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427|回复: 24

略谈大陆客家音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8 01: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略谈大陆客家音乐

    从2003年初开始关注客家流行音乐至今,已经差不多有五个年头了。一直在关注着它的发展,主要是台湾与大陆这两个地方。纵观这几年的观察,幽壹发现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客家音乐的传承与创新上,大陆客家已经远远落在了时代的后面,不仅落后于大陆国语、粤语或闽南语音乐,而且也远远落后于台湾、东南亚等地的客家音乐。

    大陆客家音乐将何去何从?这是一个关乎到大陆数千万客家人的事,多年来也一直有一代又一代无数的大陆客家人在苦苦追寻答案。尤其是进入新千年新世纪以来,在发展迅猛的网络时代,这个问题更是一次又一次地被那些关注客家、心系客家的客家网民们所提起。

    在当前,大陆客家音乐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以传统的“客家山歌”为代表的传统客家音乐,代表人物为“彭强”等人。这种客家音乐,因为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缺乏新时代元素,已被大多数人所扬弃,或至少不被重视,溶入主流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目前不过是依靠着过去打下的名号,借着历史发展的惯性,吃吃祖宗的老本而己。

    另一种就是加入了一点新时代元素的“客家山歌”。这类大陆客家音乐,往往被称为“新客家山歌”。它又分化为两种:一派是纯粹是假借“客家山歌”之名,行非“客家音乐”之实的路线。其真正走的是普通话唱腔的路子,根本就不算是正宗“客家音乐”。代表人物为“廖芬芳”。这种所谓的“客家音乐”,因为不是用客家人倍感亲切的“客家话”演唱,所以在广大客家人眼里,并非正宗“客家音乐”,所以并不被广大客家人所认同,基本在客家人中间没有太大的市场。加上又缺乏创新和有效包装,所以在非客家人群中,也不是很有市场,两头都不讨好。

    这一种还有另一派,那就是在传统“客家山歌”的基础上适当地加入了一些新时代的音乐元素,并对歌词加以改进,以贴切今天的生活,这一派以“菊子”为代表。不过这种所谓的“大陆客家新音乐”,完全是“旧瓶装新酒”的作法,改良并不彻底,大多数还是停留在原来的框框里打转。在流行文化风行的今天,这种比时代慢半拍甚至几拍的“改良”是注定走不远的。因此在客家年轻人中间,也没有太大的市场,并不被大多数客家人所认同。

    最后还有一种,就是效仿台湾客家音乐,以这个时代主流音乐运作方式,用浓浓的现代风气、现代先进的音乐元素来创作大陆客家音乐,这一派的代表主要有华D和曾辉彬等人。这一派无疑是大陆客家音乐中最受欢迎的一派。因为他们贴切时代主流,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所以往往他们的作品卜一问世,立即就在大陆客家人中间风行开来。不过令人深感可惜的是,因为这一派的人大多数是年轻人,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社会关系上,都比较薄弱,所以人数还很少,力量还十分薄弱,声势还不够浩大,还未得到官方等主流社会的普遍承认和接受。不过从长远来看,如果大陆客家音乐真的能够发展起来,无疑这一派的前景要最为看好,也最有市场前景。

    为什么大陆客家音乐始终不愿意迈出现代化、流行化的步伐,始终不愿意扛起“客家流行音乐”大旗呢?为什么大陆的客家音乐人和推广公司,绝大多数人一定要死抱着“客家山歌”这个古旧招牌呢?

    主要是因为,无论是大陆的客家音乐人,还是相关推广公司,都无勇气,也没有能力扛起彻底变革客家音乐,扬弃旧有框框,重新打招牌,创客家新音乐名声。所以他们只能抱着“客家山歌”这个陈旧得不能再陈旧的老旧招牌,将其稍为粉刷一翻,也就是在前面打上“新”字,就到处招摇过市了。

    另一方面,因为在过去五十多年里,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里,一谈到客家音乐,一宣传到客家音乐,无论是客家人自己,还是非客家人,都是在讲“客家山歌”,所以也算是树起了一定的品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这也导致了大陆客家音乐人和相关推广公司不愿意轻易抛弃这个暂时还算能够发点光的“旧招牌”,还幻想着以此来打开“大陆客家音乐”市场。可是他们也只不过是对“传统的客家山歌”进行形式上的一点改进,在歌词的内容上和曲子的曲调上,绝大多数都还远远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基本上很难被主流听众接受,目标市场只剩下一些怀旧的老年人,这样自然看不到什么生命力。

    上面这些做法直接导致了人们现在一提到“客家音乐”,无论是很多客家人自己,还是非客家人,都以为就是“客家山歌”。哪怕明明是的“客家流行音乐”,也会被主流社会的许多人有意无意地归入到“客家山歌”行列中去,在他们眼中,仿佛客家音乐就只有“传统山歌”这一种形式。

    因此,幽壹觉得大陆客家如果要得到真正的发展,要跟上时代的脚步,那就一定要彻底跳出“客家山歌”的条条框框,要彻底扬弃“客家山歌”的概念,不仅在表现形式上,就是在名字包装上,也不要再去沾“客家山歌”这个早已被概念化、符号化的招牌。

    大陆客家音乐要得到“新生”,就唯有先壮士断腕,先抛开“客家山歌”。因为“客家山歌”早已在客家人或非客家人心中固化多时,是“土”的代言词。这并不是妄自菲薄,这是基于事实的论断。

    当然,我并不是说反对大陆客家新音乐在“客家山歌”中汲取养料,完全可以从中吸收一些音乐元素,但是一点要头脑清醒,不能再陷入“客家山歌”的框框而不能自拨。要懂得舍与得的关系,有所弃,才会有所得。

    总的来说,大陆客家音乐必须具备一种创新的精神,从无到有,从粗到细,从杂到精,这样才能做大做强,在“强手”如云的情况下杀出一条血路来。

    最后,我觉得大家也无须太过悲观,当前大陆客家在觉醒,借助于网络的庞大力量,客家音乐的土壤也在不断增厚,大陆客家音乐正在迅猛地向前发展着,网上网下的各路人马各种方式都在尝试,暂时的低迷并不意味着永恒。幽壹始终相信,在全体客家乡亲们的努力之下,大陆客家音乐“百花齐放”一定会有时。(QQ:33079930)

     幽壹
2007年12月28日晨于深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8 10: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大陆客家现代音乐,从发行个三四张专辑来看,都不敢大胆创新,无法彻底摆脱山歌元素,可能观念一时无法转换过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8 10: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没有让大多数客家人接受的客家歌的条件下,一个比没有好的客家音乐更为严重的问题:

就是大多数客家人的审美观慢慢变得以国语等流行的音乐为主了,一首客家歌好不好听常以是否合符非客家歌的审美观为标准了(这句话表达行不太好,请理解了的人作更好的表达)。
审美观变成别人的了,客家歌创新谈何容易?我习惯了那种样式的歌,叫我怎么喜欢现在这样的呢,这就是为什么老人听得了老山歌,年青人不行的原因。

[ 本帖最后由 fangshang 于 2007-12-28 10:52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8 19: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的客家歌曲虽多 但属于精品的很少
大陆的歌曲虽少 精品的却很多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8 19: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陆客家音乐存在的问题太多了,一方面,为了“创新”,将传统的客家音乐弄得不伦不类,四不像,使其失去了传统客家歌曲应有的韵味,像那种以“新客家山歌”为名,去写清一色的歌功颂德的国语歌曲的做法,相当可笑的;另一方面,真正“新”的客家音乐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仅有的几张专辑也完全没有摆脱种种条条框框的限制,而且还没有形成一批新生的原创力量,创作的主题也依然仅限于“客家人爱打拼”“男欢女爱”和“恶搞”等方面。
      再者,我们好的音乐人太少,民间的原创力量大多都还没有很高的音乐和人文素养,仍有许多东西需要提高和学习,而所谓的“大家”、“知名音乐人”,又大多是那种古板僵化的音乐教育培养出来的,难以写出一些真正有灵气,能够引起大家共鸣的作品来。
      简单来说,个人觉得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四点,即投资、氛围、人才、手段。
      关于投资和氛围,我就不多说了,这需要大家的热心和努力成能慢慢形成。而一个良好的氛围,也是我们客家音乐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关键。就目前来看,这正是我们比较欠缺的,不仅肯为客家音乐出一分力的投资者少之又少,而且我们的音乐人以及原创爱好者之间的交流也少得可怜(就我们论坛来看,这种状况也不容乐观)。所以大家都应对它投入更多的热情和努力,加强音乐人和原创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对于我们的音乐创作者来说,也应该不断地提高和学习,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开阔自己的音乐视野,而不能操之过急,一味想出名和向“钱”看,草草包装就发专辑。
      再者,学习先进的创作、包装以及宣传推广的手段,也是我们应该做的。例如在创作方面,我们的客家音乐所存在的问题还是不少的。不仅在词曲方面难以让人满意,在编曲和配器方面也显得过于单一粗糙,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电子合成音(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中国流行乐坛基本上都是这样)。一首歌曲除了要有好的词曲之外,编曲配器也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一点恰恰常被我们忽略。日本著名音乐人菅野洋子和梶浦由紀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其编曲之精彩,乐器运用之精妙、都非常人能及,无论是钢琴、小提琴、手风琴,还是萨克斯、单簧管、拉丁非洲鼓乃至宗教式人声吟唱等等,每一样都是那样的信手拈来,水到渠成。因此,我们也应该更加注重对客家音乐的编曲和配器,大胆运用各种乐器。当然,这一点并不是说做就能做到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于前面所说的投资、氛围和人才,但我们敢这样想,有了这样的意识,就已经又向成功迈进了一步。
      如楼主所说,最根本的是,大陆客家音乐必须具备一种创新的精神,从无到有,从粗到细,从杂到精,这样才能做大做强,在“强手”如云的情况下杀出一条血路来。
      以上仅为个人的一些浅薄看法,希望能与更多热心的朋友一起探讨,共勉!


[ 本帖最后由 伊藤崎 于 2007-12-28 20:07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8 19: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pangjim 的帖子

恕我直言,这样的说法实在有点幼稚。或者你略举一些例子,说说大陆的歌曲有多少精品?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8 21: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在歌词中不必刻意加入‘客家’字眼,这正是客家歌曲跳不出条条框框的原因之一。华D的《样样加价》就做得很不错。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8 21: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流行歌曲爱创新,爱发展,就应该各种发生都爱去尝试,目前台湾个客家流行音乐,虽然目前精品算唔上十分多,但大家都在尝试,都在努力,主要个重量级个音乐人,风格都唔一样,恁样尽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8 21: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伊藤崎 于 2007-12-28 19:49 发表
恕我直言,这样的说法实在有点幼稚。或者你略举一些例子,说说大陆的歌曲有多少精品?

大陆个客家流行音乐只有四张:徐秋菊《月光光》、华D《客家贺年金曲》(翻唱)、华D《出外靠朋友》、《客家情》(部分属客家流行音乐),算起来无40首,真正属于精品个也唔多。

台湾哩两十多年来发行了300多张客家流行歌曲专辑,精品其实不少,只系缺乏宣传推广而已,当然也还有待发展个空间。

[ 本帖最后由 huangchunbin 于 2007-12-28 21:24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8 22: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huangchunbin 的帖子

所以我说我不敢苟同pangjim的说法,难道是他打错字,把两者反过来了?

[ 本帖最后由 伊藤崎 于 2007-12-28 22:08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8 22: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9 00: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30 17: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U1总结得很好,也敢于点名。


fangshang的观点可作为一个很好的补充。

就是大多数客家人的审美观慢慢变得以国语等流行的音乐为主了,一首客家歌好不好听常以是否合符非客家歌的审美观为标准了(这句话表达行不太好,请理解了的人作更好的表达)。
审美观变成别人的了,客家歌创新谈何容易?

[ 本帖最后由 3033e 于 2008-1-2 00:35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 17: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3033e 于 2007-12-30 17:39 发表
我觉得U1总结得很好,也敢干点名。


fangshang的观点可作为一个很好的补充。

就是大多数客家人的审美观慢慢变得以国语等流行的音乐为主了,一首客家歌好不好听常以是否合符非客家歌的审美观为标准了(这句话表 ...

我觉得没有必要老是以大众的审美观为标准,一首好的音乐也许不能很流行,但总可以走得更长久。我们更重要的还是要加强自身的功底,而不是投机取巧地一味迎合大众的口味~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 00: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伊藤崎 于 2008-1-1 17:53 发表

我觉得没有必要老是以大众的审美观为标准,一首好的音乐也许不能很流行,但总可以走得更长久。我们更重要的还是要加强自身的功底,而不是投机取巧地一味迎合大众的口味~

赞同,我的意思是没必要以别人的审美观为指导。
客客音乐好不好听,以我们客家人的观点为准,没必要去以别人的观点为准。可以听,但不能以他们的审美观为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09:2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