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41|回复: 0

台灣客家流行音樂的現況與困境(文/刘劭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5 23: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語言的價值在文化

為什麼我們都要學英語?還有很多人要學日語,韓語...等等?是因為這些語言比較優美嗎?

不是的,是因為這些語言後面所代表的強大文化力量.

以前台灣和韓國還算平起平坐的時候,很少聽到說有人要學韓文的.如今不同了,因為他們的產品大舉佔領台灣,老百姓自然開始學習他們的語言.

文化是很現實的,是無孔不入的,不是自誇就會有的,也不是蓋文化中心就會生出來的. 文化是人民思想的表現,表現在音樂,戲劇,文學,科技...等等各層面.如果你的文化不能被更多的人接受,它所代表的語言自然成為弱勢.

近二十年來在台灣興起的客家"還我母語運動“一直是以鄉土感情為主耍的論述內容.結果是難脫一般人所謂的傳統刻板印象.一般社會大眾以為所謂的客家文化,不外是薑絲炒大腸·不外是山歌小調,不外是天公落水.雖然這些或許讓很多中老年人感覺到懷念,但是大部分人卻還沒有搞清楚他們整天掛在嘴邊的兩個字--傳承.

很多客家人都說要傳承客家文化,問題是到底要傳給誰?是年輕一代?還是老一輩?

如果真的要傳給下一代,我們就必須來檢視,客家語言所發展出來的文化內涵,是不是符合年輕人的需要?如果沒有辦法創造出符合時代的客語文化內涵,那麼就別怪年輕人都不學客家話.我個人認為造成客語流失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客家人自己,沒有足夠的文化內容提供給現代社會.年輕人如果不會客家話,對他的生活,娛樂,工作,家庭幾乎沒有影響的話,那他幹嘛要學客家話?



客家流行音樂的十五年

客家流行音樂的誕生,就建築在客家新一代人對文化內涵的新需要之上.儘管很多人還誤以為唱福佬歌曲或國語歌曲成名的客籍歌手就是客家歌手,但還是有一部分的客家籍音樂人卻不這麼想.他們要用自己的母語來唱歌.這才是語言的價值.就像我們每天都看得到配成中文的日本卡通,但是我們不會因為這樣就覺得這是台灣文化的表現吧?相反的我們可能會因此而變成哈日族呢.所以當客家電視台拿大量我們看過的節目配成客語時,我們也不會覺得這是客家文化優秀的表現吧?

我們就是要用自己的語言來創作.這才能增加客家文化的價值.而音樂,就是文化的先鋒.

有人把吳盛智先生稱為客家流行音樂之父.他早在三十年前就開始演唱客家歌曲.可惜英年早逝,並未造成風潮.直到1990年代左右,客家流行音樂的運動,在幾個人物不約而同的情況之下,才真正地展開.這些人大多原本在國語流行樂壇工作,之所以稱作為"不約而同",是因為開始的時候,並不是某人或某組織發起的運動,也不是政府政策下的產物(當時客委會尚未成立),而這些人開始的時候也互相不認識.都是在自發的情形下,開使用客語創作現代流行音樂.而在當時環境的限制,沒有商業投資等因素限制之下,幾乎所有的客家音樂人,都是採用獨立製作的方式製作唱片.換言之,自產自銷,艱苦經營.

由於這樣的背景,這些音樂人反而擺脫了制式商業音樂工廠的操作模式,發展出極為多元的音樂風格.並且從2001年開始,屢屢在台灣金曲獎上獲獎,開始受到外界的矚目.這顯示了業界專業人士已經給予客家音樂人極高的評價.因為金曲獎向來被認為是極為主流的一個獎項,被歸類為非主流的客家音樂人要在這裡擊敗許多知名度高很多的對手,其實不是件容易的事.這些歌手/團體包括:

2002年的交工樂隊獲得最佳樂團獎,(後來解散分支成林生祥以及好客樂隊).交工其實在前一年就奪得非流行音樂類的兩座金曲獎,他們的作品結合社會運動的反省精神,為工農階級代言的目的很顯著.傳統樂器的運用是一大特色.

2003年的劉劭希獲得最佳專輯製作人獎,以及最佳客語演唱人獎,有人把我的音樂歸類為爵士放客,其實我個人自認為我什麼音樂都玩.搖滾電子古典一概不拘.

2004年的謝宇威最佳客語演唱人獎,他的作品傾向於主流流行樂(Main Stream Pop),有許多改編傳統歌曲成為現代版本的作品.

2005年的湯運煥獲得最佳客語演唱人獎,他的風格傾向於流行搖滾.
同年生祥與瓦窯坑3獲得最佳樂團,最佳作詞人,最佳客語專輯三座金曲,比起交工時代生祥為工農發生的主軸仍然不變,但是曲風逐漸趨於民謠風.

2006年的好客樂隊(最佳客語專輯獎),他們音樂的實驗風格其實比起交工時代更為強烈,已經擺脫附屬於社會運動的形象,成為純音樂取向的團體.同年劉劭希獲得最佳客語演唱人獎.

此外被稱為民謠市人的陳永淘以及山狗大樂團的團長的顏志文,作為客家音樂的開路先鋒者,在市場上也有極大的影響力.

這些音樂人從90年代默默耕耘,到21世紀初開始一併爆發,成了百花齊放的現象.

很多不明白內情的人看到這些客家音樂人打敗周杰倫,五月天等賣座的偶像歌手,覺得忿忿不平,想當然耳斷定這是政府討好客家選票的黑手操作.其實政府對於客家新音樂一直處於被動的狀態,沒有主動去發展.以本人為例,儘管得過金曲獎9項提名,3座獎項,但是一年可以上客家電視台唱歌的機會不過兩三次而已.客家電視台開台三年多一直以傳統戲曲及山歌班為主,對於這些優秀的音樂人顯然不怎麼用力去行銷.這些人被誤會是掌握政府資源的得利者,殊不知長期以來他們大多在單打獨鬥.

客家流行音樂十幾年的發展,得獎,好評都不少,卻在自己家裏的客家電視台都打不響知名度.這是件令人不解的現象.



近幾年來的弔詭現象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客家流行音樂能得到專業人士的青睞,在於發自於誠實感受,沒有過度商業的包裝.可是他們卻也因為缺乏商業的資金宣傳包裝,成了媒體不愛理會的一群孤兒.知名度不響,產值就不會高.產值不高,投資者更沒興趣,連客家人自己都不太關心.政府官員當然了解,現在唱山歌的阿公阿婆仍然比聽客家流行歌的年輕人多.

決策者不願意在語言衍生出的文化內容上去努力,他們需耍立刻,迅速有效的事件作為自己的政蹟.實實在在地發展文化太耗費時間,所以他們喜歡撿現成的來吃.結果客家桐花祭的宣傳出現了五月天,客家交響樂出現了林昭亮,客家音樂節出現了馬修連恩.這些高知名度的音樂大師或當紅偶像真的能夠豐富客家文化的內涵嗎?

恕我直言,號稱客家女婿的林昭亮儘管琴藝超群,但是他演奏四季再演—百年,四季也不會變成客家音樂.馬修連恩運用山歌元素唱英文歌,厲害的是馬修,不是客家.就像捷克的德弗乍克用美國民謠寫交響樂,沒有人會把它算成美國音樂一樣.而五月天跟客家一點關係都沒有.(是的,我知道他們鼓手是客家人),純粹只是替長官搏版面而已.而客家電視台為了收視率想出來的方法是採用一批不會客家話的藝人或名人來主持節目.8點檔的重點戲劇節目,45分鐘裡面客家話不到10分鐘.客家電視台把比較有名的唱福佬語,國語的客籍藝人列為重點,卻對用客語唱歌的客家歌手不屑一顧.連續三年沒有常態現代客家音樂節目.

我對這些音樂家或當紅偶像並沒有意見.我甚至也是林昭亮的紛絲.只是我看不出來他們跟客家文化的連結在那裡.是不是把這些辛苦用客語創作的音樂人先丟一邊,找有名的人進來玩他們原本就有的東西,才能發展客家文化?

我們的下一代會從這些學到什麼?他們很快就會知道,這些現象正在教育他們,要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生活,甚至想在客家界討碗飯吃,不會客語也沒關係.國語,福佬語便足矣.當我們的下一代都變成福佬客,客家人的身分還能認同幾代下去?



末代客的最後一次呼吸?

悲觀者稱這十幾年的客家流行音樂發展"可能"變成"末代客的最後一次呼吸",儘管這次呼吸看似壯闊,卻免不了被潮流淹沒的命運.這些目前還有成績的客家音樂人平均年齡已經超過四十歲,沒有新血的注入,能量可能很快就會用盡.

然而我仍然在為拒絕當末代客而努力,我想許多其他為客家音樂獻身的人也是同樣的想法.只是每當看到年輕一輩的客籍青年投身音樂行業,卻不肯,或不敢,或不會用客語創作,表演,他們甚至寧願唱福佬語歌曲,不禁令人感嘆,血緣背景真的比不上現實環境啊!

在此奉勸有關人士,如果你們要選票,為何不看久遠一點?老人即將凋零,年輕人的票才會源源不絕.如果真的有心想復興客家文化,那麼請好好思考語言與文化的關聯.讓努力的人得到回報,那麼自然有更多的人願意努力.歷史上所有成功的文化復興運動,力量都是來自於民間.政府要做的是協助,不是指導.

請給客家音樂人公平的舞台吧,讓他們面對台灣的社會大眾,由市場來評斷.政府若以為客家歌手只是他們豢養的政績背書者,可以任意下指導棋的話,那麼末代客的最後一次呼吸,雖然響亮,只是迴光返照而已.




注: 原文标题为《台灣客家新音樂的現況與困境》,作者为金曲歌王刘劭希先生。


网络来源(就是爱玩网):  http://www.94ione.com/shop/forum/viewtopic.php?t=934

[ 本帖最后由 huangchunbin 于 2007-11-25 08:57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10: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