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44|回复: 2

“龙翔风”,刮起一股文化旋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6 11: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傅亮/文  特约记者赖锦洪/图

民间乐队走上“龙翔风”舞台。
周末文艺晚会成了群众定期的文化大餐。
    一个舞台演绎无限精彩

    “快点,看戏去喽!”前不久的一个周末傍晚,67岁的退休老人张松林急切地招呼着同伴。每到周末,与一群老友相约,步行到龙翔广场看文艺晚会成了张松林雷打不动的安排。在龙南县城,与张松林一样迷恋周末晚会的忠实“粉丝”为数可真不少。你看,早早占位子的、自带小板凳来的、扶老携幼的,把舞台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甚至不少观众带着望远镜登上周围的高楼来观看节目。|
    吸引众多人目光的一台“龙翔风”晚会正在精彩上演着,节目有采茶戏、方言表演唱、民族舞蹈、音乐快板等。这边,雄壮阳刚的独唱《我和我的祖国》刚刚唱罢,掌声未息;那边,舞姿曼妙的新编舞蹈《采桑舞》已经登场,欢呼不断。演出进行中,台下突然有观众指着台上的演员惊喜地叫道:“那不是隔壁的张阿姨吗?”一语引来众人寻,台上演员纷纷被观众认出,原来都是左邻右舍的普通居民。演员不是专业的,可水平不业余,听那如潮水般的掌声就可以知道节目的受欢迎程度了。

    前台热闹,后台忙碌。龙跃艺术团的月允娥对着镜子细心地补着妆,她告诉笔者,将要登台演出的歌伴舞《新农村里的新鲜事》是团里新创编的节目。话音未落,团长已经催着演员上场了……

    龙翔广场管理所所长深有感触地说:“每办一次‘龙翔风’周末文艺晚会,就好像是过一次节日。”44场晚会,44个节日,人们从县城的四面八方涌来,一次又一次地享受群众文化的视听盛宴。

    龙南县教文局副局长廖志成是晚会具体筹办者,他认为精彩的舞台演出产生了三个直接效应:培养了一批观众,上有八旬老人,下有学步孩童,都对“龙翔风”情有独钟;造就了一批文艺骨干,该县从无到有,先后涌现出6个能独立排演节目的业余文艺团体,200多人经过舞台的锻炼,成为能唱会跳的文艺多面手;排演了一批文艺精品,去年以来,该县《采茶健身操》、《生命如歌》配乐诗朗诵等20多个节目荣获省、市、县各级奖。

    一股“旋风”带来深刻变化

    广场周末文艺晚会,究竟给龙南带来了什么?

    “龙翔风”,如同一股旋风,强烈地改变着龙南人的文化生活习惯。

    过去,打扑克、搓麻将、看电视是很多人周末主要的文化生活内容,由于这些活动多数集中在室内,没有使人达到休闲放松的目的,反而造成疲劳压抑的状态甚至引发赌博等不良风气。“龙翔风”吹来后,吸引市民走出室内,走向更广阔的室外空间,既欣赏到精彩的文艺表演,又呼吸到自由轻松的空气。经常看周末晚会的群众纷纷反映,假期生活质量更高了,人的精神状态更好了,工作效率也有提升。

    更大的变化是,一个周末晚会大舞台化成无数文艺小舞台。走出室内的群众通过周末文艺舞台唤醒了参与文化生活的意识,找到了文化休闲的新方式。在“龙翔风”活动开展之前,经常到龙翔广场、滨江广场、文化广场以及各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休闲娱乐的市民很少。如今,在这些文化场所随处可见,群众自发组织在一起,或轻松惬意地跳着交谊舞,或舞着太极扇,或举行管乐器合奏,还互相评论,处处都成了舞台,人人都变成舞台上的“主角”。

    “龙翔风”,如同文化“催化剂”,促进了城市多元文化的融汇。

    首先是群众文化与晚会文化的融合。周末广场晚会是一个载体,生机勃勃的群众文化是其源泉与归宿。龙南县一方面着力提高群众文化的水平,让其成功登上晚会舞台,一方面以晚会舞台为契机,扩大群众文化的参与面。以中山艺术团为例,30多名团员全部是中山社区的普通居民,没有多少舞台经验,通过请专业人士创排节目、指导表演等方式,达到了登台要求。走上舞台的团员迅速成为群众眼中的“文艺明星”,受到追捧,又带动了周围人群参与文化活动。目前,该社区围绕中山艺术团又建立了10余支文艺活动队伍,参与群众达600多人。

    其次是社区文化与农村文化的互动。“龙翔风”主要以展示城市社区文化为主,但是,龙南县2007年两次邀请农民剧团进城举办专场演出,还编排了社区和农村剧团合演的文艺节目。渡江镇新民艺术团根据采桑劳作情景创作了舞蹈《采桑舞》,给城市居民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该县把县城举办周末广场文艺晚会的经验带进了农村,2007年社区艺术团送戏下乡达到100多次,17个乡镇全部举办了具有农民特色的文艺晚会。

    其三是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汇。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该县先后邀请了赣南采茶歌舞剧院、广东惠州老年艺术访问团、崇义老年艺术协会等多个外地文化团体前来演出,充分吸取外来文化的营养。龙南县有着深厚的客家文化传统,例如杨村过山溜、里仁香火龙、汶龙莲花调等具有浓郁的客家特色,通过挖掘整理,加入现代文化元素,排演出富有客家特色的短剧《老表嫂》、客家风情舞《禾杠丢打丢》等一批节目,除了在“龙翔风”晚会上展示,还应邀到全南、定南、广东惠州等周边县市演出。

    一个尝试引发不断探索

    广场周末晚会的举办源于一个大胆的尝试。

    2006年6月,在文化调研中,龙南县委书记曾凡发现:被称做“龙南城市客厅”的龙翔广场建成后,广场戏台经常空置,同时,越来越火热的群众文化又迫切需要一个展示的舞台。如何让二者结合起来,达到文化资源利用最大化?为此,县里尝试着由县委宣传部和县教文局筹办了一场名为“龙翔风”的广场周末晚会。这场晚会吸引了2000多名群众前来观看,引得好评如潮。初战告捷,后面的43场晚会便顺理成章地在观众的期待中一一开幕。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周末晚会演出机制在逐渐完善和成熟。但是要想让“龙翔风”长期运转,成为一个具有城市特色的文化品牌,光靠现有的参与力量是不够的。为此,龙南县不断探索新做法,激发出“龙翔风”的活力。

    ——对晚会进行市场运作。在晚会资金来源上,前期多由政府投入,包括省专项文化资金、县财政投入、各行业系统支持三个部分组成,例如县财政出资购置了一套20多万元的音响。针对“政府花钱养戏”的状况,该县积极探索市场运作手段,让文艺进入市场。在政府引导下,企业、团体与个人通过广告赞助等形式更大程度地参与到广场文艺演出中来,既宣传了企业形象,又支持了群众文化活动,达到双赢的效果。近期,已有全南永盛坊酒业公司、龙景房地产开发公司等企业独家赞助了周末晚会,还有多家企业表达了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参与“龙翔风”的意愿。可以预见,“政府搭台,企业赞助,群众唱戏”,将为“龙翔风”拓开更宽广的生存发展空间。

    ——大力扶持剧团建设。高质量的节目是演出成功的关键,而高素质的剧团又是节目创新的保证。龙南县扶持业余剧团发展,从文化资金中拨出专款用以购置道具、服装和其他演出器材,并对剧团参加“龙翔风”演出进行补助,还鼓励剧团参与“送戏下乡”活动,增加上台表演的机会。目前,该县6个业余剧团的文化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涌现出一批在当地小有名气的主持人、演员和创作者,保证每次“龙翔风”晚会都有新节目上演。同时,该县启动专业剧团组建工作,准备成立一支集演员、导演、编辑、灯光、舞美、音响于一体的专业艺术班子,届时不仅可以持续地创作出受观众欢迎的文艺精品,还能带动群众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提升客家龙南的整体形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6 13: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顶一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7 14: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顶...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3 11: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