糕”不难辨认。
  用“牛旦黄”冒充。牛旦黄俗称牛旦田,块状。主要产旗山南麓的溪底及田地土中,质地略明润,但粗糙,外裹黄色或黑色的石皮,这点略似田石。肌里无萝卜纹,不通灵,隐有细白点,比重大,易辨识。
  用“黄冻”冒充。黄冻本为水坑冻石,如枇杷黄,质地通灵,易与上坂田黄相混,鉴别的主要根据是黄冻无石皮,色泽表里一致。温润度逊之。细辨即知。
  用“老坑黄高山石”冒充。在老坑高山有栗黄色者,亦有纹,但与萝卜纹不似,较松而宽。久经油浸,亦润。但质松而粗。凝、润、腻不够。
  用“白水黄”冒充。白水黄为高山石,质硬不通透,有的白水黄有黑皮者,肌里也有层纹,却不似萝卜纹,有碎裂纹,却不似格纹。当地石贾骗极外行人用之,极易辨。
  用“白高山冻”冒充白田。白高山冻有的有萝卜纹,多作粽粒状,或水流纹状,质松,乏温、腻结,可辨。
  用“民国二年白高山石”染色冒充。该石有萝卜纹者,极似田石之不规则网状纹。用黄连或藤黄水煮之,能似桂花黄田,但常有不透明之硬块,质坚。同时缺温润、腻度。易辨。
  用“太极头石”冒充。该石质晶莹透澈。有红、黄、白诸色。往往以黄、白色再染色,借其有萝卜纹状的纹路骗人。
  用“高山荔枝冻”冒充。荔枝有萝卜纹,将白荔枝染色,然坚脆,温、凝、腻度不够,近年在广交会上见有冒充者,售数万元一条。
  用“高山牛角冻”冒充黑田。牛角冻本属水坑石,色黑中带赭,通明而有光泽,偶然肌里有格,也有水流状的萝卜纹,较密而直,黑田的萝卜纹弯曲而较松。质乏温、润、腻度,细审之也不难辨认。
  用“连江黄”冒充。连江黄产寿山东北部之金山顶,外地人称干黄,连江人及青田人称山黄,色黄质硬多裂,肌里显现有直纹,不通透。清时便有北京商贾常赝田黄石贩售。其属脉状矿石,无砂矿共有特征,石质存在根本差别。易辨。
  用“金狮峰独石”冒充。该石产于金狮峰,有黑色裹皮,较之田石的乌雅皮更加乌黑、厚密、无萝卜纹,不通透,质地粗糙干涩,山石气重,易于辨识。
  用“房山石”冒充。产于北京城西之房山,石贾取之以色料泡煮后,以冒田黄石。质松,无纹,乏温、润、腻度,易辨认。
  用“黄色朝鲜石”冒充。近二十余年以该石冒充者不少,多在台湾、香港市场,近见在广州、北京出现。该石细嫩,而凝润,半透明,色艳而迷人。朝鲜有网状萝卜纹,也有牛毛纹者作平行状,即一方印章者两面有平行纹,另两面则无纹,也不似田石的萝卜纹。易辨识。
  用“富矿石”冒充。近年来多以青海富矿石冒充者不少,富矿石为黄色的软石,色艳迷人,但较薄,不到二厘米厚,两面为平面,夹有白石皮,一般雕高浮雕,硬度约在1.5度,用指甲能划动。
  田黄九德
  细:乃粗之反。田黄石的组成分子极为细微,用肉眼或一般的放大镜看不到其组成颗粒,细则匀净,这是一切美玉宝石所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
  结:为松之反。指田黄的组成分子极为紧密。石结则坚实耐用,不易碰伤,雕刻花纹或治印不易模糊,不易蹦坏;石结则光泽正、亮、好,石质粗松光泽则黯然不正;石质若细而结,入手则有滑感,反之则粗涩格手。
  温:乃凉之反。田黄石埋藏于寿山溪旁的田土里数百万乃至数千万年,早期可能还有温泉浸泡,入手有温和之感,不似水坑之石,或其它蕴藏条件较差之石,入手不如田石温和,有的甚至有阴凉之感。
  润:为干之反。田黄石因长期受寿山溪水的浸渍,石质很滋润,不干燥,不脆,抚之宜手,刻之不易碎裂剥落。
  洁:乃杂之反。即田黄石的组成分子极为纯净,没有什么“虱卵”、“花生糕”、“金砂地”等杂质,看上去非常纯净可爱。
  嫩:为老之反。田黄石的上品,如田白、橘皮红、黄金黄等,其质地皆如婴儿之肤,柔嫩可爱。而劣质田黄或其他下等印石,则有老、干之病,观之、抚之则生人厌恶之感。
  腻:乃枯寡之反。如久泡油中,石质油性好。油性好则石性较稳定,小的碰伤以手抚摩即可愈合。油性差则干寡枯涩,不但欠美感,而且易生裂痕或白点。温润细腻则如玉女之肤,美妙异常。
  凝:洁、结而润者即为“凝”,乃黯浊之反,呈冻状或半透明。凝之甚者,即为晶莹、全透明。田黄石一般呈微透明或半透明。
  灵:为滞涩之反。上品田黄有灵气,有天生宝气,如有生命之光在闪动。但这种光同时又是内敛的、蕴藉的,没有火气,没有夺目炫耀之气,没有浮华虚躁之气,没有市井烟火俗气。这种宝光也就是田黄的灵魂之光了,如与鉴藏者的心灵感会,则更为赏心悦目。
  田黄有九德。具八、九德者,为上品田黄,如黄金黄、橘皮红、橘皮黄等;具五至七德者,为中品田黄,如桂花黄、鸡油黄等;四德以下者,为下品田黄,如桐油地、蕃薯黄、肥皂黄等。“九德”也可用于品评其它印石的石质,具六德以上者可谓上品印石;具三至五德者,为中品印石;具一、二德者,为下品印石:一德不具,乃石之最贱者,不入品评之流。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21: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灵石之韵

年轮_灵石之韵
http://www.tudou.com/v/iJHqoTitls4/v.swf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9 08: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的收藏
DSC04224.JPG
DSC04225.JPG
DSC04233.JPG
DSC04237.JPG
DSC04242.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9 08: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的收藏
DSC04247.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9 10: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到母亲河挑拣"金木水火土"石,如何挑?

要到母亲河挑拣"金木水火土"石,如何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9 11: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namlow 的帖子

何为"金木水火土"石?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9 22: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海底世界 的帖子

通常在河滩下流都散布着多种矿石头, 如何选出能代表"五行"的石头.
"五行"=
木:
土:
水:
火:
金:
http://www.zhou1.cn/yixueyuanli/1790.html
色彩五行
木:青、碧、绿色系列。
土:黄、土黄色系列。
水:黑、蓝色系列。
火:红、紫色系列。 
金:白、乳白色系列。  周易中国

五行间相生相克的基本关系如下: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周易中国

居室色彩的合理搭配,正确的运用五行颜色来调节我们的人体能量场。 
  假如某人喜欢在居室里布置较多的绿色系列,因为五行中水生木的关系,所以在布置青、绿色系列的同时亦不妨布置一些蓝、黑色系列。但倘若没有代表五行中 “水”的蓝黑色系列,反而有大量代表五行中“金”的白色系列,那便较为不妥。因为五行中“金”能克“木”。 
  至于代表五行中“火”的红、紫色系列,于此间居室中可以用但不宜过多。因为木生火的关系,木见旺火则有耗损之象。 
另外,代表五行中“土”的黄色系列亦可以用之。 
假设某人喜欢在居室里布置较多的红色、紫色系列。五行中木生火。所以同时亦不妨布置一些绿色、青色系列。而不宜使用大面积的蓝黑系列,以免犯 “水”(蓝、黑)克“火”(红、紫)的忌讳。  内容来自周易中国

 此外,属土的黄色及属金的白色均可布置其间。 
  假设某人喜欢在居室内布置较多的黄色系列,因为“土”的颜色为黄色系列,根据五行中火生土的关系,喜欢黄色的人亦不妨于居室内布置一些红、紫色系列。但倘若不见红紫色系列反而见大量的青、碧、绿系列,就不太相宜。因为五行中木(绿)克土(黄)。(注:盆栽植物不以木论,而以土论。) 
  其余代表“金”的白色,代表“水”的蓝、黑色均可采用。 
  假设某人喜欢在居室内布置较多的白色系列,五行中 “金”的颜色为白色系列,五行中土生金,所以黄色系列与其较配。但要注意,五行中火克金,因此如果选定白色为家居的主色调,就少用最好不用红紫色作为搭配。 
  其余代表五行中之“水”的黑色系列及代表“木”的绿色系列亦可用之。只是不宜太多。 
  假如某人喜欢在居室里布置较多的蓝色、黑色系列。如前所列,因为五行中金生水的关系,所以居室里布置一些在五行上属“金”的白色系列亦有利。但倘若不见白色反而见到较多属“土”的黄色系列,那便较为不妥。因为五行中 “土”能克“水”。 
周易中国

  代表“木”的绿色系列与代表“火”的红色系列可用,但不宜过多。至于很多混合色调,其中的生克原理较为复杂,暂不论述。另外,还有“五行反侮”的现象:例如五行中水克火,但火比水旺则不受其克,反成“火旺水干”的形势。这也即是大面积的红反而能克小面积的黑,可见五行贵在均衡。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所代表的主色调,每一个对色彩较为敏感的人都有他所喜欢的颜色,这其中蕴涵了人生的玄机,亦可由此解读出数不清的潜在信息。说来有趣,人对某种颜色的好恶之心态是随着他时段的不同而在不同。
周易中国
"色彩五行"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再来:
http://www.zhou1.cn/yixueyuanli/12502.html
五行是什么
“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尚书•洪范》记述的是周武王与箕子的对话,其中谈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内容来自周易中国

现在很多反中医派或是反易学派,一提五行,有人就不屑一顾的说是迷信,有人还穿凿附会说是五种物质,对应大自然的金属,树木,流水,烈火,土壤。叫嚣着,酒精是液体是水,能克火吗?这就是他们把五行当做了五物了,如果明白五行原理时,他就知道酒精形态属性为水,性能属性属火有挥发性,色泽属性是金,透明光泽。反对一门学科就得先要完全了解一门学科,否则就如同小学一年纪的学生,对着你大声的说,一是不能减五的,我想你也最多会说,孩子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
周易中国

  周易中国

其实古人是把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归纳为五种属性:“木”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火”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土”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或性质;“金”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或性质; “水”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作用或性质。

本文来自周易中国

  周易中国

无论是在易占中,还是在中医中,从五行中对应到的事物,我们都应当是对应它们特有的属性,而不是错误地对应是大自然中的金属,树木,流水,烈火,土壤。
周易中国

五行学说认为,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着一种联系,这种联系又促进着事物的发展变化。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相生,含有互相滋生,促进助长的意思。相克,含有互相制约、克制和抑制的意思。

内容来自周易中国


周易中国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附:五行对应表 周易中国
http://www.zhou1.cn/yixueyuanli/12502_3.html

五 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 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 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五 窍 目 舌 口 鼻 耳
五 液 泪 汗 涎 涕 唾
五 主 筋 血脉 肌肉 皮毛 骨、发
五 藏 魂 神 意 魄 精
五 方 东 南 中 西 北
五 季 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 化 生 长 化 收 藏
五 色 青 赤 黄 白 黑
五 气 风 暑 湿 燥 寒
五 志 怒 喜 思 忧 恐
五 味 酸 苦 甘 辛 咸

http://space.yaolan.com/27190/blog/7634755.html
一年也有五季之说,春、夏、长夏、秋、冬,正好与心、肝、脾、肺、肾对应,科学地吃在五季,可以把身体五脏照顾得服服贴贴。  
 

[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10-5-19 23:08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6 13: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漂亮!喜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5 08: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跟风暴涨之后 黄龙玉近期短炒行情正在降温

资料图片
  经过一轮脉冲式的短炒行情,黄龙玉行情逐渐冷却。记者调查发现,无论是福州收藏市场还是在黄龙玉的产地云南,黄龙玉近期短炒行情都在大降温。

    业内人士称当下的玉器市场乱得很,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2007年前后,新疆和田玉猛涨,导致青海和俄罗斯的玉浑水摸鱼,纷纷假借和田玉之名涨价。”福州收藏家陈先生说,当下,翡翠价格的攀升带动仿翡翠的“黄龙玉”疯涨,又是一场由羊群效益引发的收藏闹剧。闹剧的背后,必然以悲剧收场。

    中高档货产地交易冷清

    陈先生平常喜欢玩玉,在他的印象中,在上世纪90年代初,黄龙玉就现身市场,“当时根本不值钱,按斤卖也没人给个正眼”。进入本世纪,高档的黄龙玉手把件的价格才有一定行情,不过普遍在2000元以下。今年黄龙玉的行情突然被拉涨,手把件的价格被炒到大几千甚至数万元。

    不过,记者日前在黄龙玉产地调查发现,中高端黄龙玉有价无市,产地黄龙玉被当饰品销售。8月28日,记者在云南昆明当地一玉石交易市场发现,中高端黄龙玉交易行情冷清,当地店家表示,中高端黄龙玉当前有价无市,当前以卖黄龙玉的饰品为主。

    在云南昆明七彩云南玉器店,黄龙玉的手机链每条价格从20元至60元不等。记者挑了一条60元的黄龙玉手机链问店家,当前价格是否比往年有所提高,店家表示只是涨了些,涨高了也不好卖。

    据了解,目前国家尚未对黄龙玉进行科学的命名和出台鉴定标准,现在参考的标准是2009年7月1日云南省开始实施的地方标准《黄龙玉分级标准》。

    福州黄龙玉行情仍走高

    记者走访福州收藏市场发现,黄龙玉近期价格还是一路上升,行情未受多大影响。“有人囤货居奇,将黄龙玉的价格炒高以获利,这种趋势只能持续一时。”据福州资深藏家余女士介绍,黄龙玉目前还不能被鉴定为宝石,本身的价值并不高,行情走高是炒作的结果。“珠宝行业的很多商家都不做黄龙玉、阿富汗玉这块的生意,以阿富汗玉(和黄龙玉体质相似)为例,其产量大、硬度不够、无油脂,也不被鉴定为宝石,收藏价值不大。”余女士认为,阿富汗玉被炒作起来的可能性很小,但行情难测。目前黄龙玉和阿富汗玉的价格是“冰火两重天”,但对于识玉的人来说,黄龙玉、阿富汗玉都不在值得收藏之列,因为它们本身价值不高。一旦炒作风吹过之后,收藏的风险较大。

    藏家提醒:别给炒家“抬轿”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和田玉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青海或者产自俄罗斯,但是你要是去市场上问,他们肯定都会告诉你是正宗的新疆和田玉。”买买提是新疆人,近期在福州跟记者说起和田玉也是一肚子怨气。虽然他对和田玉有一定了解,可也常看走眼,被人忽悠。

    买买提说,与黄龙玉不同的是,和田玉本身具有较高价值。他曾经以17元的价格买入一块和田玉,现在已经有了12万元的价值。“无论是收藏黄龙玉还是和田玉,不是行家最好不要轻易收藏,要不很容易受骗。”买买提先生告诉记者新,疆、云南等地玉种很多,如白玉、俄罗斯玉、青海玉等,很多玉外观相似,不是内行人根本无法辨认。

    福建收藏家协相关会负责人告诉记者,黄龙玉正是在翡翠市场上遭到热炒的新晋主角。作为所谓的“新珠宝”,黄龙玉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它主要由玛瑙质、大理岩以及其他一些非玉质的矿物成分组成。在这位负责人的眼里,黄龙玉只能算是玛瑙质地并且含有大理石成分的杂玉,属于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的玉石品种。

    业内人士建议,黄龙玉遭遇爆炒是沾了翡翠的光,短时间靠概念炒作,如果参与抬轿,就有可能是博傻游戏的牺牲品,风险极大,最终得不偿失。
http://www.cnarts.net/cweb/news/readnews.asp?id=188600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4 16:2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