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97|回复: 11

惠州传递呈现四大看点 火炬手包括66名客家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9 11: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惠州火炬传递活动中,火炬手共有208名,其中66名为惠州本地火炬手,“新客家”“老客家”各占一半。今日火炬传递现场,将有500多名台胞共同见证火炬传递。




昨日傍晚,火炬传递路线南湖边一处高楼上国旗飞扬。

本报讯 昨日,北京2008奥运火炬接力惠州传递活动新闻发布会在惠州宾馆举行。会上,新闻发言人详解惠州得以成为火炬传递城市的“革命历史”、“客家地区”两大优势。惠州火炬传递活动中,火炬手共有208名,其中66名为惠州本地火炬手,“新客家”“老客家”各占一半。今日火炬传递现场,将有500多名台胞共同见证火炬传递。

两大优势惠州得以入选

惠州市政府副秘书长程茂良介绍,惠州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广东站”奥运火炬传递城市,主要因为惠州是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东征”、“东纵”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惠州是以客家话为主的城市,符合省组委会“广东省内火炬传递途经广州粤语区、深圳普通话区、惠州客家话区、汕头潮汕话区四大语言区”的安排意图。

惠州有幸成为奥运火炬境内传递广东站的四个传递城市之一,对促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筹办2010年第13届省运会意义重大。陈茂良说,在惠州火炬传递活动中,火炬手共有208名,这些火炬手来自社会各个层面,“工农商学兵”均有代表,另外还有外籍人士,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其中,年纪最大的是来自佛山的火炬手,64岁,年纪最小的是来自博罗中学的张文怡,18岁。

惠州火炬传递四大看点

圣火绕水而行 陈茂良介绍惠州火炬传递路线看点时说,奥运火炬5月9日在惠州进行传递,圣火绕“水”而行,“湖中名城”精华尽在其中。火炬从位于东江之畔的惠州市体育馆出发之后,迂回穿行于两江(东江、西枝江)两湖(西湖、红花湖)之间,尽览这座“城中湖,湖中城”的美景,领略浓厚的东江民俗文化、东坡寓惠文化和东江革命历史文化。

东江文化异彩纷呈 5月9日,圣火传递沿途将有客家山歌、舞蹈、醒狮、舞龙、舞麒麟、舞火狗等传统艺术精彩献演,加上起跑仪式和庆祝活动,圣火将穿行于一道异彩纷呈的东江文化艺术长廊之中。

新老客家共举圣火 惠州是以客家方言为主的地区。在这里,老客家的热情好客、崇文厚德,新惠州的现代大气、开放包容,凝聚成惠州人精神。这在本次火炬手选拔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此次圣火在惠州传递,成为市民最关注的大事,而惠州选拔的火炬手只有66名,“老客家”、“新客家”各占一半。

倾城迎圣火 据了解,圣火传递在惠州民间受到热烈欢迎,出现了万名市民签名护圣火等热切盼奥运圣火的生动场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9 14: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除66名本地客家人外,肯定还有不少外地的客家人。河源就有一个。另外,河源还有6人明天要到汕头传递圣火。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9 14: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一棒将是象棋特级世界大师吕钦(惠阳客家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9 22: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中66名为惠州本地火炬手,“新客家”“老客家”各占一半。
————————————————————————————
所谓“新客家”,不过是外省移民尔,盗用“客家人”的名义,,,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9 23: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分配比较满意。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0 01: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幽壹 于 2008-5-9 22:42 发表
其中66名为惠州本地火炬手,“新客家”“老客家”各占一半。
————————————————————————————
所谓“新客家”,不过是外省移民尔,盗用“客家人”的名义,,,

其实如今已到了无法更改的地步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8 02: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vel 于 2008-5-10 01:14 发表

其实如今已到了无法更改的地步了!

怎么会无法更改,,,我们客家人要坚决抵制和反对这种说法,,,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8 11: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坚决反对一切的无意或有意将客家人等同与移民,将移民等同于客家人的做法。反对将移民称为“新客家”。

客家无新老之分,客家仅指讲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客家话的群体和个体。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8 12: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hd136302 的帖子

江西有新老客家之分的。客家迁移史中停留在赣南的客家人为老客家,明末清初从粤闽两地迁入江西的客家人为新客家。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8 12: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level 的帖子

这只是学术界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的提法,不是民间的说法。

民间存在两种情况:
1、不承认自己是客家人,称梅州客家人为客家,如惠州“本地人”、南雄“本地人”。
2、承认自己是客家人,讲的话是客家方言,自称“本地人”,把明末清初从粤闽两地迁入江西的客家人为“客籍人”、“怀远人”,但不称“新客家”。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9 01: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hd136302 的帖子

补充说一下,这些赣南“本地人”,应该还有一定比例的不懂或不承认自己是“客家人”,不知道或不承认自己说的汉语方言是客家话。这一定比例的“本地人”,无论是否认识到自己所说的汉语方言是客家话,是否自认是客家人,但应该都不会把客家划分为“新”和“老”。


“惠州火炬传递活动中,火炬手共有208名,其中66名为惠州本地火炬手,‘新客家’‘老客家’各占一半。”
——从文章的描述来分析,我还是看不出“惠州本地火炬手”中“老客家”是否指讲惠州“本地话”的?“新客家”是否指讲梅州一类口音客家话的惠州市籍人?
又或者是“老客家”指以上两种人,“新客家”指移民(外地来惠务工人员及新入籍惠州的市民)?
但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不应该提“新客家”、“老客家”,把客家划分为新老和把移民称为“新客家”都是不科学的。

我认为只有在一种情况之下才可以一定程度地称“新客家”——经过两三代人的同化,以客家话为母语,自认为是客家人的身份。
文章中提到的情况应该不属于这一类。所以如果非要区分新老,应该冠于区域名称,如“新广州人”、“新惠州人”、“新广东人”、“新厦门人”(我算是“新厦门人”,我不是闽南人,我户籍在厦门,在厦门生活)。

[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08-5-19 10:34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9 11: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错,在地名前冠以“新”作为前缀是没有问题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2-4 08:0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