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90|回复: 1

湖心碉楼浸没水中的年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4 22: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湖心碉楼浸没水中的年华
大洋新闻 时间: 2007-11-02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谢英君
▲“不知是我在守护她,还是她在守护我”,摆渡人老屈说。
流金水面采,船行影犹在。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在碉楼旁仍继续。
一个人,两条狗,老屈“一家”已在小岛上住了近十年。

  天高云远的季节,凤岗官井头村里又见游人身影憧憧。他们扛着相机,背着露营帐篷,徒步穿过车不能行的乡野来到此地,只为在最晴朗的日子里,邂逅一座上百年的古碉楼。
  官井头湖,半个世纪前曾是一个小小的客家村落,鸡犬相闻,女织男耕,日复一日宁静而落寞。上世纪建国初,当地兴修起大水库,旧村成为湖心区。村民们兴高采烈地搬到更肥沃的新家园,一同带走了回忆。剩下寂寂无声的亭台楼阁,从此浸没在粼粼碧波中。
  那些曾饱含温暖的人间烟火,如今却在那静默无语的残垣中。最美丽的莫过于这座湖心碉楼。褚黄、淡灰、粉红三色混杂的墙身,青花石板架设的窗台,带着繁华落尽的古朴。湖水偶被吹皱,倏然又风过了无痕,两岸盛开的油菜花静谧地吐着香气,深秋暖阳的夕照落在碉楼上,繁光倒影在水面一掠而过。
  至今已100多年的古碉楼
  “听我父亲说,这座碉楼是在光绪年间建成的,至今有一百多年了吧。”谈起这座古碉楼,连村里最年长的邹老伯,记忆也如云一样模糊和悠远。
  据悉,这座碉楼共有5层,高约15米,如今只有两层露在水面上。邹老伯说,碉楼立在干燥土地上的那个时候,自己还“穿着开裆裤”。
  “只听祖辈说,碉楼是由红糖、糯米、青石砖和石灰建成的,坚不可摧。”邹老伯告诉记者,他小时候还听有人说过,碉楼的大门上锁着一把亮锃锃的大铜锁,于是他在孩提时也曾经偷偷潜到水底下去“寻宝”,却什么也没有发现。“当时我们都把这个水上碉楼看作龙王宫殿。”
  守护碉楼的摆渡人
  在离碉楼不远处的湖面上,有一个面积近百平方米的小岛,摆渡人老屈就住在岛上。一个人,两条狗,老屈“一家”已在小岛上住了近十年。
  在用竹子和铁皮搭建的房外,一口铁锅在煤气炉上烧得哗哗响,老屈从清澈的湖心打来一桶水,往锅里添了两瓢,随手再丢进两条肥硕的鲤鱼,招呼道:“留下来吃晚饭吧,鱼都是湖里打上来的,鲜得很!”老屈告诉记者,他平日里在湖边种菜打鱼,每到春秋两季游客增多时,便开着小船载人环湖游览看碉楼,收些小费帮补家用,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
  “每天夜里躺在吊床上,一抬头看到满天亮晶晶的星,风吹树林哗哗响,湖水的气味甜丝丝的,换了你喜不喜欢!”老屈说。十年了,与湖心碉楼朝夕相对,莫名有种难以割舍的感觉。“不知是我在守护她,还是她在守护我。”老屈喃喃地说。
  文/记者 谢英君  图/记者 卢政

[ 本帖最后由 客家一家亲 于 2007-11-4 22:5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4 23: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ing!

我家乡也有几座碉楼,大都倒塌了,只剩下一座还算完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2-4 14: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