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188|回复: 8

[转帖] 再谈刘镇发教授《“客家”─ 误会的历史、历史的误会》一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7 01: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再谈刘镇发教授《“客家”─ 误会的历史、历史的误会》一书

   我不知道其他的客家老乡会不会像我这样,在看刘镇发教授《“客家”─ 误会的历史、历史的误会》一书的过程中,总是感觉有股冷气从后背直冒出来,心里不断地在反问自己?“客家”真的如此不堪一击吗?“客家”消亡,真的是泊在眉渐吗?真的是很难逆转吗?

   不是!不是!心里面虽然这样大声地回答着自己,但是其实是没有什么底的。因为他所搜列的论据,很多确实是客观存在的,看看香港客家的命运,再看看韶关等地,客家形势确实很让人悲观。使用客家话的总人口一年比一年萎缩,越来越多的客家地区变为非客家地区,客家话越来越沦为“土话”、“上不了台面的话”、“只能在家里讲的话”。而没有属于自己的省份,没有属于自己的省级以上电视台,不有强势的客家城市,看来“客家”也唯有越来越趋向“沦亡”之一途了。

   好了,说到这里,还是谈回刘教授的书吧。对于刘教授关于“客家”名称由来的研究,个人基本表以认同,因为这从各地至今仍有“土广东话”、“崖话”、“新民话”、“唉话”等称呼,仍有不少明明是客家人,却因为不知道客家而不认同客家的现象存在着等都可以得到证明。看来“客家人”之所以被称为“客家人”,确实是由百多年前的一次次连串历史“误会”所共同造成的。不过既然已经约定俗成这么多年了,都早已经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同了,个人觉得对于“客家”这个名称,也没必要说去改动了。古印度人发明的“123456789”,被国际上“误会”为“阿拉伯数字”,也没见说要改过来。

   不过对于刘教授的另一个观点:客家民系诞生于偶然,是一个“误会”造成的“民系”,我却不是很认同。我觉得刘教授在这里似乎把“客家民系”的诞生简单地与“客家”名称划上等号了。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就算没有“客家”这个称呼,“客家民系”也依然是早就客观存在的,只不过它可能叫“崖话民系”、“粤东民系”、“粤闽民系”、“广佬民系”等。在“客家”称呼产生之前,并不意味着“客家族群”不存在。

   至于刘教授将“客家民系”的诞生,描绘成是源自各地客家人纷纷对“客家”名词的认同而产生,我个人认为是不正确的。不是因为举起了“客家”旗号,所以才有“客家民系”。那些人群,虽然散居各省各地,但是却始终百千年来一直延续存在着的。他们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特色,讲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所以就算没有“客家”名词的诞生,他们也绝不会被归划到广府人中去的。“客家”名词慢出现,并不意味着“客家民系”晚诞生。这就如同“中华民族”名词晚出现,并不意味着中国人晚诞生一样。我觉得刘教授主要是在这两个概念上混淆了,把它们误为一谈了。

   还有一点,刘教授似乎对“以是否会讲客家话做为辩别是否客家人的最主要身份标签”颇不以为然。我觉得,没必要为了追求客家人口总数的多,就乱认“客家人”,把什么阿猫阿狗都拉扯进来,宁愿少一点,精一点,也不要那种“泛客家论”。客家民系确实是“客家人以认同中原来维系自己的民系,增进客家民系认同”,不过我觉得这种做法和思路已经过时了。在当前的语言形势下,应该把它转换到“认同客家话做为客家人共同信仰”上来,这才是保客家不消亡之道。与其死抱着一个“虚幻”的“中原”,何不改抱一个可听、可感、真实存在的“客家话”呢?彼此的语言,毕竟是届定属于哪个民系的最主要依据。

    对于刘教授在书中批斥那些“泛客家名人论”、“泛客家论”、“泛客家文化论”的文字,个人感觉相当精彩。在这里,我尤其是痛恶那些喜欢将一众大小名人,都考据成是“客家名人”的作法。这种做法根本就不是在为客家争光,而完全是在抹黑客家。除了换来别的民系的人不耻客家,讨厌客家,看不起客家,不信任客家之外,还有什么好处呢?短暂的虚荣?

    上面就是幽壹在看了刘教授此书之后的一点个人看法。(QQ:33079930)

       幽壹
2007年11月27日晨于深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7 12: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家乡说的客家话就叫作“厓[ngai]话”,事实上老乡们对于梅州客家话,也都是习惯称之为“厓话”。不过为了区别,称梅州话为“大种厓”,粤西-桂南的客家话为“小种厓”,这完全是区分正宗与不正宗的做法。我小时候还不懂什么是客家时,也是跟着大人这样叫,那大概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事。当我了解到客家原来是怎么一回事时,就不再把客家话分为“大种”、“小种”了。

如果不谈“大种”、“小种”,单就客家作为一个独立民系的角度,一个相同的“厓”字,足以说明一切:不管是粤西-桂南的客家话,还是梅州等地的客家话,都是“厓话”,也就是客家话,说这种话的人就是客家人。

客家并不是出现“客家”这一称呼之后才成为一个民系,客家语言形成时客家民系就已经形成了。若是客家民系形成于南宋,就有800年的历史,若是形成于明初,也有600年的历史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4 00: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刘镇发教授关于“客家”这一称呼来源的说法,即源于当年广东珠三角、粤西一带的“土客之争”。不过不赞成他关于“客家民系”形成的论述。将“客家”名词的出现,等同于“客家民系”的出现,显然是不正确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4 12: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奇特的韩江文化
2007-04-14 10:54:53

“三百公里长的韩江主干道,住着两个风俗、语言不同的民系,这在世界河流史上都是罕见的。上游是客家,居山;下游是潮人,多居平原。客家人操客族话,又叫“厓话”,是中原口音。潮人操潮汕话,属吴越语系。客家人称潮州话为“学佬话”,意思是“难学”。潮语难学,因为语音与普通话关系甚微。而客家话则比较接近普通话。”
来源:南方日报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 ... 11/200704140123.asp

该文称客家话为“客族话”,冠于“族”字,先不管它。单就那个“厓话”说一下。
说明粤东的客家话至少在如作者的眼里,也和粤西客家话一样叫作“厓话”。客家话和厓话的称呼各有优缺点。“厓”字发音翻译成普通话就走音。“客家”总会让人误会,世居千年、万年仍是客,“客家”称呼也不易被一些本地人(如惠州本地人、粤西讲厓话的人)所接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20: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对于刘教授的另一个观点:客家民系诞生于偶然,是一个“误会”造成的“民系”,我却不是很认同。我觉得刘教授在这里似乎把“客家民系”的诞生简单地与“客家”名称划上等号了。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就算没有“客家”这个称呼,“客家民系”也依然是早就客观存在的,只不过它可能叫“崖话民系”、“粤东民系”、“粤闽民系”、“广佬民系”等。在“客家”称呼产生之前,并不意味着“客家族群”不存在。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3 21: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市化的进程已经开始向广东北、西、东部扩张,继深圳之后,我们的河源、梅州的原本已经脆弱的文化生态将面临着剧烈的动荡,我们的客都,我们客家的心脏,是否会成为客家历史的终点站?做好心理准备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 19: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臺灣客

大家 就甘心 客家文化 漸漸從我們身上 流失
客家的網路精英们  共同殺出壹條血路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00: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刘教授的观点,还是有一些新意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22 17: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批评是对的

即使没有客家这个名称,也会有类似其他说法来描写 这个文化群体。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1 12: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