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单冤枉陈炯明的案
中山大学一枚文物炮弹不翼而飞
引师生猜测(图)
2007年11月05日
18时45分 金羊网-羊城晚报
墙上的弹洞
市民梁先生报称,今日凌晨,有人发现原镶嵌在中山大学一旧楼墙上的文物炮弹不翼而飞。据称,这炮弹是1922年孙中山先生与叛军斗争时留下来的证物。炮弹失踪引起了许多师生的各种猜测。 据悉,炮弹原是嵌在古色古香的“马应彪招待室”三层楼房(一层是地下室)的红色砖墙中。该楼是中大最早的建筑之一,原为中大学生的小吴指着楼房旁边一块落款“一九八三年九月中山大学立石”的纯白大理石碑说:“碑上有文字说明‘墙上弹头的由来’,那是1922年陈炯明叛变革命,‘中山先生在此避难,遭陈炮轰,一弹从本楼(马应彪招待所)南墙射入。幸未爆炸。事平之后,将弹嵌回原洞口,以昭陈之罪行。’可见这是重要历史文物。梁先生及一些师生查到,1981年10月13日《羊城晚报》题为《中山大学一平房》的历史回忆文章,还特意提到这颗炮弹。 赵老师说,这文物在中大完整保存已超过70年,从未有什么损毁。为什么突然失踪呢?众说纷纭。有人说被拾荒者当废铜烂铁撬走了,可中大保安众多、还有巡逻队,而且炮弹用水泥嵌在离地3.9米的高处,此说似乎不大可能。有说天长日久,炮弹松脱掉下来了,可每天该楼附近有众多师生教工来往,尚未听到有人说过此事。也有的说学校取下来了。为此记者咨询了中大校办公室陈主任,陈主任说,未听说学校有拆除炮弹的安排。
(记者
邝穗雄) 附《中山大学一平房》一文资料:
“1922年陈炯明叛变,炮轰设在观音山上的总统府进,孙中山先生在卫士的催促下,于战火纷飞中撤退。次日宋庆龄同志也在卫士掩护下脱险,来到岭南大学(校址即今中山大学),住进这所‘马应彪接待室’。由于疲劳过雅,怀孕中的宋庆龄同志在这间屋子里流产了。”
“在同陈炯明叛军斗争的日子里,孙中山先生曾到岭南大学,在怀士堂(现在的小礼堂)发表演说,勉励学生们坚持革命,打倒帝国主义。”
“今天,这所马应彪接待室的北墙外,还嵌鹅一颗小小的尖头炮弹,约七厘米直径,二十来厘米长。人们告诉我,这是陈炯明炮轰观音山时落在孙中山身边的炮弹,幸好没有爆炸。孙中山先生镇定自若,把炮弹捡起来,带在身边,到了岭南大学之后,把它送给教务长钟荣光先生。后来钟荣光用两根铁丝,把这颗炮弹嵌在孙中山夫妇住过的房子外面。五十九年过云了,这颗炮弹饱经风雨,但仍然完好地嵌在那里。”
作者还建议在该处树纪念碑。因此1983年9月中山大学在原马应彪招待所旁立石,题为《墙上弹头的由来》:“1922年陈炯明背叛孙中山,发动兵变,中山先生在此避难遭陈炮轰。一弹从本楼(马应彪招待所)南墙射入。幸未爆炸。事平之后,将弹嵌回原洞口,以招陈之罪行。一九八三年九月中山大学立石。”
该碑记完全与史实不符,为不至以讹传讹,贻误后代,建议学校撤销此石碑。
为证史实,有逐一说明的必要。
关于“马应彪接待室”。这是1920年港商马应彪先生捐建,在岭南大学时代代作“招待所”用,为纪念捐建者,故得名“马应彪招待室”。是三层楼房(包括地下室),不是单层平房。
关于孙中山、宋庆龄到岭南大学问题,陈炯明炮轰孙中山公府前夕,孙中山在三名部属护送下步行至海珠海军司令部,后驻军舰坚持五十余天后转赴上海。在抗击陈炯明叛变过程中,孙中山从未到过岭南大学,这鹅许多史料记载,哪里会身带叛军打来的炮弹到岭南住呢?
在那危急关头,又怎么从容不迫在怀士堂发表演说呢?孙中山确曾在怀士堂发表过题为《学生要立志做大事,不可做大官》的演说,但时间是在1923年12月21日,在陈炯明叛变后的一年半,孙中山第三次在广州组织军政府期间。
至于孙中山身怀“陈炯明炮轰观音山时落在孙中山身边的炮弹”到岭南大学一事,更是失实。前面已述,孙中山在叛军“起事几点钟之先,已经上兵船”,哪里会在“战火纷飞中撤退”?并镇定自若地把炮弹捡起带在身边。纵使真的炮弹落在他身边未爆,孙中山也绝不会象小孩一样无知,把鹅可能随时爆炸的炮弹带在身边。
马应彪招待室墙上的确鹅一枚尖头小炮弹挂着,至今仍在。但在招待室的南面而不是北面外墙,离地面三点九米的高处。笔者亲自量过,其弹头底部直径为四点五厘米,长十五厘米。据七八位“老岭南“的工人、干部说,这是陈炯明叛变时从南向北飞来的流弹,弹关打入墙中成一个洞,未爆炸而飞入墙中。根本不是,也不可能是孙中山检带而来的。为了留作纪念,后来由当时在岭南大学任职的何世光先生派人将这个弹头取出,用水泥填好弹洞,用两根铁丝把弹头嵌在弹洞位置上。墙上炮弹洞口处至今还有水泥填平的痕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