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50|回复: 0

客家廖姓源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5 10: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ndcnc.gov.cn/datalib/ ... L/DL-20040210132235
姓氏名称: 廖


泰顺县廖氏 聚居泰顺县大安乡北底后样村。开山祖吾斯,系出福建汀州上杭县,为花公18代裔孙。


宜春市廖氏 分德翁公和花公两个支系。德翁公是江西宁都光景的9世孙,宜春廖氏的开基祖,有12个支系散居在全市15个乡镇,有的已传至36世。


瑞金市廖氏 一为西关清河郡廖氏,一为武威郡廖氏。清河郡廖氏,始祖寿郎,是宁都县廖氏始祖崇德21世嗣孙少四郎的长子,于宋代景炎年间迁入瑞金。已传至29世,约有 2000多户,1万余人。武威郡廖氏,开基祖起兴,字席麟,系花公传下24世裔孙(徽公房),青年时期由粤人赣,在瑞金成家立业,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于都县廖氏 大部分是崇德的后代,也有从福建迁来的顺昌廖刚的后裔。居住在于都的廖崇德的后裔,有的其祖先从福建迁入,有不少是广东兴宁县开基祖德源的后裔,从广东迁入。分布在小溪上嵊、张天窝、上北乡油麻坑、山塘窝、西乡坳背、南乡李坑、南乡新居前、下北乡珏田村、马安大坪脑、贡江镇蔬菜场等处。

兴国县廖氏 兴国县僚溪廖氏,江西虔化始祖崇德公后裔。友麓任兴国县令,是僚溪廖氏一世祖。已传至42世。兴国聚景堂廖氏,开基祖昌公系花公之子,现已发展到花公第35世。

萍乡市廖氏 萍北廖氏,清顺治年间由新余徙来,始祖期祥系凝公30代孙。萍西廖氏,系福建杭永廖氏始祖实蕃公的后裔。

宁都廖氏 宁都是中国廖氏的发祥地之一。开基始祖是崇德公。自浙江松阳迁入,始居西门鹅鸭塘,后迁清泰乡麻田、汉源之间。后分流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如廖凝、廖融等。现有人口约42000多人。

石城县廖氏 全县廖姓人口约万人。清河郡廖氏均从宁都迁入。还有先后迁入的武威郡廖氏和汝南郡廖氏。主要分布在屏山镇、横江镇、小松镇、琴江镇、大由乡、木兰乡、龙岗乡等城镇乡村。

会昌县廖氏 自南宋宁宗开禧年间第一支廖姓家族进入会昌开基创业,至今已有790多年的历史。其间先后有36支廖姓家族从福建、广东和省内县外徙居会昌。分布在全县22个乡镇中的小密、洞头、高排、文武坝、中村、麻州、白鹅、站塘、周田、清溪、西江、晓龙、永隆、湘江、筠门岭等15个村庄。

寻乌县廖氏 分别居住在县城以南的留车和县城以北的澄江两个镇的5个自然村。石碣村现在全村人都姓廖。明朝泰昌年间,由花公传下的第8世孙文兴从广东平远县迁来。族亨村,明成化年间由福建武平迁入,开基祖是廷卓、廷兰。桂岭城下村,明万历年间迁入,开基祖是汉玉。北亭村,明朝末年迁入,先公廖三郎,字文宗。桂岭水东村,明代大六公为避祸乱,从福建汀州迁入开基立业。

安远县廖氏 出福建汀杭花公系下,北宋仁宗朝迁入定远县长河村。开基祖为政公4世孙念二郎。念二郎字德明。

定南县廖氏 开基祖法明公系福建上杭花公8世裔孙,明朝建文年间由广东长乐徙居老城,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为全县大族之一,人口有4万多。县内还有天花一九曲廖氏,是广东兴宁始祖德源的后裔。

龙南县廖氏 桃川太平廖氏,古之桃川,即今龙南。太平廖氏源于福建侯官,属武威郡系。始祖符三生于元朝延祐年间,殁于明朝洪武年间,闽之侯官进士,曾任广东翁源县尉。元至正年间定居桃川太平,至今已有650多年,衍传了23代,现有人口12000多。龙南江东廖氏,明朝宣德年间,开基祖子盈公由广东翁源县迁江西龙南江东,子孙蕃衍,已传24世,人口已过3万,为龙南望族。龙南下迳廖氏,开基祖盈满于明朝初年由福建永定迁入,繁衍生息至今。下迳是一个小山村,有“雷峰毓秀,渥泉钟奇,俗则敦尚朴素,人则常存真诚”之美。龙南鸦背廖氏,开基祖文宽是福建上杭、永定廖氏始祖实蕃公的 11世孙,明朝宣德年间徙居江西龙南。

上犹县廖氏 主要分布在梅水乡、营前镇、社溪镇、黄埠乡、沿湖乡、平富乡、金盆乡、双溪乡、水岩乡、陡水镇、源溪等地城镇乡村,多为德源公后裔。其中源溪廖氏,系武威郡望,最早进入上犹县境内是在唐末,开基祖十三宣义,由赣县迁入。

崇义、大余、赣县、遂川等县廖氏 以上各县如崇义磨刀坑、金坑乡,赣县廖家村、大田乡等地均有廖姓分布。

南康市廖氏 主要居住在城区附近的珠和田、洋台上、大坪乡,潭口的迳背、岗背、案背和金银坪,唐江的藕塘、黄麻坑等乡镇的181个村落,有廖姓4万多人。花公第20世孙翔仪于公元1660年首迁南康。敏公5世孙德源由闽西迁居广东兴宁,其子敬斋生9子,人称“九思”,其中就有“六思”的后裔于明末清初陆续移居南康,以思明公房裔孙在南康廖姓人口中居首。


福建省



清流县廖氏 居住在田源乡廖武村。廖武村,古称廖屋坪,现百分之九十村民是客家廖姓。这里四面环山,土地肥沃,景色秀丽,历史上有架上金盆、三峰耸峙、二水萦回、虹桥跃鲤等十二景。廖氏家庙的堂联就是这样写的:“二水绕金盆,源长流远;三峰朝祖庙,人杰地灵。”

宁化县廖氏 人口约15000人,主要分布在淮土、方田、曹坊、石壁、济村、中沙、安乐、治平等乡镇。有如下几个分支系:达郎后裔,北宋嘉祐年间,镇万之五子达郎自江西宁都迁入宁化济村定居。英郎后裔,明万历年间徙居宁化石壁桥头,现已传至39世。景祐后裔,明洪武年间从江西宁都迁来禾坑村。卿祥后裔,宋代由石壁迁居安乐碟上。宠应后裔,明成化年间徙居宁化县中沙乡上官畲村。

长汀丁县廖氏 现居长汀县境内的廖姓人有1800多户,11000多人,分布在全县各乡镇。聚居较集中的有城关、河田、四都、南山、新桥等镇。长汀廖氏分属清河、武威廖氏,均系崇德的后裔。

永定县廖氏 永定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县内廖姓人都是廖氏杭永始祖花公的后裔,分布在14个乡镇37个自然村,共计5000余户,2万多人。廖姓是永定县的望族,是推动当地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永定县廖氏历史上出了不少名人,如清代永定县10名翰林,其中廖姓就有5名。永定廖姓人继承发扬了廖姓坚忍卓绝,吃苦耐劳,独立奋斗,敢于冒险犯难的精神,不断向有利于自身和宗族发展的地区迁徙定居。他们迁播定居的地方除国内广东、江西、江苏、湖南、广西、海南、香港、台湾之外,还有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越南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国。永定县廖姓,在廖姓家族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正如当地廖氏家庙知本堂堂联所说:“源出武威汝南,历周汉晋唐宋元明清,世推望族;派盛楚豫闽粤,数公侯卿相台垣督抚,代显伟人。”

武平县廖氏 千七郎与其子文一郎是武平县象洞乡光彩村廖氏的开基祖,系福建杭永廖氏始祖实蕃的后裔。经500多年的繁衍,至今已近30代。


湖南省

浏阳市廖氏,东乡荷塘廖氏,开基始祖上达,是福建杭永始祖花公实蕃的22世孙,清康熙年间,由广东兴宁迁居江西龙泉县,再迁湖南浏阳东乡荷塘成家立业。浏萍廖氏,指浏阳大光园、三口、宝盖洞,萍乡泉江堰、芦溪、大安里廖氏,大多是江西宁都廖氏始祖崇德的后裔,也是福建杭永廖氏始祖实蕃的子孙。清朝前期陆续从广东大埔迁来。始祖是翁一,共分8房:萍乡5房,浏阳3房。



广东省

深圳市廖氏 三洲田村廖氏。三洲田位于深圳市东南部,地处梧桐山东麓沙尖山脚下,四面环山靠海,东临大亚湾,南与香港一水之隔。这里是革命老区,廖姓子孙为革命事业和国家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三洲田廖氏开基祖信公字肖波,是花公传下的17代后裔,原籍福建汀州上杭,明朝隆庆年间徙居惠州府归善县三洲田。至今400多年中,子孙繁衍了14代。

惠阳市廖氏 陈江镇廖氏,惠阳市陈江镇幸福管区下径村廖姓,系兴宁始祖德源世系思温公裔孙。离下径村不远的鸭仔步自然村是廖仲恺的祖籍居住地。仲恺父宾竹早年往美国经商,仲恺是在美国出生长大的。他家乡的祖屋后来改建成为仲恺纪念碑,在陈江还建有“仲恺中学”,有“仲恺大道”。淡水、秋长两镇廖氏,系兴宁始祖德源公世系思明、思聪、思恭等房派裔孙。淡水镇廖姓,大多是因建水库由惠东县迁入落户的。秋长镇廖氏主要分布在周田村、苦练、白水碟等地。横沥镇廖氏,主要分布在水东管理区和排沙背自然村。开基祖广谦系兴宁始祖德源传下的思义房后裔,明代从兴宁新圩镇石崖头迁来此地立业。良井镇廖氏,主要分布在北联管理区松洋村。开基祖登南号云峰,系花公传下德秀之裔孙。矮坡镇廖氏,布光管理区,开基祖麒麟系兴宁始祖德源(思温公房)12世裔孙。霞郎塑管理区,开基祖仕一系兴宁德源公传下(思温公房)12世裔孙。观音山村,其中一支是兴宁始祖德源14代裔孙备明、德凤徙居此地立业的。

东莞市廖氏 凤岗镇廖氏,分布在镇内的竹尾田村、松木岗村、小塘村,多是福建杭永始祖实蕃公的后代。奉实蕃为一世祖,现已传至31世。明清期间就有族人涉海越洋到国外谋求生存和发展,创建业绩。

龙门县廖氏 广东龙门廖氏是江西宁都廖氏始祖崇德的后裔。宋庆元年间,廖坚自宁都至广东任增城县令,后立籍于西林都(即今龙门县王平镇)。坚公是龙门廖氏的开基祖。

惠州市廖氏 惠州市惠城区廖氏主要分布在金带街、朱紫巷、水门仔、朱屋墩、桥东、秀湖、河南岸镇的边塘、冷水坑,惠环镇的横岭村及小金镇的乌石移民二村等地。这里的廖姓,多是兴宁始祖德源传下的九思的后裔。其中金带街、朱紫巷、水门仔、朱屋墩、桥东等地的廖氏,是兴宁德源传下的思问派志良的后裔。小金口镇乌石管理区移民二村的廖姓系由惠东迁来,是兴宁始祖德源传下思聪公派12世德遂公的嗣孙。

丰顺县廖氏 下八乡镇贵人村廖氏,贵人村在丰顺县西南36公里处,地处高寒山区。这里廖姓的开基祖永昌系花公 17世裔孙。清朝顺治年间,永昌公由福建长乐泉沙徙居揭阳县下八乡贵人村,当时还没有丰顺县的建置,丰顺县的设置是在乾隆年间。贵人村廖姓现有1300多人。

潮阳市廖氏 潮阳市廖姓主要分布在司马浦乡和贵屿镇下陇村。司马浦乡在潮阳东,普宁西,练江北。廖姓始祖发皇,昔由武威人潮,后复迁居司马浦,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子孙繁衍,人口过万。此处无崇岩山谷之险,有安居德业之风,农业繁荣,商贸发达。所谓“南岭有钟鸣鼎食之家,北流有云帆扇海之驶”,或曰“炭去盐归,黑白分明山水货;舟来车往,纵横交错海陆程”,可见一方水土风气。贵屿镇下陇村廖氏是福建杭永始祖花公实蕃传下(彳+撤-扌)公房的后裔。传至达聪公,由广东潮安县移居潮阳县贵山都下陇村,立为8世,为下陇村廖氏始祖。

大埔县廖氏 大埔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西接梅县,南邻潮汕、饶平,东北与福建交界,全县廖姓有3万多人,为大埔县大姓之一。按福建杭永始祖为1世,传昌公为2世,昌公生三子,长子(彳+撤-扌)公,次子政公,三子敏公,为3世。后(彳+撤-扌)、政、敏三房裔孙分流各地,辟基繁衍。其中(彳+撤-扌)公2世孙百一郎为避战乱,于宋末从福建迁居潮州海阳县(即今大浦县)长教村开基创业,成为大埔县廖氏的开基祖。至今已有700多年,衍传29代。百一郎的子孙分布在大埔境内的有:湖寮镇的长教、莒村、长新、黄坑(即今龙岗);三河镇的深渡、五丰;平原镇的平原、北坑;银江镇的葛藤坪、昆仑、坪上;洲瑞镇的三洲坑、排头;高陂镇的鸟槎、黄泥凹;桃源镇的上墩、尖山下等地。后裔迁居省内外和海外的很多。单就海外来说,定居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地的裔孙就已超过万人。

蕉岭县廖氏 蕉岭廖姓同是福建杭永始祖花公的后裔,分布3个镇5个自然村。南辄镇富足村水坊廖氏,开基祖文亮系花公传下第10代裔孙,于明代经梅县迁来。三圳镇铁西村廖氏,开基祖荣寿是花公传下的第11世孙,明朝嘉靖年间迁居铁西村。兴福镇园墩上廖氏,开基祖回宗系花公11世孙。园墩廖姓,有一支系是清末由五华县徙居蕉岭的。

梅州市廖氏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连福建,北邻江西,西接河源,南与潮汕接壤,是客家人南迁的集散中心。梅州市下辖梅县、五华、丰顺、大埔、平远、蕉岭6县和海江区、兴宁市,是著名的文化之乡、足球之乡、华侨之乡。梅州廖氏的开基祖是廖仲远。仲远公是福建杭永始祖花公实蕃的5世裔孙。700年来仲远公的后裔遍布梅州。其中梅县、梅江区以及兴宁、五华,几乎全是他的后裔,大埔、蕉岭、平远也为数不少。至于迁出梅州而至港、澳、台以及海外的,至少有20万以上。梅县丙村镇廖氏,主要分布在人和、联和、溪联、红光、黄梅等10多个自然村。从始祖念一公传丙村五大房系,至今已有 400多年的历史,繁衍了24代。梅江区水南坝廖氏,是福建杭永始祖实蕃的8世孙得贵的子孙。得贵是仲远公的长曾孙,择居水南坝,成为梅州附城区一带的开基祖。

兴宁市廖氏 廖姓人口包括外出的约4万人,全部是福建杭永始祖花公的后裔,而其中绝大部分又是德源公的子孙。德源是实蕃的8世孙,敏公的6世孙,仲远的曾孙,大约在 15世纪迁入兴宁县南厢石崖头井塘面上开基,而成为兴宁廖氏的开基祖。

龙川县廖氏 龙川县东部的新径村,四面皆山,森林茂密,中间有一条河,登山俯瞰,有风景这边独好的感觉,是一个游览胜地。这里所居住的廖姓人的先祖是念一郎。念一郎是杭永始祖实蕃公的第13代裔孙。念一郎生于五华县大都镇,后来因避乱夫妻各逃一方,妻带次子三郎迁到龙川新径龙华围居住,后迁新径枫树塘立业,故三郎是新径廖氏的开基始祖。

连平县廖氏 连平地处九连山,境内大部是中山,多峡谷地形,自北向南延伸的青云山、九连山两列山脉贯穿其间,群山环抱,峰峦重叠;东南部多丘陵地带,是主要的农业耕作区。连平廖姓人口约1万,分布于10镇。其中元善镇廖氏,县城廖姓开基祖崇轩公,系花公23世后裔,清康熙年间自福建永定黄竹坑迁来。南湖廖姓开基祖一德公系武威堂苗裔敬斋公之孙志敏公传下11代后裔,由广东河源黄沙大寨迁采乌石坳居住。坳牡廖姓系从广东兴宁县石崖头迁来。江西朱陈坑廖姓开基祖盈聪公,系政公传下7代后裔,于明洪武年间闽汀上杭县溪南迁粤程乡石鼓寨再迁连平县陂头腊溪居住。至8世祖乾广公由陂头腊溪迁连平县之善镇江面古楼岗朱陈坑廖屋居住。隆街镇碓砍石廖氏,龙门廖姓始祖坚公后裔,清禄新丰沙田廖氏第四代廖钦公之第三子思忠三郎从沙田镇缠良地方迁入碓砍石,落地生根,长期定居,现已传至15世。陂头镇廖氏,开基祖系花公传下第9代裔,即汝明公的曾孙盈聪公。明朝洪武年间,盈聪携妻戴氏、张氏随父由闽西上杭溪南迁居广东翁源腊溪。宣德年间,盈聪又携妻张氏及两个儿子迁居江西龙南江东。戴氏及4个儿子留陂头镇繁衍生息。陂头镇廖姓江西龙南江东廖姓一脉同源。高莞镇廖氏,福建杭永始祖花公后裔,开基祖系12世祖安叔公。现已传至32世。族人有移至云南广南府阿普地方及广西西林等地居住的。绣缎镇廖氏,红星柏塘廖姓开基祖鸿业系花公传下21世后裔,清康熙年间自本省兴宁迁居连乎乡缎柏塘居住立业。沙径廖姓开基祖系政公 9世孙千一郎。其父百一公原籍福建上杭郭坊,为花公10世孙,也系大埔县长教乡廖姓始祖。坳头水唇村廖姓始祖是兆兴公,由广东兴宁移居连平县绣镇坳头水唇村立基开业,今已传至16代。忠信镇廖氏,原籍广东大埔县长教乡廖族“武威堂”之“百岁公”支派西迁至和平、河源、忠信等地开基创业。清道光年间,20世祖晋魁公、日泉公迁入忠信,以裁剪制布为生,艰辛劳顿,立下基业。此后,逐渐有长教乡亲迁来,集居一条街,因以布业为主,故称“布街”。

河源市廖氏 源城区埔前镇廖氏,主要分布在埔前管理区塘角村、下浪村。塘角村廖姓开基祖是兴宁始祖德源公传下思聪公房10世裔孙腾灿公,下浪村廖姓开基祖是兴宁始祖德源公传下思聪公房9世孙维公。东源县黄村镇铁岗管理区廖氏开基祖云溪是兴宁始祖德源传下思文派志渊房14世裔孙。云溪于明朝时期从兴宁迁河源蓝口居住。柳城镇围星村廖氏,始国玉于明洪武年间由江西省赣州府兴国县衣锦乡来广东河源县上莞安家。国玉公孙名智,字尚素,号东山,由上莞移居东源县创业,智公是围星村的开基祖。

紫金县廖氏 紫金县廖姓总人口约19000人,主要分布在紫城镇、龙窝镇桂山围、敬梓镇、上义镇、蓝塘镇、黄塘镇长岌管理区、九和镇官坑等处。紫城镇廖氏,开基祖新柏,号念楼,念四郎系花公传下德山房之后裔。明朝万历年间从福建符桥头迁广东永安(今紫金)县城南门口居住,后移响水桥尾立业。龙窝镇桂山围廖氏,开基始祖叔胤。2世祖蕃初,字广成,系廖氏南京始祖子璋35世裔孙,福建始祖花公之政房后裔,广东平远县廖氏始祖念四郎10世裔孙,曾跟祖辈居住平远县河头铁嶂下。蕃公在其父叔胤逝世后曾带领弟弟移居江西,不久仍回平远故里。明朝万历年间迁来永安县上黄砂白石脑居住。明朝天启年间,4世祖配乾兄弟5人由椒坑徙居桂山围,现已传至19代。敬梓镇廖氏,主要分布在敬梓、联和、正联、塘尾、南村、扬眉、冯坑、田头、甘田等9个管理区,人口有1万余人。开基租月辉公系花公传下17代后裔,约当明成化年间从五华滴水徙居敬梓,先居冯坑莲塘角,后移正仔寨双口沥小河唇。上义镇廖氏,开基祖元龙系兴宁始祖德源传下8世孙,于明代从兴宁石崖头迁永安洋头柘开基创业。子孙繁衍,分布在石头潭、石下及好义文光、塘肚等村庄。蓝塘镇廖氏,居住较分散,主要分布在上楼、下圩、茜坑龙渡和圩镇。上楼廖姓,是兴宁始祖德源传下(思聪公房)8世孙元凤的后裔,下圩廖姓,开基祖必斌是花公传下17代裔孙(永安县桥尾堡开基祖新柏公第4代),于清康熙年间从桥尾堡(今紫金县永安大道北路寨下)迁下圩立业。茜坑廖姓,开基祖彩先是本县敬梓镇廖1世祖碧贵公传下10世裔孙。蓝塘圩廖姓的先祖,是德源公传下 18世、19世的裔孙,由兴宁马岗等地迁来的。黄塘镇长岌管理区廖氏,开基祖柏流公是南粤始祖德源传下14代裔孙,即下九子二房思聪公的后裔。清康熙年间从东源县黄村镇迁长岌开基立业。九和镇官坑廖氏,开基祖从易系兴宁始祖德源传下 10孙普猷的儿子,于明万历年间从兴宁石崖头迁永安下黄沙约(即今九和镇)官坑下围开基创业。

惠乐县廖氏 县城平山镇草街廖姓是紫金县敬梓开基祖月辉的后裔,大岭镇塘角沐坑村廖姓多是从博罗或新丰江水库移民迁入的。安墩镇石鼓坑廖姓是紫金县龙窝镇桂山政公房的后裔。增光镇园潭管理区的涧头村廖姓系兴宁始祖德源传下思恭房后裔。白花镇上下苗眉埔村廖姓是福建永杭始祖花公传下仲达的裔孙。稔山圩镇以及该镇船凹村、松坑镇石溪村等地也有当地廖姓和部分廖姓移民居住。

五华县廖氏 五华县廖姓,主要居住大都镇的泮田、栋梁坑、黄蜂寨、圹背、圣靠岭、古楼圹、小径、桥江镇的唐纯、绿水 (九安寨、廖屋角)、桥江(泮田)、溜沙(竹园背),棉洋镇蕉坑,梅林镇的米埠、白泥坑、上礤、华光、琴口(圣官寨),长布镇的北洋、栋岭、栋新、源潭,双华镇的大岭下、田心、禾沙径、利圹径、冰圹,郭田镇的蕉洲,油田镇的再兴,中兴镇的龙洞,潭下镇的新田,转水镇的廖屋角,安流镇的三江,华城镇的五口圹 (塔岗)等管理区或自然村中。全县廖姓有36800多人。五华县廖氏大多是兴宁始祖德源公的后裔。德源是梅州始祖仲远之曾孙。德源生敬斋。敬斋生9子即“九思”。华城五口圹廖姓是思聪的后裔,潭下新田廖姓也是思聪的后裔。郭田镇蕉洲廖姓则源自思明长子志诚。转水镇廖屋角廖姓是思敬后裔。棉洋镇蕉坑村廖姓于清道光年间,从郭田镇蕉州迁入。中兴镇龙洞廖姓系由大都迁居栋岭下观峰(10世)裔孙世科(12世)之后裔。安流镇秋前湖亦有廖姓人居住。大都镇廖姓主要集中在大都、胜利、联和、丰田、双径5个管理区。开基祖系叔安的95代孙、江西虔化崇德世系的15代孙、广东兴宁德源之孙思明。

汕尾市廖氏 明末清初,廖振威来汕尾市捷胜镇落籍,为捷胜镇廖氏一世祖。二世祖尚华传下子孙至今14代。历史名人有明朝进士廖天佐。

南雄市廖氏 南雄市位于广东省北部的大庾岭南麓,史称居五岭之首,江广之冲,枕楚跨粤,为南北咽喉。自唐宋至清代,大批珠玑巷先民南迁珠江三角洲各地,如今有百多姓后裔遍布海内外。其中廖姓主要分布在珠玑、邓坊、黄坑、湖口、水口、鸟迳、江头、古市、全安、澜河、帽子峰、梅岭、油山、主田、百顺、坪田、雄州等17个镇20多个管理区。珠玑巷廖氏,廖姓人居珠玑巷至迟当在宋代或者更早一些时候。南宋咸淳年间发生“胡妃之变”,度宗胡妃出逃至南雄沙水村,皇上下令追查,因而祸及珠玑巷。廖道南所撰《新会廖氏族谱序》中曾提到此事,说宋代有廖氏先祖德明白南雄官至正郎,相传5世,遭胡妃之变,他的子孙有直祖兄弟17人乘筏逃散,分居东顺、南新、番禺、从化、新宁、增城、四会、广郡等地。

南宋末年,元军攻陷南雄前后,珠玑巷有以贡生罗贵为首的33姓97户因避难离开南雄,沿浈水至韶州,又从韶州沿北江南下至广州,再由广州分散到珠江三角洲各地。这33姓中就有廖姓人,据说廖姓人的名字叫德举。关于这一传说也有说是南宋绍兴年间发生的事。有的族谱中记载,廖永安的从子景明在明成化年间自金陵选任广东惠州通判,有治绩,离任以后在昌邑珠玑巷安家,后来搬到南雄县城居住。他的孙子、曾孙、玄孙都在外地做官,后来也就迁离了南雄。现在南雄下城廖姓的始祖是廖永忠的儿子志广。永忠征两广时,东莞伯何贞把女儿许配给他,永忠出兵西征,何氏寄居南雄,生子志广。后永忠获罪被明太祖朱元璋赐死,志广公便和他的母亲在南雄安家成为开基祖。其他如南浦井水垅及白泥坑、老井、鹅公头、小口塘、里源、邓坊、春坑村、溪塘水西、寺背岭村、密下水、上垅桠坑、牛石多、柴岭,县城小南门、下黄姿村、武台冈、旱楼下、上湖洞、县城小门关、横坌村、瓦寮岗村、申站、黄步水,上坑、黄龙岗村、洋湖下罗田、上城龙勾卷、南雄城马路口、下塘湾、下河塘、上黄岭村等处,均有廖姓分布,其中多为光景派下政公房的后裔。

始兴县廖氏 分布在刘张家山乡、都亭乡、罗坝镇、顿冈镇、澄江镇、司前镇6个乡镇。始兴县廖姓人大多是福建杭永始祖实蕃的后裔。第11世孙盈聪(政公后裔)于明朝洪武年间与父一起从福建汀州上杭溪南迁广东省程乡(今梅县)石鼓寨。再迁广东翁源县银梅铺腊溪。明朝宣德年间,又由腊溪迁江西龙南县江东。12世彦璋迁居广东省始兴县跃溪善亨堡水横江(今澄江镇善亨管理区廖屋)开基立业。

连州市廖氏 连州廖姓居住在6个乡镇31个村,有 11600余人。主要是南北朝时期梁朝湘东王常侍廖冲的后代。梁武帝中大通年间,冲挂冠隐居于静福山之后,子孙便落籍于所在地的今连州市保安镇一带。此外有明代从福建省迁来居住在上河村的廖姓,还有从广东省惠州迁来居住在东陂寨江村以及从广东兴宁县迁来居住在连州镇半岭廖屋的廖姓。连州正河村廖姓历史悠久,梁朝的廖冲,宋代的廖玖、廖颐都出自这里。

怀集县廖,一是大布廖氏支系,始祖廖振雷,南雄珠玑巷人,宋末元兵陷赣州,避迁高要县东桂峰岗。元初,其子廖贤、廖英,分迁樟树村一围大布村,成开基祖。一是荷木园廖氏支系,据说始祖是宋代廖德明,由鄂州 (今属湖北)迁来。

广宁县廖氏 广宁县清桂镇、木格镇廖氏的开基祖是廖河公。河公于清康熙初年从河源迁广东厂—宁县清桂镇。河公的后代有的住在木格镇。

新丰县廖氏 在新丰县的黄碟镇和沙田镇,有两支兰芝公以下不同宗支廖氏后裔。一是廖嗣孙的后裔,一是廖仲一郎的后裔。廖嗣孙是新丰县黄碟镇廖氏开基祖,系福建杭永始祖实蕃公的11世孙惠明公之孙。原籍福建上杭县,他的父母约于明朝中期迁来广东翁源县(石祭)下村。到嗣孙时举家迁到黄碟镇。廖仲一郎的儿子仲全是新丰县沙田镇廖氏的开基祖。始祖廖仲一郎是光尧的后裔,原籍广东省龙门县。仲全于明成化年间迁来广东省新丰县沙田镇。

佛冈县廖氏 主要分布在佛冈县东部水头镇的石潭、桂田、桂元、筒下四个管理区。开基祖以俊,是广东龙门坚公11世孙,约于明朝宣德年间由从化迁至水头镇石阶口居住,现已传至20世。在汤塘镇、龙山镇的背底海、中闸村、长腰岭、白沙塘、官路唇等村也多廖姓居住。龙门始祖坚公后裔,法明是汤塘始祖,有的现已发展到33世。全县廖姓人口约1万人。

英德市廖氏 居住在翁江流域中段的东乡亚婆石村。这里三面环山,南临翁江,江边矗立着两块巨石,各高约6米。一块较小的显得健壮威严,另一块较大的酷似安逸慈祥的阿婆,亚婆石村即由此而得名。亚婆石村廖氏支系的开基祖是法行公。法行公是崇德公的后裔,于明代经闽人粤,到此定居,垦荒种植,繁衍生息。

翁源县及连平夏田廖氏 翁源四面环山,群峰叠翠,翁江自东向西南贯流县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翁源廖姓主要分布在南浦(包括连平陂头夏田)岩庄、江尾、翁城、三华、华仙、坝仔、周陂、铁龙等乡镇。大约在明洪武年间就有花公后裔的几个宗支分别由江西、福建等省迁入翁源各地。笋洞廖氏,开基祖千七郎,洪武年间由闽汀迁入。南浦镇廖氏,嗣孙公后裔,南浦镇丰山廖氏,法震公后裔,2世祖蒸公由江西迁入。翁城镇廖氏,主要分布在詹坑、泉坑、下泉坑及雪庙。开基祖为崇四郎。

云浮市云安县富林镇廖氏 江西宁都光影公后裔,是福建上杭实蕃公之孙彻公的子孙。开基祖为富公,啁万历年间迁入。

信宜廖氏 双垌廖氏,双垌位于信宜城西北大人山背面。廖族聚居于令坑、文坑、龙骨坑、里村廖屋4个村寨。开基始祖是振盛公,传至今已历15代,约400年。明朝末年,振盛公从福建古田珠玑巷迁广东高州,再迁信宜县双垌落业。中垌廖氏,开基始祖廖爱峰,是花公的14世孙,为政公之子懋孙公的后裔。爱峰于明万历年间由福建迁入广东,至今已传17代。

化州廖氏 田界垌廖氏,田界垌位于化州南15公里,交通方便,村后依傍大山,村前田野开阔,群山环抱,风光秀丽。田界垌廖氏是江西宁都廖氏始祖崇德公的后裔,太祖是仲六。开基祖思麟公于明朝嘉靖年间由英德迁高州化邑,后卜居田界垌。合江荔枝洞廖氏,原籍福建莆田县珠玑巷大井头村,始祖胜旺于明嘉靖年间随兄胜由、胜用来化州,至3世祖仲富、仲华从中垌中牯堡上西岸迁荔枝洞、根竹等处创业。七里廖氏,开基太始祖是廖胜由公。胜由公字高远,即仲一郎,明代贡生。定居州南七里村,至今已有450多年。

廉江市廖氏 丰三上石水廖氏,开基始祖是裕奕,名玉琛,号万寿。明代弘治年间由福建省延平府顺昌县合阳迁广东省高州府石城县即今廉江市,公居于今廉江丰三上石水(即今廉江市河唇镇),其子孙散诸四处落业。

海南省

三亚市廖氏 主要分布在崖城镇的水南村、城西村、羊栏镇的羊栏村、南海办事处的西岛。三亚市廖姓分两大支系。水南、羊栏、西岛为一源,来自福建省凤城,从移崖始祖廖永宣至今相传已有12代。城西村为一源,相传始祖允芳于清顺治年间从江西柴湖村移居崖城。


广西壮族自治区

合浦县廖氏 合浦县公馆廖氏。公馆镇位于合浦东部,三面群山环抱,一面濒临铁山海港,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经济繁荣,交通方便,是北海市第一大镇。全镇 24个村(居)委会中,14个有廖姓人居住。公馆廖姓现住人口有13800人,是公馆人口最多的一个大族。公馆廖氏太始祖光景原籍江西,后分居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光景裔孙日恭公于清咸丰年间从福建迁居广东恩平,后经商到公馆街上立业。光景公裔孙玉琛公后裔益富公于清咸丰年间由广东廉江迁到合浦县公馆圩镇创基立业。光景公的裔孙敬修公原籍福建上杭县珠玑街瓦子巷。敬修公逝世后,夫人萧氏携子文桢、文广、文庄、文经于明弘治年间迁广东石城彩门山定居。后裔一部分迁移公馆、合浦、钦州、防城等地。文广公为上南山、珠砂岭支派始祖。3世祖何琮公生下一子转姓廖,名千祥,称廖千一郎,子孙繁衍,分居珠砂岭。文庄公是公馆廖屋支派始祖。其孙景文公,即廖宣二郎是公馆廖屋开业始祖。现已传至23代。公馆廖氏,祖辈重视教育,族内人才济济。

博白县廖氏 博白县廖氏共有25000多人,分布在城厢、径口、三育、浪平、大利、水鸣、那林、江宁、屯谷、旺茂、凤山、新田、宁潭、三江、大垌、沙陂、菱角、龙潭、大坝等20多个乡镇居住。博白县廖氏的始祖是光景公的后裔玉琛公。玉琛公,号万寿,也是广东省廉江县、广西合浦县廖氏的始祖。

浦北县廖氏 六碾镇横岭里德村廖氏,六碾镇位于浦北县北部,里德村现有人口全是廖姓族人。里德村廖氏太始祖敬修原籍福建上杭县,夫人萧氏携子文广、文桢、文庄、文经于明弘治年间迁居广东石城县彩门山居住。至文桢后裔志现、志达兄弟始迁浦北县横岭里德村。

上思县廖氏 叫安乡那布那郭屯廖氏,是敬修的后裔,敬修夫人萧氏生4子:文桢、文广、文庄、文经。敬修原籍福建上杭,其子由福建迁广东,再由广东迁广西,今防城、合浦、浦北、上思均有其裔孙居住。那郭屯廖姓1世祖敬修,2世祖文广。叫安乡叫昔屯廖氏,祖籍广东南海县。1971年由广西上思县百包乡凤凰村迁入叫昔屯居住。

苍梧县廖氏 京南乡沙占村廖氏,远祖籍隶江西,分支迁福建汀州宁化县石壁寨,分支再迁广东省广州。远祖为崇德公,历代瓜瓞繁衍。传至遗清,为沙占廖姓始祖。现已繁衍至
13世。古榄村廖氏,散居在古榄、蒙冲寨、古董、岭岭、南毛、深步、立木、礼田、岭坪、双方坪和狮寨各地。开基祖仞弘,是江西崇德第26代孙野仙之子,于明朝洪武年间从广东迁入广西,初为商贩,走村串户,最后落脚古榄村,开基创业。旺甫镇龙洞平岭村廖氏,始祖廖槐,字永享,原籍福建汀州连城县,明初任都尉之职,后移居粤东田州演庄。传3世至廖观有,迁广西苍梧县旺甫镇龙洞村平岭小冲上木坪。观有是苍梧县旺甫镇龙洞平岭廖氏的1世祖。平岭村是当地有名的文化村。廖大谦,字若荣,追随孙中山革命,与李济深是亲密的朋友和同乡。


北流市廖氏 北流市位于厂—西东南部,呈长狭形,全市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形成自南向北流向的圭江及其两岸谷地,故名北流。居住在北流市的廖姓,现有2万多人,大多是明末清初从广东迁入的,也有部分是清末从相邻的容县、陆川县迁入的。分布在全市南、中、北部的清湾、六靖、石窝、华东、平政、大伦、大坡外、隆盛、六麻、清水口、新荣、兴隆、塘岸、北流、新圩等15个镇。北流廖姓,大致可分7个世系。法海世系:该世系现有15000人,是市内人数最多的世系。明朝万历年间,1世祖法海有兄弟5人,由福建曾成县法门勒古巷石滩村迁居广东省翁源县(电白县),后复迁茂名、化州。再其后法海迁进二都播阳里冲村,再迁鸭娜坑落业,是为北流廖姓开基祖。传至 4世达荣,由广东金坑村迁居北流县卞二里冲表(今六靖镇),子孙繁衍,散居各地。法闪世系:法海之兄法闪,其部分后裔清初迁入北流县。仲远世系:隆盛圩廖姓为仲远17世振生、喜生之子孙,北流镇金背塘廖姓为仲远后裔18世展芹子孙。公鉴、公凿世系:原籍福建,今大坡外镇廖姓为公鉴长子法章、次子法保之后代,新安村车子垌廖姓为法保后裔显的后代。野仙世系:岑溪市廖姓始祖野仙后裔共有两支迁入北流市兴隆镇。一支为应震子孙从容县沙田迁入丰垌村、甘竹村,一支从陆川县沙湖迁人丰垌村。纪德世系:由新荣镇五常村迁入。朝秀世系:由化州迁北流民安镇才旺村落业。其他还有解放后维钦从贵县迁入,庆光从容县迁入。北流市廖姓一贯重视兴学,读书育人,蔚然成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陆川县廖氏 分布在全县16个乡镇,主要集中于乌石镇那壤、子良,清湖镇陆波、永平,良田镇鹿垌,平乐镇平乐,沙湖乡官山、新街,未场镇南中,古城镇长径和大桥镇的平山等地。开基始祖是肇绪公,武威郡支裔。其先由江西迁福建,至肇绪公迁广东化州新圩梧村落业。肇绪公裔孙自明代迁入陆川县,世代蕃衍,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玉林市廖氏 玉林廖氏现有1万多人,居住较集中的是高峰的集义,茂林的金谷、鹿峰,城隍的陈塘,樟木的新发,中村等地。其余居住在城区的四川角、垌口,名山镇的凤凰塘、白头塘,南江的常乐,城西的莲塘,茂林的陂石垌心,蒲塘镇的洋坡、三湾,高峰的龙文、靖文、新河、大同,蔡阳的山背,仁东的东高,福绵的马头岭,成均的东高,新桥的运车岭、高山坡,石和的石脚堡,沙田的六斯江口等,共15个乡镇。玉林廖氏主要是廖光景后裔文兴、文亮的后代,都属武威郡,肇始于元末明初。文兴一支,传至恩明,历15世至元景,由合浦诸子街迁至郁林茂林。文亮一支,传至义芳为广西博白三合圩开基祖,再传至宗足、宗器、宗彝三公,移居郁林高沙湖,为郁林樟木等廖氏始祖。高峰集义一支,七世祖广贤、斯贤、敬贤三公由广东惠州府迁郁林鲤塘村安居,后散居集义各自然村。此外,还有一部分则是从邻近县市迁采的。蔡阳镇陈塘廖氏,太始祖是廖贵承、贵享、贵顺三公。陈塘村1世祖是善明、善立。高峰乡黎江桥廖氏,开基始祖是日超、日阳、日华兄弟3人,于清道光年间迁至黎江桥村定居。茂林镇陂石垌心村廖氏,太始祖是敬修公。10世祖识明由北流迁居玉林茂林镇陂石垌心村。

贵港市廖氏 殿僚廖氏,属武威郡,源出西晋子璋后裔,太始祖监元。明嘉靖、隆庆年间,始迁祖非庸、国我、老晚三与 2世祖文章、西章从宾州大阮村迁至贵县东津开基,今已衍至 21代。木梓坡廖氏,是广东兴宁廖氏始祖德源公的孙子思恭的后代。思恭为1世祖,传至16世鸿贤,全家迁广西贵县木梓坡居住。现已传至24代以上。木格镇廖氏,是广东兴宁始祖德源公的后裔。传至16世于和,于和生4子:东麟、东凤、东鳌、东珠。其后裔分居于溢塘、竹根圩、木格街、漠塘三盛塘等处。


贺县廖氏 莲塘口廖氏。贺县信都镇莲塘口廖姓,是崇德的后裔,是敬斋第九子思义的裔孙。信都镇莲塘口的开基祖是廖锦秀。锦秀生于清嘉庆年间,幼年随祖辈和父辈由广东兴宁迁居广东河源,又从河源迁广东肇庆府广宁县的清水坑和杨梅坪山区一带谋生。后历尽坎坷才找到莲塘口定居下来,艰苦创业,家道日兴。仁义镇福安村架简寨廖氏,开基祖廖仁龙是敬斋的第九子思义的后代。传至肇旺,由广宁县清水坑迁广西贺县仁义镇白石冲。肇旺的曾孙仁龙在民国初年从白石冲移居福安村架简寨。肇旺为移居贺县仁义镇的1世祖。


香 港

香港上水乡廖氏 系出西晋子璋公。降及元末,其聚居于福建汀州之旁支中,有廖仲杰公,原名仲达,因避先祖讳,故改名仲杰。由闽迁粤,辗转南来,落籍新安,今改宝安县,遂成上水廖族开基祖。传至7世祖南沙公,与其侄润宇公共寻村址,合力建村,约在明朝万历年间建成围内村。围内村地呈长方形,围墙分有四斗,东斗子孙居围内村东面,西斗子孙居围内村西面,南斗居南,北斗居北,各居一方,从而形成上水乡三房四斗的格局。又立围于梧桐河上,因以上水乡为名。此后廖族生齿日繁,遂于村外建屋,由原有围内村,而分成今日之门口村、莆上村、大元村、中心村、上北村、下北村及兴仁村共8村,合称为上水乡。上水乡建有祖祠廖万石堂。600余年来,人口增至4000余人。


三、赐姓及他姓改姓

据官陂《张廖姓族谱》记载:明洪武七年,原籍云霄西林村和尚塘张天正的第三子张愿仔(或作张元子)字再辉,到官陂(时称三都)游学,经常住在当地一个名叫廖化 (又称廖三九郎)的人家中。廖化为人和善贤达,家殷富足,膝下只有一女,名叫大娘,品貌端庄,禀性贤淑,知书达理,事亲至孝。廖化见张愿仔善良朴实,忠厚勤勉,是理想的东床之选,便将其招赘为婿(张愿仔入赘时兼养子,改名为廖元子),待若亲子,并把全部田园产业都交由张愿仔掌管。张愿仔也非常孝敬岳父母,就像对待亲生父母一样。

明洪武八年 (1375年),张愿仔48岁,独子廖友来出生,在友来未冠之时,廖族有亲眷犯国法而逃狱,以当时社会律法十的规定,往往株连九族,因此连累廖氏全族。张愿仔以廖族家人的身份到官府申辩,不料官司拖累多年,结案后,张愿仔身染重病,临终嘱咐儿子廖友采:“吾深受汝外祖父母知遇之恩,欲舍命图报,未能如愿,汝当代父报答,子孙生当姓廖,以光母族,死当姓张,以存子姓,生死不忘,张廖两全。”

廖友来谨承父志,以张承廖,并立誓:“凡我子孙,生则姓廖,殁后书张,不违祖命,以报廖公之德。吾本姓张,来源于河南河郡衍派,云霄西林和尚塘有祖迹,以后应回祭祖扫墓,以尽孝道,若移居外地,姓张、姓廖由其自便。”于是张廖二姓遂成一脉,生时写廖,死后书张,故有“活廖死张”、“人廖神张”、“张骨廖皮”之说。

传说清朝嘉庆年间,因为系出同源的张、廖两姓发生的一次误会,而产生了张廖姓氏。官陂十三世祖廖国宝在朝内当御前侍卫,深得嘉庆帝重用,引起朝内张国公的妒忌,于是他保举廖国宝出征,在阵上廖国宝被张国公谋害致死。死后,张国公才知被他害死的原是自家亲人,后悔莫及。为接受这一惨痛教训,同时认识自己血缘的真正归属,移居外省或侨居海外的张愿仔公后裔,便把张廖二姓联起来并用。如移居台湾台中西屯区、南投、云林县西螺、板桥、三仑乡的张廖子孙就有数万人,建有30多座宗祠。他们都一直奉守祖训,除了户籍登记,平时提到自己的姓氏,大多张廖并用。再如旅居日本大孤市侨胞有张廖富源、张廖富南等,都是官陂愿仔公的后裔。又如移居广东潮汕一带的张廖族人,也多用联姓。

在此之前,元末有简德润者,入赘南靖张家,此派下张简同宗,以后乃有张廖简三姓联宗之说。

另一说法认为张简联宗是为了避祸。唐初福建廖崇德有三子九孙,一门高官进爵而为奸臣媾陷,为避祸九孙分三姓埋名隐迹,后世子孙乃以张廖简三姓联宗。

自唐代初年开基福建虔化,廖崇德的子孙很快便分衍至福建及广东各地,崇德生三子,长子兰芝,讳佩,唐总章戊辰进士,承武威郡祀;次子兰楷,继清河郡公;三子兰德,承太原郡祀。兰芝次子光尧,讳德登,为宣州刺史,生三子,长瑞碹,次琼碹,三琳碹。时因奸臣,自此子孙埋名隐姓,命九子分三郡,张廖简三姓联宗自此开始。老大文广、老二文兴、老三文举,仍然本姓廖,奉祖传的“武威”为郡望;老四文福、老五文亮、老六文禄,分姓为简,以“太原”为郡望;老七文有、老八文明、老九文峰,随母姓为张,袭用张姓的“清河”为郡望。


台湾省

台湾廖氏 台湾廖姓人有单廖与双廖之分。单廖是指纯粹廖姓人;而双廖,又称张廖,是明初福建省漳州府诏安县官陂乡张愿仔的后裔。台湾地区廖姓人口约28万余人。就分布而言,以云林县的二(山侖)乡最多,约为15000人。其次是西螺镇,14000多人。再其次是台中市西屯区、台中市北区、台北县板桥市。这5个地区都是张廖族系的聚居地,是所谓“福佬人”。单廖系廖姓族人的主要聚居地为台北县新店市、桃园县、新竹市、苗栗县、高雄县、屏东县等地,他们的先人是从广东省大埔、陆丰、蕉岭等县移居台湾的,是所谓“客家人”。而福佬人和客家人的祖先原来都是中原河洛人。台湾廖姓的祖先大多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渡海人台垦殖的廖姓人,他们为台湾的开发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移居海外

唐宋以后,随着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海上交通更为便利。就拿广州来说,唐时设置市舶司和海关,成为外商海舶凑集之地。又如泉州,北宋时期也已设置市舶司,到南宋、元朝时期,这里就成了全国最繁盛的海外贸易中心。元朝初期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称泉州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商港之一。因为有了基础,后来这些地方就成了著名的侨乡。

明朝永乐年间,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更是中外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的祖父和父亲都到过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郑和小时候就对外洋的情况比较熟悉,说明当时到过海外的人已经不是少数。郑和在28年中,7次出国,遍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过非洲的东海岸和红海海口,对促进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他的出海受朝廷派遣,属政府行为,但对民间的影响也很深远。

清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列强的炮舰打开了大清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洋务教育的开办,出国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有的是出国经商,有的是从事垦殖,有的是出国留学。

廖姓人徙居海外起于何时史无明文记载,但至迟在清朝前中期已经有一些人开始把目光投向海外。就拿人台垦殖来说,尽管要冒很大的风险,早在康熙年间,福建漳州府诏安县的一些廖姓人已经进入台湾。到了乾隆年间,清政府废止了渡台的禁令,迁徙到台湾的福建人和广东人就更多了。与此同时,一些人便向邻近的东南亚各国寻求发展。

鸦片战争以后,晚清、民国时期,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割地赔款,军阀混战,一方面是民穷财尽,一方面是政府失去控制力。于是有权有钱的出国留学镀金,无权无钱的出国打工谋生,这也是势所必然了。对于老百姓来说,背井离乡,飘泊异域,其中艰辛,不言而喻,但与其窝在家里坐以待毙,何不到外面去闯出一条活路呢。廖姓人流向海外,当以这一时期为多。通过先人艰苦创业,后人继承发展,以至事业有成。

廖姓人在海外的分布,以东南亚最为集中。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国有为数众多的廖姓人生活和居住。其他如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乃至世界其他各地的廖姓华侨、华裔也不少。

海外廖姓华人的祖先多数是从福建、广东、广西以及江西、湖南等省移民的,他们当中有不少是江西廖氏始祖崇德公、福建顺昌廖刚公、福建安溪廖俨公的后代。海外廖氏宗亲团结齐心,慎终追远,光大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先辈遗留下来的精华,在他们中得以代代薪火相传。

广东连州市城西上河村廖氏所取用的清朝咸丰年间重修宗祠碑记上所刻的班辈词句即为: 国家兴隆,定有贤良,缵承基绪,世代修积,乃生才俊,光耀门庭。


江西龙南廖氏的字辈谱是:

绍庭为国瑞,光彩振家声。


大雅乡马冈厝德安公的字辈谱是:

德 (十五世)先春荣瑞景明,祥公衍庆自天成,文章显达仁为贵,远绍渊源启俊英。


东势镇武威千十公的字辈谱是:

汝(九世)宗登玉岳元衍,孟仁上世庆昌期,朝廷承裕随芳锡,华国文章启应时。


三岑乡田尾三口灶盈汉公的字辈谱是:

日(六世)大玉英圭,锡钦绍盈世,文才登科甲,

振作泰隆兴,家声布春晖,光前子孙贤,祖泽喜超然。


观音乡武威世崇公的字辈谱是:

国(十五世)泰民安逢景运,文经武纬振家声。


厚福道烈、道顺公的字辈谱是:

寿则吾宦,永世朝恩,以承天禄;椿松千载茂,兰桂四时春,燕翼诒谋远,鸿图德业新。


厚福道昭公的字辈谱是:

崇(十二世)天有荣华,富贵万年嘉,克守祖功德,兴隆同一家。


平寨嵌下天兴公的字辈谱是:

再(一世)友永元道,天理振仕,宜可时世,大有进德,

继述显名扬,传家礼义长,箕裘隆百代,宗绪庆荣昌。


清武溪口日享公的字辈谱是:

宗(一世)友永元道,日大继子心,为朝廷国土,良名万世钦,文章千载荣,中恕一生金。(按,此派及以下七派皆属于张廖)


老六大位公派:

信(二十一世)能攻先德,作述照古今,本基源流远,

诒谋正清深,克治祖家法,基庆式五金门。


台北市武威安溪的字辈谱是:

文(三十世)章克立,修德为先,乃能世守,受福于天。


台北县土城乡子燧公的字辈谱是:

子 (九世)邦文士,心上慕鹏程,绳武光前烈,诒谋奕世享。


台中市西屯区勤朴公的字辈谱是:

光 (十五世)明正大,克夺世德,耀振家昌。


台中市西屯下庄仔问公的字辈谱是:

傅 (十八世)家德谊(忄享)仁礼,华国文章本史书。


桃园县大溪镇大鱼池及马坑的字辈谱是:

烈(十四世)世文国以,丁财福禄昌,苍梧千载茂,丹桂五枝香。


田背港尾日旺公的字辈谱是:

上 (十世)国朝廷时士天,正心大学本宜先,荣光献瑞成名世,列位圣君亦尚贤。


武威根标公的字辈谱是:

(大房)相(十四世)朝镇贵天新振,庆运兴文元德昌;

(晚房)相 (十四世)朝镇庚水集瑞,德胜荣华国家兴,

(大房、晚房共同)盛(二十八世)登凤彩传芳发,

修学文武锦兰清,忠良仁义鸿龙王,桂汉雄光万世英。


西螺镇下浦里元表公的字辈谱是:

文(十六世)明登仕锦松国恩,武有正镇奉天发隆。


西螺镇小茄(艹冬)理明公的字辈谱是:

利 (十三世)文士子日初兴,必世居仁郁乃登,恒立良心存美德,宜昭孝义有芳称,

时逢茂对宜恭仰,秉礼传家蔼善能,溶哲向辉延博庆,扬光大智缵高腾。


郑坑的字辈谱是:

荣(十四世)后登朝上,光华振世昌,松青千古茂,富贵庆绵长。
http://www.ndcnc.gov.cn/datalib/ ... L/DL-200402101322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15:2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